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華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法華寺位於崇文區法華寺街,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及同治年間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法華寺其建築有山門,三層大殿和東、西配殿。山門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築,山門兩次間為欞窗,正間券門上有匾額“大興法華寺”。其後三進大殿均面闊三開間,並有前廊。東、西兩側配殿亦為三開間。除主要建築外,東、西還有跨院,房屋數十間,民國年間多已闢為臨時停靈的靈房。現鐘、鼓樓已無存,僅存山門、三進大殿和部分配房。清代法華寺一帶是駐紮八旗軍隊的地方,稱營房,順治十八年(1661)改設正藍旗教場。該寺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 |
|
法華寺,位於太湖旅遊度假區的南端,也是南太湖主峰弁山的東麓,又名“白雀寺”。是太湖沿岸地區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佛教名剎之一。傳說弁山是一座神山,原名鳳凰山,山中有王氣。秦朝初年,湖州城區歸屬烏程縣,秦始皇不知從哪裏聽到有“烏程烏山王天子”之說,因為鳳凰屬於鳥類,就下令將這座山的頸脈切斷,硬是從山中開出一條河,破掉山中的王氣。豈料人算不如天算,十年以後,楚霸王項羽正是在這弁山中避難,而後又在這裏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項羽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是時隔770年以後,在弁山的西麓下箬寺,終於冒出了一個皇帝陳武帝陳霸先,這是秦始皇怎麽也想不到的。他更不會想到,就在陳霸先稱帝的70年前,被他鑿斷頸脈的弁東麓,因為出了一個比丘尼道跡,而引出了一座白雀山。正好印了“鳥山出天子”的徵兆。
白雀山原名石鬥山。傳說南北朝劉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有位叫道跡的尼姑在這裏住下來,每天念誦法華經,前後20年晝夜不停。而每當道跡念經時,總有一群白雀在旁旋繞中,像是在朝拜聽法,也是20年不斷。當地人敬為靈異,於是就把這山改稱為白雀山。道跡圓寂後,其弟子將其靈骨藏於寶龕,歸葬於她經常念書經的山屋之後,上覆青石板。誰知過了數年,突然從青石板之間生出了一朵青蓮花,十分神異。人們認定道跡就是觀音大師的化身,於是就在她的歸葬處建造了一座“真身殿”。
這座殿宇從建築構造上看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它占的這塊地卻非同一般,剛纔講的這個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殿堂中間的這座佛壇下面就是原來歸葬神尼的寶龕,一朵青蓮正是從這下面的青石板之間長出來的。佛壇上端坐的佛像就是觀音菩薩。這尊觀音菩薩與其他寺廟的不一樣,一身仕女裝飾,像是一位美貌俊麗的公主。其實她真是一個王侯的公主,人們把她當做觀音菩薩來供奉,是由於一則悲壯而動人的民間神話故事引起的。
相傳梁武帝蕭衍對佛教十分推崇,他當了皇帝後,到處大興土木修建寺廟。當他聽說湖州白雀山道跡神尼的故事後,驚訝不已,聖駕親臨朝拜,並且當場下聖旨,敕令地方官在白雀建造法華寺。之所以取名法華寺,是因為當年道跡在這裏每天都念誦《法華經》,以銘紀念。在此同時,還下一道特殊規定,法華寺可僧尼共侍,僧在前,尼在後,真身殿衹歸比丘尼供養。這一年是梁武帝普通三年,即522年,從此白雀山法華寺和真身殿聲名大振,成為江南一大古剎,老百姓習慣稱它為白雀寺。
