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一種種子可製做桐油的中國喬木(Aleurites fordii);花大,白色帶黃紅色斑 |
|
| 落葉小喬木,高約9米。有乳漿。小枝粗。葉互生,卵狀心髒形,全緣或三裂,有時兩裂,基部具有兩腺體,近於無毛。初夏開花,花白色,有紫色條紋,單性,雌雄同株,稀異株,聚傘花序。核果圓卵形,平滑。種子通常為五顆,長圓形。分佈於我國 秦嶺 、 長江 流域以南, 四川 、 湖南 等地盛産。種子榨油為“桐油”。 |
|
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 airy-shaw)
大戟科。落葉喬木,高3-8米。葉互生,葉卵形,或寬卵形,長20-30釐米,寬4-15釐米,先端尖或漸尖,葉基心形,全緣或三淺裂。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單性同株;花先葉開放,花瓣白,有淡紅色條紋,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1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種子具厚殼狀種皮。
油桐4-5月開花,果期7-10月;花後子房膨大,結球形核果,果頂端有短尖頭;果內有種子3-5粒;種子具厚殼狀種皮,寬卵形;種仁含油,高達70%,桐油是重要工業用油,製造油漆和塗料,經濟價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澤金黃或棕黃,都是優良的幹性油,有光澤,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廣泛用於製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製造業。
油桐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木,它與油茶、核桃、烏桖並稱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直到1880年後,纔陸續傳到國外。
世界上種植的油桐有6種,以原産我國的三年桐和千年桐最為普遍。油桐屬大戟科,落葉喬木。三年桐學名油桐,長得快,結果早,産量高,盛果期可達20年~30年。千年桐學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皺紋,又稱龜背桐,寓意長命百歲。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樹齡較長。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質量稍遜。
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為我國生産桐油的四大省份,四川的桐油産量占全國首位。貴州秀山的“秀油”,湖南洪江的“洪油”,是我國桐油中的上品。
【別名】三年桐、罌子桐、虎子桐
【來源】大戟科油桐屬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以根、葉、花、果殼及種子油入藥。根常年可采。夏秋采葉及凋落的花,曬幹備用。鼕季采果,將種子取出,分別曬幹備用。種子油另行加工。
【性味歸經】甘、微辛,寒。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種子毒性較大,樹皮及樹葉次之,新鮮的毒性較大。種子榨油後的油餅仍然有毒,比桐油毒性大。人食5—6粒種子即可中毒,癥狀先是腹痛,大吐大瀉,然後頭昏、口渴,以致虛脫等。山羊吃其葉,出現精神萎糜、腹瀉、不食、流涎、便血等癥狀。有些尚有咳嗽、鼻漏,有些有神經癥狀[86]。馬中毒後不食、出汗、以及胃腸炎癥,下痢、流涎、呼吸睏難、心悸、全身抽搐、因心衰而死。在牧區幼樹樹叢放牧的牲畜吃後能引起死亡,牲畜吃修剪下來的枝條也是危險的。
【功能主治】
根:消積驅蟲,祛風利濕。用於蛔蟲病,食積腹脹,風濕筋骨痛,濕氣水腫。
葉:解毒,殺蟲。外用治瘡瘍,癬疥。
花:清熱解毒,生肌。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根2~4錢,水煎或燉肉服;葉、花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花浸植物油內,備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毒性:油桐樹的葉、樹皮、種子、根均含有毒成分,種子的毒性最大。主要有毒成分為桐子酸及異桐子酸,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並可損害肝、腎。榨油後的桐油餅所含毒甙,毒性大於桐油。
中毒表現:食後半小時到4小時出現口渴、胸悶、頭暈。多數患者有全身無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多為水樣便。嚴重者可有便血、四肢麻木、呼吸睏難及肝髒、腎髒損傷。發病較慢者可有發熱。
預防:禁食桐油、桐餅或桐子;不要將桐油與食用油放在一起,以免誤用。不要用盛過桐油的容器再盛食用油。桐油有特殊氣味,所以不要食用有異味的油或油炸食品。 |
|
拉丁名/學名:Vernicia fordii(Hemsl.)
