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湖南 >長沙 > 瀏陽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iuyang City
浏阳市 概况
  郵編:410300 代碼:430181 區號:0731
  拼音:Liú Yáng Shì,Liuyang Shi
  
    瀏陽市位於湖南東部。東、東南與江西銅鼓、萬載、宜春、上慄等縣市接壤;西、西北與長沙縣、株洲市為鄰;西南交醴陵而北界平江。總面積5007.75平方千米。總人口138萬人(2003年)。
    瀏陽市轄4個街道、24個鎮、9個鄉:淮川街道、集裏街道、荷花街道、關口街道、沙市鎮、淳口鎮、社港鎮、大圍山鎮、官渡鎮、張坊鎮、達滸鎮、沿溪鎮、古港鎮、永和鎮、大瑤鎮、金剛鎮、文傢市鎮、太平橋鎮、棖衝鎮、鎮頭鎮、普跡鎮、永安鎮、北盛鎮、竜伏鎮、澄潭江鎮、中和鎮、柏加鎮、洞陽鎮、小河鄉、七寶山鄉、三口鄉、高坪鄉、溪江鄉、楊花鄉、葛家乡、官橋鄉、蕉溪鄉。市人民政府駐纔常路。
瀏陽市位置 Liuyang City Location
浏阳市位置
  隸屬長沙市,位於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省萍鄉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嶽陽市平江。處於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帶,距省會長沙60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40公裏,距京珠高速公路50公裏。
  瀏陽市地域東西寬105.8公裏,南北長80.9公裏,總面積5007平方公裏。全市轄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33萬。
瀏陽市經濟 Liuyang City Economic
浏阳市经济
  瀏陽市經濟以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製造、礦産冶煉、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産業為支撐。其中鞭炮煙花、生物醫藥、紡織服裝和花卉苗木頗有影響。奧運開幕式瀏陽煙花照靚鳥巢
  鞭炮煙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譽全球,“瀏陽花炮”的生産具有相當規模。早在光緒年間,它已銷往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名牌産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瀏陽花炮發展到外銷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傢和地區,內銷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其品種發展到現在的13大類三千多個。1995年瀏陽市被國傢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國際煙花協會(IFA),總部常設瀏陽;2003年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瀏陽花炮實施原産地域産品保護;2004年國傢工商總局註册"瀏陽花炮"馳名商標。
  “中國花木之鄉”瀏陽市柏加鎮,花木生産歷史悠久,全鎮栽培花木面積1.8萬畝,品種1200餘種,産品在國內外很受歡迎。柏加百裏花木走廊規劃面積2.5萬畝,建成花木基地3萬畝、花木大市場、花藝體驗園、水上樂園、仙人湖生態渡假區等。
  瀏陽已開發建設成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生物醫藥專業園區,並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合作,成為該組織在中國唯一的生物醫藥産業區。
  瀏陽市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産權制度改革、金融安全區創、城市建設、經濟環境優化等工作在全省獨樹一幟,被譽為瀏陽現象”,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優秀旅遊城市”和“湖南省文明城市”。瀏陽已連續幾屆進入全國百強縣。在剛剛發佈的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排名中,長沙有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和望城縣4個縣(市)全部跨進了全國百強,瀏陽市位居第74位。
  一麯《瀏陽河》,唱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坐落於美麗的瀏陽河之濱的紅土地瀏陽,風景秀麗,物産豐富,歷史悠久。 風情旖旎的瀏陽河
