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被子植物 > 浙貝母
目錄
No. 1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分類:百合科(liliaceae)、貝母屬(fritillaria)
  分佈:産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也分佈於日本。
  海拔:near sea level to 600
  命名來源:[ann.mus. bot. lugd.-bat. 3: 157. 1867]
  浙貝母 (《藥材學》)
  【異名】土貝母(《本草正》),象貝(《經驗廣集》),浙貝、象貝母(《百草鏡》),大貝母(《本草正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
  【植物形態】浙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半球形,直徑1.5~6釐米,有2~3片肉質的鱗片。
  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50~80釐米。
  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生,罕互生,狹披針形至綫形,長6~17釐米,寬6~15毫米;中上部的葉常3~5片輪生,罕互生,葉片較短,先端捲須狀。
  花單生於莖頂或葉腋,花梗長1~1.5釐米;花鐘形,俯垂;花被6片,2輪排列,長橢圓形,先端短尖或鈍,淡黃色或黃緑色,具細微平行脈,內面並有淡紫色方格狀斑紋,基部具腺體;雄蕊6,花藥基部着生,外嚮;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柱頭3歧。
  蒴果卵圓形,直徑約2.5釐米,有6條較寬的縱翅,成熟時室背開裂。
  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翅。
  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於濕潤的山脊、山坡、溝邊及村邊草叢中。
  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採集】5~6月采挖,洗淨泥土,大小分開,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寶狀,稱元寶貝,小者稱珠貝。
  分別置擦籠內,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勻,經過一夜,使石灰滲入,曬幹或烘幹。
  【藥材】①元寶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片。
  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寶狀,瓣長約1.7~4釐米,厚7~17毫米。
  表面白色,或帶淡黃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齊,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
  氣微劈,味苦。
  ②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球形,高1~1.7釐米,直徑2~3.5釐米。
  表面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略似腎髒形,中央為2~3枚皺縮的小鱗葉及殘莖,內表面墾淡黃白色。
  質地、氣味同元寶貝。
  上述二種藥材,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
  個較小、表面灰白色、斷面中心棕紅色者為質次。
  元寶貝較珠貝為優。
  主産浙江,安徽、江蘇亦産。
  江蘇産者稱蘇貝母,為浙貝母的野生種,其鱗莖較栽培種為小,直徑2~3.5釐米,高1~1.5釐米。
  藥材與珠貝相類。
  【化學成分】鱗莖含浙貝母鹼、去氫浙貝母鹼、貝母醇。
  此外還有四種含量極少的生物鹼:貝母丁鹼、貝毋芬鹼、貝母辛鹼和貝母替定鹼。
  日本産的浙貝鱗莖中還分出了浙貝母鹼的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①對平滑肌及腺體的作用貓和傢兔離體支氣管肺灌流,浙貝母鹼在低濃度時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
  前者類似阿托品的作用,後者可能係直接興奮支氣管平滑肌。
  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均未確證有鎮咳作用。
  浙貝母鹼能興奮傢兔離體子宮,已孕子宮比未孕子宮敏感,對大鼠子宮也能興奮。
  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對子宮的興奮作用,預先應用雙苄胺或利血平處理後,其興奮子宮的作用減弱或消失。
  浙貝母鹼溶液給犬、貓和傢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擴大並使對光反應捎失,靜脈註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暫時停止,但其抑製作用比阿托品弱。
  浙貝母生物鹼則使傢兔離體小腸收縮加強。
  ②對循環係統及呼吸的作用浙貝母生物鹼大劑量可使狗、貓及兔血壓中等度降低,呼吸抑製,小量可使兔血壓微升,離體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髒搏動立即停止。
  【毒性】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對小鼠靜脈註射的最小致死量約0.9毫剋/公斤(可能係9毫剋/公斤之誤)。
  早年曾報道另一種浙貝母鹼對傢兔的最小致死量為10~12毫剋/公斤(靜脈),對貓為8~10毫剋/公斤(靜脈)。
  中毒癥狀為呼吸抑製,瞳孔散大,震顫,驚厥,便溺。
  致死原因為呼吸衰竭,亦可能與形成變性血紅蛋白有關。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並能升高血糖。
  【炮製】揀去雜質,清水稍浸,撈出,潤透後切厚片,曬幹。
  【性味】《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歸經】《本草正》: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散結解毒。
  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癧,瘡瘍腫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②《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③《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傢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東中草藥手册》:清肺化痰,製酸,解毒。
  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撤。
  【選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各三錢,紫蘇二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册》) ②治癰毒腫痛:浙貝母、連翹各三錢,金銀花六錢,蒲公英八錢,水煎服。
  (《山東中草藥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癥;大黑棗每個去核,裝入五倍子(去蟲,研)一個、象貝(去心,研)一個。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極細末,加薄荷葉末少許,冰片少許,貯瓷瓶內。
  臨用吹患處,任其嘔出痰涎。
  (《經驗廣集》吹喉散) ④治對口:象貝母研末敷之。
  (《楊春涯經驗方》)
  【名傢論述】《本草正義》:象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結。
  《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
  疝瘕以熱結而言,泄熱散結,故能治之。
  喉痹,熱之結於上者也。
  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産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産難。
  甄權《藥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産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産靈藥,內有貝母,程鐘齡釋之謂貝母滑潤,義皆本此。
  而註《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旨。
  主金瘡者,苦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摻藥。
  後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
  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泄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泄散結,皆能主之。
  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泄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
  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苦降泄風,辛泄疏散,治之宜也。
  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
  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
