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海豐八景投訴電話汕尾市旅遊投訴電話:0660-336416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海豐舊八景:“蓮峰疊翠”、“銀瓶飛瀑”、“竜津漁唱”、“麗江月色”、“萬壽曉鐘”、“鳳河晚渡”、“長沙夜雨”、“海門潮聲”。這八景展現了海豐縣山水的壯秀,風光的奇媚,古跡的神幽。但這八景得名不知何時,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約山川靈秀,自然結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北部和西北部是層巒重疊的山嶺。東蓮峰疊翠海豐地形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北和東南部是丘陵地帶。中部和南部濱海地區是河流衝積而成的塊狀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的蓮花山脈主峰海拔1337.3米,列峰如蓮,其山勢微抑而起,為蓮花峰。“蓮峰疊翠”一景就因峰似蓮花,林木滴翠而得名。銀瓶飛瀑銀瓶山是蓮花山脈的嚮南延伸,位於蓮花峰之後,四時産茶,瀑布懸練,峭峙千仞,其頂絶銳,猶如建瓶,其景頗為壯觀。竜津漁唱海豐地勢由於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嚮南流註入海,海城東部的竜津河,發源於銀瓶山,流至小金籠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匯為三江。竜津河過去水清且深,魚多蝦衆,因而漁船穿梭網捕,時可聞魚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韻更美,故曰“竜津晚唱”。竜津河上有一竜津石橋,始建於明代天順七年(1463年),全長80米,它不僅為竜津河增色添彩,還為賞聽漁歌和觀覽水景者添置了好去處。麗江月色赤岸河在海城東郊5公裏處,流經陶河港分為東西溪,東溪流入碣石灣,西溪則流至鹿境匯入麗江。麗江江面較寬,水清、波微,每當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波光瀲灧,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詩情畫意,故稱之為“麗江月色”。萬壽曉鐘萬壽寺原址在海豐縣城西部,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改建於縣城北側。明末清初,原戶部郎中黃守謙不願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産。清順治八年(1651年),把黃府北側改建為萬壽寺。當年鑄造一生鐵鐘,重200余公斤,上面鑄有“阿彌陀佛”、“風調雨順”、“囗囗鑄造”等銘文。僧門祀佛,暮鼓晨鐘,此鐘每天清晨調敲響,其聲響亮,遙聞十裏,稱頌為“萬壽曉鐘”。鳳河晚渡鳳河渡是惠、潮官道的必經路口,為官辦渡,由官府出錢造船,雇用渡夫,宿於渡口,使過往行人早晚有渡,且免交渡費,故稱“鳳河義渡”。清代鹹豐元年歲次辛亥(1851年)孟秋,竪一石碑於海豐縣赤石鎮深涌村鳳河渡口,上刻“鳳河義渡”四字,並附刻“貴客往來不用給錢”。此處河面寬闊,西側山坡上蔥鬆翠緑,沿河竹影倒懸水中,每當夕陽西下,彩霞相映,山光水色綺秀清麗,亦稱“鳳河晚渡”。長沙夜雨長沙,是指汕尾市城區馬宮鎮長沙村。長沙猶如半島突伸海中,與海豐縣梅隴鎮的梅尖村隔一小海峽相望。長沙三面臨海,海灘盡是微沙,夜裏風捲微沙,揚起的微沙繼又紛紛落下於屋頂、船蓬和焦葉等,令人誤認為雨聲,大有“月明午夜生虛籟,誤聽風聲是雨聲”的意境,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故稱“長沙夜雨”。海門潮聲後門鎮一名海門,海濱多是岩岸,岸邊多礁石,故潮汐涌來,拍擊岩岸與礁石,大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詩意,其潮聲雄亮偉渾,煞有氣勢,故有“海門潮聲”之稱。 |