  2007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253.33億元(省、市統計局初步核實數),剔除價格增長因素,比上年增長15.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2.8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57.37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63.1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3%、18.2%和14.5%。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6.7%、69.4%和23.9%,分別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10.9個百分點和3.7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為13.0: 62.1 :24.9。
瀏陽市歷史 Liuyang City History
浏阳市历史
  古代瀏陽地屬荊州,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東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即為東吳將領周瑜“俸邑”之一。由此可知瀏陽建縣至今已1790年。近代以後在這裏,磅礴着一股歷史的風雲之氣 。走出了一大批黨和國傢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鬍耀邦、國傢副主席王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中顧委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國第一個為戊戌變法而流血犧牲的志士譚嗣同,走出了民國先驅唐纔常、焦達峰。還走出了數十位輓民族之危亡、救生靈於水火的鐵血將軍和數萬名革命烈士。正是這些瀏陽河畔的俊彥人傑,真實而強勁地改變着中國歷史的進程,鑄就了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瀏陽人的驕傲-鬍耀邦同志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像瀏陽這樣,讓美麗的鮮花,從地底的石頭內一直開到縹緲的夜空中;從湘中一隅一直開到北京、上海、香港、摩洛哥、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夜空。你不能不承認上蒼對這片土地的特別寵愛,纔孕育了號稱“全球一”的稀世珍品——菊花石。而煙花的卓越風姿則讓瀏陽人的智慧照亮了神州的浩瀚長空,也點亮了全世界所有愛美的眼睛。紅檵木也衹有在瀏陽人靈思妙手的點化下,纔紅得如此光豔奪目。深厚的文化底藴、古色古香的瀏陽文廟、奎文閣、千年古寺石霜寺,無不顯示着前輩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藴。清末維新志士譚嗣同,少壯時在瀏陽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算學館,開現代教育之先河。
  這裏,流瀉着一種自然的靈秀之美,有着“湘東明珠”之譽的大圍山國傢森林公園,群山疊翠,萬壑爭幽,流泉潺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而天下聞名的瀏陽河,則是瀏陽地域風情的媚眼,她的婉約靈秀在每一個彎回中蕩漾生姿。此外如石霜寺的蒼古,瀏陽湖的明媚,古風洞的幽深,道吾山的肅穆,無不令人目授神與,如窺天機,若有所悟。
  愛國主義是永恆的時代主題,瀏陽文物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為充分發揮瀏陽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瀏陽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服務中心,全面規範和管理各文物景點的建設和接待工作,開闢了一條以文物景點為主體,輔以休閑、觀光的愛國主義教育旅遊專綫。
瀏陽市旅遊 Liuyang City Tourism
  瀏陽的主要旅遊區是:寶蓋禪寺 大圍山國傢森林公園、周洛風景、道吾山、株樹橋水庫(瀏陽湖)、古風洞、石霜寺、天馬山、瀏陽文廟、鬍耀邦故居、譚嗣同紀念館、文傢市秋收起義紀念館以及2007年納入長沙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王首道故居等。當年接待海內外遊客50萬人次,旅遊創匯5000萬元。