  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
  主鬱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散鬱也。
  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
  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斯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鱗莖。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痛癤腫毒。野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在浙江寧波地區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也有示範栽培。
  植物特性
  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釐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着生在鱗莖盤上。莖單生,直立,圓柱形,高30~80釐米,光滑無毛,有蠟質。單葉,無柄;下面葉較寬,上面葉較窄,被針形至綫狀被針形,長6-15釐米,寬0.5~1.5釐米,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頂端呈捲須狀。花單生於莖項或上部葉腋間,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總狀排列,開放時下垂,鐘狀;花被6片,淡黃緑色,排成兩輪,長倒卵形或卵圓形,長2.5釐米左右,寬1.5釐米左右,內散布紫色斑點,互相交織成網狀;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寬的縱翼,成熟時室背開裂,每果有種子50~100粒。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翼,淡棕色,一般長0.6釐米,寬0.5釐米,厚約0.1釐米,千粒重約3剋。
  生長特性
  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溫度4~30℃,過低或過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裏越鼕。黏土、幹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
  浙貝母
  (一)概述
  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斯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鱗莖。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痛癤腫毒。野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在浙江寧波地區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也有示範栽培。
  (二)植物特性
  浙貝為百合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釐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着生在鱗莖盤上。莖單生,直立,圓柱形,高30~80釐米,光滑無毛,有蠟質。單葉,無柄;下面葉較寬,上面葉較窄,被針形至綫狀被針形,長6-15釐米,寬0.5~1.5釐米,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頂端呈捲須狀。花單生於莖項或上部葉腋間,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總狀排列,開放時下垂,鐘狀;花被6片,淡黃緑色,排成兩輪,長倒卵形或卵圓形,長2.5釐米左右,寬1.5釐米左右,內散布紫色斑點,互相交織成網狀;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寬的縱翼,成熟時室背開裂,每果有種子50~100粒。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翼,淡棕色,一般長0.6釐米,寬0.5釐米,厚約0.1釐米,千粒重約3剋。
  (三)生長特性
  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溫度4~30℃,過低或過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裏越鼕。黏土、幹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河流、山腳、大溪兩側的衝擊土為最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沙質壤上,排水良好的,可與前茬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輪作。黏壤、過沙的土壤均不適宜。種過浙貝母的地,不能連種3次,否則易得病害。地選好後深翻18~20釐米,耙細耙平,做成寬200釐米,高12~15釐米的畦,畦溝深15~20釐米,寬30釐米左右。每公頃施腐熟的廄肥和堆肥37500~75000千克,均勻施入表土層。
  2.繁殖方法
  浙貝目前生産中采用無性繁殖,種子繁殖太慢。
  (1)鱗莖繁殖
  9~10月上旬,將種子田裏的浙貝挖出來,選種鱗莖,做種用的一般選2號貝,2號鱗莖是在挖貝母時選擇,最大的鱗莖叫土貝,直徑4.5~7釐米,最小的鱗莖叫雜貝,3號貝比2號貝小一點,但質量還是好的,既可作商品,又可作種子田的種子,而大貝和雜貝都可作商品用。如果2號貝不夠可以用3號貝代替,加強培育管理。施肥,3號貝也能趕上2號鱗莖生長情況。
  種子田的鱗莖選擇的標準是鱗莖直徑3-5釐米(0.5千克有16個左右),鱗瓣緊密抱合,芽頭飽滿,無損傷和病害,邊挖邊裁,其他號的貝母暫時在室內存放,厚度5釐米。鼕季套種的作物及時下種,及時收挖,不影響浙貝母生長,之後再栽商品田,10月末全部種完。
  栽植方法:浙貝母種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據種鱗莖的大小而决定。種子田要深栽一些,栽淺了,鱗莖抱合不緊,易傷芽,10~15釐米深,種子大深一些,種子小淺一些,商品用栽要淺一些,否則鱗莖長不大。株距按12釐米把種子均勻排在溝內,芽嚮上,栽到邊上種要深一些,以免雨水衝刷露出來,栽一行蓋一行。
  新引種的地方,準確定何時間裁為合適,當見到個別鱗莖在潮濕情況下根已伸出鱗片時已表明到了下種季節。從氣溫來看,當氣溫達到22~27℃時即可下種。2號種鱗莖每公頃6000千克左右,3號貝做種每公頃9000千克左右。
  浙貝母的套種,種子田從下種到出苗需要3~4個月時間,種子地種的又很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可套種蔬菜等,原則必須鼕至前要收完。給浙貝母施鼕肥。4月份以後,在浙貝行間套種甘薯、花生、大豆、𠔌類、茄子等作物,這些作物5月中下旬長起來之後,浙貝母地上部已枯萎,除去雜草等枯葉,讓套種作物遮蔭,使貝母休眠。9月份挖栽浙貝母,套種作物也收穫了。
  (2)種子繁殖
  要經過4~5年,繁殖纔達到2號、3號鱗莖大小。種子繁殖提高繁殖率,節約大量的藥材,但種於繁殖時間太長,絶大多數采用無性繁殖。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重點放在浙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長的前期進行,栽後半個月淺除一次草,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並和施肥結合起來。在施肥之前要除一次革,使土壤疏鬆,肥料易吸收。苗高12~15釐米抽薹,每隔15天除草一次,或者見草就拔,種子田5月中耕一次。套種作物收穫後,施鼕肥很重要,用量大,浙貝地上部生長僅有3個月左右。肥料需要期比較集中,僅是出苗後追肥不能滿足整個生長的需要,而鼕肥能夠滿足整個生長期,能源源不斷地供給養分,因此鼕肥應以遲效性肥料為主。重施基肥,在畦面上開淺溝,每公頃人糞尿15000千克施於溝內,覆土,上面再蓋廄肥、垃圾和餅肥混合發酵的肥料,打碎,37500千克左右,整平,免妨礙出苗。商品田再加化肥300千克,第二年2月苗齊後再澆苗肥,每公頃人糞尿11250~15000幹剋,稀釋水澆於行間。摘花以後再施一次花肥,方法同上。
  (2)灌溉排水
  浙貝從2~4月需水多一點,如果這一段缺水植株生長不好,直接影響鱗莖的膨大,影響産量。整個生長期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但北方春季幹旱,每周澆一次水,南方雨季要註意排水。
  (3)摘花
  為了使鱗莖充分得到養分,花期要摘花,不能摘得過早或過晚。當花長2~3朵時采為合適。
  4.病蟲害防治
  (1)灰黴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 gke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發病後先在葉片上出現淡褐色的小點,以後擴大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有明顯的水漬狀環,不斷擴大形成灰色大斑;花被害後,幹縮不能開花,花柄絞縊幹縮,呈淡緑色;幼果被害呈暗緑色而幹枯,較大果實被害後,在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小點,不斷擴大,逐漸幹枯。被害部分在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能長出灰色黴狀物。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開始發生,4月中旬盛發,危害嚴重。本病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鼕或産生菌核落入土中,成為第二年初次浸染的來源。
  防治方法:①浙貝收穫後,清除被害植株和病葉,最好將其燒毀,以減少越鼕病原。②發病較嚴重的土地不直重茬。③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浙貝的抗病力。④發病前,在3月下旬噴射1:1:100的波爾多液,7~10天1次,連續3~4次。
