中國 >山東 >德州 > 海豐塔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海豐塔聯繫方式地址:山東省無棣縣城荷花灣畔。
  郵編:253000海豐塔投訴電話德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34-2641369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海豐塔門票價格5元海豐塔節慶活動太陽𠔌文化節海豐塔開放時間7:30——17:00海豐塔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秋季。海豐塔美食德州自古就是飲食文化的故鄉,其中德州扒雞享譽全國,由此帶動了德州的飲食文化,各個酒店小吃部基本上都有這一美食,因為它代表着德州。德州還組建了德州扒雞集團,更加推動了德州美食業的發展。山東德州扒雞集團有限公司、德州扒雞美食海鮮城、德州扒雞大酒店是德州飲食業的先鋒。海豐塔住宿德州的住宿業也是較為繁榮,近年來德州市政府部門及旅遊部門為了給觀光旅遊的人們一個舒適的休息、享受、娛樂環境大力開發住宿業,德州大酒店就是一例,它是市人民政府興建的一傢集客房餐飲、産品展銷、貿易洽談、文化娛樂於一體的三星級涉外旅遊飯店。地理環境優越,出門即是寧靜美麗的新湖公園;鐵路、公路四能八達,交通便利;主樓頂層的豪華旋轉餐廳是您瀏覽州城,觀賞夜景的理想去處。
  總統禦居、豪華套間及標準客房174套,裝飾高雅,設施一流,且均能憑窗眺望州城、新湖公園,可謂匠心獨運。更有24小時專人服務,供熱水洗浴,飲食起居無微不至。
  各式餐廳均有名師主竈,經營正宗京菜、魯菜、川菜、粵菜等南北名菜,風味各異。一樓大餐廳豪華氣派,可同時容納220人用餐,是工薪宴請、朋友聚會、大型會議、團體用餐的最佳場所;二樓、四樓共設有18個格調高雅、風格各異的世界風情包廂,是政務接待、商務宴請的理想去處。
  海豐塔購物
  當地特産: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
  海豐塔玩法參觀、祭寺、
  海豐塔位於山東省無棣縣城荷花灣畔,原址曾有一佛寺,名為"大覺寺",塔建於寺中。海豐塔始建於公元617年,原名"捨利寶塔",後亦稱"大覺寺塔",明永樂年間無棣為避朱棣諱易名為海豐,此塔亦隨之改稱"海豐塔"。
  原塔已毀,現塔為復原建築,塔分13級,上有高聳的塔剎,下為磚石構成的須彌座,樓閣式八角形,通高50餘米,一色青磚砌就。每層塔角均懸有風鐸,風起則鐸鳴,聲聞四野。登臨塔頂,魯北大地俱在腳下,四方景物遍覽無遺。
  1991年6月,無棣縣委、縣政府决定重建海豐塔,同年7月12日破土動工,1992年9月竣工。新建海豐塔,位置在唐塔舊址以北50米處。新塔為八角樓閣式,共13級,高42米。塔身為框架式結構,中心及八個角共9根水泥柱,外表砌大青磚,既古樸典雅又堅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風貌,又在建築結構上有所創新。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李鐸先生為海豐塔親自寫下對聯“海裕無雙邑,豐餘第一州”;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欣然揮毫題寫了“海豐塔”塔匾。
  海豐塔是無棣燦爛文化的象徵,有關她的傳說頗多。流傳較廣的有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鋦塔,劉庸蜜棗戲何珅智修海豐塔等等。其中最盛傳的當屬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的傳說。相傳,文殊菩薩在五臺山講經說法,當時的五臺山溝無泉水,山不披緑,天罕飛禽,地絶走獸,文殊菩薩生普救之心,便想藉東海之水,消五臺山之熱,讓荒山青青,溝澗溪泉,鬆木蔥蔥,花果芳香。於是,文殊菩薩來至東海,嚮竜王藉了“清涼石”,回五臺山途中,路過古邑棣城,頓覺和風微拂,麗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鳥圍翔,花香襲人,一種飄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這裏雖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傢之佳境勝地,何不將捨利子置於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領略這裏的秀麗風光。隨之取捨利子觀音,口念咒語,風沙起處,將捨利子埋入地下。唐朝貞觀年間,佛教盛傳,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的說法傳到京都長安,唐太宗親派尉遲公為督辦,在無棣修建唐塔。有民諺曰“滄州獅子,海豐塔,東光縣的鐵菩薩”,此亦被譽為冀魯三勝。
No. 2
  海豐塔,史稱唐塔,原名大覺寺塔,始建於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記為“尉遲敬德監建”,距今已1300多年。原塔為八角密檐式磚石結構,青磚到頂,飛檐挑角,角係銅鈴,塔身13級,第一級南北各一門,其上每一級一南門,頂有相輪,全塔高約36米。明代維修時,吏部尚書楊巍撰有《重修大覺寺寶塔》,並刻石竪碑。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元月地震,大覺寺塔裂;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損嚴重,有倒塌之虞,報省批準,將地表以上塔身拆毀。
  1991年6月,無棣縣委、縣政府决定重建海豐塔,同年7月12日破土動工,1992年9月竣工。新建海豐塔,位置在唐塔舊址以北50米處。新塔為八角樓閣式,共13級,高42米。塔身為框架式結構,中心及八個角共9根水泥柱,外表砌大青磚,既古樸典雅又堅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風貌,又在建築結構上有所創新。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李鐸先生為海豐塔親自寫下對聯“海裕無雙邑,豐餘第一州”;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欣然揮毫題寫了“海豐塔”塔匾。
  海豐塔是無棣燦爛文化的象徵,有關她的傳說頗多。流傳較廣的有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鋦塔,劉墉蜜棗戲何珅智修海豐塔等等。其中最盛傳的當屬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的傳說。相傳,文殊菩薩在五臺山講經說法,當時的五臺山溝無泉水,山不披緑,天罕飛禽,地絶走獸,文殊菩薩生普救之心,便想藉東海之水,消五臺山之熱,讓荒山青青,溝澗溪泉,鬆木蔥蔥,花果芳香。於是,文殊菩薩來至東海,嚮竜王藉了“清涼石”,回五臺山途中,路過古邑棣城,頓覺和風微拂,麗日映照,瀛瀛之州,百鳥圍翔,花香襲人,一種飄然入仙之感,遂落坐歇息。心想:這裏雖不是名山大川,也是佛傢之佳境勝地,何不將捨利子置於土中,以感念佛祖之恩德,領略這裏的秀麗風光。隨之取捨利子觀音,口念咒語,風沙起處,將捨利子埋入地下。唐朝貞觀年間,佛教盛傳,文殊菩薩“無棣歇腳藏捨利”的說法傳到京都長安,唐太宗親派尉遲公為督辦,在無棣修建唐塔。有民諺曰“滄州獅子,海豐塔,東光縣的鐵菩薩”,此亦被譽為冀魯三勝。
包含詞
貝瓷海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