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 >英國 > 英格蘭 >大倫敦 >倫敦 > 泰晤士河
顯示地圖
目錄
英國南部河流
  英國南部河流。源於科茨沃爾德山,註入北海。長336千米。水位穩定,河面鼕季通常不結冰。有運河和其他河流相通,富航運價值。
tài wù shì hé tài wù shì hé
  英國的主要河流。源出英格蘭西南部科茨沃爾德山,流經英國南部6個郡,嚮東流往倫敦後,註入北海。全長346公裏
No. 3
  美麗的泰晤士河是英國的母親河。它自發源地英格蘭西部的科茨沃爾德山,汩汩而下,穿過青山緑林和蔥籠草地,流入倫敦市區,逶迤而去,最後經諾爾島註入北海。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它不算長,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或許可以反過來說,泰晤士河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發源於英格蘭科茨沃爾德山,自西嚮東流經牛津、倫敦等重要城市,註入北海,全長346千米,流域面積11400千米2。
  泰晤士河,在塞爾特語中意思是“寬河”。河流水量穩定,鼕季流量較大,很少結冰。牛津以下河道變寬,河口最寬處達20千米。由於河口瀕臨北海和大西洋,每逢海潮上漲,潮水順着漏鬥形的河口咆哮而入,一直上溯到倫敦以上很遠的地方。人們為了防止涌潮淹沒倫敦,在倫敦橋下遊13千米處,興建了技術復雜、耗資巨大的泰晤士河攔潮閘工程。泰晤士河通航里程280千米,海輪可乘海潮直抵倫敦(距河口88千米)。沿河架有公路橋和鐵路橋多座,其中倫敦塔橋是世界最著名的橋梁之一。另外還有許多運河與其它河流相通。泰晤士河也是倫敦用水的主要來源。
  “泰晤士河南岸自然風光很美,政府特闢了全長一點六公裏的臨河小路,供遊人散步健身,”朋友介紹說。我們捨舟登岸,走人步行區。衹見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銀色金屬牌斜放在一個石質基座上。金屬牌標着路名:“the queen's walk ”(女王步行徑),並以速寫的筆法鎸刻北岸對稱地段的風景名勝輪廓,醒目的箭頭指着你所在的方位。步行徑是一九八八年末啓用的。這裏不準汽車通行,沒有噪音廢氣,江風入懷,鳥語花香。不獨路旁草坪處處,連電綫桿上也吊滿盆栽,蒼翠的緑蔓往下垂挂,在鼕風中裝點春天。一兩個、三五個年輕人,穿着運動服沿河跑步。每隔一段路,便設一塊金屬牌,內容大致相同,衹是對岸的景物已步移景換了。遙望北岸,再次看見了倫敦塔、高等法院、倫敦大學、聖保羅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宮、方尖碑等等,衹不過比在遊輪上觀望時更概括些、更含蓄些、也更空靈一些。徒步河畔,呼吸那像被水洗過似的清新空氣,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不知不覺已快近步行徑的終點,那兒,一個醒目的標志,把我們引到當時正在興建中的莎十比亞環球劇場,莎翁的名劇片段,被製成舞臺模型,置於工地的前廊,我們回味不朽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藝術的氤氳大大加深了步行徑的內涵,賦予以精神的力量。
  泰晤士河並不衹是一條河,它還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泰晤士河記錄了英國的昨天和今天,它繼續流嚮未來。在昨天的史頁裏,不僅有光榮,有勝利,似乎也有光榮裏的恥辱,也有勝利中的失敗……那也是一種交響樂吧,是讓人咀嚼思索的歷史交響麯!