  (2)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er]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發病是從葉尖開始,葉色變淡,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漸嚮葉基蔓延,有的因環境關係,不嚮葉基部深入發展而出現葉尖部分枯萎現象,病部與健部有明顯界限,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發生危害,直至浙貝地下部枯死。如在清明前後春雨連綿則受害較為重,浙貝黑斑病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被害植株和病葉上越鼕,第二年再次浸染危害。
  防治方法:同灰黴病。
  (3)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holland」是一種病原細菌引起的病害。鱗莖受害部分開始為褐色水漬狀,蔓延很快,受害後鱗莖變成糟糟的豆腐渣狀,或變成黏滑的“鼻涕狀”;有時停止危害,而表面失水時則成為一個似蟲咬過的空洞。腐爛部分和健康部分界明顯。表皮常不受害,內部軟腐幹縮後,剩下空殼,腐爛鱗莖具特別的酒酸味。
  防治方法:於腐病、軟腐病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①選擇健壯無病的鱗莖作種。如起土貯藏過夏的,應挑選分檔,攤晾後貯藏。②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種植,並創造良好的過夏條件(見浙貝過夏部分)。③藥劑防治:配合使用各種殺菌劑和殺蟎劉,在下種前浸種。如下種前用20%可濕性三氯殺蟎碸800倍加80%敵敵畏乳劑2000倍再加40%剋瘟散乳劑1000倍混合液浸種10~15分鐘,有一定效果,但有待繼續試驗,尋找更安全有效的藥劑防治措施。④防治蟎、蠐螬等地下害蟲,消滅傳播媒介,防止傳播病菌,以減輕危害。
  (4)幹腐病 [fusatium avenaceum(fr.) sacc.」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鱗莖基都受害後呈蜂窩狀,鱗片被害後呈褐色皺褶狀。這種鱗莖種下後,根部發育不良,植株早枯,新鱗莖很小。在杭州市郊區幹腐病的主要表現是受害鱗莖基部呈青黑色,鱗片內部腐爛形成黑斑空洞,或在鱗片上形成黑褐色、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狀空洞。有的鱗莖維管束受害,鱗片橫切面可見褐色小點。
  防治方法:同軟腐病。
  (5)蠐螬
  是金龜子幼蟲,又名“白蠶”。體白色,頭部黃色或黃褐色。危害浙貝鱗莖的主要是銅緑金龜子(anomald corpulenta motschulsky)幼蟲。其他金龜子幼蟲也危害。
  銅緑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釐米,銅緑色,邊緣土黃色,足的基都幾節黃色,前足脛節外側有兩齒,爪上無齒;老熟的幼蟲長2.3~2.5釐米,頭部黃褐色,胸腹乳白色,肛門一字形,一溝裂,前方中央有兩剛毛,四周也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剛毛。大黑金龜子幼蟲肛門三裂,前方生一群扁形。尖端呈鈎頭的剛毛。黑絨金龜子幼蟲肛門縱裂,前方有一排略成弧形的剛毛。
  蠐螬在4月中旬開始危害浙貝鱗莖,浙貝過復期危害最盛,到11月中旬以後停止危害。被害鱗莖成麻點狀或凹凸不平的空洞狀,似老鼠啃過甘薯一樣。有時把鱗莖咬成殘缺破碎。成蟲在5月中旬出現,傍晚活動,卵散産於較濕潤的土中,喜在未腐熟的廄肥上産卵。
  防治方法:①鼕季清除雜草,深翻土地,消滅越鼕蟲口。②施用腐熟的廄肥、堆肥,並覆土蓋肥,減少成蟲産卵。③整地翻士時,拾取幼蟲作雞鴨飼料。④點燈誘殺成蟲金龜子。⑤下種前半月每公頃施375~450千克石灰氮,撒於上面後翻入,以殺死幼蟲。⑥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澆註根部周圍土壤。⑦用土農藥石蒜鱗莖進行防治,結合施肥,將石蒜鱗莖洗淨搗碎,每50千克糞放3~4千克石蒜浸出液進行澆治。
  (6)豆蕪青(epicauta arorha。八 marseud又名“紅豆娘”。主要食害大豆、花生等葉子,也喜吃浙貝葉片。
  成蟲喜群集危害,將斯貝葉片咬成缺刻、空洞或全部吃光,留下較粗的葉脈。嚴重時成片浙貝被吃成光桿,影響地下部鱗莖産量,但發生不很普遍。
  成蟲體長1.1-1.9釐米,全體灰黑色。頭部除觸角基部的一對瘤狀突起和復限及近復眼內側處黑色外,其餘都是紅色。卵長0.25~0.3釐米,近似圓筒形,黃褐色,卵塊排列成菊花狀。幼蟲共6齡,第一齡幼蟲形狀比較特殊,頭部大,有一對鉗狀的大顎,胸部有3對足,腹部有一對尾須,行動敏捷;其他各齡幼蟲,形似蠐螬,頭部淡褐色,胸、腹部黃白色,腹足退化,衹有3對胸足。蛹近似紡錘形,頭部貼在胸部腹面,已有成蟲結構。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的群集性,及時用網捕捉,集中殺死。但應註意豆芫菁在受驚時會分泌一種黃色液體,能使人的皮膚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②農藥防治。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750千克噴霧,或用40%樂果乳劑400~750千克噴霧。
  (7)溝金針蟲
  (p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
  土名叫“叩頭蟲”,是危害浙貝的地下害蟲之一。
  溝金針蟲身體扁平,革質,似針狀,尾節分岔,並稍嚮上彎麯,身體背面中間有一條縱溝,故稱溝金針蟲。溝金針蟲在土中危害鱗莖,在鱗片上常見約0.2釐米大小的穿洞。
  溝金針蟲生活史很長,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幼蟲期最長,其活動受土壤溫濕度影響很大,鼕季氣溫降低時,它就鑽到30釐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裏越鼕;春季上升活動和危害的時間比其他地下害蟲早,一般早春10釐米土溫到6℃時,就開始上升活動,危害浙貝。
  防治方法:改變地下害蟲的生活條件,將害蟲翻出土面,使受天敵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死亡。在金針蟲化蛹時,將蛹室破壞,可使其大量死亡。
  (8)蔥蟎(rhizoglyphus echinopus kevan)體很小,成蟲體長0.07釐米左右,灰白色,有足4對,赤褐色,背面有兩個近圓形點(食團),經常群集寄生於鱗莖內,使鱗莖腐爛。蔥蟎從卵經幼蟲到成蟲,約經9~30天。溫度在25℃左右時繁殖最快,每條成蟲可産卵50~100粒,多的在500粒以上,所以繁殖很快;溫度在10℃以下及乾燥的環境,能限製它的活動及繁殖。
  蔥蟎危害浙貝鱗莖主要是在過夏期間,在下種後及收穫前的一段時間內也能危害。被害的鱗莖呈凹洞或整個腐爛,但可見部分維管束殘體。常與其他病害混在一起。
  防治方法:①室內貯藏的鱗莖在起土後適當排放7~10大,使蟎在乾燥環境下死亡或離開鱗莖。貯藏前將腐爛及有蟎的鱗莖選出,分別貯藏。貯藏期間濕度不能太大,並適當翻動,使濕度不利於蟎的繁殖。②下種前嚴格挑選種子,把腐爛有蟎的剔出。③下種前結合防病,用殺蟎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浸種(見幹腐、軟腐病的藥劑防治)。
  (五)采收加工
  作商品的浙貝,5月中下旬植株枯萎時選擇晴天收穫,從畦的一端采挖,不傷鱗莖,洗出鱗莖上的泥土,選大的鱗莖挖去心芽,加工成元寶貝。較小的鱗莖不去心芽,整個加工成為珠貝。挖下的心芽可加工成貝芯。三檔商品中一般珠貝約占10%~15%,貝芯約占5%~10%,其他為元寶貝,這一比例因生長好壞而不同。加工時邊擘鱗片邊挖心,同時進行分檔。即排大的鱗莖選出,率下鱗片挖下貝芯,分別放置,留下直徑2釐米以下的作為珠貝。在進行率鱗片挖貝心時應註意:①有重瓣的鱗片要分開,便於曬幹。②心芽不要挖得太大,以免影響産量和質量。
  (1)去皮加石灰
  去皮的方法是將鱗莖相互碰撞摩擦。去皮的目的在於使內部的水分容易揮發。加石灰的目的,一方面可將鱗莖內部的水吸到外表來,另一方面石所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去皮是在特製的木桶(當地稱柴桶)中進行的,長100釐米,寬50釐米,高25釐米,形狀似船。加工時將木桶懸於三腳木架上,貝母裝進桶內,每次可裝20~25千克左右,然後由兩人各在一邊握住水桶來往推動,使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分鐘,見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放入石灰(用貝殼燒成的殼灰),每50千克鮮貝母加貝殼及1.5~2.5千克。石灰加好後,再繼續推動撞擊約15分鐘,等貝母全部粘滿石灰為止。當地大多數是上午起貝,下午去皮,並將貝母放入竹籮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部,促使乾燥。近來去皮摩擦的方法已逐漸用電動機械,木桶也適當擴大,每次可放鮮鱗莖90千克,來往摩擦時間也縮短4~8分鐘。
  (2)曬幹
  加工後的浙貝第二天放在陽光下曬,連曬3~4天後,用麻袋裝起來,在室內堆放1-3天,讓內部水分滲到表面來,再曬1~2天,就可以曬幹。在曬幹的過程中,每天用篩子(篩眼的孔徑約0.5釐米)將脫落的石灰及雜物等篩去。一般150-160千克可加工成幹貨50千克,如加工不好,則200千克才能加工成50千克幹貨。貝母乾燥的標準是折斷時鬆脆,斷面白粉狀,顔色一致,中心無玉色。如斷面中心三色者,說明未幹,需要再曬。
  加工期間,常常會遇到陰雨天氣,而去皮的貝母一般衹能放置一天半左右時間,曬過一天的貝母也衹能放置3天左右時間,如果不及時曬下,就會使貝母腐爛,造成損失。為此,加工前要註意天氣預報;起土後要下雨就不加工,而將帶泥的貝母暫時放置。不去皮的鱗莖,可以放好幾天不致於腐爛。等天氣好時再加工。放時不要堆放太高,應在30釐米以下,否則堆內發熱。如在去皮過程中大氣轉陰雨,碰撞時間要短些,並把石灰適當多加一些以加強防腐。如浙貝已經去皮,遇到大氣不好應馬上攤開,放在通風之處,不要堆在一起。在連續陰雨的情況下,可用火烘幹。烘的方法,有條件的可利用蠶繭的烘竈進行。烘的溫度不可過猛,以不超過70℃為宜,並要及時翻動,否則會使貝母成為發硬的“僵子”而造成損失。如沒有烘竈等設備,則可搭臨時性土烘竈,用木炭來烘。最好用探溫烘幹器來烘。
