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滄州鐵獅子投訴電話滄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317-2080122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滄州鐵獅子位於滄縣縣政府駐地東南偏北16.5公裏。坐落在東關村西0.5公裏處。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嚮南,頭嚮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再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昂首闊步,徐徐如生鐵獅是我國大型的驚巧鑄鐵工藝。也是我國著名發、的古跡。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
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1957年由主管部門予以補項補趾,並修池建亭,周圍還設有鐵欄,建亭後由於鐵獅見不到陽光,氧化較快,於1972年將亭拆除。
據《滄縣志》記載:"鐵獅子在舊州城內開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長一仗六尺,背負巨盆。頭頂及項下各有'獅子王'字,右項及牙邊皆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左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腹內、牙內外字跡甚多,然漫漶不全,後有識者謂是金剛經文。頭內有'竇田、郭寶玉'字,曾見拓本,意係冶者姓名,字體為古隸。相傳周世宗北徵契丹罰罪人鑄此,以鎮州城。後有考據傢辯雲,罰罪人之說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獅在開元寺前,且背負巨盆,當即寺中物或李雲捐造以壯寺觀者,是說較近情理。清嘉慶八年三月,大風倒地,口吻腹尾殘缺。據郡人張岩《幞滄雜記》又有相傳康熙初年,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僕一說,然其它所記較前為詳。光緒十九年暑州事宮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磚石補其殘,然已失原狀態矣"。又民間流傳舊滄州一帶濱臨渤海,經常發生海嘯,洪水浩劫,民不聊生,當地勞動人民為消除水患,自動捐錢,請名師李雲鑄此獅,以鎮海嘯,名曰"鎮海吼"。從獅身外面鑄有農民捐錢姓名和具體數字來看,即可證實這一說法。
從以上文獻記載和傳說中可以看到對鐵獅子鑄造之因有三:1、周世宗北徵契丹罰罪人鑄鐵獅以鎮滄城;2、李雲捐造以壯寺觀;3、人民自動捐款為除水患以鎮海嘯。因周世宗素不信佛,第一種說法不足信,第二、三種說法適近情理。 |
|
滄州鐵獅子是我國最大的鑄鐵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河北省開始舉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其金獅、銀獅、銅獅奬杯和以雄獅作圖形的節徽,其原意來源和圖案範本就取自和選自滄州鐵獅子。如今,滄州鐵獅子已是聲名遠播,在國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它作為中國的象徵和友誼的使者,為國傢爭得了榮譽。
滄州鐵獅子,當地又稱作“鎮海吼”,它位於滄縣舊州城內,坐落在原開元寺前。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徵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傢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話說古時候,滄州一代瀕臨大海,海中有一條妖竜,時時興風作浪,海水上漲,淹沒了大片農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一天,五臺山的文殊菩薩路過滄州,見到此情此景,慈悲心腸大發,於是就派自己的座騎獅下界降伏妖竜,座騎獅來到海邊,大吼三聲,逼出妖竜,一獅一竜就這樣鬥在一起,直殺得天錯地暗,日月無光。大戰三天三夜,妖竜逐漸體力不支,座騎獅瞅準一個破綻,撲了上去,咬住妖竜的脖子,妖竜慘叫一聲,掙脫獅品逃回海中,再也不敢興風作浪,於是滄州便又恢復了太平。人們為了紀念這衹為民除害的獅子,便仿照它的樣子鑄造了這衹鐵獅子,還給他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鎮海吼”。
鐵獅鑄造的年代和鑄造師,皆鑄造於獅身。獅頸右側有“大周廣順三年鑄”七字,右肋有“山東李雲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一件我國最大的鑄鐵藝術品,其體態究竟有多高大?獅身高3.8米,頭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長6.5米,身軀寬3.17米。其總重量是多少?原來,傳說鐵獅總重量約40噸,1984年為保護獅身為其移位時,經過準確稱量,鐵獅的總重量為29.30噸。鐵獅高大的軀體,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睜雙目,巨口大張,四肢叉開,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闊步前進。其威武雄壯的氣勢,栩栩如生的姿態,與其頭部鑄有的“獅子王”三個大字,是多麽的相匹配呀!難怪歷代文人都為之贊嘆謳歌。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贊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鈎。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澱;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絶妙而生動的描述。
鐵獅裝束的鑄造工藝也堪稱奇絶。身披障泥(防塵土的墊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來。相傳這是文殊菩薩佛像的蓮座。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捲麯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於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腹腔內還有以秀麗的隸書字體鑄造的金剛經文,具有一定的書法、考古價值,可惜現在大都模糊不清,衹有少數字依稀可辨認。
鐵獅精巧的鑄造工藝,確係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大珍品。但是,這件總重3萬公斤的鐵獅是如何鑄造的呢?據研究,這是古人采用一種特殊的“泥範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的。鐵獅腹內光滑,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釐米不等的範塊,逐層壘起,分層澆註,共用範544塊拼鑄而成。憑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鑄技術,能鑄造出如此龐然大物,足見其製模、冶煉、澆鑄工藝是相當高的,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鑄造工藝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當時的一位蘇聯專傢來滄州參觀考察,當他看到鐵獅子威武凜然的形象和豪邁磅礴的氣勢時,非常欽佩並贊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工匠的聰明才智。但當他發現由於多年風雨剝蝕,鐵獅多處傷殘,特別是因下巴損壞殘缺影響鐵獅造型時,感慨地說:“這樣的珍貴文物堪稱國寶,如果在我們國傢是要受到加意保護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為它可以引為國傢和民族的驕傲。”
如何保護這件國寶,當地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都很重視,並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但令人十分遺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鐵獅子開始出現開裂現象。目前鐵獅子軀幹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縫,由於風雨剝蝕,全身銹蝕嚴重。省、市文物部門已嚮全國徵集鐵獅子“醫療方案”,國傢文物局甚至請來美國、英國、日本的專傢,專程到滄州研究保護方案。我們期待着修復早日成功,以使鐵獅重振雄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