  其中石霜寺為千年古寺:石霜寺為湖南名寺,因山而名。石霜山,位於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因山峻水秀,觸石噴霜而名。史籍載:“法道盛時,石霜、道吾俱為選佛之場。”該寺始建於唐據僖宗年間。據碑文和《石霜寺略》載:寺始由唐僖宗李儇(874-888年)下旨,宰相裴休監建。石霜寺曾管轄寺院48處,房屋5048間。唐僖宗賜香火田300石,傳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瀏陽大佛”寺院之宏大可想而知。此外還有後人增修的裴休、包拯塑像。現存的殿宇尚有大雄寶殿、關聖殿、祖堂、齋堂、戒堂、方丈室、客膳廳等。石碑木匾亦不少。寺房惜年久失修,傾頽不少。
  位置:位於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
  寺前坪山門內及寺後現存有千年古柏、古銀杏各一株,據說柏樹還是幼苗時,即嚮左傾斜,小沙彌欲拔掉,被慶諸製止,用土石壘圍正,故名為左柏,高30米,胸徑達80釐米,枝葉繁茂。如今,樹在人亡,佛塔纍纍,該寺的開山祖慶諸和尚和他的後繼者就葬在寺的後山附近,而古柏和銀杏仍迎朝送晚,屹立寺後。石霜寺世出道德禪師,著名的有普會(慶諸、慈明(楚圓)、普聞(竜湖)、慧南、方會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傢七宗,有兩宗發源於石霜寺。《中國佛教》中雲:“有楚圓,住石霜崇勝寺行化,其下有慧南、方會,開黃竜、楊歧二派,合前五傢,號為七宗。”相傳日本佛教真言宗和臨濟宗均發脈於石霜。
  寶蓋禪寺位於瀏陽東區古港鎮西南部,東臨大圍山國傢森林公園,北靠平江 西望道吾山 南至天涯寨。據有關史料記載,包改動地區佛教文化始於晉,勝於唐。其中寶蓋禪寺始建於唐代,歷史上香火鼎盛,名揚四方,與前面介紹的石霜寺,道吾山上的興華寺、大光洞的大光寺齊名,為瀏陽佛教四大祖庭之一。該寺後山東側有和尚古墓群,多達三十餘。墓內有十二代方丈 主持。墓群分墓葬和塔葬兩種類型,坐北朝南。其四座墓塔的塔身塔座均為六邊形,墓塔高一到三米不等,用石塊雕刻而成,底座由三層構成,雕有蓮花瓣中間的塔柱上有墓主的法號等,塔頂呈葫蘆狀,並刻有蓮花,佛教文化氣氛濃厚。根據推測,大部分建於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嘉慶年間。 現有佛光法師作為主持,法師曾在石霜寺閉關三年,由法師主持修建的萬佛殿高大寬廣,佛祖法相高貴。
  禪寺門臨寶蓋水庫、碧波蕩漾,青山臨水,郁郁葱葱。在一側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為明成化十七年(1481)所刻,竪文 ,行書,十一行文字分三段其中有時雲:“千古萬年間,虛空架碧灣。如虹橫飲水,似月半連山。空藏人行廣,嶽嵬客往還。不愁波浪急,長斷寶門關” ————山水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浏阳市 行政区划
  2007年,瀏陽市共劃分為3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四個街道辦事處: 淮川街道 | 荷花街道 | 集裏街道 | 關口街道
  二十五個鎮: 古港鎮 | 高坪鎮 | 永和鎮 | 沿溪鎮 | 官渡鎮 | 張坊鎮 | 大圍鎮 | 達滸鎮 | 大瑤鎮 | 金剛鎮 | 澄潭江鎮 | 文傢市鎮 | 中和鎮 | 太平橋鎮 | 棖衝鎮 | 普跡鎮 | 鎮頭鎮 | 柏加鎮 | 永安鎮 | 北盛鎮 | 洞陽鎮 | 淳口鎮 | 沙市鎮 | 竜伏鎮 | 社港鎮
  八個鄉: 溪江鄉 | 三口鄉 | 七寶山鄉 | 小河鄉 | 楊花鄉 | 葛家乡 | 官橋鄉 | 蕉溪鄉
  淮川街道 :新北社區 城西社區 北園社區 城東社區 聯城社區 西正社區 朝陽社區 北正社區
  集裏街道 :筱水村 東沙村 杉鬆村 道吾村 禧和村 太和埠村 八仙村 平水村 長青村
  荷花街道 :鬍坪村 長坪村 西岸村 萬傢村 古傢村 掌山村 楊傢村 渡頭村 金灘村 瞿水村 盤佳村 付傢村 羅直村 馬場村 牛石村 田傢村 長新村 荷嶺村 黃洞村 淨溪村 樟槽村 和中村 早禾村 雲橋村
  關口街道 :復興村 長禾村 金鈎村 關口村 楊西村 升田村 清坪村 彭嶺村 雲嶺村 丁傢村
  高坪鎮 :高坪社區、楊潭村、蘭花園村、船倉村、石灣村、河西村、嚮陽村、新建村、南楓村、志民村、沿甸村、大坪村、株樹橋村、馬鞍村、桃花村、雙江口村、三合水村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沙市鎮 :河背村 羅福村 積𠔌村 團農村 仁壽村 毛田村 秧田村 尋江村 中洲灘村 中民村 中山村 中南村 四新村 黃花村 陸洲村 楊林塅村 東門村 蓮花村 江口村 木山村 新河村 清河村 小林村 大橋村 保塘村 梅裏村 毛江村 白水村 雷神廟村 林業村 桂花橋村 石嘴村 下房村
  淳口鎮 :梨樹村 南衝村 鴨頭村 省埠村 城花村 苗田村 化竜村 肖傢村 謝市村 東石村 富善村 高田村 南坑村 獅子村 牽山村 黃荊村 西湖村 爐煙村 石壁村 楓樹村 中安村 張傢村 應戰村 彭梘村 金黃村 楊柳村 東團村 雙田村 林傢村 羅境村 山上村 船頭村
  社港鎮 :晨光村 福壽村 花橋村 保興村 𠔌田村 大興村 黃滸村 三星村 三義村 黃新村 小源村 大源村 社港村 北源村 新安村 蘆溪村 南山村 江堧村 日清村 清吉村 雙江村 楊源村 正溪村 周洛村 陳祠村 大洛村 大河村 萬福村 墈頭村 雙獅村 井衝村 普樂村 蘇源村 練成村 集陽村 明源村 竹峰村 關山村