  各傢論述
  1.《本草正義》:象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結。《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疝瘕以熱結而言,泄熱散結,故能治之。喉痹,熱之結於上者也。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産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産難。甄權《藥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産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産靈藥,內有貝母,程鐘齡釋之謂貝母滑潤,久皆本此。而註《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瘡者,苫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滲藥。居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泄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泄散結,皆能主之。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泄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舌降泄風,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緒。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鬱氣痰核等證,雖辛散苦泄,開結散鬱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中,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2.《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陰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3.《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4.《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傢突風火有痰者宜此。
  5.《山東中草藥手册》:清肺化痰,製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No. 2
  浙貝母
  (《藥材學》)
  【異名】土貝母(《本草正》),象貝(《經驗廣集》),浙貝、象貝母(《百草鏡》),大貝母(《本草正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
  【植物形態】浙貝母
  多年生草本。鱗莖半球形,直徑1.5~6釐米,有2~3片肉質的鱗片。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50~80釐米。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生,罕互生,狹披針形至綫形,長6~17釐米,寬6~15毫米;中上部的葉常3~5片輪生,罕互生,葉片較短,先端捲須狀。花單生於莖頂或葉腋,花梗長1~1.5釐米;花鐘形,俯垂;花被6片,2輪排列,長橢圓形,先端短尖或鈍,淡黃色或黃緑色,具細微平行脈,內面並有淡紫色方格狀斑紋,基部具腺體;雄蕊6,花藥基部着生,外嚮;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柱頭3歧。朔果卵圓形,直徑約2.5釐米,有6條較寬的縱翅,成熟時室背開裂。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於濕潤的山脊、山坡、溝邊及村邊草叢中。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採集】5~6月采挖,洗淨泥土,大小分開,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寶狀,稱"元寶貝",小者稱"珠貝"。分別置擦籠內,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勻,經過一夜,使石灰滲入,曬幹或烘幹。
  【藥材】①元寶貝
  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寶狀,瓣長約1.7~4釐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帶淡黃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齊,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氣微劈,味苦。
  ②珠貝
  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球形,高1~1.7釐米,直徑2~3.5釐米。表面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略似腎髒形,中央為2~3枚皺縮的小鱗葉及殘莖,內表面墾淡黃白色。質地、氣味同元寶貝。
  上述二種藥材,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個較小、表面灰白色、斷面中心棕紅色者為質次。元寶貝較珠貝為優。
  主産浙江,安徽、江蘇亦産。
  江蘇産者稱蘇貝母,為浙貝母的野生種,其鱗莖較栽培種為小,直徑2~3.5釐米,高1~1.5釐米。藥材與珠貝相類。
  【化學成分】鱗莖含浙貝母鹼、去氫浙貝母鹼、貝母醇。此外還有四種含量極少的生物鹼:貝母丁鹼、貝毋芬鹼、貝母辛鹼和貝母替定鹼。日本産的浙貝鱗莖中還分出了浙貝母鹼的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①對平滑肌及腺體的作用
  貓和傢兔離體支氣管肺灌流,浙貝母鹼在低濃度時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前者類似阿托品的作用,後者可能係直接興奮支氣管平滑肌。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均未確證有鎮咳作用。
  浙貝母鹼能興奮傢兔離體子宮,已孕子宮比未孕子宮敏感,對大鼠子宮也能興奮。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對子宮的興奮作用,預先應用雙苄胺或利血平處理後,其興奮子宮的作用減弱或消失。浙貝母鹼溶液給犬、貓和傢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擴大並使對光反應捎失,靜脈註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暫時停止,但其抑製作用比阿托品弱。浙貝母生物鹼則使傢兔離體小腸收縮加強。
  ②對循環係統及呼吸的作用
  浙貝母生物鹼大劑量可使狗、貓及兔血壓中等度降低,呼吸抑製,小量可使兔血壓微升,離體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髒搏動立即停止。
  【毒性】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對小鼠靜脈註射的最小致死量約0.9毫剋/公斤(可能係9毫剋/公斤之誤)。早年曾報道另一種浙貝母鹼對傢兔的最小致死量為10~12毫剋/公斤(靜脈),對貓為8~10毫剋/公斤(靜脈)。中毒癥狀為呼吸抑製,瞳孔散大,震顫,驚厥,便溺。致死原因為呼吸衰竭,亦可能與形成變性血紅蛋白有關。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並能升高血糖。
  【炮製】揀去雜質,清水稍浸,撈出,潤透後切厚片,曬幹。
  【性味】《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歸經】《本草正》:"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散結解毒。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癧,瘡瘍腫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②《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③《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傢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東中草藥手册》:"清肺化痰,製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
  【選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各三錢,紫蘇二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册》)
  ②治癰毒腫痛:浙貝母、連翹各三錢,金銀花六錢,蒲公英八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癥;大黑棗每個去核,裝入五倍子(去蟲,研)一個、象貝(去心,研)一個。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極細末,加薄荷葉末少許,冰片少許,貯瓷瓶內。臨用吹患處,任其嘔出痰涎。(《經驗廣集》吹喉散)
  ④治對口:象貝母研末敷之。(《楊春涯經驗方》)
