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廣安 >武勝縣 > 沿口古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沿口古鎮聯繫方式地址:廣安市武勝縣。
  郵編:628000沿口古鎮投訴電話廣安市旅遊投訴電話:0826-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沿口古鎮景區榮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沿口古鎮節慶活動沿口古鎮為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民聚居地,極具伊斯蘭特色。每年的宰牲節,可觀伊斯蘭宰牛儀式,品回民飯菜,觀回族歌舞,民族風情濃郁。一年一度的嘉陵江竜舟流域文化節豐富多彩,有竜舟競渡、彩船遊江、智擒活鴨、嘉陵放歌文藝晚會、焰火晚會、火竜晚會、啤酒之夜、書法美術攝影展、商品展銷等內容,吸引了衆多遊客,每屆遊客多達10萬人次。沿口古鎮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沿口古鎮美食獨具廣安特色的腌臘製品小塊臘肉、板鴨、????皮蛋、禦臨榨菜令人食後難忘;鴛鴦蒸餃、歐抄手、味不同涼粉、烘糕、油麻元、焦餅等風味小吃及清蒸肘子、清蒸丸子、牛皮豆幹、麻辣牛肉幹、糟蛋、罎子肉、怪味雞塊、廣安排骨等特色菜給餐桌增加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嶽池特麯、金廣安、豪士啤酒、竜女白酒、華翠特麯及華鎣山礦泉水,將會使遊客的餐趣更濃;嶽池米粉、黃竜香米、九竜挂面將祝客加餐;蕨菜、薇菜、苦竹筍、蕨根粉條等緑色食品將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黃花梨、白市柚、鄰水臍橙、同興廣柑等特色水果給飯後的貴客打上深深的烙印。在各旅遊景點及農傢樂,遊人還能品味以鄧傢菜為代表的川東農傢菜餚的獨特風味。
  鄧傢菜即是鄧小平的家庭招待客人的菜譜,獨具川東風味。主要特點是菜餚豐富,經濟實惠,涼、炒、燉、蒸、燴齊全,老少皆宜。主要菜品有八個:粉條或萵筍絲墊底的麻辣“涼拌瘦肉片(絲)”,拌有海帶、芋頭或白薯所蒸的“八寶蛋”;糯米加糖墊底所蒸的“夾沙肉”、豆豉打底所蒸寶肋肉——“胻”;幹鹹菜蒸肉條——“扣”;豬肉拌濕豆粉用菜油炸後煮成湯的“酥肉”;略煮後切成片加蒜苗、辣椒炒成的“回鍋肉”;用豆類或蘿蔔等燉成的“排骨湯”。故又名八大碗。另加時鮮蔬菜、豆腐若幹。有湯有炒,各具風味。最後一道陳年鹹菜,既是增加食欲的興奮劑,又可一改油膩的口味。
  廣安名特小吃豐富,頗具特色。嶽池米粉分羊肉、牛肉、雞肉、鱔魚、肥腸、燉雞、豌豆等多種,色、香、味俱全,頗受好評。鴛鴦蒸餃、歐抄手、紅鼻子抄手味道獨特。嶽池味不同涼粉令人食而不忘。烘糕、油麻元、焦餅甜而不膩,芳香撲鼻。糟蛋既有醪糟的純味,又具鴨蛋的特點,蛋黃尤其爽口。珍珠粥、竹筒飯、桐葉粑清香宜人,營養豐富,是不可不食的佳品。沿口古鎮住宿廣安地處華鎣山及嘉陵江、渠江兩岸,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休閑遊樂的好地方。住宿方便,賓館飯店近50傢多集中市縣中心,位於廣安市區的世紀大飯店、天府飯店、廣安大酒店及華鎣市星星賓館、嶽池金穗大廈等,給遊客提供各種檔次的溫馨住宿。各農傢樂及山莊住宿設備頗具川東特色,使人回歸自然,好夢長存。
  沿口古鎮購物沿口古鎮風味食品、土特産品十分豐富,“三巴湯”別具一格,“渣渣魚”久負盛名,“大河魚”味鮮肉嫩,麻辣牛肉回味悠長,沿口菜刀和太極寶劍造型獨特,鋒利耐用,遠銷東南亞。沿口古鎮玩法遊覽、旅遊、
