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安徽 >淮南 > 洛河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洛河
  1.黃河下遊南岸大支流。,源出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的木岔溝,東流入河南境,經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偃師縣楊村附近納伊河後稱伊洛河,在鞏義市洛口以北入黃河,全長453千米。大致以洛寧的長水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峽𠔌和盆地之間,多險灘急流;範裏至長水一段,兩岸懸崖陡壁,𠔌深在200米左右;出長水後,洛河脫離山區,水面漸寬,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條。其中最著名的是澗河。
  2.黃河下遊北岸支流。位於陝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遊支流。上源稱頭道川,發源於陝西省西北部的定邊縣南梁山,嚮東南流經吳旗縣於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匯入,在甘泉縣拆嚮南流,於黃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蘆河匯入後流嚮東 南到大荔縣南的三河口附近註入渭河,長達660 公裏。洛河又稱北洛河,上、中遊流經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區,河水含沙量較大。下遊平原地區,有灌溉工程,農業比較發達。
  3.洛河流域擁有源遠流長的河洛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勞的河洛兒女,在這裏創造了悠久燦爛古代的文化,享譽全國的洛書出處就在洛河流域,而今,洛河流域的父老鄉親正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百科大全
  Luo He
  洛河
  Luo He
    黃河支流之一。古稱雒水。發源於陝西省藍田縣境華山南麓,流經洛南、盧氏、洛陽,於鞏縣境入黃河。全長 467公裏。流域面積1.8881萬平方公裏。其中土石山區占45.2%。黃土丘陵區占51.3%,衝積平原占3.5%。主要支流有伊河、澗水、□河等。其中以伊河為最大,發源於欒川縣境伏牛山北麓,河道長265公裏,流域面積6029平方公裏,占全流域的32%。
    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幹流自河源至盧氏鴨九河為上遊,河長187.4公裏,除洛南盆地外,餘多峽𠔌;鴨九河至偃師楊村為中遊,河長244.3公裏,河𠔌川峽相間。有盧氏、故縣、洛陽等盆地;接納伊河後,楊村以下為下遊,長35.3公裏,兩岸修有堤防。
    流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2.1~14.5℃,無霜期182~245天,年降水量500~900毫米,黑石關站多年平均徑流量34.3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1830萬噸。7、8月多暴雨,是黃河三門峽以下洪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
    流域內最大的洛陽盆地東西長約100公裏,南北寬達20公裏,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中國原始農業起源最早地區之一。遠在七八千年前即有𠔌物種植和畜牧業。傳說周代已有水利灌溉,東漢開陽渠引洛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代繼有發展。唯時建時廢。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灌溉面積僅有2萬公頃。此後對原有渠係進行改善,並新建大中型水庫14座,小型水庫200多座,萬畝以上灌區46處。1982年有效灌溉面積已達19.2萬公頃。已建成的陸渾水庫總庫容11.8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約9萬公頃;故縣水庫總庫容12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6.52萬公頃;兩大水庫都是黃河防洪工程體係的組成部分。
    流域內的重要城市洛陽市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位於隴海、焦枝鐵路交叉點,已成為以機械製造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流域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澠池仰韶文化(見仰韶村文化遺址)等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分佈廣泛。據記載洛河流域是夏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1世紀)活動的中心地區。偃師二裏頭商代文化遺存,近年發掘的偃師屍鄉溝商代古城遺址,據考證可能是商湯都城──西亳。洛陽附近的竜門石窟、白馬寺、關林,鞏縣附近的石窟寺、杜甫故裏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李健超)
    
近義詞
洛河
洛河
洛河
相關詞
黃河支流濕地陝南
包含詞
洛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