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學 : 戲劇 : 戲麯 : 中國音樂 : 歌麯音樂 > 河南墜子
目錄
No. 1
  麯藝墜的通稱。
hé nán zhuì zǐ hé nán zhuì zǐ
  麯藝的一種。近代由道情和鶯歌柳等衍化而成。音樂屬板腔體,表演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形式,以墜琴、簡板等樂器伴奏,節目、麯目豐富
No. 3
  麯藝的一種。 清 末由“道情”和 河南 民歌《鶯歌柳》調結合形成,流行於 河南 和鄰近各省。表演時,一人或兩人說唱故事,邊打檀木簡板,或一人打簡板,一人打單鈸或書鼓。伴奏者拉墜琴,並用一種腳踏的梆子打節拍。
歷史淵源
  河南墜子的前身是流行於河南的道情和"鶯歌柳"兩種麯藝形式。從清代末葉開始,兩個麯種的藝人逐漸合流,在音樂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特別是鶯歌柳的伴奏樂器小鼓三弦被改製成墜鬍以後,改彈撥樂器為弓弦樂器,伴奏旋律起了根本性的變化,促成唱腔音樂的重大變革,"溜腔"(俗稀"哼弦子",起腔之前使用)的使用就是麯型成熟的表現。新的唱腔和音樂結構的出現,是河南墜子形成的標志,其時約在l900年左右。
  河南墜子在形成過程中,以新鮮活潑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書和山東大鼓藝人參加到改革創造的行列中來,使河南墜子增加了大量麯目,豐富了演唱技巧,促使這一新興麯種日益成熟,並迅速流傳到鄰近的山東、安徽。民國初年傳入北京,20年代傳入天津、上海、瀋陽,30年代傳入蘭州、西安,40年代傳入武漢、重慶,香港等地,成為中國流行最廣的麯藝形式之一。辛亥革命後,隨着男女平等思想的不斷深入人心,河南墜子表演開始出現了女性藝人,已知最早的一批女藝人為從開封相國寺出道登場的張三妮和尹鳳寶等。她們的出現及傢班的形成,使得河南墜子的表演在通常的自拉自唱之外又出現了男拉女唱或男女對唱的方式。不1913年,河南墜子出現了第一個女演員張三妞,隨後又出現了喬清秀、程玉蘭、董桂枝3位名傢。女演員的出現,促使河南墜子擴展了唱腔的音域,改革和豐富了唱腔的旋律,伴奏技巧也有所提高。久河南墜子即傳入京津等大城市,影響也隨之不斷擴大。
  1930年以後,河南墜子進入興盛時期,在天津形成了喬、程、董3大唱腔流派。喬派以節奏流暢、吐字清脆、唱腔悠揚婉轉見長,稱為"小口"或"巧口",程派以麯調樸實明朗、唱腔圓潤見長,稱為"大口",董派以板眼規整、唱腔含蓄深沉見長,稱為"老口"。女演員的出現使河南墜子的表演在大城市裏的發展趨嚮短段"唱麯",雖然豐富了唱腔旋律,擴展了唱腔音域,提高了伴奏技巧,但也丟失了長篇說唱的特質與優勢。在河南本地,當時比較著名的藝人有擅演"風情書"的趙言祥、擅演《三國》段子的張治坤、號稱商丘"四大名演"之一的李鳳鳴等,女藝人則有以表演細膩見長的劉明枝、以表演嫵媚著稱的劉桂枝和以表演豪放奪人的劉宗琴,三人同時以擅演長篇大書著名,時人稱為"鄭州三劉"。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南墜子相繼傳入上海、瀋陽、西安、蘭州、武漢、重慶和香港等地,成為中國流行最廣的麯藝形式之一。
  國傢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麯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簡介
  河南墜子的唱腔音樂可歸納為起腔、平腔、送腔、尾腔 4部分,在主體唱腔進行中,根據唱詞中不同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韻、巧十字、拙十字、寒韻、滾口白等唱法,産生節奏和旋律上的變異,表現不同的感情。伴奏樂器墜鬍獨具特色,早期開場時都有即興演奏的“鬧臺麯”,熱烈火爆,以吸引聽衆。鬧臺以後嚮起腔過渡的樂麯,是速度和力度的緩衝,稱為“過板”,現代都改為前奏麯。伴奏的主要部分是“托腔”,是唱腔進行中的模仿性過門,包括樂句中間的對應性過門、樂匯中間的填補性過門、寒韻(悲腔)中間的吟哦性過門。擊節樂器有伴奏員使用的腳梆和演員使用的簡板、鉸子、矮腳書鼓、醒木等。由道情改唱墜子的多用簡板,由三弦書改唱墜子的多用鉸子,由大鼓改唱墜子的多用矮腳書鼓,醒木多在說唱長篇書目時使用。演唱方式有單口、雙口(或對口)、三口(或群口) 3種,並各有適宜的書目。