  大圍山鎮 :中嶽村 魯傢灣村 楊傢坪村 石坳村 祥元村 同幸村 下毛田村 灌源村 中塅村 趙灣村 金鐘橋村 都佳村 三元橋村 長田村 金民村 楚東村 長鰲江村 越級村 漿坑村 青蘭村 田心橋村 歐傢槽村 花門村 永幸村 下泥塢村 上泥塢村 筧坑村 陳𠔌村 探花村
  官渡鎮 :溪頭村 石碑村 觀音塘村 跨馬村 田郊村 南邊村 南溪村 兵和村 兵山村 雲山村 橋港村 竹山村 鬆江村 金塘灣村 南嶽村 鬆洲村 蔗棚村 竹聯村 荊衝村
  張坊鎮 :白石村 守和村 彭坊村 中塘村 茶林村 張坊村 禹門村 石溪村 田村村 西溪村 上洪村 雙坳村 雙溪村 金鐘村 湖洋村 富溪村 小溪村 虎坳村 三橋村 洪沙村 七溪村
  達滸鎮 :連雲山村 金坑村 板貝村 呼田村 象形村 石板村 灘頭村 丁山村 書江村 圳培村 椒花村 達滸村 杓形村 長益村 豐田村 石田村 西源村
  沿溪鎮 :磨盤村 沙塘村 章磬村 新溪村 慄田村 潘溪村 東衝村 包灣村 大光園村 樓灣村 晏傢嶺村 光輝村 行宮村 仁和村 大光洞村 梓山村 塘田村 新農村 沙壠村 西山村 大屋村 河東村
  永和鎮 :三聯村 新實村 孚田村 大嶺村 泉塘村 金橋村 碾石村 裏佳村 石港湖村 澄潭村 石江村 蔬菜村
  大瑤鎮 :鍋鋪村 梁祠村 藕塘村 彭傢衝村 萬傢坳村 楓林村 路西村 天子坡村 花塘村 袁傢灣村 路東村 九華村 陽田村 南木村 大瑤村 茶園村 連心村 南竹山村 棠花村 扁擔塘村 雄心村 新建村 竜墈村 坑背村 黃花堤村 排山村 坳下棚村 料源村 同升村 石下村 東風界村
  鎮頭鎮 :金竜村 良田村 土橋村 蓮花臺村 平達村 回竜村 連山村 石子村 鳳鳴村 小河橋村 澗口村 西滿村 花山村 金牌村 車田村 馬井村 鹿洞村 高峰村 砆石村 躍竜村 駟馬村 板橋村 榮波村 大吉村 麻田村 江東村 石上村 北星村 金雞村 施傢衝村 南門村 井竜村 楊眉村 柏樹村 水口村 高橋村
  普跡鎮 :楊橋村 牧馬村 團山村 大王壩村 左高村 青竜村 許傢村 高衝村 大同村 國井村 西安村 迎竜村 漆樹村 鐵爐村 春江村 寸石村 義倉村 元霞村 大中村 社塘村 山水村 大水市村 塘灣村 金江村 金雞灣村 大樹村 竜洲村 滸溪村 牛場村 黃竜村 馬鞍村 橫江村 楠梓村 蒜洲村
  永安鎮 :永安村 永明村 紅旗村 裏仁村 民生村 竜井村 河塅村 桂花村 珠陵村 福星村 禮耕村 荷華村 和豐村 萬傢村 竜轉村 珠山村 水山村 高中村 梓江村 長亭村 石塅村 車田村 蘆塘村 勝利村 豐裕村 永和村 麻場村 天星村 督正村 扶正村 西湖村 獅潭村 岐嶺村 上排村
  北盛鎮 :産陂村 魯傢嶺村 羊角畲村 新江村 馬戰村 菊田村 黃江村 瀘渚村 石井村 橋上村 大江村 柏山村 石子灣村 澎古村 竜塘村 易傢衝村 拔茅攤村 良陂村 芭蕉村 邊山村 泉水村 押口村 山勝村 三裏村 菖蒲村 丁茶村 社灣村 鰲江村 宜夫村 邊洲村 潘湯村 澎溪村 燕舞村 太平祠村 馬鞍嶺村 金盆村 窯裏村 桃花壠村
  竜伏鎮 :福沅村 上源村 江美村 復新村 春田村 均佳村 新開村 太白村 洪山村 黃橋村 白荊村 畫眉村 王源村 達峰村 焦橋村 塅裏村 坪上村 培文村 雙汀村 新田村 新豐村 相市村 柳衝村 聯豐村 泮春村 柘莊村 尚埠村 祝源村 淺船村 柏岩村 橫洞村 鳳凰村 上洞村
  澄潭江鎮 :上馬村 槐樹村 三貫村 毛坪村 和傢村 紅蓮村 花江村 仰山村 祝佳村 吾田村 珊田塅村 三星村 虎形村 水竹村 苑衝村 楊泗村 達坪村 碧溪村 西源村 竜傢村 橋頭村 三車村 百福村 山下村 金梅村 渠城村 水口村 九竜村 北斗村 洲田村 橋灣村 長樂村 上江村 小沅寺村 硤石村 榮和村 大源莊村 大明村 升西村 北坑村 石牛村 南北村 荊坪村 金塘村 簡佳村 大聖村
  中和鎮 :英佳村 丁字村 七級村 雲居山村 雅山村 清溪村 壇前村 金樹村 敏溪村 暘𠔌村 金星村 三元村 樓西村 黃沙村 銅鑼村 澗山村 長壽村 西南村 草坪村 河口村 小江口村 梘頭村 鄧傢灣村
  金剛鎮 :東泉村 易馬村 山虎村 謝傢洲村 泉江村 沙蠃村 石灰衝村 沙江村 滸潭村 濂水村 界口村 墨莊村 中洲村 上黃村 柏灣村 金剛村 文昌閣村 六棟堂村 平橋村 坪山村 坑溪口村 柘溪村 蘆花村 丹桂村 清江村 餘灣村 雲岩村 江泉村 大衝村 代霜村 石莊村 金莊村
  文傢市鎮 :文傢市村 上田村 河田村 蒼前村 倉竜村 梅樹村 成功村 嚴傢灘村 九竹村 大平村 澗溪村 下沙溪村 老山村 青山村 樓前村 坑田村 淡塘村 五神嶺村 黃花衝村 南傢村 和勝村 白溪村 中白溪村 廣勝村 岩豐村 泉塘江村 泉井村
  太平橋鎮 :柳溪村 長埠村 社衝村 馮傢村 韓傢村 紗帽村 水圍村 橫橋村 吉安村 唐傢村 倉灣村 爐前村 小水衝村 槐樹衝村 田心衝村 新民村 裏仁村 山棗村
  棖衝鎮 :耀霞村 平息村 芳芷村 楊傢壠村 江山村 嘉園村 東灣村 董傢塘村 增加村 肖傢坪村 貫頭村 古皮村 鳳儀村 黃崗村 西源村 大元地村 丁頭村 黃板村 竜虎村 七步村 高傢洲村 荷葉村 車關村 坡灣村 董傢村 土禾村 牙際村 南山村 裕塘村 新湖村 青山衝村 新南村 張傢店村 德益村 斑竹村