  沿口古鎮,古為水陸“通商巨鎮”。那時,商賈雲集,灑肆飄香,歌舞升平,好不熱鬧,如今的古鎮,褪盡往昔的榮華,與新鎮之都市風情遙相呼應,於靜雅中透出小傢碧玉的綽約。
  古鎮昔日之繁華,源自於嘉陵江畔的沿口碼頭,它上至王爺廟,下抵紅廟子,長達千餘米,江面之寬,河床之深;水勢之平緩,構成天然良港,每日在此停泊的商船不下百衹。凡秦隴藥材、湘鄂棉紗、內江白糖、本地雜糧等莫不囤積於此,等侯上運至南充、閬中、廣元,下賣到合川、重慶。如今的碼頭經改建後,舊貌換新顔,雖仍為通商要道,因運輸工具卻已鳥槍換炮了,日夜穿梭其間的大多已是機動船衹,雖少了昔日的白帆點點、環江晚渡的詩意,卻又多了些現代港口的喧囂和繁華,為武勝融入都市之列又添新景。
  遊罷碼頭,信步踏進老街,這是一條叫勝利街的小巷,兩邊幾乎都是木屋建築,許多房子已人去樓空,我們到達這裏的時候,時間尚早,衹見一些人傢門前坐着個姑娘或小媳婦,很仔細地梳理着一頭瀑布般的秀發,沒有摩絲,沒有發卡,那份投入喚醒了我們久違了的感動嗅慣了現代都市種種化學氣味,乍遇上這一份清純,怎不讓我們怦然心動呢?沿石徑走嚮山頂,驀然回首,衹見老街兩邊屋檐驟合,在初鼕清晨的霧中,恰似一仙子”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感覺怕在新城是難以找尋到的。民主街建在山頂上,因有所小學,所以少了寧靜。難能可貴的是,這理居然還保留有吊腳樓。立在樓下我不禁心馳神往,想象夏夜沐浴之後,躺在腳樓涼椅上,蒲扇輕搖,山風徐來那等愜意,自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得到的。
  沿口古鎮的街是轉不完的,倒是半邊街不能不看。它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為回民的集居地。南北走嚮,依山而建,寬約3米,長約500米,北鄰嘉陵江,西鄰小溪,北低南高,房屋多建造於溪流之東而故名。漫步在半邊街石砌的街面上,撫摸着足足高出一般門戶一倍的厚重的木門,我不禁恩緒萬千,不禁為古人之智慧和勤勞而嘆服,這裏最為有名的便是宗教建築,馬傢清真寺、黃傢清真寺尚保存完好。我們在一串看不懂的回文引導下,上梯數十步,便來到至今仍在開展宗教活動的馬傢清真寺。該寺係回民馬氏傢族始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續建幹清道光八年(1828),總面積410平方米,距今2oo多年歷史。山門為木構牌樓式建築,因地理條件所限,不能通行。禮拜堂和左右殿堂是清真寺重要場所,為伊斯蘭教穆斯林進行札拜、淨身等宗教活動的地方,均係木構穿逗建築,小青瓦面,單檐懸山式屋頂,其裝飾極具伊斯蘭教特色,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了半邊街,鼕日已融融地鋪灑在大地上。登高回望,古鎮那層層疊疊的青瓦便一覽無遺。
No. 2
  武勝縣城的沿口古鎮,總長約4公裏,面積約0.5平方公裏,令不少古建築和旅遊文化專傢稱奇的那一條條石板街道,那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那數千間木結構、青瓦屋面的傳統民居形成的規模宏大古建築群,也給享受慣了都市風情的人們以莫大的懷古幽情。