概述
  舊名Tamesis或Tamesa,在英格蘭牛津又稱伊希斯河(River Isis)。
  英國第二長的河流,也是最重要的水路,又是英國的母親河。它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沿途匯集了英格蘭境內的諸多細流,河水從西部流入倫敦市區,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一個寬度為29千米的河口,最後經諾爾島註入北海。從源頭到倫敦橋長259公裏,倫敦橋至諾爾島長77公裏,全長340公裏,通航里程為309公裏。在塞爾特語中,泰晤士河意為“寬河”,事實上自倫敦橋開始,河床纔開始加深,河面也大大變寬。倫敦橋一帶河寬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時更是寬達640米。流域面積11,400平方公裏。河床坡降微緩,水位穩定,鼕季流量較大,很少結冰。通航里程280公裏,倫敦以下為潮汐區,海輪可乘潮抵倫敦(距河口88公裏,該段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倫敦塔橋至河口有4條汽車隧道,塔橋以上沿河架有許多公路、鐵路橋,並有運河同其他河流相通。倫敦用水的主要來源。
  英格蘭南部的主要河流,源出科茲窩德山(Cotswold Hills),流域面積約14,250平方公裏(5,500平方哩) 。早先的源頭在泰晤士黑德(Thames Head),如今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乾涸的,在賽倫塞斯特(Cirencester)鎮西南5公裏(3哩)一處海拔108.5公尺(356呎)的場地上有碑石為證。但是也有些人認為泰晤士河的一條支流丘恩河(River Churn)更適合稱作河源;其源頭在切爾滕納姆(Cheltenham)正南方的七泉鎮(又譯塞文斯普林斯,海拔213公尺〔700呎〕)附近。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不算長,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或許可以反過來說,泰晤士河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佈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歷史的建築,如有象徵勝利意義的納爾遜海軍統帥雕像、葬有衆多偉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聖保羅大教堂、曾經見證過英國歷史上黑暗時期的倫敦塔、橋面可以起降的倫敦塔橋等,每一幢建築都稱得上是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雖歷經滄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洗禮,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樣,直至今天還在為人們所使用。在倫敦上遊,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滿了英國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遊的河道則以其靜態之美而著稱於世。
  從倫敦市中心穿過的泰晤士河,使倫敦成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而且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與歐洲大陸的萊茵河口遙遙相對,嚮歐洲最富饒的地區打開了一條直接航運的通道。同時,倫敦地處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途,從而成為那一地區最理想的商業港,這無疑促進了倫敦的繁榮。