  柏加鎮 :柏加村 雙洲村 楠竹村 連興村 金𠔌村 豐源村 新源村 荷園村 渡頭村 鈴泗村
  洞陽鎮 :竜洞村 九溪村 中川村 中源村 砰山村 瑞林村 江頭村 剋裏村 官桂村 老屋村 洞陽村 觀前村 小洞村 清水村 湯傢壠村 戴傢橋村 生基嶺村 仁橫村 晏子壩村 元傢村 楓漿村 大經橋村 矮橋村 楊傢灘村 毛裏村
  小河鄉 :潭灣村 新河村 田心村 火廠村 皇碑村 烏石村 嚴坪村 (小河鄉已撤並多個村)
  七寶山鄉 :筀竹村 荷塘村 西嶺村 升平村 橫坑村 同仁村 民強村 蓮花村 橫山村 寶山村 鐵山村 井泉新村 鳳凰村 城建村 紅莊村 沾潭村 蔣埠江村 獅子山村 板坑村 筀竜村
  三口鄉 :一壩村 白路村 竹山坪村 黃崗橋村 石泉村 陽春村 小湘村 光華村 嚴坑村 六碓村 小水壠村 竜崀村 三口村
  溪江鄉 :金田村 渣田村 鬥門村 白駒村 漿田村 長溪村 珠江村 炭棚村 溪江村 湖裏村 茅崗坪村 棉花村 仙洞村 道源村
  楊花鄉 :楊花村 端裏村 華園村 山鬥村 大山村 觀閣村 毛傢店村 黃崗衝村 迎新村 三元宮村 香禾村 大豐村 老桂村 官山村
  葛家乡 :侶佃村 白關村 新聯村 石壠村 富霞村 葛傢村 小衝村 馬傢村 竜潭村 集裕村 西宏村 石門村 青新村 袁傢村 大塘村 小源村 油鋪村 響堂村 白煙村
  官橋鄉 :林塘村 會同村 何傢村 花園村 小貝村 蘇溪村 達莊村 德慎村 鼕竹村 雙河村 簧聲村 蘭芬村 牌樓村 歧峰村 官橋村 峽山村 頌雅村 長坡村 船灣村 梅園村 李傢村 杉山村
  蕉溪鄉 :金雲村 高升村 常豐村 蕉溪村 水源村 早田村
人口、語言 Population, language
浏阳市 人口、语言
浏阳市 人口、语言
  瀏陽人口134萬,面積5007平方公裏,轄33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413個村(居),有已婚育齡婦女30萬,流動人口20餘萬。
  瀏陽歷史上曾慘遭戰亂屠戮,現居住人多為清初從各地遷來。因此有多種方言與民係並存湘贛兩省方言分佈圖
  客傢語
  客傢人(英:hakka)的歷史是漢民族形成歷史的縮影,充滿了辛酸傳奇的色彩。西晉永嘉之亂時,為了躲避戰禍而大量外逃的中原漢人,南遷到閩粵贛之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和風俗,世代相傳。據歷史學家羅香林先生的考證,這批漢族支係後來還經過四次大遷徙,直至今天遠播海內外,據專傢統計,在全國10多個省區180多個市縣和世界80多個國傢及地區大約有八千萬到一億的客傢人。
  而瀏陽在明末清初之時遷入了大量的客傢人,基本上是以江西為跳板來到這裏的,客傢先民大量入住瀏陽的原因大多都是原籍人口膨脹,為了生存衹能夠外遷,也有的是在和江西人發生衝突後為了避免矛盾的再次激化而外遷,他們大多都在江西住過,這些先民來到瀏陽以後,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人和本地人雜居,有一些不稱自己為客傢人,而稱自己是廣東人。
  瀏陽的客傢人主要分佈在東區和北區一帶,有20多個鄉鎮有客傢人分佈,大約有20萬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鄉和北鄉。歷史上,古港鎮以東的東區,基本都為純客家乡鎮,東鄉大約有十餘個鄉鎮有客傢人的分佈,如小河(包括原來的鳳溪鄉)、張坊(上洪、人溪等地)、大圍山、七寶山、白沙、達滸、沿溪、永和、古港、三口、高坪等鄉鎮,人數在15萬左右;北鄉有社港、竜伏、沙市、山田、淳口等鄉鎮,客傢人的數量大約有5萬。除了上述以外全市範圍內還有一些零散的分佈(如南鄉的中和等一些鄉鎮)。
  客傢人從江西為跳板遷入湖南,在此地繁衍生息三百餘年,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瀏陽的客傢話和粵東的客傢話沒有什麽差別,兩者之間還可以進行流利的交際,基本上沒有什麽障礙,然現時客傢風情比較濃厚的僅剩小河、張坊兩地,而其他鄉鎮的客傢文化已保存不多,尤其是丟失了客傢人賴以認同的客傢方言,在東區一些鄉鎮如沿溪、永和、古港、官渡等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仍能講出流利的客傢話,而其子孫卻均不會講客傢話了,想到客傢人祖訓“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不禁讓人唏噓。
  客傢人作為古代南遷的漢人,其語言也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韻古詞,如:吃飯——食飯、睡覺——睡目、下雨——落水、你們——你等、我們——俺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更有一些瀏陽客傢人(或者客傢後裔)創下了豐功偉績,他們的英名千秋永存,這些人中最傑出的有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上將楊勇,中共中央總書記鬍耀邦等。
  目前,瀏陽客傢文化處於邊緣地位,消失、同化現象嚴重,客傢文化在瀏陽已經面臨危機,亟待保護。
  贛語
