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簡介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於1984年5月。雖然歷史不長,但卻以它整齊的陣容從亮相依始就確立了它在越劇界甚至是整個戲劇界不可替代的位置。該團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衆長,開拓創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的江南氣息的優美、抒情、清新、細膩的藝術特色,為國內外觀衆所矚目。
其中初創時期的《五女拜壽》,角色行當齊全,唱腔流派紛呈,演員青春靚麗,該劇已在境內外公演近500多場,並被拍攝成同名戲麯電影,榮獲中國電影“金雞奬”。
根據同名古典編的《西廂記》是劇團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一舉摘取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文華大奬”和各個單項奬,中國戲麯學會“金盾奬”,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大奬等在內的多項奬項,是劇團迄今為止獲奬最多、奬項最高的優秀保留演出劇目。
《陸遊與唐琬》是劇團演劇風格轉折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該劇典雅精緻,從劇本到導演、表演、舞臺美術設計等充滿詩情畫意,深受廣大觀衆喜愛。該劇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文華新劇目奬”。2002年初選入圍“國傢舞臺藝術精品工程”。
通俗喜劇《紅絲錯》以者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臺樣式,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的 “文華新劇目奬”,並被拍成同名戲麯電影。
在1994年舉辦的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上,以充分凸現著名青年越劇表演藝術傢茅威濤個人表演才華的《驀然又回首——茅威濤表演藝術專場》引起巨大反響,它以完全不同於傳統戲麯演員專場的文化品位和表現手法,第一次在舞臺上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越劇女小生的“性別詩學”。
2000年10月,韓國漢城舉辦了第七屆BESETO國際民劇節,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和日本歌舞伎劇團、韓國唱劇團的演員同臺演出了朝鮮名劇《春香傳》。當身穿絲綢旗袍的“小百花”演員謝幕時,掌聲經久不息,當地媒體盛贊“越劇擁有柳枝般的美麗”。
從南戲佳作《琵琶記》、《白兔記》到集中展示“小百花”群體風采的《滿庭芳》;從係列漢代新編歷史劇《漢宮怨》、《漢武興邦》到推陳出新的《陳三兩》、《胭脂》、《唐伯虎落第》;從充滿陽剛之氣的《趙氏孤兒》到爭奇鬥豔的《精品折子戲專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劇目既彌漫着濃郁的傳統文化底藴,又閃爍着現代審美情趣,體現了“寓青春靚麗於藝術創新之中,賦古典戲麯以現代舞臺綜合美感”的藝術風格。
2002年12月,一出以表現中國古代藏書文化為題材的新編越劇《藏》問世,這部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和茅威濤戲劇工作室聯袂製作的新作,再次彰顯了劇團與衆不同的文化品格和藝術追求,在戲麯界引起強烈反響。《藏》劇對浙江地域文化的自覺發掘和多元運用,對如何改變和提升在農業文基礎上形成的越劇審美定勢,如何將民族性和國際性和諧結合進行了大膽嘗試,提供了寶貴經驗。該劇在浙江省第九屆戲劇節上榮獲“新劇目大奬”,並已被列入第七屆中國藝術節重點參演劇目。
該團領銜茅威濤先後兩次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奬、中國戲劇傢協會梅花奬、上海白玉蘭戲劇主演奬、浙江魯迅文學藝術突出成就奬等多項榮譽。其他演員如陳輝玲、董柯娣、方雪雯、何英、何賽飛、洪瑛、顔恝、江瑤、黃依群、俞會珍、何炯華、邵雁、徐愛武、吳春燕、陳伊娜等也具有相當的藝術實力並在觀衆中有一定影響,他們也分別榮獲國傢級或省級大奬。劇團擁有級藝術職稱的編導、音樂、舞美人員有楊小青、顧達昌、藍玲、周正平、汪文耀等。
劇團曾5次赴香港演出,又先後出訪美國、新加坡、西班牙、荷蘭、法國、比利時、日本和泰國,並一次赴澳門、兩次赴臺灣地區獻藝。劇團所到之處,均受到當地輿論的高度關註和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
黨和國傢領導人多次觀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精彩演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目前設有企劃營銷部、藝術生産部和行政部,正式演職員為81人,其中專業人員中三分之二擁有國傢正高級、副高級職稱。劇團擁有自己的團刊《愛越世界》和愛越俱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