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洋槐
目錄
刺槐的俗稱 The commonly known as the Locust
  刺槐的俗稱。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九日》:“飛機站是一層的建築,背着江面,周圍有些洋槐圍繞着。”
No. 2
  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英文名:black locust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花語:隱秘的愛,隱居的美人
  洋槐:豆科。又名刺槐。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25片,橢圓形、長長圓形或卵形;托葉刺狀。總狀花序,五月開花,蝶形花冠。莢果,窄長圓形扁平,一側有窄翅,長3~10釐米,赤褐色,種子3~10顆,黑色。原産北美。我國東北鐵嶺以南、遼東半島、內蒙,西至四川、雲南,南至華中、福建以及新疆均有栽培,為低山造林優良樹種,速生,喜光,耐幹冷、幹旱貧瘠土壤。可供枕木、建築、車輛、礦柱、薪炭用材;種子含油約12%,可做肥皂及油漆原料;花含芳香油;嫩葉和花可食;樹皮可造紙及人造棉;莖皮、根、葉可供藥用,有利尿、止血功效。又是一種蜜源植物。
  刺槐,別名洋槐。蝶形花科刺槐屬落葉喬木。觀賞植物。高達25m,胸徑1.1m,冠幅達19m,樹冠橢圓狀倒卵形,樹皮灰褐色,淺至深縱裂。小枝光滑。灰褐色至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9,對生或近對生,卵形至長圓形,全緣,葉軸基部的托葉特化成略扁之托葉刺。花蝶形,白色,具香氣,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期4~5月。莢果扁平帶狀,長4~10cm,7~9月成熟。
  
  原産北美,19世紀末引入中國,黃河、淮河流域廣泛栽培,多見於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區,海拔最高達3600m(西藏拉薩)。暖溫帶樹種,喜光,幼樹稍耐陰;能適應酸性土、鈣質土及????鹼土(含????量0.3%以下),對城市貧瘠、密實渣土耐性較強,較耐幹旱,淺根性,不抗風;不耐澇。
  刺槐樹體高大,葉色鮮緑,春季開花時節潔白串花挂滿枝頭,芳香四溢。花為蜜源,木材質硬,耐腐。適宜庭園、道路緑化種植;也是工礦區緑化及荒山荒地造林的理想樹種之一。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莖皮、葉、豆莢和種子有毒,以莖皮內層毒性最大。洋槐的毒性有季節性,葉在7—8月毒性比莖皮大,秋季則相反。人煮食葉中毒,通常在1—2天後出現癥狀,有發燒、舌頭腫脹、皮下組織特別是下肢浮腫、便秘,在8天後仍有猩紅熱樣的皮炎發生。小孩咀嚼莖皮的中毒癥狀與葉不同,出現嘔吐、嗜睡、呆滯、瞳孔散大、驚厥、呼吸睏難和心跳不規則等。洋槐中毒死亡者不多見,但恢復很慢,常需幾天甚至幾周才能痊愈。各種動物中毒的情況也不相同,牛和馬常因啃食莖皮和嫩芽而中毒,羊則易吃豆莢中毒,雞則往往因食葉而中毒。馬的中毒常常在幾小時內發生,並以腸胃係統和神經係統為主癥,有厭食、嘔吐、疝痛、腹瀉、便血、水腫、體溫上升、瞳孔散大、呼吸睏難、面部麻痹、後肢無力以至麻痹等。其他動物的癥狀與之相似。
No. 3
  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英文名:Black Locust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花語:隱秘的愛,隱居的美人
  洋槐:豆科。又名刺槐。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25片,橢圓形、長長圓形或卵形;托葉刺狀。總狀花序,五月開花,蝶形花冠。莢果,窄長圓形扁平,一側有窄翅,長3~10釐米,赤褐色,種子3~10顆,黑色。原産北美。我國東北鐵嶺以南、遼東半島、內蒙,西至四川、雲南,南至華中、福建以及新疆均有栽培,為低山造林優良樹種,速生,喜光,耐幹冷、幹旱貧瘠土壤。可供枕木、建築、車輛、礦柱、薪炭用材;種子含油約12%,可做肥皂及油漆原料;花含芳香油;嫩葉和花可食;樹皮可造紙及人造棉;莖皮、根、葉可供藥用,有利尿、止血功效。又是一種蜜源植物。
  刺槐,別名洋槐。蝶形花科刺槐屬落葉喬木。觀賞植物。高達25m,胸徑1.1m,冠幅達19m,樹冠橢圓狀倒卵形,樹皮灰褐色,淺至深縱裂。小枝光滑。灰褐色至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9,對生或近對生,卵形至長圓形,全緣,葉軸基部的托葉特化成略扁之托葉刺。花蝶形,白色,具香氣,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期4~5月。莢果扁平帶狀,長4~10cm,7~9月成熟。
  原産北美,19世紀末引入中國,黃河、淮河流域廣泛栽培,多見於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區,海拔最高達3600m(西藏拉薩)。暖溫帶樹種,喜光,幼樹稍耐陰;能適應酸性土、鈣質土及????鹼土(含????量0.3%以下),對城市貧瘠、密實渣土耐性較強,較耐幹旱,淺根性,不抗風;不耐澇。
  刺槐樹體高大,葉色鮮緑,春季開花時節潔白串花挂滿枝頭,芳香四溢。花為蜜源,木材質硬,耐腐。適宜庭園、道路緑化種植;也是工礦區緑化及荒山荒地造林的理想樹種之一。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莖皮、葉、豆莢和種子有毒,以莖皮內層毒性最大。洋槐的毒性有季節性,葉在7—8月毒性比莖皮大,秋季則相反。人煮食葉中毒,通常在1—2天後出現癥狀,有發燒、舌頭腫脹、皮下組織特別是下肢浮腫、便秘,在8天後仍有猩紅熱樣的皮炎發生。小孩咀嚼莖皮的中毒癥狀與葉不同,出現嘔吐、嗜睡、呆滯、瞳孔散大、驚厥、呼吸睏難和心跳不規則等。洋槐中毒死亡者不多見,但恢復很慢,常需幾天甚至幾周才能痊愈。各種動物中毒的情況也不相同,牛和馬常因啃食莖皮和嫩芽而中毒,羊則易吃豆莢中毒,雞則往往因食葉而中毒。馬的中毒常常在幾小時內發生,並以腸胃係統和神經係統為主癥,有厭食、嘔吐、疝痛、腹瀉、便血、水腫、體溫上升、瞳孔散大、呼吸睏難、面部麻痹、後肢無力以至麻痹等。其他動物的癥狀與之相似。
  刺槐蜜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上等蜂蜜,其特點為顔色淺、味鮮潔、甜而不膩、有洋槐特有的清香味,不易結晶,主要分佈於黃河和長江中下遊地區,如山東、河南、河北、安徽、陝西、甘肅等地為多。洋槐蜜含有刺槐苷和揮發油,其性清涼,有舒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壓等作用,臨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本品能改善人的情緒,達到寧心安神效果。
英文解釋
  1. :  robinia,  false acacia
  2. n.:  acacia,  loc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