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屬 > 河馬
目錄
hé mǎ hé mǎ
  屬於偶蹄目的一些大型食草類,腳有四趾,主要是水棲的哺乳動物,有特別大的頭和嘴,光滑無毛的特別厚的皮膚,短的四肢;尤指屬於河馬屬( Hippopotamus )的動物(如 H.amphibius ),過去曾到處出現在非洲大多數河流中,除象以外是現存的最龐大的四足獸,有很長的犬齒和門齒,可充優質象牙用
No. 2
  哺乳動物。身體肥大,皮膚裸露,黑褐色,尾短,尾端有少數剛毛。頭大,嘴闊,耳小,犬齒發達。前、後肢都短,有四趾,略有蹼,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群居,性溫和。善於遊泳。以草類和水生植物為食。肉和脂肪可食。分佈於熱帶 非洲 的河流和湖沼地帶。
No. 3
  哺乳動物,身體肥大,頭大,長方形,嘴寬而大,尾巴短,皮厚無毛,黑褐色。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頭部露出水面。産於非洲。
簡介
  偶蹄目、河馬科,英文名hoppopotamus。原來遍布非洲所有深水的河流與溪流中,現在範圍已縮小,主要居住在非洲熱帶的河流間。它們喜歡棲息在河流附近沼澤地和有蘆葦的地方。生活中的覓食、交配、産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
  壽命:20 - 40 年。
分佈
  坦桑尼亞、赤道南北的湖沼中和中非、東非。
  阿魯沙國傢公園
  馬尼亞拉湖國傢公園
  米庫米國傢公園
  非洲政府組織自然保護區
  魯阿哈國傢公園
尋找難度
  找到它們不難,但要他們浮上來讓你拍照卻不易。
棲地
  水池、泥沼。
食物
  河馬最多可一天吃 130kg 的短草,食量極大,偶食陸地作物。
繁殖
  雄性在 4 - 11 歲、雌性在 7 - 15 歲開始,身體便成熟可以交配。河馬會在水中交配,順利的話,經過過 225 至 257 日母河馬便會肚子尋找一處隱蔽地點,誕下一頭小河馬,小河馬出生後幾分鐘便懂得在水中暢泳。
生活習性
  河馬素好群居,性溫和,不受挑戰和激怒,很少有攻擊人的行為。 善遊泳,怕冷,喜溫暖的氣候。它們的皮膚長時間離水會幹裂,而生活中的覓食、交配、産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河馬的潛水本領極高,能泡在水中數小時或數日,常常潛伏在水中,每隔3-5分鐘到水面呼吸一次,最長能潛伏半小時。
生存威脅
  小河馬有時會成為獅子或鰐魚的佳餚,但更多小河馬是死於成年河馬爭執時的犧牲者。成年河馬已沒有其他動物敢動它們分毫了。
同類動物
  侏儒河馬 (pygmy hippopotamus, choeropsis liberiensis) 是它們的同科遠親。
  真難想像有一種動物可以有這麽多醜態。河馬身肥樣醜,肥胖的身軀沒有一根毛,也沒有汗腺,卻會分泌出一種紅色的黏性液體,保護皮膚免受脫水幹裂。河馬走路時不單邊走邊排下大小便,還唯恐不夠髒,用它的尾巴把糞便潑嚮四周。在同類爭執中,河馬有時更會把糞便當作暗器潑嚮對方。不過河馬不雅的排便行為其實對生態很有裨益。
  河馬在非洲是公認的高度危險動物。河馬脾氣暴躁,據說如有動物剛巧站在河馬返回水池的路時,河馬會在事前毫無警告下,張開它的血盆大口,用它那對 40cm 長的犬牙把這不幸的動物咬開兩截。據說亦試過有遊客在河中泛舟時,被水中河馬襲擊。
  河馬可以整個日間浸在水中,衹露出鼻孔和眼睛在水面。河馬可以閉氣潛水六分鐘,在水中它們仍然是用腿走路。河馬會在傍晚時分上岸吃草,有時會走到五公裏之外的地方。
  河馬是群居動物,由 10 - 20 頭河馬組成。河馬很講究地盤勢力,會對入侵領土的河馬展開大廝殺,打得興起時就連附近的小河馬也無暇理會,被咬死踩死並不為奇。
  雌河馬和它們的孩子一起生活在群體裏,通常都呆在河中間凸起的淺灘上,幾衹雄河馬河馬群周圍獨自生活,沒有得到雌河馬的允許,是不準靠近河馬群的。小河馬出生時大約長90釐米。河馬媽媽帶着孩子來到陸地上,且要它們呆在她的身邊。如果誰不聽話,她就用頭撞它。在動物世界裏,像這樣有意識的教育是很罕見的。