  【名傢論述】《本草正義》:"象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結。《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疝瘕以熱結而言,泄熱散結,故能治之。喉痹,熱之結於上者也。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産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産難。甄權《藥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産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産靈藥,內有貝母,程鐘齡釋之謂貝母滑潤,義皆本此。而註《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旨。主金瘡者,苦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摻藥。後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泄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泄散結,皆能主之。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泄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苦降泄風,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鬱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散鬱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名稱及基本信息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分類:百合科(Liliaceae)、貝母屬(Fritillaria)
  分佈:産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也分佈於日本。
  海拔:near sea level to 600
  命名來源:[Ann.Mus. Bot. Lugd.-Bat. 3: 157. 1867]
  浙貝母 (《藥材學》)
  【異名】土貝母(《本草正》),象貝(《經驗廣集》),浙貝、象貝母(《百草鏡》),大貝母(《本草正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鱗莖。
  【植物形態】浙貝母多年生草本。鱗莖半球形,直徑1.5~6釐米,有2~3片肉質的鱗片。
  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50~80釐米。
  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生,罕互生,狹披針形至綫形,長6~17釐米,寬6~15毫米;中上部的葉常3~5片輪生,罕互生,葉片較短,先端捲須狀。
  花單生於莖頂或葉腋,花梗長1~1.5釐米;花鐘形,俯垂;花被6片,2輪排列,長橢圓形,先端短尖或鈍,淡黃色或黃緑色,具細微平行脈,內面並有淡紫色方格狀斑紋,基部具腺體;雄蕊6,花藥基部着生,外嚮;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柱頭3歧。
  蒴果卵圓形,直徑約2.5釐米,有6條較寬的縱翅,成熟時室背開裂。
  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翅。
  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於濕潤的山脊、山坡、溝邊及村邊草叢中。
  分佈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
  【採集】5~6月采挖,洗淨泥土,大小分開,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寶狀,稱元寶貝,小者稱珠貝。分別置擦籠內,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勻,經過一夜,使石灰滲入,曬幹或烘幹。
  【藥材】①元寶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片。
  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寶狀,瓣長約1.7~4釐米,厚7~17毫米。
  表面白色,或帶淡黃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齊,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
  氣微劈,味苦。
  ②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球形,高1~1.7釐米,直徑2~3.5釐米。
  表面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略似腎髒形,中央為2~3枚皺縮的小鱗葉及殘莖,內表面墾淡黃白色。
  質地、氣味同元寶貝。
  上述二種藥材,均以鱗葉肥厚、表面及斷面白色、粉性足者為佳。個較小、表面灰白色、斷面中心棕紅色者為質次。元寶貝較珠貝為優。主産浙江,安徽、江蘇亦産。
  江蘇産者稱蘇貝母,為浙貝母的野生種,其鱗莖較栽培種為小,直徑2~3.5釐米,高1~1.5釐米。
  藥材與珠貝相類。
  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基本藥理
  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斯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鱗莖。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痛癤腫毒。野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在浙江寧波地區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也有示範栽培。
  植物特性
  浙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釐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着生在鱗莖盤上。莖單生,直立,圓柱形,高30~80釐米,光滑無毛,有蠟質。單葉,無柄;下面葉較寬,上面葉較窄,被針形至綫狀被針形,長6-15釐米,寬0.5~1.5釐米,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頂端呈捲須狀。花單生於莖項或上部葉腋間,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總狀排列,開放時下垂,鐘狀;花被6片,淡黃緑色,排成兩輪,長倒卵形或卵圓形,長2.5釐米左右,寬1.5釐米左右,內散布紫色斑點,互相交織成網狀;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寬的縱翼,成熟時室背開裂,每果有種子50~100粒。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翼,淡棕色,一般長0.6釐米,寬0.5釐米,厚約0.1釐米,千粒重約3剋。
  生長特性
  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溫度4~30℃,過低或過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裏越鼕。黏土、幹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
浙貝母的栽培
  (一)概述
  別名浙貝、大貝、象貝、元寶貝、珠貝。
  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斯貝母Fritillatia thunbergii Miq.[F.verticillata Willd.var.thunbergii(Miq)Bad.]的鱗莖。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支氣管炎、肺膿瘍、肺熱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痛癤腫毒。野生於林下或山坡草叢中,分佈於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在浙江寧波地區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也有示範栽培。
  (二)植物特性
  浙貝為百合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球形或扁形,白色,上下微凹入,常由兩、三枚肥厚的鱗片對合而成,直徑2~6釐米;一般一個鱗莖有兩個心芽;鱗片和心芽着生在鱗莖盤上。莖單生,直立,圓柱形,高30~80釐米,光滑無毛,有蠟質。單葉,無柄;下面葉較寬,上面葉較窄,被針形至綫狀被針形,長6-15釐米,寬0.5~1.5釐米,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頂端呈捲須狀。花單生於莖項或上部葉腋間,有短梗。一般植株有3~9朵花,總狀排列,開放時下垂,鐘狀;花被6片,淡黃緑色,排成兩輪,長倒卵形或卵圓形,長2.5釐米左右,寬1.5釐米左右,內散布紫色斑點,互相交織成網狀;雄蕊6枚;雌蕊1枚。蒴果,具6等寬的縱翼,成熟時室背開裂,每果有種子50~100粒。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翼,淡棕色,一般長0.6釐米,寬0.5釐米,厚約0.1釐米,千粒重約3剋。
  (三)生長特性
  浙貝喜歡溫暖濕潤氣候,生長溫度4~30℃,過低或過高均休眠。土壤要求濕潤沙質壤上(含水量在80%),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比較耐寒,在北京能在地裏越鼕。黏土、幹旱的地方不適合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河流、山腳、大溪兩側的衝擊土為最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沙質壤上,排水良好的,可與前茬作物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輪作。黏壤、過沙的土壤均不適宜。種過浙貝母的地,不能連種3次,否則易得病害。地選好後深翻18~20釐米,耙細耙平,做成寬200釐米,高12~15釐米的畦,畦溝深15~20釐米,寬30釐米左右。每公頃施腐熟的廄肥和堆肥37500~75000千克,均勻施入表土層。