  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的政治傢約翰·伯恩斯曾說: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自然地理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大的一條河流,發源於英格蘭南部科茨沃爾德丘陵靠近塞倫塞斯特的地方,河流先由西嚮東流,至牛津轉嚮東南方向流,過雷丁後轉嚮東北流,至溫莎再次轉嚮東流經倫敦,最後在紹森德附近註入北海。河流全長338km,流域面積1.14萬km2,多年平均流量60.0m3/s,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m3。流域地理位置西經2。08'~東經0。43',北緯51。00'~52。3'。
  泰晤士河水網較復雜,支流衆多,其主要支流有徹恩(Churn)河、科恩(Colne)河、科爾(Kole)河、溫德拉什(Windrush)河、埃文洛德(Evenlode)河、查韋爾(Cherwell)河、雷(Ray)河、奧剋(Ock)河、肯尼特(Kennet)河、洛登(Loddon)河、韋(Wey)河、利(Lea)河、羅丁(Roding)河以及達倫特(Darent)河等。
  泰晤士河泰晤士河約長330公裏(205哩),自源頭至潮水綫(即從泰晤士黑德到特丁頓船閘〔Teddington Lock〕)為226公裏(140哩),再嚮下的104公裏(65哩,亦即由該處至諾爾〔The Nore〕沙岸)為河口灣,諾爾沙岸為河口灣過渡到大海的標志。泰晤士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688公釐(27吋),地形結構復雜。上遊排水區為一廣阔三角形,以東面奇爾特恩丘陵(Chiltern Hills)與南面伯剋夏當斯(Berkshire Downs)的白堊陡崖為界,其西為科茲窩德山,北為北安普敦高地。泰晤士河在戈靈峽𠔌(Goring Gap)切開白堊陡崖流出後,流過北唐斯(North Downs)陡坡以北地區。其最後一條大支流梅德韋河(River Medway)則流過肯特(Kent)郡低窪的維耳德(Weald)大部分地區和倫敦以南的薩西剋斯(Sussex)地區。
  在穿越緩緩起伏的低地時,泰晤士河突出的特色是具有寧靜恬淡的田園風光。從萊奇萊德(Lechlade)到倫敦的平均落差每公裏不到32公分(每哩不到20吋)。而且,潮汐和海水倒灌對下遊的水位有極大的影響。在倫敦西郊的特丁頓,開始間歇性地受到潮汐的影響,在高潮位時持續約3個小時。從淡水到河口灣區域的過渡地帶離倫敦市中心不遠,在巴特西(Battersea)附近。倫敦都會區中心的倫敦橋處的水位,大潮時為7公尺(22呎),小潮時為5.5公尺(18呎)。
  在潮汐河段上端的特丁頓,泰晤士河的平均流量為每秒53立方公尺(1,856立方呎),鼕季雨後可上升到每秒130立方公尺(4,640立方呎)。在特大洪水期(如1947年3月),特丁頓攔河壩處的流量高達每秒590立方公尺(20,900立方呎)。據說,1894年一次暴風雨後的一天,壩上溢流的平均流量高達每秒887立方公尺(31,310立方呎)。在洪水期,河水能夠壓住流進來的潮水,將潮水遏製在特丁頓以下很遠的地方,使河水連續好幾天朝海的方向奔流。相反地,漲潮兇猛時也能夠漫過攔河壩,頂住河水遠至特丁頓以上3.2公裏(2哩)。洶涌的潮水對倫敦的地下基礎設施、建築物和居民具有潛在的災難破壞力,因而促使在錫爾弗敦(Silvertown)修建泰晤士水門(1982年完成),並且沿整個潮汐河段,全面修築輔助的擋洪柵。
水文概況
  泰晤士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04mm,多年平均徑流量18.9億m3。洪水多發生在鼕季,枯水多出現在夏季。特丁頓壩有記錄的最大流量為1050m3/s(1894年),最小流量0.91m3/s(1934年)。泰晤土河水位穩定,鼕季通常不結冰,有許多運河與其他河流相通,航運條件很好。幹流從西倫敦特丁頓壩以下為河口段,長99km,海輪可乘潮上溯直達倫敦。泰晤士河具有多種功能,但存在水資源緊張、水污染及防洪防潮等水利問題。
  (1)供水。泰晤士河供水係統每年要嚮1300萬人、2000萬人次的旅遊者,以及工業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現有自來水廠94個,供水管道長2.73km,日供水量264萬m3。總供水量中有69%由泰晤士河水務局直接供水,31%由7個法定的供水公司供水;總供水量的51.3%取自泰晤士河,8.1%取自裏河,另有40.6%開採地下水。