相關鏈接
  北京動物園1957年開始飼養展出,1959年繁殖成功。
  河馬的特點是吻寬嘴大,四肢短粗、軀體象個粗圓桶。胃3室不反芻。鼻孔在吻端上面,與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條直綫。這樣它全體潛伏水中衹須將頭頂露出水面就能嗅、視、聽兼呼吸了。
  體長3.75-4.6米,尾長約56釐米,肩高約1.5米,體重3-4.6噸,下犬齒長約60釐米,可重達3公斤。河馬皮膚排出的液體含紅色色素,經皮膚反射顯得象是紅色的,引起了河馬出“血汗”的說法。
  河馬極善遊泳,在受驚時,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水中 ,潛伏水下時一般每3、5分鐘把頭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潛伏約半小時不出水面來換氣。它們的皮膚長時間離水會幹裂。
  河馬成對或結成小群活動,老年雄性常單獨活動。夜行性:它們幾乎整個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覺或休息,晚上出來吃食,有時會順水遊出30多公裏覓食。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偶食陸地作物,以草為主,有時到田地去吃莊稼,食物短缺時,它們也吃肉,據稱,河馬是路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雜食)。河馬無定居:不在一個地方長期停留,每隔數日便遷到新地方去。
  河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産一仔,孕期227-240天,仔獸出生時體重27-45公斤。在人為飼養下約3歲性成熟,在野外5、6歲成熟。壽命40-50年。
  河馬的皮下脂肪約5釐米厚。人們常獵殺它取其脂肪、肉和厚皮。脂肪可得90公斤。當地人非常珍視它的肉,肉味略同於野豬肉。牙齒質量也很好,是珍貴的雕刻材料,可作為象牙替代品。
  河馬看起來笨重而憨厚,實際上它們在岸上的奔跑速度遠比人要快,在非洲,河馬是野生動物中殺人最多的物種(比鰐魚還要多),河馬極具攻擊性,特別是當它們正要從岸上回到水裏的時候,如果有其他生物擋在中間,河馬會狂怒地衝嚮障礙. 河馬的犬齒十分尖利,力氣也很大,成年河馬可以一口咬斷鰐魚! 所以到非洲旅遊時,遠離河馬!
倭河馬
  偶蹄目 河馬科 ,學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
  倭河馬衹産在西非象牙海岸、利比裏亞、塞拉利昂及其鄰近地區。棲息在溪流、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帶。體長1.5-1.75米,尾長16釐米,肩高 0.75-1米,成年體重可達160-240公斤。從外表看倭河馬不過是雛形河馬,但它們結構不盡同,倭河馬的頭圓,不象河馬頭那樣寬扁;眼睛在頭兩則,並且不象河馬那樣突出;僅一對上門齒,而河馬有兩對。
  倭河馬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白天睡覺,晚上在樹林間漫遊,覓食嫩芽、樹葉和落下來的果子。每産一仔,孕期201-210天,初生仔獸體重3-5公斤。壽命17-40年。倭河馬數量稀少,現受到保護。它除肉外沒有其它經濟價值。當地人很珍視其肉,據說味道似野豬肉。
外形特徵
  河馬的特點是吻寬嘴大,四肢短粗、軀體象個粗圓桶。胃3室不反芻。鼻孔在吻端上面,與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條直綫。這河馬樣它全體潛伏水中衹須將頭頂露出水面就能嗅、視、聽兼呼吸了。