  河南墜子從醖釀到形成,一直在民間流傳,保持着樸素的鄉土風味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長期以來從道情、三弦書、山東大鼓、琴書等麯種移植、繼承了大量優秀書目,以後又創編、積纍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書目,有長篇、中篇、短篇 200餘種,保存了不少流傳悠久的藝術精品,如《藉髢髢》、《偷石榴》、《王慶賣藝》、《梁祝下山》等。五四運動以後,以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都編唱了不少具有進步思想內容和鼓舞群衆鬥爭意志的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整理傳統優秀節目、編寫反映現實生活的新作,改革音樂、表演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藝人
  20世紀30年代初,年輕的河南墜子女藝人喬清秀(1910—1944)和她的師傅喬利元(後來成為夫妻)從河南到天津行藝。其間,她和喬利元一起充分藉鑒和吸收戲麯和麯藝諸麯種的精華,豐富發展了河南墜子的演唱藝術,創造出一套清新優美,別具一格的河南墜子的唱腔音樂,成為30年代雅俗共賞的一個流派,即“喬派”。在天津她獲得了“墜子皇后”的桂冠。她的嗓音純美甜脆,吐字清晰俏麗,以行腔明快、節奏流暢、音區變換自如而被時人稱之為“巧口”或“俏口”。與同時在津、京地區行藝的程玉蘭、董桂枝形成了三大流派。喬清秀擅演長篇鼓書《楊傢將》、《包公案》等,而短篇之《王二姐思夫》、《玉堂春》、《蘭橋會》、《寶玉探病》則更受世人喜愛,並有唱片錄製傳世。
  民國十二年(1923)前後,有車姓男藝人在天橋撂地演唱墜子,因臉上有麻子,人稱他“車大麻子”。“一個人自拉自唱,很有滋味,社會的人士喜見奇怪,瞧着他又拉又唱,都聽他唱會兒,亦聽不出什麽意思,看的樂了,扔錢就走。”(見雲遊客《江湖叢談》)他每日可掙兩三元錢。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唱墜子的男女班紛紛來京,爭演於天橋爽心園、天華園等雜耍園子,孫傢、賈傢等茶館,及露天棚場之中。這一時期有鴛鴦檔(按即夫妻二人搭檔表演)盧永愛、大老黑夫妻倆尤受歡迎。“盧永愛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細膩。大老黑(他名叫任永泰)專會抓哏,形容態度,使人解頤。”(見《江湖叢談》)女演員姚俊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嗓音甜潤,動作瀟灑。“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兒跟一句的音韻,令人聽了真有繞耳三日不斷的妙趣。”(見《人民首都的天橋》)她拿手的段子有《小黑牛》、《劉二姐拴娃娃》、《許仙遊湖》、《黛玉悲秋》、《劍閣聞鈴》等。男女拼檔的趙勤堂、趙金蘭(後易名李玉芳)生意同樣很火,也能叫滿堂座兒。
  民國二十一年前後,有河南墜子女演員董桂芝、宗玉蘭姑嫂,程玉蘭、周玉花及擅唱“武墜子”的男演員王永安等進入北京,除天橋外,也演出於城內各處雜耍園子,以各自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徵服了北京觀衆。程玉蘭以麯調樸實明朗、音色圓潤柔美見長,人稱“大口”墜子;董桂芝以唱腔含蓄深沉、板眼規整有緻見長,人稱“老口”墜子。她二人與當時往返於京、津被稱為“小口”墜子的喬清秀成鼎足之勢,分別創立河南墜子三大唱腔流派。程玉蘭的代表麯目有《王二姐思夫》、《小黑驢兒》、《小寡婦上墳》等;董桂芝的代表性麯目有《寶玉探病》、《遊西湖》、《俞伯牙摔琴》、《徐母駡曹》、《九字圖》、《哭祖廟》等,程、董二人對唱的段子有《藍橋會》、《相府藉銀》、《玉堂春》等。
  民國二十五年至民國二十七年間,“墜子皇后”喬清秀曾兩度晉京,在北平西單遊藝社等處作短期演出。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聞名於北京的河南墜子演員,有李雪芳、李玉玲、馬忠翠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南墜子演員們積極編演了一批新麯目,宣傳新思想,歌頌新生活。姚俊英演唱了《十女誇夫》、《小姐倆摘棉花》等宣傳《婚姻法》的作品,周玉花演唱了《考神婆》、《楊發貴摔子》、《魏兵義下江南》等破除迷信、歌頌解放軍英雄事跡的作品,受到觀衆的熱烈歡迎。1956年以後,新一代北京河南墜子演員也成長起來,他們在努力繼承傳統、大力編演新麯目當中,應時代的發展,對河南墜子的音樂、表演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與嘗試。馬玉萍、劉慧琴、李少華等,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馬玉萍六歲從師李祥東學藝,1955年進京參加了北京市麯藝團。吐字發音上,在保持墜子河南地方特色的前提下,糅進了京腔京韻;唱腔上,廣泛吸收豫劇、大調麯子、京劇、評劇等音樂素材,加以融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她拿手的麯目有《穆桂英指路》、《藉髢髢》、《三叫門兒》、《愛個光榮人》、《土地還傢》、《姑娘的心願》、《雨夜變遷記》、《十個大雞子兒》、《常青指路》等。劉慧琴生於麯藝世傢,1956年考入中央廣播說唱團,私淑“徐(徐玉蘭)派”墜子,學習、藉鑒民歌及西洋歌麯的長處及發聲方法,對墜子的唱腔、演唱方法進行大膽創新,形成本身獨有之特點,曾赴香港演唱。拿手麯目有《偷年糕》、《偷石榴》、《老實人》、《非洲姑娘》等。李少華為地質文工團墜子演員,代表麯目有《王二姐思夫》、《撿棉花》、《喂馬記》等。