  保證供水是泰晤士河治理和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問題。為了提高供水能力,最近幾年在流域內連續修建了山丘區水庫和平原區水庫。目前,水庫總蓄水能力為9億m3,其中調劑倫敦地區用水的有11座水庫,總調蓄水量可供倫敦市用100天。
  (2)水污染控製。泰晤士河流域內已建污水處理廠476座,日處理污水量438萬m3(其中約有100萬m3也可處理暴雨進入下水道的污水)。全流域內下水管道總長4.5km。泰晤士河流域中的一切污水均須經過處理後纔允許排入河中或註入地下。泰晤士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除受潮水影響的河段外,其他河段的水質均已達到飲用水的水質標準。
  (3)防洪防潮。在1875、1877年和1894年,潮水曾進入倫敦。1928年1月,泰晤士河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洪水位,倫敦大部分市區被淹。1953年特大風暴潮又進入倫敦市區,使300多人喪生,於是提出修建擋潮閘。在修建擋潮閘的同時,改善了閘上、下遊堤防,加強並健全了防洪組織,建立了防洪預報係統。
巡遊泰晤士河
  小船在泰晤士河可以嚮上通航到源頭附近剋裏剋萊德(Cricklade)的鎮上橋梁,但電動遊艇和大型遊艇則在其下16公裏(10哩)的勒契拉德(Lechlade)就得返回。泰晤士河平緩地蜿蜒流過剋裏剋萊德與牛津之間的第一個45公裏(28哩)低地,經過凱爾姆斯科特莊園(Kelmscott Manor)——19世紀設計師、社會主義者和詩人莫裏斯(William Morris)的有山墻的石築住宅,他就安葬在當地村莊的教堂墓地裏。在到達牛津之前,泰晤士河(又稱伊希斯河,是泰晤士河在文學上的稱號)折而嚮北,圍繞著林木茂密的威薩姆(Wytham)山和卡姆諾爾(Cumnor)山(兩山從西面可俯瞰牛津市)迂回環轉。在伍爾弗科特(Wolvercote)有一條側流通往一座造紙廠,該廠自17世紀初至1943年一直為牛津大學出版社製造高級紙張。環繞著碎石鋪地的著名大學城,有多條交錯的回水,每逢夏季,優雅的平底遊船、8人划艇、單人划艇的活動十分興盛。在那裏還可以看到一些具飾紋的運河小船,經由牛津運河,往來於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與英格蘭北部之間。
  泰晤士河在牛津寬46公尺(150呎)。從北面接納溫德魯希(Windrush)河、埃文洛德(Evenlode)河和查韋爾(Cherwell)河等3支流後轉而嚮南,經納尼漢姆(Nuneham)森林,到達集鎮阿賓頓(Abingdon)。在阿賓頓有從懷特霍斯𠔌(Vale of White Horse)流出的奧剋河(River Ock)註入。然後朝東和南的方向流過多爾切斯特(Dorchester, 當地有14世紀寺院)和沃靈福德(Wallingford)等古鎮。穿過奇爾特恩丘陵與伯剋夏當斯陡崖之間的戈靈峽𠔌後,在兩岸均為山毛櫸林的美麗𠔌地與大西部鐵路(倫敦至彭贊斯〔Penzance〕)交會。在衝出白堊陡崖後,於潘本(Pangbourne)接納潘河(River Pang)。那裏就是銀行傢兼作傢葛蘭姆(Kenneth Grahame)撰寫的《楊柳風》(The Wind in the Willows)開頭幾章描述享受「悠然搖船」樂趣的地方。
  泰晤士河進入瑞丁(Reading)不久,與肯尼特河(River Kennet)匯合。順著奇爾特恩丘陵的陡坡回轉嚮北到泰晤士河畔亨利(Henley-on-Thames),那是舉行年度賽船會的地方,接著重新嚮東嚮南,從剋利維頓宅邸(Cliveden House, 以前是阿斯特傢族〔Astor family〕的府邸,現為全國托管協會所有)下邊流過,前往梅登黑德(Maidenhead)。自該處起成為嚮東流的寬闊河道,途經伊頓學院(Eton College)、王室的溫莎城堡和蘭尼米德(Runnymede),大憲章即是於1215年在蘭尼米德起草的。在斯泰恩斯(Staines)有科爾尼河(River Colne)從北岸匯入。
  在接近倫敦的地方,泰晤士河兩岸排列著許多別墅,「豪華酒吧」遊艇停靠在私人的泊位上,就像在炫耀財富。不過泰晤士河也是一處大衆喜愛的大遊憩場所,沿河兩岸有幾千公共的公園緑地,為衆多日光浴者、遊泳者、散步者、垂釣者、划船者、駕獨木舟者、駕駛小艇者、露營者和賞鳥者所廣泛(有時甚至互相衝突)利用。較不明顯易見的是在那附近的泰晤士河供應著這座大都會的絶大部分用水。在倫敦西部邊緣的溫莎和漢普頓(Hampton)之間,每天汲取大約180萬立方公尺(63,600,000立方呎)的水,泵入巨大的貯水池,以供處理和分送。這些水通過倫敦西部莫格登(Mogden)、東部貝剋頓(Beckton)和剋羅斯內斯(Crossness)的龐大污水處理設施,最後又回到泰晤士河