英文名字: Airy-Shaw、Tung Oil Tree、
Tung-oil Tree、Tungoil Tree
名: 油桐樹、桐油樹、桐子樹、光桐、
三年桐、罌子桐、中國木油樹、
虎子桐 |
|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屬: 油桐屬Vernicia
種: 油桐種 V. fordii |
|
大戟科。落葉喬木,高3-8米。葉互生,葉卵形,或寬卵形,長20-30釐米,寬4-15釐米,先端尖或漸尖,葉基心形,全緣或三淺裂。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單性同株;花先葉開放,花瓣白,有淡紅色條紋,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1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種子具厚殼狀種皮。
油桐4-5月開花,果期7-10月;花後子房膨大,結球形核果,果頂端有短尖頭;果內有種子3-5粒;種子具厚殼狀種皮,寬卵形;種仁含油,高達70%,桐油是重要工業用油,製造油漆和塗料,經濟價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澤金黃或棕黃,都是優良的幹性油,有光澤,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廣泛用於製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製造業。
油桐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木,它與油茶、核桃、烏桖並稱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直到1880年後,纔陸續傳到國外。
世界上種植的油桐有6種,以原産我國的三年桐和千年桐最為普遍。油桐屬大戟科,落葉喬木。三年桐學名油桐,長得快,結果早,産量高,盛果期可達20年~30年。千年桐學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皺紋,又稱龜背桐,寓意長命百歲。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樹齡較長。中國最大的一株油桐樹,在福建省漳浦縣石榴公社。這株千年生的油桐樹,樹高36 米,冠幅36.5 米,平均每年結果2000 多斤,可榨桐油100多斤,素有 “油桐王”之稱。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質量稍遜。
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為我國生産桐油的四大省份,四川的桐油産量占全國首位。重慶市秀山縣的“秀油”,湖南洪江的“洪油”,是我國桐油中的上品。 |
|
採集種子
霜降前後,果實開始呈黃銅色或褐色時采收種子,此期種子含油量最高;采回的桐果,應堆在陰濕處,上蓋稻草,待果皮軟化腐熟後,及時剝開挖出種子,稍加處理即可鼕播;若春播,須將種子陰幹後混沙貯藏;在貯藏期間要常檢查,適時加水,防止發黴變質。
造林技術
油桐種粒大,發芽率高,生長快,多直播造林,也可植苗造林;直播造林,鼕播在12月~1月進行;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我省多在春季播種;方法是: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株行距50×50釐米,挖深30釐米的穴,穴底墊基肥,每穴播種2~3粒;覆土5~7釐米,上蓋一層幹草,以防表土板結;5、6月份苗高10釐米時間苗,每穴留健苗1株。
植苗造林
在春季、秋末鼕初均能進行,以4月上旬苗木萌芽但還未放葉時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時選頂芽飽滿,高度為90~120釐米,徑粗1.5~2.5釐米的苗木;將其根係置於0.5%的高分子吸水劑溶液或500ppm的ABT3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然後按株行距1×1米挖深0.8米的穴栽植。