  沿口古鎮始建於宋代,現多為明清建築,曾為縣治所在地。古鎮昔日之繁華,源自於地處嘉陵江畔的便捷水路交通,千裏嘉陵江流經古鎮時止主了奔騰的咆哮,形成了水流平緩的千餘米江段,是理想的天賜良港,過往商船無不在此停泊,把秦隴藥材、湘鄂棉紗、內江白糖、本地雜糧等物資上抵南充、閬中、廣元,下至合川、重慶,成為川東、川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著名水碼頭。建國後武勝將縣城遷於此,古鎮成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古鎮更是繁華。由於古鎮地勢較低,多次遭遇嘉陵江洪水入侵,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處於山凹的縣城外遷發展,古鎮建築得以保存完好。
  古鎮建築以地形取勢,依山而建,房屋多為一樓一底的木結構房屋,高低銜接,麯折有緻。街面石板鋪地,狹窄幽深。古鎮中間有一條小溪,臨溪多為吊腳樓。到沿口古鎮,半邊街是不能不看的。它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南北走嚮,街寬約3米、長約500米,因房屋多建造於溪流之東而名。半邊街街道,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代的石砌街面特色。街區建築成梯式二進風格,臨街多為廊檐式樓房,樓下為店鋪,樓上住人或存貨。這裏的老戲院、釀酒作坊等建築古色古香。許多街房已人去樓空,間或遇上一兩個老人手拿一張報紙,倚門坐在小木凳上,一個茶杯放在腳下整潔的街石上,其幽閑的神態,讓人羨慕。有時也會遇上一個小姑娘,站在二樓的木廊上,對鏡梳理秀發,讓人留戀。這裏回民衆多,是廣安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地,宗教建築也特有名。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回民屠牛場等建築,極具伊斯蘭特色。至今仍在開展宗教活動的馬傢清真寺,總面積達600多平方米,始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現為市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武勝縣縣志記載,沿口古鎮最初係蒙古大軍在徵討合川釣魚城時修建的屯兵點,處於軍事上的考慮,故選擇了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還給這裏取了個名字叫武勝, 意為“以武取勝”,武勝縣名也由此而得。蒙古軍隊退走後,這裏成了百姓的聚居地,漸漸形成城鎮。
  沿口古鎮風味食品、土特産品頗多。麻辣牛肉、“三巴湯” “渣渣魚”、“大河魚” 別具一格,久負盛名,是該縣禮待貴賓的佳餚;沿口菜刀和太極寶劍造型獨特,遠銷東南亞。一年一度的嘉陵江竜舟旅遊文化節,竜舟競渡、彩船遊江、智擒活鴨、嘉陵放歌文藝晚會、焰火晚會、火竜晚會、啤酒之夜、書法美術攝影展、商品展銷等內容,每次都吸引遊客10多萬人次。清真寺經常開展的禮拜等回民宗教活動,令人頓生宗教的神秘感。每年的宰牲節、開齋節,縣委書記、縣長和有關領導都來慶賀,全縣各地回民齊聚,舉行集體禮拜、阿訇講經、遊墳、相互拜節、互贈節日食品、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等活動,活動結束還可品回民飯菜,觀回族歌舞。沿着街梯石板走嚮北面山頂,回首四望,嘉陵江圍成的永壽寺半島前端正對着鑲嵌在山𠔌之中的古鎮, 口小肚大的古鎮形狀,起着鼕避嚴寒、夏迎涼風的作用;緑樹、緑竹掩映下的座座木樓房屋檐驟合,恰似一琵琶仙子,令人回味無窮。與古鎮相鄰的千年古寺永壽寺、巍然聳立的定遠古塔、宋代的千佛岩石像、漢代的山水岩墓群,更增古鎮的神秘色彩。
英文解釋
  1. :  Yankougu Town
近義詞
沿口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