梁武帝手下有位大將名叫婆伽,因為忠心耿耿戰功顯赫,深受武帝信任,視為兄弟。梁武帝當上皇帝以後,就封婆伽為妙莊王,掌管朝廷的禦林軍,權傾朝野。妙莊王的王妃名玉德,與妙莊王同年,常行慈善,萬事寬宏。他們沒有兒子,衹生有三個女兒,長女叫妙書,次女叫妙音,三女叫妙善。三個女兒長大成人,妙莊王為她們選招女婿。長女次女都順從了父母的意旨,妙書招了一個文官,妙音納了一位武將,唯有年已十九的妙善違背了父母的意旨,不願成婚,而徑自跑到湖州法華寺做尼姑。一開始,寺的當傢總覺得妙善來頭不凡,不肯收,可時妙善態度十分堅决,當傢尼姑看勸不回她,就派她在廚房當苦役,給五百多僧尼燒飯,想嚇跑她。可憐妙善在傢是金枝玉葉,哪裏經得起這樣折磨。竈王爺看到妙善有難,馬上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刻傳旨三山五嶽,差撥勞役,同時,又命太湖竜王將青蓮古澗的泉水引到廚房裏,命令各山走獸送柴,各處飛禽送菜,就這樣,妙善在寺裏倒也過得坦然自在。
再說妙莊王得知三女兒到法華寺出傢為尼後,十分惱火,認為有辱門庭,就派了朱、葉兩將率禦林軍火燒法華寺,威逼女兒回傢。眼看法華寺就要遭滅頂之災,妙善衹能祈求上蒼保佑,情急之中,抽下竹釵,劃舌出血,嚮空中噴去,霎時間天降紅雨,火熄煙滅。妙莊王聽說後勃然大怒,以父女之情已絶,就把妙善綁赴刑場,斬首示衆。這時佛祖顯靈了,劊子手剛舉刀,一道金光射來,刀斷劍折。妙莊王又下令用弓弦絞咽喉,致使妙善氣絶身亡。此時,忽然有一隻猛虎咆哮着衝進刑場,將妙善屍體銜住,竄進鬆林。在太湖竜王等衆神仙的診治下,妙善終於蘇醒復活了,又吃了王母娘娘派專人送來的仙桃,然後到長興縣的香山隱身修煉。妙莊王因為違背了天意,終究有報應,九年以後,生了一場惡疾,百治無效,瀕臨死亡。到了這時,妙莊王已經悔悟,他恨自己害死了親生女兒,以致得此報應。一天夜裏忽然夢見一位神醫,神醫對他說,你能悔悟,病尚有救,但必須用親人的手與眼來合藥,方可治愈惡疾。夢醒後,妙莊王叫來長女妙書和次女妙音,要取他倆的手眼來治病。兩個女兒哪裏肯從,說父王老昏,害死一女不夠,難道要把全家都害死方休。妙莊王仰天長嘆,更加思念原來最孝順的三女兒妙善。於是妙莊王派人到香山求藥,那位仙長一聽情由,二話不說,當場割出自己的雙眼,又自斷手腕,讓來人拿去合藥。妙莊王服了手眼,病很快就好了,於是就親赴香山拜謝仙長。一見面方知仙長竟是三女妙善,已經無手無腳,血淋滿身。妙莊王老淚縱橫,跪拜天地,祈求復原妙善的手眼。頃刻間,天空萬道金光,妙善身上竟長出了千手千眼。從此,妙莊王敬服佛道,在妙善的勸說下,一心修善。後來幹脆辭掉了王位,帶領全家眷屬、親信將領,同往香山修行。這就是千手千眼大悲觀音的傳說。
由於法華寺流傳兩則神話傳奇故事,因此對佛教信徒的吸引力特別大,尤其是蘇南與浙北一帶的善男信女,更是崇拜至極,每逢佛聖節,人山人海。平時也是香火不斷。民間認為,白雀是觀音菩薩的出傢處,普陀是觀音菩薩的得道處。凡崇信觀世音菩薩的人,就不能不到白雀和普陀兩處來朝山進香。 |
|
(1) 崇文區法華寺位於崇文區法華寺街,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及同治年間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其建築有山門,三層大殿和東、西配殿。山門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築,山門兩次間為欞窗,正間券門上有匾額“大興法華寺”。其後三進大殿均面闊三開間,並有前廊。東、西兩側配殿亦為三開間。除主要建築外,東、西還有跨院,房屋數十間,民國年間多已闢為臨時停靈的靈房。現鐘、鼓樓已無存,僅存山門、三進大殿和部分配房。清代法華寺一帶是駐紮八 旗軍隊的地方,稱營房,順治十八年(1661)改設正藍旗教場。該寺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
