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濟瀆廟聯繫方式地址:濟源市西北濟水發源地
聯繫電話:0391-6697270濟瀆廟投訴電話濟源旅遊投訴電話:0391-6633180
河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371—6550677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濟瀆廟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濟瀆廟門票價格10元/人濟瀆廟開放時間7:30—18:30濟瀆廟交通市區乘6路車於天壇路、濟瀆路交叉口東200米。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濟源市西北濟水發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産,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産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布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序繁、禮儀多。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自隋以來,歷代皇帝遣使莅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一直延續到清代。
濟瀆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佈局呈“甲”字形,總面積86255平方米,現存古建築72間,占地10萬餘平方米,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現存建築,在中軸綫上有清源洞府門(山門)、清源門、淵德門、寢宮和臨淵門,竜亭、靈源閣等;兩側有禦香殿、接官樓、玉皇殿和長生閣等。清源洞府門係三間四柱挑山造木牌樓,為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古建築。主體建築排列在三條縱軸綫上,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有禦香院,西有天慶宮。這裏朱門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緑水環繞,麯徑通幽,亭臺樓榭,交相生輝,不僅是古代祭祀勝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園林,因此為今日濟源勝景之一。
古時濟水因獨流入海,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濟瀆神建廟,又名清源祠。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廟宇擴建到400畝,占地33萬餘平方米。延至清末,祭祀未斷,廟貌不衰。
濟水在上古時已是名川大河,因而位居四瀆而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對濟水與北海祭祀一直被列為國傢的國傢祭奠,為政者“有謹而不敢怠”。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製。唐宋以降,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嚮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唐宋間又封濟水神為“清源公”,“清源忠護王”,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因此,一部濟瀆廟興衰史,也是中國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縮影。
濟水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進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濟水源頭,滋養了中國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濟水貫黃河而自清,歷麯折而如海的獨特流嚮,凝鑄了中華民族含貞自潔、威武不屈的高貴稟性;歷代文人仕子對濟水的歌詠之作,也成為中華文學寶庫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寢宮建於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造,屋坡平緩,鬥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是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臨淵門北的濟瀆池(又名小北海、竜池)和珍珠泉共為濟水東源。泉水清澈,遍地涌金。環池亭閣玲瓏,古色古香,是珍貴的北方古典園林建築。廟內古柏參天,郁郁葱葱。現有宋元明清古建築三十六座,北方古典園林一處,即濟水源頭“小北海”(濟源古“九景”之一),其中,清源洞府門為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木結構牌樓建築,寢宮為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石勾欄為我國保存唯一最為完整的宋代石欄幹。廟內現存古建築保存較完好,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親自用“雙圈”圈閱的受保護的全國重要古建築群之一。1964年以來對濟瀆寢宮、清源洞府門等先後進行修葺。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佈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內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始自北宋,歷元、明而迄於清,綿延千年而不絶,本身就是一座具體而微的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這裏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製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北宋濟瀆寢宮,也有世所罕見的“工”字型大殿與長廊,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粗獷豪放的恢弘大氣,又包容了江南園林精雕細琢的幽微匠心。雕梁畫棟與亭臺
大明詔肯碑該碑刻立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寬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無璋稱帝後為了統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歷代忠臣烈士的神號而頒布的聖旨,字體工整,遵勁有力,此碑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禮儀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廟內的參天古柏,距今1800多年,郁郁葱葱、枝葉繁茂,高達20餘米,大可五圍。一為"漢柏",相傳為王母娘娘吐納仙種,吸取濟水精氣,生根發芽而就。一為"將軍柏",相傳為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監修大廟時,挂過鋼鞭,被五代後漢皇帝封為"將軍柏"。有詩云:"夜來明月枝頭動,疑是將軍寶劍光"。
玉皇殿,為玉皇大帝親政之所,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風格的清初建築,對研究豫西北古建築具有重要價值。
水榭坐落有緻,淙淙流水與拱橋碑碣相映成趣,假以森森古柏與裊裊青煙中間傳來的晨鐘暮鼓,在幽幽訴說着一千多年間曾經的奢華與榮耀。