  瀏陽城區以及南區大部所通行的“瀏陽話”屬於贛方言宜(春)瀏(陽)片,為瀏陽主體通用語言。
  贛語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在5148萬左右,約占中國人口的5%左右。
  贛語可分為九片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語或標準音。 同時,贛語內部的各方言之間互通程度亦非常高。
  贛語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江西話”,在江西境內除贛語外,還有客傢話、吳語和江淮官話、西南官話等漢語方言分佈。同時諸如湖南、福建、安徽、湖北等省份亦有贛語人口分佈。
  宜瀏片:包括宜春市、宜豐、上高、清江、新淦、新餘市、豐城市、萬載等市縣。湖南省瀏陽、醴陵市也屬此片。
  宜瀏片的特點是有入聲,但不分陰陽,“百白緑六”等字聲調相同。去聲也不分陰陽。豐城和萬載入聲分陰陽,陰入低,陰入高,屬例外情況。
  宜瀏片除新餘之外,聲母送氣都不影響調類分化。
  宜豐、上高、新淦、萬載四縣聲調有變音現象,變音為高升調,表示小稱、愛稱,鄙稱等感情色彩。
  湘語
  瀏陽湘語區主要分佈在西鄉及北鄉等地,以鎮頭話為代表。
  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的重慶和廣西部分地區;以長沙話和雙峰話為代表。
  湘語又可以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
  新湘語主要分部在長沙(瀏陽除去靠近江西部分)、株洲市、株洲縣、湘潭市、湘潭縣、嶽陽的湘陰、汨羅市、華容縣南部、益陽大部(市區,桃江,沅江,安化,南縣)。另外,由於湘南一些大型礦産集團在上世紀中葉興起,新湘語也在湘南部分地區形成方言島,例如郴州永興縣的湘永煤礦,衡陽下屬的耒陽市的白沙煤電集團等。新湘語受官話方言和贛方言的影響比較大。
  老湘語分佈在衡陽、婁底、雙峰、湘鄉、永州、一帶,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保留比較好。新老湘語之間互通程度較低。
將軍之鄉 General town
浏阳市 将军之乡
  瀏陽是近代名人譚嗣同和許多中國共産黨軍政要人,如鬍耀邦、王震、王首道、宋任窮、楊勇、李志民、任弼時、羅章竜等的家乡。
  以下是瀏陽將軍錄(1955年-1965年授銜)
  王 震 上將 
  李志民 上將 
  楊 勇 上將 
  宋任窮 上將 
  唐 亮 上將 
  孔石泉 中將 
  湯 平 中將 
  張 藩 中將 
  張翼翔 中將 
  饒子健 中將 
  石敬平 少將 
  劉子奇 少將 
  江 文 少將 
  湯 池 少將 
  蘇 魯 少將 
  蘇 鰲 少將 
  李 貞 少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李 信 少將 
  李輝高 少將 
  楊世明 少將 
  何志遠 少將 
  邱 蔚 少將 
  張 和 少將 
  羅若退 少將 
  黃 霖 少將 
  黃曹竜 少將 
  曾 滌 少將 
  熊 晃 少將 
  黎東漢 少將 
  戴文彬 少將
瀏陽市教育 Liuyang City Board of Education
  瀏陽市目前有三所重點中學,分別為湖南省示範性中學瀏陽市一中,瀏陽市田傢炳實驗中學,瀏陽三中。優秀初中有集裏中學,瀏陽河中學,優秀小學有黃泥灣小學、長南路小學現在已經為國傢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瀏陽市文化 Liuyang City Culture
  瀏陽文化具有典型的湖南湘東文化特徵,從古至今,涌現出了一大批文學、民間藝術傢。 其中,譚嗣同、唐纔常(清末兩位維新志士)被稱為“瀏陽二傑”,譚嗣同著有《仁學》,1898 年,譚嗣同還創建南學會,主辦《湘報》。另外,著名的瀏陽文化名人還有:
  歐陽玄:字原功,號圭齋,一生中主要居住在瀏陽,是元朝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至今瀏陽“圭齋路”就是為了紀念歐陽玄。
  婁師白:湖南省瀏陽縣人,原名少懷。14歲從師齊白石學習書畫、篆刻及詩詞,入室學藝長達數十年之久。其作品曾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曾在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舉行個人畫展。出版有《怎樣製印》、《齊白石繪畫藝術》、《婁師白畫輯》、《婁師白畫集》、《婁師白印譜》等。
  徐紹清:湘劇演員。湖南瀏陽人。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麯觀摩演出演員一等奬。代表劇目有《琵琶上路》、《江漢漁歌》、《嶽飛傳》等。著有《長沙湘劇高腔變化初探》等。
  周其鳳:北京大學校長。
  譚仲池:2007年7月2日當選湖南省文聯主席。
  歐陽中鵠:學者,官至廣西靈撫。弟子譚嗣同、唐纔常,孫子予倩。