  郭文秋演唱的河南墜子是以“喬派”為基礎,並有所發展。她的聲音甜美,清脆,吐字清楚,善唱貫口。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細膩真摯,準確地把握了小女婿與未婚妻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把小女婿的愚頑,未婚妻的惱怒與哀怨,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觀衆面前。她更發揮了喬派墜子把鄉間麯藝所特有的自然美,與都市麯藝華麗、考究的藝術美相結合的特點,既保持了唱腔濃郁的地方色彩,又唱得酣暢、俏麗,《偷石榴》傳唱了半個多世紀,至今仍是麯藝晚會中的保留節目。
  80年代末,又有畢業於中國北方麯藝學校的張楷,1968年在天津麯藝舞臺上嶄露頭角,她的嗓音脆亮,行腔圓潤甜美,頗具“喬派”藝術之神韻。她演唱的《黛玉悲秋》、《秋江》等,寓情於聲,以情動人,深得觀衆的贊賞。
  表演方式通常為演員一人左手持筒板擊節站唱,有弦師操墜鬍及木梆等樂器伴奏。唱腔分別有起腔、平腔、送腔、尾腔四部分。唱詞有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韻、巧十字等多種句式。河南墜子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流入北京。當時,有藝人劉教寬、周教雲等在京演唱。
  郭永章 民間稱呼郭永章為“郭瞎子” 山東菏澤人、民間墜子大師。
  郭先生雙目失明,唱墜子時自己拉墜鬍伴奏,腳打梆子,唱腔高亢酣暢,聲情並茂,鄉音如醉。其演唱的《羅成算卦》、《吹牛》、《拉荊笆》、《老來難》、《報母恩》、《十大勸》、《竜三姐拜壽》、《呂洞賓戲牡丹》、《郭巨埋兒》等麯目風靡蘇、魯、豫、皖四省,百聽不厭。
  郭永章墜子多為勸說世人敬老重義行善,在蘇魯豫皖交接農村城鎮都有市場。主要活躍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現在在四省交界地區提起郭永章更是婦孺皆知。
  《羅成算卦》全本唱詞
  演唱者∶郭永章 提供者:白今夫
  年年有個三月三
  王母娘娘慶壽誕
  衆八仙赴罷了蟠桃會
  王母娘娘便開言
  王母娘娘開仙口
  出言來再叫太白李金仙
  我要你在這裏莫久站
  你一到西京古長安
  到長安也不為別的事
  你把白虎收上天
  衹因為小小羅成尋短見
  我叫你把他收回還
  李金仙答應說知道
  邁仙足來到仙臺間
  他下腰畫了一個雙十字
  雙足站到正中間
  他照着東南指三指
  照着西北畫三番
  指三指,畫三番
  五色祥雲點面前
  點一塊紅雲紅似火
  點一塊藍雲藍似天
  點一塊黑雲如鏊底
  點一塊白雲賽粉團
  當中間點一塊黃雲彩
  李金仙站到正中間
  一推雲頭雲未動
  二推雲頭沒動彈
  他照着雲頭擊三掌
  飄飄搖搖起雲端
  一駕雲頭三千裏
  三駕雲頭展九千
  雲頭展夠好幾展
  也跟咱凡人走幾年
  你看他撥開雲頭來看
  兩眼不住的四下觀
  往東看到東洋大海
  往南看到落伽山
  往西看到雷音寺
  往北看到飲馬泉
  往上看到靈霄寶殿
  往下看到鬼門三關
  老竜王戀的是東洋大海
  南海大士占的落伽山
  老佛爺占的雷音寺
  大禹他占的飲馬泉
  張玉皇他占的靈霄寶殿
  五閻君把守鬼門三關
  怨不着,天下黎民有受不盡的苦
  普天下,三山六水一分田
  你看他駕着雲頭往前走
  擡頭看來到西京古長安
  說長安,道長安
  前面流水後長山
  前邊流水出王位
  後邊長山出神仙
  有心這樣落下去
  失了仙體難歸天
  他纔搖身衹一變
  變了一個算卦的仙
  九蓮道巾頭上戴
  八卦仙衣身上穿
  腰係絲縧雙擺穗
  雲襪子道鞋二足穿
  肩膀上扛着一個黃包裹
  毛竹大板拿到手間
  他收住雲頭攔住霧
  輕輕的落到地平川
  邁開仙足往前走
  城門不遠來到跟前
  衹見這城門高三丈
  近聽城裏鬧喧喧
  一個垛口一樽炮
  一個旗下一營盤
  大旗底下坐元帥
  小旗底下坐着先鋒官
  心有事也不觀城頭景
  邁仙足進到城裏邊
  他纔來到大街上
  灑灑北裏望望南
  大街上也有老來也有少
  還有女來還有男
  心有事也不觀大街景
  來到十字街街跟前
  他在此路北沒怠慢
  就在路北裏擺個卦攤
  有一個招牌上邊挂
  你看他朗朗大字寫的全
  上寫着貴人算卦銀十兩
  富豪傢算卦五吊錢
  查查八字,六兩六
  占占課也得個三兩三
  孤寡無兒錢不要