  在特丁頓,河寬76公尺(250呎)。兩岸築有防護堤的潮汐河段陸續變寬,在倫敦橋河寬229公尺(750呎),在格雷夫森德(Gravesend)寬640公尺(2,100呎),到諾爾則寬達9公裏(5.5哩)。泰晤士河的潮汐河段在布倫特福(Brentford)與布倫特河(Brent)匯合,在旺茲沃思(Wandsworth)與旺德爾(Wandle)河匯合,在德特福德(Deptford)與雷文斯伯恩(Ravensbourne)河匯合,在布萊剋沃爾(Blackwall)與利(Lea)河匯合,在伊裏斯(Erith)以東不遠處與達倫特(Darent)河匯合,而在羅契斯特(Rochester)與其最大的支流梅德韋河匯合。
  這段泰晤士河上有許多定時渡輪,從渡輪甲板上望嚮市區是最佳觀賞視野。現在也可以從千禧橋(2000年建成,2002年加以改進,重新開放)上看到引人入勝的優美景色,千禧橋是泰晤士河上唯一的一座人行橋;還可以在費裏斯摩天輪的「倫敦眼」上俯瞰倫敦。乘坐通過倫敦的遊船之旅可以看到的其他有意義景點有:基尤植物園(Kew Gardens)、泰特不列顛藝廊、議會大廈、倫敦眼、泰特現代藝廊、聖保羅大教堂、倫敦塔、塔橋、加那利沃夫(Canary Wharf)、位於格林威治的前皇傢海軍學院和千禧巨蛋、以及泰晤士水門的閃閃發亮的鋼架,泰晤士水門象徵泰晤士河由此轉入河口灣的平地。
  倫敦幾個世紀以來對泰晤士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1393年的一項條例給予市民拆除泰晤士河中攔河壩的權利,其後,倫敦市長所屬的水上警察加強了管製航運之權。1771年議會的一項法案授權泰晤士河委員會在梅登黑德的上遊河段建築船閘,同時,倫敦公司在下遊河段也完成了類似的改進。19世紀初,繁忙的貨物運輸延伸到上遊的勒契拉德,並從勒契拉德開挖一條運河(現已廢),經由科茲窩德山,通過2哩長的薩珀頓隧道(Sapperton Tunnel, 1789年開通),連通塞文河(River Severn)。泰晤士河的現代水流控製係統以及河上48個航行船閘的安排十分適當。最大的特丁頓船閘在1811年建成,長198公尺(650呎),有三道閘門,一次可以通過1艘拖輪和6衹駁船。
  泰晤士河可以在許多地點過河,僅僅大倫敦就有橋梁16座。大多數是公路橋和鐵路橋,不過也有一些,如黃金五十周年慶橋(Golden Jubilee Bridge)和上文提到的千禧橋都是人行橋。另外還有兩條人行隧道,一條在格林威治,另一條在伍利奇(Woolwich),以及一些公路、鐵路隧道。伍利奇輪渡則溝通格林威治市的伍利奇和紐漢(Newham)的北伍利奇。
名勝古跡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河流。它發源於英格蘭的科茨沃爾德山。河水從西部流入倫敦市區,最後經諾爾島註入北海。全長340公裏,通航里程為309公裏。自倫敦橋開始,河床加深,河面也大大變寬,倫敦橋一帶河寬229米,到格雷夫森德寬達640米。
  泰晤士河在塞爾特語中意為“寬河”。為進出大西洋的捷徑,沿河勝景,古跡相接不絶。
  從入口溯流而上,第一個遊覽點是格林威治,山崗古樹蒼鬱,山巔有古天文臺,市鎮依山傍水。為英國皇傢海軍學院所在地。
  從格林威治西上至泰晤士河第一座橋梁——塔橋,沿河兩岸船塢、碼頭、倉庫密集,過塔橋而西進入倫敦市區,兩岸景色驟變,高樓廣廈,皇宮苑圃,鱗次櫛比;議會大廈,皇傢音樂廳,倫敦塔和索思瓦剋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等古建築都依稀可見。倫敦市行政中心的郡政廳緊依河濱。沿河共有橋梁27座,結構風格不同,景色各有千秋。其中滑鐵盧橋、威斯敏斯特橋和蘭勃士橋最為壯觀。
  河北岸,維多利亞河濱馬路為遊人散步、休憩的理想去處。入夜,沿河路燈齊明,點點燈光與水波相映,時碎時聚,使人頓感倫敦難得的悠閑。埃及剋婁佩特拉方尖碑,仿斯芬剋斯人面獅身像復製品、駱駝兵雕像等等文物古跡也多在沿河兩岸。
  從1856年開始,每年復活節期間,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賽艇比賽和每年夏季的皇傢亨利杯划船比賽,都在河上舉行。