  河馬體長3.75-4.6米,尾長約56釐米,肩高約1.5米,體重3-4.6噸,下犬齒長約60釐米,可重達3公斤。雄性河馬到成年時還會長,但雌性河馬到25歲時便停止成長。雌性比雄性小,體重一般不會超過1500公斤。最大的雄性河馬的體重可達 3000公斤。但有些河馬標本比還活着的3000公斤的河馬還大,最大的可達5000公斤。雖然河馬看起來高大笨重,它們比最快的短跑運動員跑得還快,時速達30千米/時(18英裏/時)到40千米/時(25英裏/時),最快的可達48千米/時(30英裏/時),但河馬的耐力並不好。河馬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它的腦袋,僅這顆腦袋就大約重達200公斤。它的腿上長着寬大、帶蹄的足,4個嚮前伸展的腳趾間有膜相連。
  河馬的身體由一層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藍黑色,上面有磚紅色的斑紋,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體上幾乎沒有毛。河馬的皮格外厚(“pachyderm”就是“厚皮”的意思),皮的裏面是一層脂肪,這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浮起。當河馬暴露於空氣中時,其皮上的水分蒸發量要比其他哺乳動物多得多,這使它不能在水外待太長的時間。出於這個原因,河馬必須待在水裏或潮濕的棲息地,以防脫水。
  河馬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都在河馬的頭頂。這使它們可以花費大多數時間在水中乘涼、防曬。河馬的皮上沒有汗腺,但卻有其他腺體,能夠分泌一種類似防曬乳的微紅色潮濕物質,並能防止昆蟲叮咬。和所有厚皮動物一樣,河馬對蚊蟲的叮咬非常敏感。也正因為這一點,它將各種食蟲鳥奉為上賓,並與它們保持着友好的共生關係。在它洗泥巴澡時,沾到它身上的泥巴會形成一個厚殼,也能夠防止蚊蟲叮咬。
  河馬是草食動物但是稀疏獠牙長十釐米,自衛攻擊時河馬大口足以將粗大尼羅鰐咬成兩截;母河馬為保護小河馬極具領域攻擊性,每年非洲有數十人接近水邊遭河馬攻擊喪命。
生活習性
  河馬素好群居。 善遊泳,怕冷,喜溫暖的氣候。它們的皮膚長時間離水會幹裂,而生活中的覓食、交配、産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河馬
  河馬成對或結成小群活動,老年雄性常單獨活動。夜行性:它們幾乎整個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覺或休息,晚上出來吃食,有時會順水遊出30多公裏覓食。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偶食陸地作物,以草為主,有時到田地去吃莊稼,食物短缺時,它們也吃肉,據稱,河馬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雜食)。河馬無定居:不在一個地方長期停留,每隔數日便遷到新地方去。
  河馬極善遊泳,在受驚時,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水中,潛伏水下時一般每3、5分鐘把頭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潛伏約半小時不出水面來換氣。河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産一仔,孕期227-240天,仔獸出生時體重27-45公斤。在人為飼養下約3歲性成熟,在野外5、6歲成熟。壽命40-50年。
  河馬最多可一天吃 130kg 的短草,食量極大,偶食陸地作物。
  河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産一仔,孕期227-240天,仔獸出生時體重27-45公斤。在人為飼養下約3歲性成熟,在野外5、6歲成熟。壽命40-50年。。河馬會在水中交配,順利的話,經過過 225 至 257日母河馬便會獨自尋找一處隱蔽地點,誕下一頭小河馬,小河馬出生後幾分鐘便懂得在水中暢泳。
生存威脅