  2.繁殖方法
  浙貝目前生産中采用無性繁殖,種子繁殖太慢。
  (1)鱗莖繁殖
  9~10月上旬,將種子田裏的浙貝挖出來,選種鱗莖,做種用的一般選2號貝,2號鱗莖是在挖貝母時選擇,最大的鱗莖叫土貝,直徑4.5~7釐米,最小的鱗莖叫雜貝,3號貝比2號貝小一點,但質量還是好的,既可作商品,又可作種子田的種子,而大貝和雜貝都可作商品用。如果2號貝不夠可以用3號貝代替,加強培育管理。施肥,3號貝也能趕上2號鱗莖生長情況。
  種子田的鱗莖選擇的標準是鱗莖直徑3-5釐米(0.5千克有16個左右),鱗瓣緊密抱合,芽頭飽滿,無損傷和病害,邊挖邊裁,其他號的貝母暫時在室內存放,厚度5釐米。鼕季套種的作物及時下種,及時收挖,不影響浙貝母生長,之後再栽商品田,10月末全部種完。
  栽植方法:浙貝母種子田的栽培,株行距大小主要是根據種鱗莖的大小而决定。種子田要深栽一些,栽淺了,鱗莖抱合不緊,易傷芽,10~15釐米深,種子大深一些,種子小淺一些,商品用栽要淺一些,否則鱗莖長不大。株距按12釐米把種子均勻排在溝內,芽嚮上,栽到邊上種要深一些,以免雨水衝刷露出來,栽一行蓋一行。
  新引種的地方,準確定何時間裁為合適,當見到個別鱗莖在潮濕情況下根已伸出鱗片時已表明到了下種季節。從氣溫來看,當氣溫達到22~27℃時即可下種。2號種鱗莖每公頃6000千克左右,3號貝做種每公頃9000千克左右。
  浙貝母的套種,種子田從下種到出苗需要3~4個月時間,種子地種的又很深。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可套種蔬菜等,原則必須鼕至前要收完。給浙貝母施鼕肥。4月份以後,在浙貝行間套種甘薯、花生、大豆、𠔌類、茄子等作物,這些作物5月中下旬長起來之後,浙貝母地上部已枯萎,除去雜草等枯葉,讓套種作物遮蔭,使貝母休眠。9月份挖栽浙貝母,套種作物也收穫了。
  (2)種子繁殖
  要經過4~5年,繁殖纔達到2號、3號鱗莖大小。種子繁殖提高繁殖率,節約大量的藥材,但種於繁殖時間太長,絶大多數采用無性繁殖。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重點放在浙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長的前期進行,栽後半個月淺除一次草,每隔半個月進行一次,並和施肥結合起來。在施肥之前要除一次革,使土壤疏鬆,肥料易吸收。苗高12~15釐米抽薹,每隔15天除草一次,或者見草就拔,種子田5月中耕一次。套種作物收穫後,施鼕肥很重要,用量大,浙貝地上部生長僅有3個月左右。肥料需要期比較集中,僅是出苗後追肥不能滿足整個生長的需要,而鼕肥能夠滿足整個生長期,能源源不斷地供給養分,因此鼕肥應以遲效性肥料為主。重施基肥,在畦面上開淺溝,每公頃人糞尿15000千克施於溝內,覆土,上面再蓋廄肥、垃圾和餅肥混合發酵的肥料,打碎,37500千克左右,整平,免妨礙出苗。商品田再加化肥300千克,第二年2月苗齊後再澆苗肥,每公頃人糞尿11250~15000幹剋,稀釋水澆於行間。摘花以後再施一次花肥,方法同上。
  (2)灌溉排水
  浙貝從2~4月需水多一點,如果這一段缺水植株生長不好,直接影響鱗莖的膨大,影響産量。整個生長期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但北方春季幹旱,每周澆一次水,南方雨季要註意排水。
  (3)摘花
  為了使鱗莖充分得到養分,花期要摘花,不能摘得過早或過晚。當花長2~3朵時采為合適。
  4.病蟲害防治
  (1)灰黴病「Botrytis elliptica(Berk.) GKe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發病後先在葉片上出現淡褐色的小點,以後擴大成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邊緣有明顯的水漬狀環,不斷擴大形成灰色大斑;花被害後,幹縮不能開花,花柄絞縊幹縮,呈淡緑色;幼果被害呈暗緑色而幹枯,較大果實被害後,在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小點,不斷擴大,逐漸幹枯。被害部分在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能長出灰色黴狀物。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開始發生,4月中旬盛發,危害嚴重。本病以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鼕或産生菌核落入土中,成為第二年初次浸染的來源。
  防治方法:①浙貝收穫後,清除被害植株和病葉,最好將其燒毀,以減少越鼕病原。②發病較嚴重的土地不直重茬。③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浙貝的抗病力。④發病前,在3月下旬噴射1:1:100的波爾多液,7~10天1次,連續3~4次。
  (2)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er]由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發病是從葉尖開始,葉色變淡,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漸嚮葉基蔓延,有的因環境關係,不嚮葉基部深入發展而出現葉尖部分枯萎現象,病部與健部有明顯界限,一般在3月下旬開始發生危害,直至浙貝地下部枯死。如在清明前後春雨連綿則受害較為重,浙貝黑斑病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被害植株和病葉上越鼕,第二年再次浸染危害。
  防治方法:同灰黴病。
  (3)軟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Holland」是一種病原細菌引起的病害。鱗莖受害部分開始為褐色水漬狀,蔓延很快,受害後鱗莖變成糟糟的豆腐渣狀,或變成黏滑的“鼻涕狀”;有時停止危害,而表面失水時則成為一個似蟲咬過的空洞。腐爛部分和健康部分界明顯。表皮常不受害,內部軟腐幹縮後,剩下空殼,腐爛鱗莖具特別的酒酸味。
  防治方法:於腐病、軟腐病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①選擇健壯無病的鱗莖作種。如起土貯藏過夏的,應挑選分檔,攤晾後貯藏。②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種植,並創造良好的過夏條件(見浙貝過夏部分)。③藥劑防治:配合使用各種殺菌劑和殺蟎劉,在下種前浸種。如下種前用20%可濕性三氯殺蟎碸800倍加80%敵敵畏乳劑2000倍再加40%剋瘟散乳劑1000倍混合液浸種10~15分鐘,有一定效果,但有待繼續試驗,尋找更安全有效的藥劑防治措施。④防治蟎、蠐螬等地下害蟲,消滅傳播媒介,防止傳播病菌,以減輕危害。
  (4)幹腐病 [Fusatium avenaceum(Fr.) Sacc.」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鱗莖基都受害後呈蜂窩狀,鱗片被害後呈褐色皺褶狀。這種鱗莖種下後,根部發育不良,植株早枯,新鱗莖很小。在杭州市郊區幹腐病的主要表現是受害鱗莖基部呈青黑色,鱗片內部腐爛形成黑斑空洞,或在鱗片上形成黑褐色、青色大小不等的斑狀空洞。有的鱗莖維管束受害,鱗片橫切面可見褐色小點。
  防治方法:同軟腐病。
  (5)蠐螬
  是金龜子幼蟲,又名“白蠶”。體白色,頭部黃色或黃褐色。危害浙貝鱗莖的主要是銅緑金龜子(Anomald corpulenta motschulsky)幼蟲。其他金龜子幼蟲也危害。
  銅緑金龜子成蟲體長1.8~2.1釐米,銅緑色,邊緣土黃色,足的基都幾節黃色,前足脛節外側有兩齒,爪上無齒;老熟的幼蟲長2.3~2.5釐米,頭部黃褐色,胸腹乳白色,肛門一字形,一溝裂,前方中央有兩剛毛,四周也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剛毛。大黑金龜子幼蟲肛門三裂,前方生一群扁形。尖端呈鈎頭的剛毛。黑絨金龜子幼蟲肛門縱裂,前方有一排略成弧形的剛毛。
  蠐螬在4月中旬開始危害浙貝鱗莖,浙貝過復期危害最盛,到11月中旬以後停止危害。被害鱗莖成麻點狀或凹凸不平的空洞狀,似老鼠啃過甘薯一樣。有時把鱗莖咬成殘缺破碎。成蟲在5月中旬出現,傍晚活動,卵散産於較濕潤的土中,喜在未腐熟的廄肥上産卵。
  防治方法:①鼕季清除雜草,深翻土地,消滅越鼕蟲口。②施用腐熟的廄肥、堆肥,並覆土蓋肥,減少成蟲産卵。③整地翻士時,拾取幼蟲作雞鴨飼料。④點燈誘殺成蟲金龜子。⑤下種前半月每公頃施375~450千克石灰氮,撒於上面後翻入,以殺死幼蟲。⑥用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澆註根部周圍土壤。⑦用土農藥石蒜鱗莖進行防治,結合施肥,將石蒜鱗莖洗淨搗碎,每50千克糞放3~4千克石蒜浸出液進行澆治。
  (6)豆蕪菁(EPicauta Arorha。八 MarseuD又名“紅豆娘”。主要食害大豆、花生等葉子,也喜吃浙貝葉片。
  成蟲喜群集危害,將斯貝葉片咬成缺刻、空洞或全部吃光,留下較粗的葉脈。嚴重時成片浙貝被吃成光桿,影響地下部鱗莖産量,但發生不很普遍。
  成蟲體長1.1-1.9釐米,全體灰黑色。頭部除觸角基部的一對瘤狀突起和復限及近復眼內側處黑色外,其餘都是紅色。卵長0.25~0.3釐米,近似圓筒形,黃褐色,卵塊排列成菊花狀。幼蟲共6齡,第一齡幼蟲形狀比較特殊,頭部大,有一對鉗狀的大顎,胸部有3對足,腹部有一對尾須,行動敏捷;其他各齡幼蟲,形似蠐螬,頭部淡褐色,胸、腹部黃白色,腹足退化,衹有3對胸足。蛹近似紡錘形,頭部貼在胸部腹面,已有成蟲結構。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利用成蟲的群集性,及時用網捕捉,集中殺死。但應註意豆芫菁在受驚時會分泌一種黃色液體,能使人的皮膚中毒起泡,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捕捉。②農藥防治。用90%晶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750千克噴霧,或用40%樂果乳劑400~750千克噴霧。
  (7)溝金針蟲
  (Pleonomus canalieulates Falder.)