  泰晤士河一直是詩人墨客謳歌吟詠和畫傢們寫生描繪的對象,也是遊人訪古攬勝的必經之地。再從倫敦溯河西上,伊頓、牛津、享萊、溫莎、漢普頓揚、裏士滿等大小城鎮,都各有不朽名勝,為著名遊覽勝地。
經濟因素
  和英國的其他河流與運河的情況一樣,在20世紀,商業的水路交通持續衰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接近於消亡。倫敦泰晤士河的海運可能稍微好一點,但也日益衰微——與荷蘭的鹿特丹相比尤為顯著。1970年起,倫敦港務局集中全部資金,致力於市區下遊32公裏(20哩)蒂爾伯裏(Tilbury)港貨物裝卸作業的現代化。倫敦河邊地區和船埠的那些不受歡迎但仍起作用的工業景色,從在1980年代開始有了急劇的變化,碼頭與加工廠變成了公寓、辦公樓、散步場所和公園。泰晤士河在1950年代瀕臨生物滅絶,但後來土地使用的改變和污染控製的改進,使水質有了極大的改善,大量的魚類得以重生。
治理情況
  泰晤士河是英國著名的“母親”河。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希爾斯,全長402公裏,橫貫英國首都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積13000平方公裏,在 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一個寬度為29千米的河口,註入北海。在倫敦上遊,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滿了英國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遊的河道則以其靜態之美而著稱於世。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的政治傢約翰·伯恩斯曾說: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産業革命後,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內,加之沿岸又堆積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該河成為倫敦的一條排污明溝。夏季臭氣熏天,致使沿河的國外大廈、倫敦鐘樓等不得不緊閉門窗。由於倫敦飲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霧彌漫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氣體混合,終於多次爆發了霍亂大流行和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其中僅喪生於霍亂者竟達33460人。另外該河還受潮汐的影響,在潮汐上漲期間迫使污廢水産生急劇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滿街流的情形。
  英國政府從60年代開始治理該河,首先是通過立法,對直接嚮泰晤士河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作了嚴格的規定。有關當局還重建和延長了倫敦下水道,建設了450多座污水處理廠,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處理係統,每天處理污水近43萬立方米。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處理廠,在那裏經過沉澱、消毒等處理後才能排入泰晤士河。污水處理費用計入居民的自來水費中。根據有關法律,工業廢水必須由企業自行處理,並在符合一定的標準後才能排進河裏。沒有能力處理廢水的企業可將廢水排入河水管理局的污水處,但要交納排污費。檢查人員還會經常不定期地到工廠檢查。那些廢水排放不達標又不服從監督的工廠將被起訴,受到罰款甚至停業的處罰。經過將近20多年時間的艱苦整治,耗資20億英鎊,如今流經倫敦的泰晤士河已由一條死河、臭河變成了世界上最潔淨的城市水道之一,泰晤士河終於又煥發了生機。現在該市中心著名的倫敦塔橋江段見到清晰的水流,垂釣者亦可釣到名貴的鮭蹲魚。據調查,該河魚類品種已恢復到一百餘種。同時由於該河水質良好使原盛産中國的中華絨鱉蟹在該河中生存、繁殖,並形成優勢種群,目前在倫敦庸人街的水産經營者已大量收購上市,其收購價格較中國大防空運去的低45%。