  到老餓死倒找錢
  勸君傢別嫌俺的卦禮貴
  我能算這生死在眼前
  隔山能算幾衹虎
  隔海能算他竜幾盤
  烏鴉能打俺頭上過
  我能算羽毛全不全
  小蠓蟲要打我頭上過
  我能算幾個對來幾個單
  咱記下李金仙把卦歌賣
  國公府再說羅成將魁元
  有羅成正在國公府坐
  衹覺着眼跳耳熱不安然
  出言來也沒把別人叫
  連把馬童叫一番
  再叫聲馬童別怠慢
  我叫你趕快備我的馬戰鞍
  我叫你趕快備我的白竜戰馬
  我一到外邊去轉轉
  小馬童聞聽沒怠慢
  馬棚以內把馬牽
  這匹馬前搭揪後搭鞍
  三根肚帶牢牢拴
  馬前馬後按三按
  又給這馬戴嚼環
  他纔備好這匹馬
  稟給了八爺得知端
  羅八爺聞聽沒有怠慢
  他就在大廳裏整衣衫
  他正好了衣服沒怠慢
  他邁開虎步走得歡
  邁開虎步把廳離
  不大會來到府門間
  他搬鞍認鐙上了馬
  打馬的絲鞭拿在手間
  打馬的絲鞭他拿在手
  他照着這馬打的歡
  復加三鞭打下去
  那匹馬四蹄子翻花一溜煙
  他纔催馬來好快
  來到十字大街前
  他在此路北來觀看
  有一位先生擺卦攤
  有一個招牌上邊挂呀
  朗朗大字寫的全
  上寫着貴人算卦銀十兩
  富豪傢算卦五吊錢
  查查八字,六兩六
  占占課也得個三兩三
  孤寡無兒錢不要
  到老餓死倒找錢
  有羅成觀罷心好惱
  暗地裏連把先生怨幾番
  長安城有俺的徐三哥
  哪個顯你算卦的仙
  我在這裏莫久站
  我好回去換衣衫
  我把衣裳來換好
  回來你給我查流年
  你給我查好了兩拉倒
  查不好,我跺了你的招牌還撒你的簽
  有羅成他這裏沒怠慢
  把馬一勒轉回還
  他纔這催馬來好快
  府門不遠就在跟前
  他推鞍離鐙下了馬
  馬童又把馬來牽
  咱不說馬童接着馬
  回來咱再說羅成將魁元
  邁虎步衹把府門進
  更衣廳也不遠就在跟前
  慌忙忙衹把更衣廳進
  他就在更衣廳裏換衣衫
  脫下官衣摘官帽
  揀一身破衣裳身上穿
  頭戴一頂破氈帽
  身穿着大衫把領翻
  腰係絲縧垂八寶
  關東的小鞋雲底盤
  咱不說羅成穿戴好
  暗暗挎上劍連環
  暗暗的挎上清風寶劍
  十兩紋銀拿手間
  十兩紋銀拿在手
  慢慢的裝到腰裏邊
  咱不說羅成拾掇齊畢
  邁開虎步走得歡
  慌忙忙衹把更衣廳離
  不大會兒又出了府門來到大街前
  順着大街往前走
  來到十字街跟前
  出言來也沒把別人叫
  再叫衆人聽心間
  再叫聲衆人閃閃閃
  我到裏邊查流年
  衆人聞聽沒怠慢
  閃了個鬍同三尺三
  羅成一見沒怠慢
  你看他邁開虎步走得歡
  羅成緊走兩三步
  走上前去把腰彎
  走上前去施一禮
  問了聲先生你可安
  李金仙擡起來頭來觀看
  哦,就知道來了羅成將魁元
  叫軍傢不在大街來玩耍
  你來到這裏為哪般
  羅成就說我想算卦
  不知道卦禮你要多少錢
  先生他這裏用手指
  招牌以上寫的全
  羅成就說俺不識字
  勞累先生你報給俺
  先生這裏暗暗想
  就知道羅成這裏找麻煩
  想到這裏開了口
  再叫軍傢聽心間
  軍傢既然想算卦
  把你的生辰八字報給俺
  羅成說,我生在戊午年戊午月
  戊午天幹午時間
  先生說,為人能占五個午
  我算你呀,必定朝裏居高官
  我算你文官你不是
  在朝中必定是武官
  我算你七歲文來八歲武
  九歲上兵法武藝都學全
  十歲北平探過父
  十一歲你領兵在燕山
  十二歲你夜打過登州府
  一桿槍戰楊林兵萬千
  十三歲你在山東放響馬
  恁弟兄聚義在濟南
  十四歲你膠州打過擂
  十五歲你揚州奪過狀元
  十六歲你把孟州破
  你招下王金娥來還有鬍金嬋
  我算你十七歲那一年上
  十七歲你大戰過歐牙山
  十八歲你歸了順
  你保着唐王整五年
  保着唐王五年整
  我算你今年就夠二十三
  我算你今年就夠二十三歲
  你看我算得照先不照先
  衹算得羅成哈哈笑
  這先生算卦如神仙
  先生啊,咱查的八字咱不論
  你把我的陽壽給我查一番
  你查我福多大壽多大
  陽壽還該活幾年
  先生就說拉倒吧,軍傢
  算出來陽壽你不耐煩
  羅成就說沒妨礙
  俺是孬是好你報給俺
  好!先生說,
  再叫聲軍傢聽我慢慢講
  你聽我慢慢的對你談
  頭三年有人給你算過卦
  他算我算都不一般
  他算你活到七十單三歲
  我算你陽壽該活二十三
  一句話算得羅成心好惱
  連把先生駡一番
  咱一沒仇來二沒氣
  你短我的陽壽為哪般
  俺徐三哥算我活到七十單三歲
  好不該陽壽短我五十年
  要不是為的你的年紀大
  惱一惱我揍你一頓拳
  他說着惱來帶着怒
  走上前要打李金仙
  李金仙走上前去忙攔住
  再叫聲軍傢別架煩
  叫聲軍傢別架惱
  再不然我好給你再算算
  他算你能活到七十單三歲
  我也能算你七十三
  七十三歲,七十三
  你可就是,有幾條大事辦的不周全
  小羅成就說啥樣的事
  我叫你給我報上一番
  要是報對兩拉倒
  報不對你想要活命勢比登天
  李金仙就說好好好
  再叫聲軍傢聽心間
  頭一條,你跟秦瓊是姑表弟
  不假!