  “河馬(Hippopotamus)”一詞的意思是指“河中之馬”,這是希臘人對這種強悍野獸的稱呼。而古埃及人的猜測則更為正確,他們河馬寶寶稱它為“河中之豬”。歷史上,河馬在非洲幾乎所有的河流與湖泊中都生活過。從裝飾古埃及人紀念碑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斷定,當時生活在尼羅河(NileRiver)流域的河馬非常多,而且,獵殺河馬是一項廣受喜愛的消遣活動。今天,河馬已經從埃及(Egypt)消失。河馬的長牙價值不菲,這是導致河馬迅速減少的部分原因。其分佈地區不斷減少,現在衹有在北緯17°以南才能覓到它的蹤跡。
  小河馬有時會成為獅子或鰐魚的佳餚,但更多小河馬是死於成年河馬爭執時的犧牲者。成年河馬已沒有其他動物敢動它們分毫了。
分佈
  在冰河時期末期,河馬廣泛的分佈於北美洲和歐洲。那時河馬能在寒冷氣候生存。現在埃及尼羅河的河馬在639年滅絶。在馬河馬耳他的洞中還能找到180000前的河馬化石。現在河馬生活在烏幹達、蘇丹、剛果北部、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和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贊比亞。有少數生活在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剋。
  阿魯沙國傢公園
  馬尼亞拉湖國傢公園
  米庫米國傢公園
  非洲政府組織自然保護區
  魯阿哈國傢公園
河馬不是馬
  一說到河馬,有的人認為它是馬的兄弟,其實河馬與馬雖都有一個馬字,可連親戚都攀不上,它同牛還可算得上是異族兄弟。河馬生活在南非洲和中非洲的河湖、沼澤邊緣的草地,專門吃食草類動物和水生植物,有時也會吞吃泥土以補足礦物質。它是很貪吃的,常常吃得大腹便便,平均每晚能吃60千克的食物。一天之中,河馬差不多有十七八個小時泡在水裏,連交配、分娩、哺乳都在水中,初生的幼仔也要在水中呆上10多天後纔上岸來活動。由於長期在水中生活,被毛變得稀少,鼻孔、眼睛和耳朵全長在臉的上部,幾乎成一平面。當它們泡在水裏的時候,不用擡頭,鼻孔、眼睛和耳朵都能露在水面。這樣不但呼吸順當,也能看見東西,聽到聲音。更妙的是鼻孔、眼睛和耳朵裏都有一個控製開閉的閥門,下水時嚴密地關閉起來,不讓一滴水進入裏面,並且能在水中停留很長的時間。
  河馬的身體龐大拙笨,體重約4噸僅次於大象,排行老二,四肢粗短,與大象相比,它衹是個矮子。河馬的頭特別大,頭骨重幾百千克。更引人註目的是,它有一個大嘴巴,陸地上任何動物的嘴都沒有河馬的嘴大,一個人若跳進去,也難於填滿,可稱為大嘴巴冠軍。它的上門牙很短,嚮下彎麯,一對下門牙嚮前伸出,像一把鏟子,還有一對嚮上嚮外伸出的下犬齒。今天它的門牙吃草時磨損了多少,明天就長出多少來,像變魔術哩!更有趣的是,供水足時,河馬皮膚上的汗腺會分泌出紅色的汗,以濕潤皮膚,防止幹裂。如果這紅色的血汗分泌到水裏,就變成魚類的營養品。
  膽小的河馬,夜晚上岸來吃田裏的蔬菜,當聽到人們的吆喝,它會不顧一切,抱頭亂竄,這樣至少十天半月,它不敢再來。平時,河馬沉默寡言,一旦發起脾氣來,常常打架,它們各自用自己鋒利的牙齒去刺傷對方厚厚的皮膚。有時在河裏發起怒來,它敢頂翻小船,把船咬成兩段。
  河馬一年四季任何時候都能生仔,可惜每胎僅産一仔,小河馬出生後,母河馬細心地照顧着,每天全神貫註地守護在小河馬身邊,或者把小寶貝背在自己的背上,或者騎在脖子上,母河馬還耐心地教小河吃草、遊泳等。帶仔的河馬媽媽,性情變得非常兇惡,絲毫不能惹它,倘若你觸犯了他的寶貝,它决不會放過你,立刻嚮你衝殺過來,這是很危險的。在動物園裏養大的河馬,不但沒有野外的河馬那股粗野的性格,能守規矩,聽從飼養員的指揮,而且還能很好地生育,在動物園裏安傢落戶,傳種接代。
英文解釋
  1. :  hippopotamus
  2. n.:  behemoth,  hippo,  hippopotamus; hippo
  3. lat.:  Hippopotamus amphibius
法文解釋
  1. n.  hippopotame
近義詞
河馬
相關詞
動物牙雕藝術雕刻遊戲網頁遊戲網絡遊戲遊戲角色
互聯網互動小遊戲分享
包含詞
河馬科河馬屬倭河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