(2) 東城區法華寺在東城報房鬍同103號(現從多福巷44號可進入原後半部)。法華寺為明景泰中太監劉通及其弟劉順捨宅為寺,天啓年間重修,詔賜藏經璽書。
該廟坐北朝南,原有山門和旁門共三座,進山門有旗桿二,鐘鼓樓各一,甬道正對天王殿,穿藥王殿直通大雄寶殿,大殿月臺前有穹碑二,東西兩側為伽藍殿和祖師殿,大雄寶殿後為毗盧殿,帶抱廈,西配殿為法雲堂,再後為大悲壇,最北為藏經閣,閣西為祖堂。進東大門迎門為影壁,過穿堂可直入方丈院,院北有後罩房及炊房,入西大門進入西院,北有學校及梧桐院,學校北為西方丈院。
山門三間,大式硬山筒瓦箍頭脊,門額有磚砌匾:“敕賜法華禪林”,東西側門為歇山筒瓦頂,天王殿、娘娘殿及藥王殿均為硬山筒瓦調大脊,鐘鼓樓為歇山筒瓦調大脊,大雄寶殿為五間廡殿頂,正脊上有磚質透雕鳳凰和蓮花,五踩重昂鬥拱,內有藻井三個:中間的是浮雕盤竜,兩邊的為彩繪盤竜,殿後墻中間挂一“慧照登清”木匾,金柱上對聯:“如來如不來為佛來早我來遲咄者是鬍說”“本覺本無覺惟性覺真麈覺懲噫全在當人”,為光緒七年歲次重光大荒落丁酉日。外檐明間門楣上有木匾“大雄寶殿”。明間檐柱上對聯:“芳藹氤氳盡是旃檀之氣”“蓮花涌現無非寶洛之光”。東西配殿包括伽藍殿、祖師殿及磨心、穿堂各六間,硬山筒瓦箍頭脊,前出廊。毗盧殿五間,為重檐廡殿頂,灰筒瓦,後抱廈三間,黃琉璃剪邊歇山頂,該殿正脊上有磚質透雕二竜戲珠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踩重昂鬥拱,明間橫木匾上書“弘室妙法”。上層檐下有“毗盧殿”木匾,東西配殿各三間,硬山筒瓦頂,正脊上透雕仙鶴、蓮花,殿內為徹上明造。藏經閣七間,前出軒五間,閣為大式硬山筒瓦調大脊,東西配殿各三間。
該廟內碑很多,大雄殿前除有二穹碑外還有四座碑,其中有二碑為石經,還有明萬歷時碑,為螭首,長方形雙竜戲珠座,但碑文不清,無法辨認。較為清楚的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德悟和尚事實碑。該寺到民國時期,香火日衰,解放前夕,此地除主要殿宇尚存外,西院已成為學校和操場,後來大部分建築被拆除,現在,衹山門還在,但已改成住房,其它殿宇拆除建成大樓,從多福巷44號進去,還可看到部分配房和德司和尚行實碑。
東城區法華寺曾為京師第一大寺。清末袁世凱曾在寺內居住,1898年戊戌變法時,維新派譚嗣同奉光緒皇帝密旨,深夜到法華寺與袁世凱密議,為袁世凱出賣。 |
|
法華寺村 |
|
|
|
法華寺塔 | 妙法華寺 | 遊法華寺 | 法華寺碑 | 法華寺村 | 宿法華寺 | 法華寺社區 | 法華寺石窟 | 構法華寺西亭 | 題越州法華寺 | 法華寺西亭夜飲 | 嵩縣閆莊法華寺 | 書法華寺上方禪壁 | 永州法華寺新作西亭記 |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 | 宿法華寺簡靈澈上人 | 和楊明府早秋遊法華寺 | 奉和獨孤中丞遊法華寺 |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 | 題法華寺絶頂禪傢壁 | 法華寺石門精捨三十韻 | 法華寺西亭夜飲得酒字 | 法華寺西亭夜飲(得酒字) | 鼕日遙和盧使君幼平、綦毋居士遊法華寺高頂臨湖亭 | 六日坐法華寺東廊攬秀亭 | 五月六日約諸友遊北山舟已具而予偶不能出諸友和坡公法華寺詩亦賦一首 | 法華寺上方題江上人禪空 | 同顔使君真卿、李侍禦萼遊法華寺登鳳翅山望太湖 | 秋居法華寺下院望高頂贈如獻上人 | 綦毋居士遊法華寺高頂臨湖亭 | 鼕日遙和盧使君幼平綦毋居士遊法華寺高頂臨湖亭 | 崇文區體育館路街道法華寺社區衛生服務站 | 李侍禦萼遊法華寺登鳳翅山望太湖 | 同顔使君真卿李侍禦萼遊法華寺登鳳翅山望太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