  後花園裏傳槍鐧
  他的鐧法都傳完畢
  你背後三槍沒傳完
  為什麽你留着回馬三槍整三路
  老天爺還不住折你的壽限
  羅成就說折多少
  先生說折你的陽壽夠十年
  第二條,回馬槍你挑死了單安子
  耽擱他夫妻青春在少年
  他夫妻也不能成婚配
  老天爺還不住折你壽限
  羅成就說折多少
  先生說折你的陽壽倆五年
  第三條,衹因為賈傢樓前來結拜
  恁弟兄喝酒就在樓裏邊
  人傢把中指都咬破
  鮮血滴到碗裏邊
  你不咬中指還不算
  為什麽你坐在上首為哪般
  單坐在上首還不算
  你請恁哥哥的頭為哪般
  你這一請頭不當緊
  老天爺還不住折你壽限
  羅成就說折多少
  先生說折你的陽壽倆五年
  第四條,十六歲你把孟州破
  你招下王金娥來鬍金嬋
  你招下她倆還不算
  你貪戀鮮花為哪般
  貪戀鮮花不當緊
  老天爺還不住折你的壽限
  羅成就說折多少
  先生說折你的陽壽又夠十年
  十八歲你歸了順
  你保着唐王竜一盤
  唐王爺一見心歡喜
  在次金殿封高官
  封你高官你不做
  你叫這唐王爺口噙嚼環身背鞍
  你扶着唐王走八步
  老天爺還不住折你的壽限
  羅成就說折多少
  先生說折你的陽壽又夠十年
  折你的陽壽五十歲
  叫軍傢你掐掐你算算
  怎能不剩二十三
  一句話算得羅成頭低下
  他低下頭來淚不幹
  我想着以前作惡好
  誰知道瞞住人來咋都瞞不住天
  十兩紋銀拿在手
  再叫聲先生卦禮錢
  先生擺手我不要
  我活人不能要你死人的錢
  再叫聲軍傢你都拿回去吧,軍傢
  權當我靈棚底下給你燒紙的錢
  一句話說的羅成就要走
  李金仙又把他來攔
  再叫軍傢別架走
  我還有幾句沒有算完
  我能算你死到何人的手
  我還能算你活幾天
  我算你臨死還有半月整
  哪一個能保你十六天
  我算你死到蘇烈之手
  蘇烈手裏染黃泉
  衹因為蘇烈那裏下戰表
  要與你主爭江山
  三王元吉卦元帥
  還是你的先鋒官
  先鋒官你不願
  城隍廟裏去討簽
  討一簽又一簽
  還是你的先鋒官
  黃道日不叫你出兵發馬
  黑道日子出了關
  衹因為,淤泥河裏陷住了你白竜戰馬
  驚動了蘇烈加箭穿
  射你一百單三箭
  你七十二箭你染黃泉
  我說這話你不信
  後邊又來了一傢仙
  後邊來個劉先生
  再不然叫他給你再算算
  哄的羅成一扭臉
  李金仙袍袖一擺起雲端
  在次雲頭開仙口
  再叫羅成將魁元
  再叫聲羅成你瞎了眼
  你瞎眼咋不認得活神仙
  你把我當作哪一個
  我是恁徐三哥的師父李半仙
  衹見他說罷走過了
  大街上閃撇下羅成將魁元
  有羅成慢慢的他回去轉
  他坐在大廳淚不幹
  我有心一天一天往下唱
  啥時候能唱到半月天
  小羅成正在大廳裏坐
  忽聽見長安城西門外
  崩嘰蹦嘰大炮三番
  崩嘰蹦嘰三聲大炮
  蘇烈賊領人馬反長安
  唐王爺一見心害怕
  他纔登了殿金鑾
  他纔登了八寶金殿
  又宣動了滿朝的文武官
  看武官也不管領兵挂帥
  文官的本事更不沾
  他叫這三王元吉卦元帥
  叫羅成他的先鋒官
  先鋒官他不願
  城隍廟裏去討簽
  討一簽又一簽
  還是他的先鋒官
  黃道日不叫他出兵發馬
  黑道日子出了關
  他纔來到兩軍陣
  他跟蘇烈擺戰鞍
  有蘇烈插花蓋頂往下打
  有羅成古樹盤根把他攔
  有蘇烈前七後八打的好
  有羅成左五右六比人先
  他們在那裏來打仗
  沒分出誰輸誰贏誰占先
  他們打了三天並三夜
  他們各人都把力量添
  你看蘇烈那裏定巧計
  把馬一勒轉回還
  有羅成一見那纔惱
  蘇烈老賊你駡一番
  看今天你上哪裏逃
  攆上你想要活命難上難
  撥過馬來就要攆
  誰知道中了人傢的計連環
  中了人傢的連環計
  淤泥河也不遠就在跟前
  淤泥河倒有兩丈六
  白竜馬躍了兩丈三
  衹見這蘇烈一見哈哈笑
  大小三軍聽心間
  大小三軍別怠慢
  我叫恁這裏用箭穿
  大小三軍沒怠慢
  慌忙忙拉弓用箭穿
  衹見那射他一百單三箭
  七十二箭染黃泉
  渾身射成篩子底
  白盔白甲血染全
  淤泥河不死羅士信
  誰轉白袍保江山
  這就是羅成算卦一個段
  我唱的不好大傢提意見
流行