  歐陽予倩:歐陽予倩一生編寫過40餘部話劇,導演過50餘出話劇。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自我演戲以來》、《一得餘抄》、《電影半路出傢記》、《唐代舞蹈》等。
  古代瀏陽有著名的瀏陽八景:相臺春色、楓浦漁樵、鴻客斜陽、亭勞草、藥橋泉石、巨湖煙雨、吾山霧霹、中州風月。其中唐代著名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青楓浦上不勝愁”即取自於瀏陽八景中的“楓浦漁樵”。
  目前,瀏陽的文化事業正蓬勃發展,瀏陽電視臺,瀏陽電臺交通生活頻道,瀏陽日報都是瀏陽本地傑出的媒體
  瀏陽是世界聞名的“花炮之鄉”
  說到花炮、煙火的歷史,相傳在1400年前,南川河兩岸時聞有人被山魈所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驚擾得竜體不安,遂下詔全國求醫。出生於湖南瀏陽南鄉大瑤的李畋費盡苦心研製出爆竹,它不僅用來驅祟避邪,保護一方平安,更為太宗驅鎮邪魅。李畋救駕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為“爆竹祖師”。
  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人民美好善良的願望。但據史書及相關的文學書籍記載,在唐朝已有了煙花的發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間,我國以火藥為原料的真正煙花發展成熟,已有了大規模的成架煙火。
  中國煙花爆竹的誕生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以花炮始祖李畋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無窮智慧,展示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國人民古老發明的藝術結晶,也是中國古老民俗的智慧表現。
  明清時代,我國爆竹煙花已經很盛行,每逢婚喪喜慶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燃放爆竹煙花來祭神祭祖,表示慶賀,求神靈祖先保佑全家順利,萬事如意。
  中國花炮從燃放效果來看,分成禮花、字幕、盆花、瀑布、火箭、噴花。
  清鹹豐年間,鞭炮莊號遍及湖南省內外各埠,煙花鞭炮年産量猛增,大瑤、金剛頭、潭江、文傢市及城區等地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以家庭作坊式生産,煙花鞭炮已開成大行業,素有“十傢九爆之稱”。
歷史沿革 History
浏阳市 历史沿革
  古代瀏陽地屬荊州,三國吳置瀏陽縣。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水經註》:“瀏水……流經其縣南,縣憑溪以名縣也。”
    1993年1月16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6號)撤銷瀏陽縣,設立瀏陽市
    
    2000年,瀏陽市轄4個街道、23個鎮、13個鄉。總人口1307572人,其中: 淮川街道 55275 集裏街道 39664 荷花街道 37384 關口街道 22287 沙市鎮 49522 淳口鎮 42934 社港鎮 42452 大圍山鎮 16925 官渡鎮 28390 張坊鎮 30410 達滸鎮 23841 沿溪鎮 27770 古港鎮 35190 永和鎮 23217 大瑤鎮 55539 金剛鎮 54105 文傢市鎮 46007 太平橋鎮 20129 棖衝鎮 41135 鎮頭鎮 54740 普跡鎮 40301 永安鎮 58842 北盛鎮 51038 赤馬鎮 14248 竜伏鎮 44093 澄潭江鎮 56042 中和鎮 21010 白沙鄉 8272 小河鄉 13352 七寶山鄉 14746 三口鄉 20990 高坪鄉 33694 溪江鄉 19952 楊花鄉 22471 葛家乡 19817 官橋鄉 26217 柏加鄉 20488 洞陽鄉 35526 蕉溪鄉 23407 山田鄉 1615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年,瀏陽市轄4個街道、25個鎮、11個鄉。
  2005年12月27日,湖南省民政廳(湘民行發36號)批準同意對瀏陽市鄉鎮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將白沙鄉與大圍山鎮合併,設立新的大圍山鎮,鎮人民政府駐東門市(原大圍山鎮人民政府駐地);將沙市鎮與赤馬鎮合併,設立新的沙市鎮,鎮人民政府駐沙市集鎮書院路(原沙市鎮人民政府駐地);將山田鄉與淳口鎮合併,設立新的淳口鎮,鎮人民政府駐淳口集鎮淳農路(原淳口鎮人民政府駐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瀏陽市轄4個街道、24個鎮、9 個鄉。
英文解釋
  1. n.:  Liuyang City
近義詞
瀏陽
相關詞
長沙市高考素質教育普通中學湖南職業學校金剛湖南省
中學????業公司????務管理局教育地理行政村引進優秀青年人才
萬載縣醫院銅鼓更多結果...