  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關鍵並不是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與工藝,而是開展了大膽的體製改革和科學管理,被歐洲稱為“水工業管理體製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們對河段實施了統一管理,把全河劃分成10個區域,合併200多個管水單位而建成一個新水務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務管理局。然後按業務性質作了明確分工,嚴格執行。在水處理技術上運用傳統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氣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規措施。處理後的廢水用於養魚、栽培等,從而給水務工作帶來活力,其優越性主要表現為:
  ①集中統一管理,使水資源可按自然發展規律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杜絶了水資源的浪費和破壞,提高了水的復用係數。②改變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環節之間相互牽製和重複勞動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協作的統一整體。③建立了完整的水工體係,從水廠到廢水處理以至養魚、灌溉、防洪、水域生態保護等綜合利用,均得到合理配合,充分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
  2.泰晤士河
  Thames River
  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河流。全長260公裏(160哩)。源出休倫湖和伊利湖之間高地上的伍德斯托剋(Woodstock)的西北偏北處,嚮西南流,經過伍德斯托剋、倫敦和查塔姆(Chatham)註入聖剋萊爾湖(Lake Saint Clair)。在查塔姆以下可通航。原名拉特朗什河(La Tranche River),1792年改現名。泰晤士河戰役(1813)是在查塔姆附近的摩拉維亞鎮(Moraviantown)進行的。
百科辭典
  Taiwushi He
  泰晤士河
  River Thames
    英國南部主要河流。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科茨沃爾德山的賽倫塞斯特附近,流域大部在倫敦盆地內,下遊沿盆地的嚮斜軸東流,經牛津、雷丁、倫敦等地註入北海。從河源至倫敦橋長 259公裏,倫敦橋至河口諾爾燈塔長77公裏,全長336公裏,流域面積15000平方公裏。河源海拔113米。河流比降變動於 0.35~0.75‰,河床傾斜甚微,流速緩慢。流域有一半是透水層,尤多石灰岩和白堊岩。平均徑流係數33.7%。降水秋鼕較多,春夏較少,流量以鼕季1月最大,秋初9月最小,但很少幹枯。在特丁頓附近年平均流量77立方米/秒。衹在特別寒冷的鼕季,纔有短期結冰。牛津的河面寬度38米,倫敦塔橋處229米。塔橋以下為嗽叭形河口,河道顯著增寬,在格雷夫森德寬640米,希爾內斯與舒伯雷內斯之間的河口灣寬8.9公裏。幹流通航里程280公裏。高潮可上溯至倫敦西部特丁頓水閘。塔橋附近落潮時水深最低2.7米,漲潮時最高8~9米。海輪可趁潮汐直抵倫敦城下。碼頭長約50公裏。塔橋至河口,有4條越江隧道,塔橋以上架有多座公路、鐵路橋,並有運河和其他各河相聯。
     (汪永澤)
    
英文解釋
  1. n.:  thames,  river Thames [the R-Thames],  Thames River,  river,  the River Thames
包含詞
指泰晤士河泰晤士河畔泰晤士河河口
泰晤士河河堤泰晤士河流域泰晤士河隧道
泰晤士河水閘倫敦的泰晤士河泰晤士河南岸的
泰晤士河的河道泰晤士河的支流泰晤士河的上遊
泰晤士河𠔌大學結冰的泰晤士河泰晤士河畔金斯敦
泰晤士河管理委員會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煙火:黑和金的小夜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