信步與亭臺樓閣間,徜徉與淙淙流水旁,摩挲着班駁的碑碣,吮吸着芳香的青煙,你將會體味到濟水精神的博大,感悟到幾千年的輝煌。 |
|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濟源市西北濟水發源地,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産,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水神所建。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産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布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序繁、禮儀多。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自隋以來,歷代皇帝遣使莅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一直延續到清代。
濟瀆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佈局呈“甲”字形,總面積86255平方米,現存古建築72間,占地10萬餘平方米,為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現存建築,在中軸綫上有清源洞府門(山門)、清源門、淵德門、寢宮和臨淵門,竜亭、靈源閣等;兩側有禦香殿、接官樓、玉皇殿和長生閣等。清源洞府門係三間四柱挑山造木牌樓,為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古建築。主體建築排列在三條縱軸綫上,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有禦香院,西有天慶宮。這裏朱門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緑水環繞,麯徑通幽,亭臺樓榭,交相生輝,不僅是古代祭祀勝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園林,因此為今日濟源勝景之一。
古時濟水因獨流入海,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濟瀆神建廟,又名清源祠。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廟宇擴建到400畝,占地33萬餘平方米。延至清末,祭祀未斷,廟貌不衰。
濟水在上古時已是名川大河,因而位居四瀆而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對濟水與北海祭祀一直被列為國傢的國傢祭奠,為政者“有謹而不敢怠”。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製。唐宋以降,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 、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嚮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唐宋間又封濟水神為“清源公”,“清源忠護王”,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因此,一部濟瀆廟興衰史,也是中國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縮影。
濟水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進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濟水源頭,滋養了中國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濟水貫黃河而自清,歷麯折而如海的獨特流嚮,凝鑄了中華民族含貞自潔、威武不屈的高貴稟性;歷代文人仕子對濟水的歌詠之作,也成為中華文學寶庫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寢宮建於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造,屋坡平緩,鬥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是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臨淵門北的濟瀆池(又名小北海、竜池)和珍珠泉共為濟水東源。泉水清澈,遍地涌金。環池亭閣玲瓏,古色古香,是珍貴的北方古典園林建築。廟內古柏參天,郁郁葱葱。現有宋元明清古建築三十六座, 北方古典園林一處,即濟水源頭“小北海”(濟源古“九景”之一),其中,清源洞府門為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木結構牌樓建築,寢宮為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石勾欄為我國保存唯一最為完整的宋代石欄桿。廟內現存古建築保存較完好,是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親自用“雙圈”圈閱的受保護的全國重要古建築群之一。1964年以來對濟瀆寢宮、清源洞府門等先後進行修葺。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佈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內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始自北宋,歷元、明而迄於清,綿延千年而不絶,本身就是一座具體而微的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這裏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製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北宋濟瀆寢宮,也有世所罕見的“工”字型大殿與長廊,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粗獷豪放的恢弘大氣,又包容了江南園林精雕細琢的幽微匠心。雕梁畫棟與亭臺
大明詔旨碑刻立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寬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無璋稱帝後為了統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歷代忠臣烈士的神號而頒布的聖旨,字體工整,遵勁有力,此碑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禮儀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廟內的參天古柏,距今1800多年,郁郁葱葱、枝葉繁茂,高達20餘米,大可五圍。一為"漢柏",相傳為王母娘娘吐納仙種,吸取濟水精氣,生根發芽而就。一為"將軍柏", 相傳為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監修大廟時,挂過鋼鞭,被五代後漢皇帝封為"將軍柏"。有詩云:"老樹何年蔭柘黃,至今猶帶紫泥香。材高豈但倚廊廟,歲久還須作棟梁。滿地風霜空凜凜,凌雲節操愈蒼蒼。夜來明月枝頭動,疑是將軍寶劍光。"
玉皇殿,為玉皇大帝親政之所,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風格的清初建築,對研究豫西北古建築具有重要價值。
水榭坐落有緻,淙淙流水與拱橋碑碣相映成趣,假以森森古柏與裊裊青煙中間傳來的晨鐘暮鼓,在幽幽訴說着一千多年間曾經的奢華與榮耀。
信步與亭臺樓閣間,徜徉與淙淙流水旁,摩挲着斑駁的碑碣,吮吸着芳香的青煙,你將會體味到濟水精神的博大,感悟到幾千年的輝煌。
門票:30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