  土名叫“叩頭蟲”,是危害浙貝的地下害蟲之一。
  溝金針蟲身體扁平,革質,似針狀,尾節分岔,並稍嚮上彎麯,身體背面中間有一條縱溝,故稱溝金針蟲。溝金針蟲在土中危害鱗莖,在鱗片上常見約0.2釐米大小的穿洞。
  溝金針蟲生活史很長,完成一個世代要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幼蟲期最長,其活動受土壤溫濕度影響很大,鼕季氣溫降低時,它就鑽到30釐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土裏越鼕;春季上升活動和危害的時間比其他地下害蟲早,一般早春10釐米土溫到6℃時,就開始上升活動,危害浙貝。
  防治方法:改變地下害蟲的生活條件,將害蟲翻出土面,使受天敵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死亡。在金針蟲化蛹時,將蛹室破壞,可使其大量死亡。
  (8)蔥蟎(Rhizoglyphus echinopus Kevan)體很小,成蟲體長0.07釐米左右,灰白色,有足4對,赤褐色,背面有兩個近圓形點(食團),經常群集寄生於鱗莖內,使鱗莖腐爛。蔥蟎從卵經幼蟲到成蟲,約經9~30天。溫度在25℃左右時繁殖最快,每條成蟲可産卵50~100粒,多的在500粒以上,所以繁殖很快;溫度在10℃以下及乾燥的環境,能限製它的活動及繁殖。
  蔥蟎危害浙貝鱗莖主要是在過夏期間,在下種後及收穫前的一段時間內也能危害。被害的鱗莖呈凹洞或整個腐爛,但可見部分維管束殘體。常與其他病害混在一起。
  防治方法:①室內貯藏的鱗莖在起土後適當排放7~10大,使蟎在乾燥環境下死亡或離開鱗莖。貯藏前將腐爛及有蟎的鱗莖選出,分別貯藏。貯藏期間濕度不能太大,並適當翻動,使濕度不利於蟎的繁殖。②下種前嚴格挑選種子,把腐爛有蟎的剔出。③下種前結合防病,用殺蟎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浸種(見幹腐、軟腐病的藥劑防治)。
  (五)采收加工
  作商品的浙貝,5月中下旬植株枯萎時選擇晴天收穫,從畦的一端采挖,不傷鱗莖,洗出鱗莖上的泥土,選大的鱗莖挖去心芽,加工成元寶貝。較小的鱗莖不去心芽,整個加工成為珠貝。挖下的心芽可加工成貝芯。三檔商品中一般珠貝約占10%~15%,貝芯約占5%~10%,其他為元寶貝,這一比例因生長好壞而不同。加工時邊擘鱗片邊挖心,同時進行分檔。即排大的鱗莖選出,率下鱗片挖下貝芯,分別放置,留下直徑2釐米以下的作為珠貝。在進行率鱗片挖貝心時應註意:①有重瓣的鱗片要分開,便於曬幹。②心芽不要挖得太大,以免影響産量和質量。
  (1)去皮加石灰
  去皮的方法是將鱗莖相互碰撞摩擦。去皮的目的在於使內部的水分容易揮發。加石灰的目的,一方面可將鱗莖內部的水吸到外表來,另一方面石所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去皮是在特製的木桶(當地稱柴桶)中進行的,長100釐米,寬50釐米,高25釐米,形狀似船。加工時將木桶懸於三腳木架上,貝母裝進桶內,每次可裝20~25千克左右,然後由兩人各在一邊握住水桶來往推動,使貝母相互摩擦,經15-20分鐘,見表皮大部分脫落,漿液滲出時放入石灰(用貝殼燒成的殼灰),每50千克鮮貝母加貝殼及1.5~2.5千克。石灰加好後,再繼續推動撞擊約15分鐘,等貝母全部粘滿石灰為止。當地大多數是上午起貝,下午去皮,並將貝母放入竹籮內過夜,使石灰滲入貝母內部,促使乾燥。近來去皮摩擦的方法已逐漸用電動機械,木桶也適當擴大,每次可放鮮鱗莖90千克,來往摩擦時間也縮短4~8分鐘。
  (2)曬幹
  加工後的浙貝第二天放在陽光下曬,連曬3~4天後,用麻袋裝起來,在室內堆放1-3天,讓內部水分滲到表面來,再曬1~2天,就可以曬幹。在曬幹的過程中,每天用篩子(篩眼的孔徑約0.5釐米)將脫落的石灰及雜物等篩去。一般150-160千克可加工成幹貨50千克,如加工不好,則200千克才能加工成50千克幹貨。貝母乾燥的標準是折斷時鬆脆,斷面白粉狀,顔色一致,中心無玉色。如斷面中心三色者,說明未幹,需要再曬。
  加工期間,常常會遇到陰雨天氣,而去皮的貝母一般衹能放置一天半左右時間,曬過一天的貝母也衹能放置3天左右時間,如果不及時曬下,就會使貝母腐爛,造成損失。為此,加工前要註意天氣預報;起土後要下雨就不加工,而將帶泥的貝母暫時放置。不去皮的鱗莖,可以放好幾天不致於腐爛。等天氣好時再加工。放時不要堆放太高,應在30釐米以下,否則堆內發熱。如在去皮過程中大氣轉陰雨,碰撞時間要短些,並把石灰適當多加一些以加強防腐。如浙貝已經去皮,遇到大氣不好應馬上攤開,放在通風之處,不要堆在一起。在連續陰雨的情況下,可用火烘幹。烘的方法,有條件的可利用蠶繭的烘竈進行。烘的溫度不可過猛,以不超過70℃為宜,並要及時翻動,否則會使貝母成為發硬的“僵子”而造成損失。如沒有烘竈等設備,則可搭臨時性土烘竈,用木炭來烘。最好用探溫烘幹器來烘。
古代各傢的論述
  1.《本草正義》:象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結。《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疝瘕以熱結而言,泄熱散結,故能治之。喉痹,熱之結於上者也。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産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産難。甄權《藥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産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産靈藥,內有貝母,程鐘齡釋之謂貝母滑潤,久皆本此。而註《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瘡者,苫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滲藥。居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泄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泄散結,皆能主之。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泄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舌降泄風,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緒。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鬱氣痰核等證,雖辛散苦泄,開結散鬱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中,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2.《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陰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3.《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4.《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傢突風火有痰者宜此。
  5.《山東中草藥手册》:清肺化痰,製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考證:出自《藥材學》
  1.《神農本草經逢原》: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種大而苦者僅能解毒。並去心用。凡肺經藥皆當去心,不獨貝母也。
  2.《百草鏡》:浙貝出象山,俗呼象貝母。皮糙微苦,獨顆無瓣,頂圓心斜。入藥選圓白而小者佳。
  3. 貝母在《綱目》以前的歷代文獻,並未明確分立川貝、浙貝、土貝專條,至明《本草正》始於貝母條後,別立上貝母一條,所指即係本品。清《百草鏡》始有浙貝之名。但據以前各傢所述産地、形態,實已包括本品在內。如宋《本草圖經》並有越州貝母的附圖。參見川貝母、土貝母條。
  **
  【炮製】揀去雜質,清水稍浸,撈出,潤透後切厚片,曬幹。
  【性味】《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歸經】《本草正》: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散結解毒。
  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癧,瘡瘍腫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②《本草從新》:去時感風痰。
  ③《綱目拾遺》:解毒利痰,開宣肺氣,凡肺傢夾風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東中草藥手册》:清肺化痰,製酸,解毒。
  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癰毒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撤。
  【選方】①治感冒咳嗽: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各三錢,紫蘇二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册》) ②治癰毒腫痛:浙貝母、連翹各三錢,金銀花六錢,蒲公英八錢,水煎服。
  (《山東中草藥手册》) ③治咽喉十八癥;大黑棗每個去核,裝入五倍子(去蟲,研)一個、象貝(去心,研)一個。
  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極細末,加薄荷葉末少許,冰片少許,貯瓷瓶內。
  臨用吹患處,任其嘔出痰涎。
  (《經驗廣集》吹喉散) ④治對口:象貝母研末敷之。
  (《楊春涯經驗方》)
  【名傢論述】《本草正義》:象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結。
  《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泄降除熱也。
  疝瘕以熱結而言,泄熱散結,故能治之。
  喉痹,熱之結於上者也。
  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産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産難。
  甄權《藥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産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産靈藥,內有貝母,程鐘齡釋之謂貝母滑潤,義皆本此。
  而註《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旨。
  主金瘡者,苦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摻藥。
  後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
  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泄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泄散結,皆能主之。
  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泄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
  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苦降泄風,辛泄疏散,治之宜也。
  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
  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
  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
  主鬱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散鬱也。