|
海豐舊八景:“蓮峰疊翠”、“銀瓶飛瀑”、“竜津漁唱”、“麗江月色”、“萬壽曉鐘”、“鳳河晚渡”、“長沙夜雨”、“海門潮聲”。這八景展現了海豐縣山水的壯秀,風光的奇媚,古跡的神幽。但這八景得名不知何時,命名者不知何人,大約山川靈秀,自然結撰,以供吟眺耳,故而名之。 |
|
北部和西北部是層巒重疊的山嶺。東蓮峰疊翠海豐地形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北和東南部是丘陵地帶。中部和南部濱海地區是河流衝積而成的塊狀平原。北部和西北部的蓮花山脈主峰海拔1337.3米,列峰如蓮,其山勢微抑而起,為蓮花峰。“蓮峰疊翠”一景就因峰似蓮花,林木滴翠而得名。 |
|
銀瓶飛瀑銀瓶山是蓮花山脈的嚮南延伸,位於蓮花峰之後,四時産茶,瀑布懸練,峭峙千仞,其頂絶銳,猶如建瓶,其景頗為壯觀。 |
|
海豐地勢由於北高南低,河流均由北嚮南流註入海,海城東部的竜津河,發源於銀瓶山,流至小金籠山(鹿境)合赤岸河大小液河之水匯為三江。竜津河過去水清且深,魚多蝦衆,因而漁船穿梭網捕,時可聞魚唱水歌。尤其是夜晚,唱韻更美,故曰“竜津晚唱”。竜津河上有一竜津石橋,始建於明代天順七年(1463年),全長80米,它不僅為竜津河增色添彩,還為賞聽漁歌和觀覽水景者添置了好去處。 |
|
麗江月色赤岸河在海城東郊5公裏處,流經陶河港分為東西溪,東溪流入碣石灣,西溪則流至鹿境匯入麗江。麗江江面較寬,水清、波微,每當月明之夜,朗月印江心,波光瀲灧,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詩情畫意,故稱之為“麗江月色”。 |
|
萬壽曉鐘萬壽寺原址在海豐縣城西部,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改建於縣城北側。明末清初,原戶部郎中黃守謙不願降清,其府第被充作逆産。清順治八年(1651年),把黃府北側改建為萬壽寺。當年鑄造一生鐵鐘,重200余公斤,上面鑄有“阿彌陀佛”、“風調雨順”、“囗囗鑄造”等銘文。僧門祀佛,暮鼓晨鐘,此鐘每天清晨調敲響,其聲響亮,遙聞十裏,稱頌為“萬壽曉鐘”。 |
|
鳳河晚渡鳳河渡是惠、潮官道的必經路口,為官辦渡,由官府出錢造船,雇用渡夫,宿於渡口,使過往行人早晚有渡,且免交渡費,故稱“鳳河義渡”。清代鹹豐元年歲次辛亥(1851年)孟秋,竪一石碑於海豐縣赤石鎮深涌村鳳河渡口,上刻“鳳河義渡”四字,並附刻“貴客往來不用給錢”。此處河面寬闊,西側山坡上蔥鬆翠緑,沿河竹影倒懸水中,每當夕陽西下,彩霞相映,山光水色綺秀清麗,亦稱“鳳河晚渡”。 |
|
長沙夜雨長沙,是指汕尾市城區馬宮鎮長沙村。長沙猶如半島突伸海中,與海豐縣梅隴鎮的梅尖村隔一小海峽相望。長沙三面臨海,海灘盡是微沙,夜裏風捲微沙,揚起的微沙繼又紛紛落下於屋頂、船蓬和焦葉等,令人誤認為雨聲,大有“月明午夜生虛籟,誤聽風聲是雨聲”的意境,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故稱“長沙夜雨”。 |
|
海門潮聲後門鎮一名海門,海濱多是岩岸,岸邊多礁石,故潮汐涌來,拍擊岩岸與礁石,大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詩意,其潮聲雄亮偉渾,煞有氣勢,故有“海門潮聲”之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