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洗象池投訴電話樂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833-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洗象池位於峨眉山鑽天坡。原名初喜亭,意為遊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裏歡喜。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擴建為寺,因廟前有一六角形小池。傳說普賢善薩騎象登山時,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故得名。1981年、1983年相繼新建詠月樓於寺後,半岩花雨亭子寺左洗象池畔。建築規模較大,面積達3600平方米。屋頂為錫瓦、鉛皮覆蓋。殿內祀觀音、地藏、大勢至。衣紋飄逸,體態端莊。殿宇寓於一片冷杉林中,海拔約2100米。每當雲收霧斂,碧空萬裏,月朗中天,萬籟俱寂,宛若置身霄漢。唐詩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詠贊峨眉月。“象地夜月”素稱“峨眉十景”之一。這一帶又係猴群棲居處,常沿路邊甚至入寺嚮遊人索食,野趣無窮。
從洗象池至金頂,山高坡陡路難行,其中雷洞坪是峨眉險境之一。今接引殿至金頂已架客運索道,遊人可免攀險坡之難,順利到達金頂。
洗象池山路盤旋,雲霧時起,古樹夾道,偶有猴群出,嚮人索取食物,遊人行至其間,常有意外的發現。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間的猴群常結隊出沒,老猴居前,態度不卑不亢,遊客行經此路段時最好先備好食物和竹杖(兩手準備),即可取得通行資格。洗象池地熱獨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臨深𠔌,雲層常在保間浮動。此地海拔2070米,是絶佳的賞月勝地。寺名得自於佛門的傳說,相傳普賢菩薩曾經在這裏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遊客可將這裏作為上下金頂的老一個食宿點,洗象池客房數量較多。如果正適農歷的月中,遊客不妨專程到此小住,欣賞天清氣爽、月色如玉的絶美夜景。 |
|
建築規模較大,面積達3600平方米。屋頂為錫瓦、鉛皮覆蓋。殿內祀觀音、地藏、大勢至。衣紋飄逸,體態端莊。殿宇寓於一片冷杉林中,海拔約2100米。每當雲收霧斂,碧空萬裏,月朗中天,萬籟俱寂,宛若置身霄漢。唐詩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詠贊峨眉月。“象地夜月”素稱“峨眉十景”之一。這一帶又係猴群棲居處,常沿路邊甚至入寺嚮遊人索食,野趣無窮。
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間的猴群常結隊出沒,老猴居前,態度不卑不亢,遊客行經此路段時最好先備好食物和竹杖(兩手準備),即可取得通行資格。洗象池地熱獨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臨深𠔌,雲層常在保間浮動。此地海拔2070米,是絶佳的賞月勝地。寺名得自於佛門的傳說,相傳普賢菩薩曾經在這裏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遊客可將這裏作為上下金頂的老一個食宿點,洗象池客房數量較多。如果正適農歷的月中,遊客不妨專程到此小住,欣賞天清氣爽、月色如玉的絶美夜景。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雲縹緲,古木參天,若清秋朗月高照,萬籟俱寂,清光無限,仰望星際,飄飄欲仙。“象池夜月”即是這裏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當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
登上1800多級陡峭如壁的鑽天坡,就是象鼻岩下的金剛嘴上。此處海拔2070米。這坡又高又散,“拂衣白雲散,仰面青霄逼”。鑽天坡這個命名太恰當不過了。坡上有寺名“天花禪院”,公元1600年開建。寺側有一天然水池,傳說當年普賢大士騎象登山曾在池中汲水洗象,所以名叫洗象池。在這高岡之上,地下水源枯竭的地方,有此清泉一泓,確是難得。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奇妙,月明之夜,月光映入池中,西落東升,均能得見。“象池夜月”,確確實實有着許多不同凡俗之處。 |
|
這兒前有橫亙百裏的弓背山,後有高出雲表的“峨眉山峰”千佛頂、金頂、萬佛頂,下有華嚴頂和九老峰,四山環合,儼如綿延萬裏的長城。月明之夜,有着“山圍玉城月如霜”的直感。往往使人聯想到遼海的邊月,守邊疆的親人。在如霜的寒意中,又散發出縷縷的溫馨。依依戀戀,縈思遐遠,不願離去。
這兒的月色,披戴着枝幹挺拓矯健的冷杉林叢,和挂在西湖柳梢上的月亮,大不一樣。月本屬陰,在這兒卻展示出兒分陽剛之美。能使你舉起杯來,吟唱出“明月九時有?把酒問表天”的豪情。
藍天的明月,在這兒竟浸在杯泉似的象池之中,最能惹起人們哼唱出;“天上一個月亮,水裏一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裏,水裏的月亮在天上……”思戀家乡親太的麯兒,正是譚鐘嶽先生詩中的“月明池靜寄幽思”。
這兒常有猴群出沒,也有上千年的歷史。它們已經和人混得夠熟了。見人不驚,與人不驚,與人相親,儇依在人們的身旁,共賞“象池夜月”,不時高興地發出噓唏之聲。“猿嘯月明”,成了象池一絶。
如果遇上如眉的新月,如鈎的殘月,月光雖然暗淡,正好又是一番景況。從石筍峰下隨着氣流魚貫而出徐徐升起的“聖燈”,星星點點,閃閃爍爍,百點、千點、萬點……灑滿了洗象池周圍的山山嶺嶺,天上的星光和地上的燈光聯成一片,使人感到“此身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洗象池下邊有一天然洞穴,傳說三國時曾醉戲曹操的左慈隱居在這裏,每當月明之夜揮舞着寶劍長嘯抒懷。他將象池夜月稱為精靈之光,還用寶劍在洞口深深地刻上了“岩𠔌靈光”四字,至今清晰可見。
池月共賞,卻又各抒其情。明代詩人顧炎武婉婉約約地吟唱出:“洗象池邊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清代詩人黃雲鵠卻在詩中寫道:“木羊岩上餐霞久,香象池邊洗月來”。篤信佛法的詩人梁叔子,在詩中又是這麽寫的:“片石孤雲突窺色相,象池皓月映禪心“。
總的說來,“象池夜”月有着豐富的文化含量,這和青城山月,西昌月,秦準月,西湖月,洞庭月,月落烏啼滿天的蘇州月,氣吞亂雲的長城月……都是各領風騷的。
第一殿為彌勒殿,殿內供奉彌勒佛像高2米,殿後為金身護法韋馱菩薩像。殿兩旁為客堂,內有民國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贈送的楠木椅12把,椅背上題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誠團结,實現和平”。
第二殿是大雄寶殿,殿額係1983年遍能大和尚書。殿內供奉普賢菩薩騎象金身,兩旁為脫紗十八羅漢。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金身站立蓮臺之上,高約3米。
第三殿為觀音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兩壁懸挂20幅觀世音菩薩像,每幅高1.2米,寬0.8米。
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較豐富,藏經樓上供有一瓷製觀世音菩薩像,帶座高約尺餘,製作精良。同時,還有其它珍貴文物。
寺周冷杉枝繁葉茂。至寺前石砌半圓形月臺,可看猴於附近嬉戲打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