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成碗形的成塊的茶 Pressure into a bowl of tea into the block |
| 壓成碗形的成塊的茶。産於 雲南 、 四川 。亦指用沱茶沏的茶水。 巴金 《還魂草》一:“那個光頭微須的矮胖子慢慢地走上來要一碗沱茶,坐在角落裏靜靜地喝了許久。” |
|
【簡介】
沱茶是一種製成圓錐窩頭狀的緊壓茶,主要産地是雲南,一般用黑茶製造,為便於馬幫運輸,一般將幾個用油紙包好的茶坨連起,外包稻草做成長條的草把。因為一個茶坨的分量比一塊茶磚要小得多,更容易購買和零售。
沱茶從面上看似圓面包,從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間下凹,頗具特色。沱茶的種類,依原料不同有緑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沱茶”形狀似碗,成茶歷史距今已有 300年,據明代萬歷年間(公元1537-1620)《滇略》上已有此茶之記載。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載:“普洱茶出雲南省普洱府,成團,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又云:“普洱茶如膏如漆,醒酒第一,緑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沱茶原狀産于云南省景𠔌縣,又稱“𠔌茶”。雲南省下關(今大理布)茂恆,永昌祥等號相斷生産後,又有𠔌在與關莊之分。近40年來,雲南沱茶集中於下關製造。
雲南沱茶,以一、二級滇青原料,蒸壓成研究會形外徑8釐米,高4.5釐米,外觀顯毫,品質最好的是“特級沱茶”,香氣馥鬱,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湯色橙黃明亮。普洱散茶蒸壓而成的雲南普洱沱茶,外形緊結,色澤裼紅,有獨特的陳香,滋味回甘,湯色橙黃明亮。
沱茶除雲南生産外,四川重慶有生産,依所用原料的優次分高産田“特級重慶沱茶”、“重慶沱茶”和“山城深茶”三種四川沱茶的重量分50剋、100剋、和50剋三種規格。
【歷史】
沱茶的産製歷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謝肇製的《滇略》一書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普茶指普洱茶,說明當時已有將散茶蒸後,加工揉製,壓縮體積,便於攜帶的壓製茶了。沱茶名稱的由來,沱是由團轉化而來,有說由於過去運銷四川沱江一帶,故而得名。不論說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雲南茶中相當古老的製品,早就暢銷省內外。現代形狀的雲南沱茶創製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𠔌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清代末葉,雲南茶葉集散市場逐漸轉移到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的下關。下關永昌祥、復春和等茶商改團茶製成碗狀形沱茶,經昆明運往四川省重慶、敘府(今宜賓)、成都等地銷售,故又稱敘府茶。
【種類】
沱茶的種類有二,以較細嫩的曬青緑毛茶為原料,經蒸壓而製成稱為“雲南沱茶”,以普洱散茶壓製而成的稱“雲南普洱沱茶”或“産洱沱茶”。
【分類】
雲南沱茶之原料,采自滇青,依生産季節和茶葉老嫩不同,分為春夏秋茶。春茶又分為春尖、春中、春尾,夏茶稱為“二水”,秋茶稱為“轂花”,品質以春尖最好,轂花次之,“二水”最差。産製分為炒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然後在蒸甑中蒸透,裝入碗狀模型中,用手加壓,促使緊結成型。成型後之沱茶,規格是:外徑 8釐米,高4.5釐米。定型後進行烘焙,烘焙必須中溫長烘,目的促使乾燥而有漚堆質變作用,使部分“多酚類”化合物氧化,從而增加甜味,減輕苦澀。
【功效】
1、常飲沱茶,對年齡 40-50歲的人,有明顯減肥體重效果。
2、70%以上病例證明,沱茶顯著地降低了人體三酸甘油酯的含量,有一些在一個月中,日喝三盞沱茶的人,他們的血脂含量下降了22%。
3、有一半病例,體內膽固醇含量有所下降。對人體降低血尿酸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
|
沱茶
tuocha
沱茶(tuoeha)碗形燕壓緑茶之一。由i
團茶演變而來。創製於1902年前後。原産于云南‘
𠔌縣,又稱“𠔌茶”。雲南省下關(今大理市)茂恆、
昌樣等茶號相繼生産後,又有𠔌莊與關莊之分。“
沱茶多采用景𠔌縣附近地區生産的滇青揉壓;關j
茶采用滇西劫庫茶(雙江)、鳳山茶(風慶)、大山部
雙版納、思茅)等地滇青在下關設廠拼配、精工拐
其品質勝於𠔌莊,因而在市場上逐步取代了𠔌莊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雲南沱茶集中於下關製難
轆緣永滋隴灑抓燕o50
年代四川省重慶也開始壓製沱茶。
沱茶有250剋和100剋兩種規格,外形呈內凹的圓
沱 茶
碗形。主要銷往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及北京,天津、
上海等大城市。
雲南沱茶采用滇青一至四級高檔毛茶壓造。先按
地區、季節進行品質調劑拼配,然後經篩分、風選,揀
剔.按篩號分出裏茶和蓋茶。以裏茶75%、蓋茶25%
的比例.折算水分後分別稱重倒入圓底有孔的蒸茶甑
內,移置在蒸汽嘴上,蒸茶5秒鐘左右,約增加水分
3%。蒸好的茶坯,再倒入三角形布袋,用手在揉板上
旋轉,使蓋茶均勻包裹於裏茶的外表,紮緊袋口,放入
碗形凹模中壓造成型,成型後置涼茶架上涼半小時左
右,退袋進行乾燥。
(瀋柏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