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波特定律
目錄
No. 1
  且讓我們先看一組奇特的數字:
  3,6,12,24,48,96--每個數字恰好是前一個數字的2倍,這是個等比數列。
  如果把0加在這組數列的最前面,我們再做一個簡單的運算:每個數加上4,然後再除以10,就得出另一組數字:
  0.4, 0.7, 1.0, 1.6, 2.8, 5.2, 10.0--這就是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單位是天文單位(日地平均距離149,597,870公裏)
  1766年,普魯士天文學家約翰·提丟斯(1729-1796)推導出了用天文單位來計算從太陽到行星距離的公式。(au即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等於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即149,597,870公裏或92,955,730英裏)。該公式於1772年被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特(1747-1826)公諸於衆。該公式用字母d表示從太陽到某一行星的距離,用n表示下列順序中的數字之一:0,3,6,12,24,48,96,192,用序列中的第一個數字算出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距離,再用第二個數字算出相鄰的金星的距離,依此類推。計算時需將n置換成序列中的一個適當的數字,加4之後的和除以10,即d=(n+4)au/10。
  行星 數列 推算出的距離 實際的距離
  水星 0 0.4 0.39
  金星 3 0.7 0.72
  地球 6 1 1
  火星 12 1.6 1.52
  小行星帶 24 2.8 1.7到4.0(中點=2.85)
  木星 48 5.2 5.2
  土星 96 10 10
  天王星 192 19.6 19.6
  海王星 - - 30.05
  冥王星 384 38.8 39.44
  發現:
  在推導出這個公式的時候,人們衹發現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這就留下了2.8、19.6及38.8這三個空餘的d值。1781年天王星的發現正好與d值19.6相吻合,於是天文學家們開始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查找一個尚未被發現的、距離為2.8au的行星。180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吉斯皮·比亞茲(1749-1826)發現了小行星帶的第一個成員──𠔌神星,1929年發現的冥王星與其它行星相比,其d值有所誤差,而對於海王星來說,這個公式則完全失效。
No. 2
  且讓我們先看一組奇特的數字:
  3,6,12,24,48,96--每個數字恰好是前一個數字的2倍,這是個等比數列。
  如果把0加在這組數列的最前面,我們再做一個簡單的運算:每個數加上4,然後再除以10,就得出另一組數字:
  0.4, 0.7, 1.0, 1.6, 2.8, 5.2, 10.0--這就是各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單位是天文單位(日地平均距離149,597,870公裏)
  1766年,普魯士天文學家約翰·提丟斯(1729-1796)推導出了用天文單位來計算從太陽到行星距離的公式。(AU即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等於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即149,597,870公裏或92,955,730英裏)。該公式於1772年被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特(1747-1826)公諸於衆。該公式用字母D表示從太陽到某一行星的距離,用N表示下列順序中的數字之一:0,3,6,12,24,48,96,192,用序列中的第一個數字算出距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距離,再用第二個數字算出相鄰的金星的距離,依此類推。計算時需將N置換成序列中的一個適當的數字,加4之後的和除以10,即D=(N+4)AU/10。
  行星 數列 推算出的距離 實際的距離
  水星 0 0.4 0.39
  金星 3 0.7 0.72
  地球 6 1 1
  火星 12 1.6 1.52
  小行星帶 24 2.8 1.7到4.0(中點=2.85)
  木星 48 5.2 5.2
  土星 96 10 10
  天王星 192 19.6 19.6
  海王星 - - 30.05
  冥王星 384 38.8 39.44
  發現:
  在推導出這個公式的時候,人們衹發現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及土星,這就留下了2.8、19.6及38.8這三個空餘的D值。1781年天王星的發現正好與D值19.6相吻合,於是天文學家們開始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查找一個尚未被發現的、距離為2.8AU的行星。180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吉斯皮·比亞茲(1749-1826)發現了小行星帶的第一個成員──𠔌神星,1929年發現的冥王星與其它行星相比,其D值有所誤差,而對於海王星來說,這個公式則完全失效。
  波特定律
  當遭受許多批評時,下級往往衹記住開頭的一些,其餘就不聽了,因為他們忙於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提出者:英國行為學家L·W·波特
  點評:總盯着下屬的失誤,是一個領導者的最大失誤。
  波特定律操作實物
  在管理學中,根據把人的本性看作是嚮善的還是嚮惡的兩種不同認識,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理論:X理論和Y理論。X理論認為人是嚮善的,所以管理應以激勵為主,通過激勵來達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Y理論認為人是嚮惡的,管理應以懲罰為主,通過嚴懲來達到規範員工行為、使員工在外在制度規範的約束下,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很多時候,當下屬犯了錯誤時,領導者都會嚴辭批評一番,有時甚至將員工駡得狗血淋頭。在他們看來,似乎這樣纔會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才能體現規章制度的嚴肅性,才能顯示出領導管理者的威嚴。其實,有的時候過於關註員工的錯誤,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錯誤的話,會大大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産生對抗情緒,這樣就會産生非常惡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務中,我們要學會寬容下屬的錯誤。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着想。在批評的同時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績,以激勵其進取心,並有效避免傷害其自尊和自信。一個懂得如何顧全部下面子的管理者不僅會使批評産生預期的效果,而且還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