  河南墜子就像豫劇,流行區域到底有多大,一時說不清楚,起碼不止於它的名字所限。即以名字所限,常規聽衆人數也近億,它的“粉絲”遍布河南城鄉。一豫籍學者說,河南墜子的聲腔框架已進入大腦皮層深處,成為一種格式或範式,以至於任何一段押韻的文字,像《孔雀東南飛》、《琵琶行》、《長恨歌》、《春江花月夜》等,都可以被裝進河南墜子的聲腔框架裏哼唱出來。河南人,給了墜子最高的忠誠度和最大的熱情。對於河南墜子這個黃河邊誕生的“河南妞兒”而言,最初的愛、最後的愛都在這裏。
  河南墜子一方面走入京津,灌成唱片,藉助於當時最先進的傳播手段,贏得一部分高端聽衆的認可,語言學大傢劉復、著名作傢王蒙都對河南墜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墜子如同人參,它的宿根更深地紮在民間。四五十歲朝上的河南人聽墜子,多半是在童年的鄉下,土得掉渣的墜子調鑄就了他們的童年快樂,無論下地割草、放羊,還是上學的路上,他們都會哼着那快樂的墜子調。
  墜子作為承載量巨大的大麯種,麯書目繁多。1951年,原河大教授張長弓先生統計,大部書40種,小段子60種。麯藝史專傢張凌怡說:“當時最流行的大部書是這六部,愛聽文來《包公傳》,愛聽武來《水滸兵》;愛聽姦是《龐國丈》,愛聽忠來唱《劉墉》;又文又武《兩塊印》,苦辣酸甜《挂紅燈》。小段子裏大傢耳熟能詳的有《小黑驢》、《藉髢髢》、《偷石榴》等。解放後新編段子中的名篇也有五六十篇。”
  1963年,河南省召開了全國河南墜子藝術座談會,全國知名的墜子演員都參與了,像甘肅的徐玉蘭、山東的郭文秋、北京的馬玉萍、天津的曹元珠、西安的劉蘭芳等都來了,在鄭州觀摩演出搞了七八場。著名作傢李 看了徐玉蘭的《林衝發配》後很激動,馬上去要徐的錄音帶。據會議統計,河南省內職業墜子藝人有3000人,人數在所有麯種中是最多的。
  談及現狀,張凌怡說,目前全省專業的麯藝團隊都解散了,演員流散到民間,演唱者雖然還有一部分,但演出已經很睏難。至於名傢,年事已高,後起者能立在舞臺上的也是少而又少。
  麯藝回暖,是個漸進的過程。2006年寶豐馬街書會上,薑昆提出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河南墜子研討會,現正在醖釀中。前不久公佈的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河南墜子榜上有名。
大師級人物
  唱墜子的大學老師趙錚
  在河南墜子的演唱者中,河南本土的名傢很多,其中趙錚和劉宗琴同為大師級人物,但兩人的風格截然不同。
  趙錚如今已81歲,腿腳不太靈便。
  趙錚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不到20歲考中了秀纔,廢科舉後父親考上了保定甲等政法學堂,後挂牌當律師。趙錚的哥哥是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的趙,是河南省走出去的著名音樂傢。趙錚在河南省立開封藝術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她在校讀的是戲劇專修班,學的是斯坦尼斯拉夫體係。這麽個洋裏洋氣的女孩子要當老師,還要教地方戲麯,為了教學,趙錚走進相國寺的書棚坐下了。一個大學老師學墜子、唱墜子,“全國就我一個。”趙錚笑言。
  1951年春節,學校在開封人民會堂舉辦的晚會上,趙錚演了個小段《摘棉花》,不想掌聲雷動,不讓下臺,趙錚會的墜子少,衹好清唱豫劇《花木蘭》、《紅娘》,連續返場幾次。演出結束後,詩人徐玉諾握着趙錚的手說:“趙錚,你豫劇唱得好,我認為不如河南墜子好。豫劇唱得再好那是模仿。墜子你有發展有創造。藝術上要走自己的路。”趙錚說:“這是高人的點撥,這句話能讓我記一輩子。”
  趙錚的《摘棉花》講的是姐倆在地裏摘棉花時,爭誇自己未婚夫的事。是趙錚在喬派基礎上創的唱腔,段子裏的人物造型、聲音造型是過去從未有過的,趙錚用斯坦尼斯拉夫體係分析演繹,將人物演繹得更細膩、更個性。
  《摘棉花》以其突出的創新性成了趙錚的成名作。1956年,趙錚帶此段到北京參加首屆全國音樂周,在天橋劇場演出,當時大傢都捏了把汗,結果趙錚甩着大辮子走上臺,“太陽出來滿天霞,五色彩雲照南窪。從那村莊裏,走過來兩個姑娘她們本是小姐兒倆呀。”以一個句式極為自由的小段,用輕快活潑的節奏一氣呵成,馬上來了個滿堂彩。趙錚一炮走紅,以音樂周上的“三條辮子”之一而聞名(另兩條辮子分別是北京唱《小二黑結婚》的郭蘭英和雲南唱《綉荷包》的黃虹)。