  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餘義。
  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現代的醫學
  【化學成分】鱗莖含浙貝母鹼、去氫浙貝母鹼、貝母醇。
  此外還有四種含量極少的生物鹼:貝母丁鹼、貝毋芬鹼、貝母辛鹼和貝母替定鹼。
  日本産的浙貝鱗莖中還分出了浙貝母鹼的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①對平滑肌及腺體的作用貓和傢兔離體支氣管肺灌流,浙貝母鹼在低濃度時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明顯擴張作用,高濃度則顯著收縮。
  前者類似阿托品的作用,後者可能係直接興奮支氣管平滑肌。
  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均未確證有鎮咳作用。
  浙貝母鹼能興奮傢兔離體子宮,已孕子宮比未孕子宮敏感,對大鼠子宮也能興奮。
  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對子宮的興奮作用,預先應用雙苄胺或利血平處理後,其興奮子宮的作用減弱或消失。
  浙貝母鹼溶液給犬、貓和傢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擴大並使對光反應捎失,靜脈註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暫時停止,但其抑製作用比阿托品弱。
  浙貝母生物鹼則使傢兔離體小腸收縮加強。
  ②對循環係統及呼吸的作用浙貝母生物鹼大劑量可使狗、貓及兔血壓中等度降低,呼吸抑製,小量可使兔血壓微升,離體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髒搏動立即停止。
  【毒性】浙貝母鹼及去氫浙貝母鹼對小鼠靜脈註射的最小致死量約0.9毫剋/公斤(可能係9毫剋/公斤之誤)。
  早年曾報道另一種浙貝母鹼對傢兔的最小致死量為10~12毫剋/公斤(靜脈),對貓為8~10毫剋/公斤(靜脈)。
  中毒癥狀為呼吸抑製,瞳孔散大,震顫,驚厥,便溺。
  致死原因為呼吸衰竭,亦可能與形成變性血紅蛋白有關。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並能升高血糖。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浙貝母
  漢語拼音:
  Zhebeimu
  英文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基原: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乾燥鱗莖。初夏植株枯萎時采挖,洗淨。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乾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淨.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乾燥.習稱“浙貝片”。
  性狀:
  大貝 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珠貝 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高1-1.5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似腎形,互相抱合,內有小鱗葉2-3枚及幹縮的殘莖。
  浙貝片 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1-2cm,邊緣表面淡黃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富粉性。
  鑒別:
  (1)本品粉末淡黃白色。澱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直徑6-56μm,層級不明顯。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氣孔少見,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少見,細小,多呈顆粒狀,有的呈梭形、方形或細桿狀。導管多為蠃紋,直徑至18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苯2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8ml,蒸幹,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已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8.0%。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 K)。
  醉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1.0%(附錄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8.0%。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3)為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理論板數按貝母素甲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貝母素甲對照品、貝母素乙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貝母親甲0.2mg、貝母親乙0.1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2g.精密稱定,置燒瓶中,加濃氨試液4ml浸潤1小時、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4:1)的混合溶液4Oml,稱定重量,混勻,置80℃水浴中加熱回流2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加上述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蒸發皿中蒸幹,殘渣加甲醇溶液溶解並轉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20μl,供試品溶液5-15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分別計算貝母素甲、貝母素乙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貝母素甲(C27H45NO3)和貝母親乙(C27H43NO3)的總量.不得少於0.08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或打成碎塊。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散結.化痰止咳,
  主治:
  用於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痛,瘰癧,瘡毒。
中 草 藥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中國藥典2000版
  浙貝母
  拼音名:Zhebeimu
  英文名:BULBUSFRITILLARIAETHUNBERGI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40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乾燥鱗莖。初夏植株枯
  萎時采挖,洗淨。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
  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乾燥;或取鱗莖,
  大小分開,洗淨,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乾燥,習稱“浙貝片”。
  【性狀】大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徑2~3.5cm。
  外表面類白色至淡黃色,內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質硬而脆,易折斷,斷
  面白色至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高1~1.5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外層
  鱗葉2瓣,肥厚,略似腎形,互相抱合,內有小鱗葉2~3枚及幹縮的殘莖。
  浙貝片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1~2cm,邊緣表
  面淡黃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富粉性。
  【鑒別】(1)本品粉末淡黃白色。澱粉粒甚多,單粒卵形、廣卵形或橢圓形,直
  徑6~56μm,臍點點狀、裂縫狀、人字狀或馬蹄狀,位於較小端,層紋大多明顯;偶見
  半復粒及復粒,復粒由2分粒組成。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
  有時可見氣孔,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細小,多呈顆粒狀,有的呈棱形、方形或
  細桿狀。導管多為蠃紋,直徑至18μm。
  (2)取本品橫切片,加碘試液2~3滴,即顯藍紫色,但邊緣一圈仍為類白色。
  (3)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
  加1%????酸溶液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3滴,
  生成橘紅色沉澱;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1~3滴,生成白色絮狀沉澱。
  (4)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亮淡緑色熒光。
  (5)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苯2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8ml,蒸
  幹,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貝母素甲與貝母素乙對照品,加氯
  仿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
  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
  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
  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
  色的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或打成碎塊。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於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
  瘰癧,瘡毒。
  【用法與用量】4.5~9g。
  【註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百科大全
  zhebeimu
  浙貝母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的乾燥鱗莖。
    
英文解釋
  1. :  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包含詞
浙貝母鹼浙貝母免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