撫育管理
造林後1~3年內,每年中耕除草,施兩次肥,並整形修剪,培養“臺燈形”豐産樹型;油桐樹一年生苗常遭受凍害,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在苗木生長培育階段,除施入底肥,5~9月份要及時鬆土除草,不施速效肥,秋季停止澆水,以防新梢徒長;對於一年生苗,可在“小雪”前後灌足越鼕水,在根頸部培土30~40釐米,用幹草包紮主幹,翌年3月下旬晚霜過後解除綁縛物,扒開土堆;對於2年生苗木,衹在根頸部圍土堆即可;對於結果樹,可塗白防凍。
防治病蟲
主要有煙煤病、尺蠖、六斑始葉蟎等。油桐煙煤病的防治方法是,及時防冶蚜蟲和介殼蟲,發現這類害蟲時,可用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500~1000倍掖噴殺;防治煙煤病可用石硫合劑,夏季用波美0.3度,鼕季用3度,春、秋季用1度石硫合劑噴灑,兼有殺蟲治病的作用;油桐尺蠖的化學防治是,在4齡以前用20%速滅殺丁4000~6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 |
|
(一)選地及整地
林地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係到油桐能否豐産。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在海拔600米以下、山山相連的丘陵地帶,背風嚮陽,坡度在25o以下的山坡中、下部最為適宜。整地要註意水土保持,最好采用水平梯田或帶狀整地,梯、帶間留生草雜灌帶。在坡度較大、土壤疏鬆或石山區,宜用塊狀整地。魚鱗坑是一種很好的塊狀整地方式。“四旁”種植更好,打穴定植即可。
無論哪種方式整地,植樹穴的深度要求在20~25釐米,粗大苗木應1米見方,深70釐米。
(二)造林方式
1.直播造林 直播方法是在12月~1月,用精選的種子直接點播穴內,每穴播種2~3粒,呈品字形擺放,復土5~7釐米,再蓋一層幹草防土層板結。出苗後選留一壯苗,並及時除草鬆土追肥。
2.植苗造林 應選用優良無性係嫁接苗栽植。密度因立地條件和品種而定。在立地條件好的地方,每畝30~40株,中等立地條件每畝40~50株,差的立地每畝50~60株。
用嫁接苗造林,苗木要生長健壯,頂芽飽滿,苗高90~120釐米,徑粗1.5~2.5釐米,側根發達。栽植時根係要舒展,填土壓實,扶正。栽前可對苗木根係進行適當剪修並漿根,防曝曬和風吹,半天栽不完的苗要假植。宜在2月中下旬栽植。
(三)撫育管理
1.幼林撫育 在栽(播)後的2年,每年5~6月和8月各中耕除草一次,同時註意扶苗培土、間苗補植和施肥。第三年撫育一次即可。幼林可以耕代撫。
2.成林撫育 油桐純林二年不墾復施肥是關鍵,否則産量大減。每年7~8月間應夏鏟,深度10~15釐米;鼕季深挖墾復,深20~25釐米,將土壤大塊深挖翻轉,每2~3年一次,在12月至翌年2月進行。第二年開始,至整個結果期,每年在秋、鼕結合土壤管理,在樹蔸周圍開溝埋施有機肥。花前施肥以氮肥為主,適量配施磷肥,每株施尿素0.5公斤,鈣鎂磷、氯化鉀各0.1公斤。7~9月是桐果長油花芽分化時期,每株施尿素0.15公斤,鈣鎂磷0.25公斤,氯化鉀0.3公斤,於7月份施下,可減少落果,促桐果生長,含油量增加。
油桐育苗技術:
一、 採種
在優良品種或類型的林分中,選擇樹冠整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單株産量高、生長在陽坡的壯齡植株做為採種母樹。l0~l1月當果皮由青色轉變為赤褐色時,即可采收。採集後堆放陰濕處,蓋上草,待果皮軟化後取出種子,通過果選和粒選,混沙貯藏或幹藏。種子發芽率在 80%以上。
二 、播種