  《摘棉花》轟動京華,波及全國。上世紀90年代,河南省歌舞劇院成立時,《摘棉花》又被改編為交響樂參加了成立慶典的演出,成為經典之作。
  《雙槍老太婆劫刑車》是趙錚河南墜子創作中的第一個中篇,也是趙錚的另一名段。當時歌劇、快板把雙槍老太婆描繪成一個一身短打的赳赳武婦,趙錚反復分析後認為:雙槍老太婆應該是有文韜、有武略、受過良好教育、有較高文化層次的巾幗英雄。當時也有人質疑。時隔30多年後,《雙槍老太婆——陳聯詩自述》一書出版,印證了趙錚當年的分析是正確的。這部中篇墜子唱白並重,白多於唱,唱的內容又因故事的需要采用了多種風格,使人物極其生動,體現了趙錚鮮明的創造性。
  1958年,趙錚被劃成“右派”,原因是她提了“河南墜子後繼無人,創作人才缺乏,演出無陣地”這樣一個意見。結果,趙錚被“掃地出門”,當時她衹要求把自己的簡板帶走。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55歲的她廢寢忘食地辦起了麯藝班,她的想法是:口傳心授收徒弟,成效低。要教,就要辦班,讓他們學係統的知識。1982年,第一屆麯藝班收了39人,這也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全國第一個麯藝班。之後又辦了兩屆。“沒有這個班,河南墜子上世紀80年代就會徹底斷代,有了這個班,還是有問題,學生們90%都改行了。”趙錚說。上世紀50年代趙錚感知到的危機現在終成事實,趙錚感慨老意見仍具現實意義:“現在怎麽辦呢?還得從培養人才抓起。得培養觀衆,要有演出陣地。”
  趙錚說:“我是革新派,但後輩要比我更革新才能生存。天陰會晴,天黑會明,我始終對麯藝抱有希望。”
  老墳崗走出的劉宗琴
  1932年,在老墳崗的西一街、西二街、西太康路附近出現了聚仙茶館、一品香茶館、老賈茶館等3個最早的茶館,茶館賣茶,藝人賣唱,各掙各的錢。1934年,形成了老墳崗下崖市場,先後出現了5個說書棚,在這兒賣唱的藝人有20多個,比較有名的有劉明枝、劉桂枝、劉宗琴、李元春、於忠霞、汪國寶、王連堂、馬素芳、範明顯和趙發林。劉明枝、劉桂枝、劉宗琴三人中,劉明枝細膩,劉桂枝嫵媚,劉宗琴豪放,她們常搭夥同棚獻藝,被人稱為“鄭州三劉”。
  現在的老墳崗已面目全非,在白老太太的指點下記者走到一條小巷子盡頭,發現了廢棄的麯藝廳和一處老茶館,已成危房,應該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築,曾延續了老墳崗輝煌的麯藝史。
  劉宗琴已經78歲,得過兩次腦血栓,輕易不出門了。記者眼中的劉宗琴面色蒼白,行動遲緩。她自言記憶力衰退,很多事都想不起來了。昔日風采不再,舞臺上粗獷豪放的表演,寬厚遒勁的嗓音都成了悵然的往事。
  劉宗琴是登封大冶鎮人。因家庭貧睏,8歲時給人當了童養媳。12歲拜河南墜子藝人劉魁為師,學會了幾部大書。14歲獨闖江湖,在西安、寶雞站棚演唱,嶄露頭角。西安的劉喜祿,又教會她《響馬傳》、《西涼國找父》等長篇書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
  劉宗琴的書迷遍布城鄉。有一次在密縣(今新密市)一村莊演出,鄰村十幾裏外的農民手舉火把陸續擁嚮書場。擁擠中一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進山溝腿骨摔折,村民忙找來門板要送他去醫院,老人說:“不去醫院,我要聽劉宗琴說書。”衆人衹得把他擡進書場。耳聽墜琴高奏,簡板連擊,劉宗琴粗獷豪放的演唱,丁老漢早忘了疼痛,直到書盡散場,他纔去了醫院。
  “七分說,三分唱”,劉宗琴的說表功力精深,敘述故事時已達到“說忠臣負屈冤,鐵心腸也須淚下……言兩陣對壘,使雄夫壯志”的境界。一部《楊傢將》,她說了40年,也改了40年。《砸禦匾》是其中的精品段子,其中謝金吾誇官路經楊府,砸了楊傢的匾,被楊排風痛打一頓,謝要去告狀,中間一段十二句的唱十六句詞,劉宗琴用“中路墜子”、“喬派墜子”、“河洛大鼓”三種不同風格的唱腔巧妙融會,把謝惱、羞、煩、躁、刁、惡、毒的復雜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的多部大書錄製成盒帶後十分暢銷。