包含詞
瀏陽市政府瀏陽市中醫院瀏陽市旅行社
瀏陽市財智廣場瀏陽市葛傢中學瀏陽市山田中學
瀏陽市中醫醫院瀏陽市人民醫院瀏陽市第一中學
瀏陽市第八中學瀏陽市第二中學瀏陽市職業中專
瀏陽市第五中學瀏陽市第九中學瀏陽市社港醫院
瀏陽市精神病院瀏陽市第二醫院瀏陽市第六醫院
瀏陽市第三醫院瀏陽市第四醫院瀏陽市第五醫院
瀏陽市骨傷科醫院瀏陽市人民路小學瀏陽市????務管理局
瀏陽市汀蘭大酒店瀏陽市精神病醫院瀏陽市衛生防疫站
瀏陽市豐裕服裝廠瀏陽市沙市服裝廠瀏陽市婦幼保健院
瀏陽市北聖絲綢廠中共瀏陽市委黨校瀏陽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瀏陽市順捷木藝有限公司瀏陽市奎文實驗小學瀏陽市集裏街道長南路小學
瀏陽市田傢炳實驗中學瀏陽市田傢炳試驗中學瀏陽市秀山針織服裝廠
瀏陽市蕉溪湘維針織廠瀏陽市紡織品公司商業大廈瀏陽市秀山紡織服飾公司
瀏陽市供銷大廈大酒店瀏陽市秀山候王皮革服裝廠瀏陽市中醫醫院金沙路診所
瀏陽市中醫醫院車站路診所瀏陽市中醫醫院湘東診所瀏陽市中醫醫院城北診所
瀏陽市方竹服裝集團二廠瀏陽市秀山騰飛服裝廠瀏陽市秀山服裝一廠
瀏陽市沙市區服裝二廠瀏陽市赤馬航空服裝廠瀏陽市華姿出口皮件服裝廠
瀏陽市教育服裝公司瀏陽市秀山皮革製衣廠湖南省瀏陽市北盛絲綢廠
瀏陽市鳳溪竹木工藝廠瀏陽市菊花石工藝廠瀏陽市中醫醫院泰安診所
瀏陽市中醫醫院嚮陽診所瀏陽市中醫醫院郵電路診所瀏陽市出口竹木工藝廠
瀏陽市赤馬皮革服裝廠瀏陽市大橋出口煙花製造燃放有限公司瀏陽市大圍山鎮大圍山初級中學
瀏陽市文傢市鎮岩前初級中學瀏陽市三湘煙花製造有限公司瀏陽市紡織品公司黃金珠寶商行
瀏陽市秀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湖南省瀏陽市秀山堡塘針棉服裝廠瀏陽市骨傷科醫院現更名為瀏陽市社港醫院
瀏陽市社港醫院原瀏陽市骨傷科醫院瀏陽市文傢市玩具煙花出口廠
分類詳情
張開中和鎮張開金剛鎮張開大瑤鎮張開洞陽鎮張開三口鄉
張開社港鎮張開洞陽鄉張開官橋鄉張開永安鎮張開淳口鎮
張開鎮頭鎮張開官渡鎮張開永和鎮張開高坪鄉張開高坪鎮
張開荷花街道張開沙市鎮張開文傢市鎮張開小河鄉張開沿溪鎮
張開張坊鎮張開柏加鎮張開棖衝鎮張開澄潭江鎮張開達滸鎮
張開大圍山鎮張開葛家乡張開古港鎮張開蕉溪鄉張開竜伏鎮
張開普跡鎮張開七寶山鄉張開楊花鄉張開白沙鄉張開太平橋鎮
張開北盛鎮張開關口街道張開淮川街道張開集裏街道張開溪江鄉
張開柏加鄉山田鄉赤馬鎮
瀏陽河大圍山峽𠔌漂流大圍山國傢森林公園秋收起義文傢市會師舊址
象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