育苗種子粒大,每千克320—380粒,每畝播種50~60公斤。可鼕播,也可春播。選嚮陽、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土圃地,深耕施肥,細緻整地。 薦播,2~3月在整好的圃地上按行距20~30釐米、株距10~l5釐米點播,覆土3~4釐米,播後約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苗期及時除草、鬆土。種子發芽前20天,每畝均勻噴灑0.1%濃度果爾除草劑45毫升,對露出地面的種子用土覆蓋;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應及時移苗和補苗,並澆透水施肥,在幼苗長出5—7片真葉時,初次追肥氮肥濃度為0.5%,每畝施肥3公斤,以後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肥,最好在下午3點以後進行,春季註意防止因積水造成苗木爛根。
苗木生長前期,做好鬆土除草工作,確保苗木迅速生長。苗高 30釐米以上時,可化學除草,苗期化學除草每畝地用藥土30公斤,藥土配製:30 公斤幹淨的細河砂,加入果爾 (30毫升果爾與500毫升水混合)藥液,拌勻後堆放2小時,攤開曬幹。藥土均勻撒至苗床上,用棕掃把掃掉幼苗葉片的藥土,以免産生藥害。當年苗高可達80~120釐米,地徑1.0釐米,每畝産苗1.6—2萬株,即可出圃造林。 |
|
來 源
大戟科油桐屬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以根、葉、花、果殼及種子油入藥。根常年可采。夏秋采葉及凋落的花,曬幹備用。鼕季采果,將種子取出,分別曬幹備用。種子油另行加工。
性味歸經
甘、微辛,寒。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種子毒性較大,樹皮及樹葉次之,新鮮的毒性較大。種子榨油後的油餅仍然有毒,比桐油毒性大。人食5—6粒種子即可中毒,癥狀先是腹痛,大吐大瀉,然後頭昏、口渴,以致虛脫等。山羊吃其葉,出現精神萎糜、腹瀉、不食、流涎、便血等癥狀。有些尚有咳嗽、鼻漏,有些有神經癥狀[86]。馬中毒後不食、出汗、以及胃腸炎癥,下痢、流涎、呼吸睏難、心悸、全身抽搐、因心衰而死。在牧區幼樹樹叢放牧的牲畜吃後能引起死亡,牲畜吃修剪下來的枝條也是危險的。
功能主治
根:消積驅蟲,祛風利濕。用於蛔蟲病,食積腹脹,風濕筋骨痛,濕氣水腫。
葉:解毒,殺蟲。外用治瘡瘍,癬疥。
花:清熱解毒,生肌。外用治燒燙傷。
用法用量
根2~4錢,水煎或燉肉服;葉、花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花浸植物油內,備用。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 警 告 :
毒 性:
油桐樹的葉、樹皮、種子、根均含有毒成分,種子的毒性最大,吃一顆甚至可能會致死;主要有毒成分為桐子酸及異桐子酸,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並可損害肝、腎。榨油後的桐油餅所含毒甙,毒性大於桐油。
中毒表現:
食後半小時到4小時出現口渴、胸悶、頭暈。多數患者有全身無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多為水樣便。嚴重者可有便血、四肢麻木、呼吸睏難及肝髒、腎髒損傷。發病較慢者可有發熱。
預 防:
禁食桐油、桐餅或桐子;不要將桐油與食用油放在一起,以免誤用。不要用盛過桐油的容器再盛食用油。桐油有特殊氣味,所以不要食用有異味的油或油炸食品。 |
|
油桐介紹
油桐 (Vernicia fordii)
科屬:
大戟科
別名:
形態特徵:
株高約12m,樹冠球形或扁球形,枝粗壯。單葉互生,廣卵形,全緣,頂生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單性同株,白花、有紫色條紋。
分佈與習性:
産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以四川、湖南、湖北和貴州最為集中。為落葉喬木。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對霜凍有一定性,適生於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砂壤土。花期4-5個月。
繁殖與栽培:
播種法繁殖,隨采隨播或將種子沙藏至次年春播。油桐花芽生於1年生枝上、故秋、鼕不宜修剪,修剪應於花後進行。常見病蟲害有油桐枯萎病、油桐葉斑病、根腐病和油桐尺蠖、刺蛾、金龜子等。
應用:
油桐葉大蔭濃,花大美麗,是長江以南的優良觀賞樹種。可植為蔭樹或行道樹。 |
|
youtong
油桐
Vernicia fordii
大戟科(Euphorbiaceae)油桐屬落葉小喬木。又名三年桐、罌子桐。因樹似梧桐、種子可榨油(稱桐油)而得名。油桐屬有3種。原産亞洲。中國除産油桐外,還産木油桐(又名千年桐)。油桐有時是這兩個種的泛指。
形態特徵 樹高4~10米。樹皮灰褐色,老時粗糙並有縱裂。小枝粗壯,無毛。單葉互生,心髒形或闊卵形,長寬約10~15釐米,頂端尖,基部近圓形或心髒形;全緣;掌狀脈3~5;葉柄圓形,頂端與葉片連接處有2個球形突起的紫色腺體。單性花,雌雄同株,間有異株。花萼不規則2~3裂;花瓣5,雌花多至9,白色,基部有淡紅色斑紋,多數與葉同時開放。核果球形或扁球形,果皮光滑,故又名“光桐”(見圖)。木油桐(V. montana)的特徵是樹形高大。一般雌雄異株。外果皮有3~4條縱棱,並有許多皺紋,又名“皺桐”。
品種及分佈 中國油桐品種較多。一般歸類方法有5 大類法和3大類法兩種。5大類法是將全國油桐品種分為大米桐、小米桐、柿餅桐、柴桐及對歲桐等 5個品種群。3大類法是以油桐花果序特徵作為一級標準,以果實特徵結合樹形作為第二級標準,據以劃分為以下3個大的品種群:①少花單生果類。一個花序上的花在15朵以下,少有單生花,花軸分枝 2級以下,果實單生或少有叢生。代表品種有四川、湖南的柴桐、柿餅桐;浙江的座桐、少花吊桐;雲南的厚殼桐等。②中花叢生果類。一個花序上的花一般不超過40朵,花軸分枝2~3級,果實叢生或少有單生。代表品種有四川大米桐、小米桐,湖南高腳米桐、罌桐、葡萄桐,浙江吊桐,湖北九子桐,廣西的小蟠桐、對歲桐、老桐,雲南矮腳桐,貴州大瓣桐等。③多花單生果類。一個花序上的花一般在40朵以上,花軸分枝3級以上,雌花比例極低,長梗單生果,極少叢生果。代表品種有湖南、湖北公桐,浙江野桐等。
中國油桐栽培區域的範圍,約為北緯22°15′~34°30′;東經99°40′~ 122°07′,包括16個省(自治區)的 700餘縣。其中以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南及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為最多,其次為廣西、陝西、安徽、江西、河南、浙江、福建、廣東、甘肅、江蘇等省。垂直分佈主要在海拔800米以下;在雲貴高原,海拔2000米左右也能正常生長。
生物學特性 油桐為喜光樹種。喜溫暖,忌嚴寒。要求年平均溫度在16~18℃, 4~10月份平均溫度在15℃以上;6~9月份平均溫度25℃左右;1月份平均溫度2.5~7.7℃,10℃以上的活動積溫在4500~5000℃;全年無霜期 240~270天。鼕季短暫的低溫(-8~-10℃)有利於油桐發育,但較長期處在 -10℃以下會引起凍害。春季萌動後,尤其是花期,突遇低溫或晚霜,為害極大。油桐生長快,在生長期內消耗水分多,要求有充沛而分配適當的降雨量和較高的空氣濕度,主要分佈地區的年降雨量為900~1300毫米。花期多雨伴以低溫,將導致授粉不良,引起減産。7~8月份幹旱常使種仁不飽滿,含油量降低,緩坡地段及嚮陽𠔌地、盆地以及河床兩岸臺地適於生長。土壤以由片麻岩、沙岩、頁岩及花崗岩母質發育,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砂質壤土為宜。
油桐在3月下旬頂芽萌動,4月開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形成幼果,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實生繁殖的油桐一般至第3年生即可開花結果,“三年桐”即因此而得名。也有少數第2年或第4年生開始結果的。6~8年生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可延續10年以上。果實在生長期為青緑色,成熟後轉為暗紅色。鮮果重量通常50~70剋左右,少數70~90剋以上。果徑4~8釐米。單果含子數常為4~5粒,每千克種子240~320粒。
栽培方式 中國栽培油桐的歷史悠 |
|
- : you tong
- n.: tung tre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