深澤墜子
  深澤墜子由麯藝河南墜子演變而成。始稱“化妝墜子”。 民國三十七年(1948)鼕,邯鄲地區廣平縣閻小寨墜子老藝人杜學勤,一次按照書中主要人物形象化了妝,藏在桌圍後邊,開書時突然鑽了出來,引起聽衆的極大興趣。藝人們也受到了很大啓發。從此,他們便開始化妝演出,由單口、對口說唱發展為多口說唱,並輔之以簡單的表演動作。1949年春杜學勤在邯鄲地區臨漳縣郭小屯村,把撂地攤演唱的“化妝墜子”搬上舞臺,演出的劇目是《鋸大缸》。不久,大名縣的李和春、梁大愛,廣平縣的閻桐梧(藝名破大鑼)、齊秀雲,冠縣的王元山,麯周的宮憲梅,欒城縣的羅福成,魏縣的魏連香、崔秀珍(藝名九歲紅)等墜子藝人也相繼登上舞臺。
  初期的墜子戲,是以傳統墜子書目為基礎,略加改動,運用原有的音樂唱腔,套用京劇、河北梆子的鑼鼓經,穿上戲麯服裝,增設了燈光布景而成,因而稱為化妝墜子。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墜子進一步嚮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藉鑒,設置了生、旦、淨、醜行當;學了一些表演動作程式,又吸收豫劇、河南麯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唱腔和板式結構,逐漸完成了戲麯化的進程,形成了獨立的劇種稱北方墜子也就是深澤墜子。
  到1958年7月,河北省已有專業墜子劇團十二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邢臺市和深澤縣墜子劇團。
  墜子戲的傳統音樂唱腔有:過板、引子、[平腔]、[大小寒韻]、[五字嵌]、[十字韻]、[快板紮]等。過板,是唱段前的音樂過門,引子,是唱段開始前的引句;[平腔]是墜子戲的主要唱腔,多用於敘述,有慢、中、快三種速度,又有開腔和敘述句之分,開唱句是四句式或兩句式;敘述句是兩句式。[寒韻]用以表達悲切之情。牌子有[五字嵌]、[十字韻],均作為獨立的麯牌,穿插運用於[平腔]之間。[快板紮]用於唱段結束部分。
  主奏樂器為墜琴(也叫墜鬍),是由小三弦改製而成的拉弦樂器,面板改皮為木(也有蒙銅板的)。演奏時,多用頓虧、滑奏等手法,音色悠揚動聽,表現力極為豐富。其他伴奏樂器尚有二鬍、二弦、笛、笙、嗩吶、大提琴等。
  深澤墜子的初期劇目,多由墜子書中的中、長篇傳統書目改編而成,故多連臺本戲。如《海公案》、《劉公案》、《回竜傳》、《大宋金鳩計》、《絲絨計》、《雙金綫》、《雙合印》、《王清明投親》、《二度梅》等。劇本多用唱詞敘述劇情,念白不多。唱詞一般為七字句、十字句。六十年代之後,墜子戲從其他劇種移植了一批優秀古裝戲,也排演了一些新編歷史故事戲,如《審誥命》、《楊金花奪印》、《花木蘭》、《秦香蓮》、《蝴蝶杯》、《楊門女將》等。墜子戲也能較好的反映現代生活,五十年代後期,邢臺、深澤兩個墜子團都積極地創造和排演了現代戲,在觀衆中留有印象的劇目是《白毛女》、《血淚仇》、《黨的女兒》、《奪印》、《會計姑娘》、《風塵遺恨》、《大路朝陽》、《紅旗譜》(根據梁斌同名小說改編的五本連臺戲)、《新芽吐秀》等。
  深澤墜子戲用河南方言唱念,唱腔委婉清新、優美動聽。藝人非常重視唱功,講究吐字清晰,句句進入觀衆耳中。加之,所演故事有頭有尾,情節連貫,唱詞通俗易懂,所以在農村和城市居民中很受歡迎,有“看了墜子,賣了被子”之說。墜子戲,在三十多年的演出中,足跡涉及北京、天津、濟南、太原、開封、鄭州、石傢莊、保定等大、中城市和廣大農村,給群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目前,河北省僅存深澤縣一個專業墜子劇團,而業餘劇團和半職業劇團為數尚多。
  2007年深澤墜子與安徽宿州墜子一起申請成為國傢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英文解釋
  1. n.:  Henan zhuizi
相關詞
麯藝傳統短段一七轍油求轍江洋轍人物明朝
戲麯演員國粹非物質文化遺産地方戲麯深澤墜子演員墜子戲麯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