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沙河市簡介】
沙河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全市總面積999平方公裏,轄15個鄉鎮、辦事處,290個行政村,總人口48萬。地勢西高東低,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續三年(2004—2006年)位居全省30強之列。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達101億元,全部財政收入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0.11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2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41元。
優越的交通區位。沙河地處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四省接壤地帶,是承東啓西、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和支點。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三條國傢交通大動脈均從市內穿過。另外,即將開工建設的京深高速鐵路及和黃鐵路均從市內穿過。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沙河歷史悠久,隋開皇16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文化先進市和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沙河的“沙河藤牌陣法”被評為首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宋璟碑及附屬文物被列為“國保”。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沙河涌現出唐代名相宋璟、元代中書左丞張文謙等歷史文化名人,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楊春增是戰爭年代沙河優秀兒女的傑出代表。
得天獨厚的資源。沙河礦産資源藴藏豐富,現已發現的礦藏資源有40餘種,探明儲量的有10餘種。其中,煤儲量10億噸,鐵礦石3.5億噸,瓷土1億噸。沙河是全國100個重點産煤縣(市)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無煙煤、鐵礦石和絹雲母瓷土産地。沙河水源充沛,水質優良。西部山區有大中小型水庫7座,蓄水量達5億立方米;中部丘陵有兩條地下河;東部平原是富水區,地下水可采儲量達1.5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綫工程總幹渠縱貫市域南北,邢滄幹渠從市區北部通過,輸水流量20—50立方米/秒,可提供充足的水源。沙河旅遊資源豐富,境內的秦王湖、北武當山風景區是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太行三峽開發前景良好,還擁有唐代著名書法傢顔真卿書寫的宋璟碑、清乾隆皇帝題寫的梅花賦等人文景觀。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沙河以“新型工業化衛星城市”為發展定位,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承載力明顯提高。目前,市區建成區面積13.1平方公裏,市區人口13萬人。市內擁有1個日處理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2座220KV變電站,4座110KV變電站,12座35KV變電站,8傢企業自備電廠,全市年供電能力達到25億千瓦時。同時,規劃建設了金百傢、金馬嶺、留村、恆利、韓國工業園、機械通用零部件等工業園區,其中,金百傢工業園區被河北省列為十三傢特色園區之一。
快速發展的工業經濟。沙河是新興的工業城市,以采礦、建材、醫藥化工、紡織、畜牧養殖等主導的特色産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全國知名的玻璃、炭黑、飼料生産基地,其中玻璃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15%,被譽為“中國玻璃城”。全市涌現出一大批國內、省內的知名企業集團,恆利集團生産的“康必得”抗感冒藥享譽全國,迎新浮法玻璃是全國同行業民營第一傢,竜星炭黑集團躋身全國炭黑行業前三名,興達和凱特集團分別成為河北省飼料加工企業一、二名。在改造提升傳統主導産業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壯大冶金機械製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等新興産業。正在建設中國北方最大的機械通用零部件市場及産業園區,3-5年內,沙河將成為全國知名的機械通用零部件生産、加工、銷售基地。
沙河市確定的發展戰略是: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強力抓環境”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工業立市、科技強市、城鎮化帶動和開放推動四大戰略,到“十一五”末,把沙河建設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冀南工業重鎮、工業化生態型中等城市,重大項目的佈局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全國新型建材、炭黑、機械通用零部件生産和貿易基地。
【歷史淵源】
沙河市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東與南和縣交界,北與邢臺市、邢臺縣為鄰,南與永年、武安兩縣毗連。面積982平方公裏。市人民政府駐褡褳,距省會石傢莊140公裏。
據《沙河縣志》載,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竜岡縣(今邢臺縣)南境置沙河縣,以境內有沙河橫流而得名(《元和郡縣志》稱“以沙河在縣南五裏,因以為名”)。
今縣境,春秋時先為邢國,邢滅屬衛,後為晉國地。戰國時期為趙國轄域。秦代為信都縣域,屬邯鄲郡。兩漢、三國(魏)、晉及北魏各代,均為襄國縣(今邢臺縣)轄境。兩漢時屬冀州趙國(時國時郡),三國(魏)和晉代屬冀州廣平郡,北魏時屬司州北廣平郡(北周時又隸襄國郡)。到隋代,於開皇九年襄國縣改名竜岡縣。十六年(公元596年)析竜岡縣南境設沙河縣。故城在縣東一公裏處(據《河北通志》),先屬邢州,後於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更隸襄國郡。唐代,於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設溫州,治領沙河縣,四年廢溫州改隸邢州(於貞觀元年起邢州屬河北道。天寶元年罷州改為鉅鹿郡,至德二年廢郡復為邢州)。五代時,沙河縣於後晉開運元年(公元944年)徙治今縣城關(原沙河縣城),屬邢州。宋代,沙河縣初屬河北西路邢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為河北西路信德府(邢州升府);入金後,於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復屬河北西路邢州(信德府降為州)。元代,沙河縣初隸真定路邢州,世相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改隸順德路(中統三年稱府)。此時,省南和縣並入沙河縣,不久即復置。明代,沙河縣於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遷治於今縣城西之新城(原稱小屯,徙治後改稱),十八年即還治今城關,屬京師順德府。清代,沙河縣屬直隸省順德府。
民國時,沙河縣初為直隸省冀南道,三年(公元1913年)改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隸於河北省,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春劃歸河北省十五督察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9年創立了太行區抗日根據地,沙河縣為冀西專區所轄。1941年9月,晉冀魯豫邊區成立,轄太行區,自此沙河縣一直為太行區之六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沙河縣改屬太行區一專區。1948年1月沙河縣還隸太行區六專區。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沙河縣隨太行區六專區歸屬華北行政區(晉冀魯豫邊區撤銷)。1949年3月,沙河縣又改屬太行區一專區。同年8月1日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沙河縣即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沙河縣仍為邢臺專區。1958年撤銷邢臺專區,沙河縣劃屬邯鄲專區;同年又撒銷沙河縣,並入邢臺縣。1960年撤銷邯鄲專區,沙河縣境隨邢臺縣歸邯鄲市轄。1961年5月4日復設邢臺專區,邢臺縣(含沙河縣境)即還隸;同年7月9日恢復沙河縣建製,仍屬邢臺專區。1968年,沙河縣人民政府由城關(亦稱沙河城)遷駐褡鏈。1970年邢臺專區改稱邢臺地區,繼轄沙河縣。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行政區劃】
概況
沙河市位於河北省南部。總面積999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2007年)。市政府駐地郵編:054100。
代碼:130582。區號:0319。拼音:Shahe Shi。
行政區劃
沙河市轄5個街道、5個鎮、5個鄉:褡褳街道、橋東街道、橋西街道、贊善街道、周莊街道、沙河城鎮、新城鎮、白塔鎮、十裏亭鎮、綦村鎮、留村鄉、册井鄉、劉石崗鄉、柴關鄉、蟬房鄉。
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竜岡縣南境置沙河縣,以境內橫貫東西的大沙河而得名。據《元和郡縣志》稱“以沙河在縣南五裏,因以為名”。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2000年,沙河市轄5個街道、5個鎮、5個鄉:褡褳街道、橋東街道、橋西街道、周莊街道、贊善街道、沙河城鎮、綦村鎮、十裏亭鎮、白塔鎮、新城鎮、留村鄉、柴關鄉、册井鄉、劉石崗鄉、蟬房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47426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褡褳街道 36443 橋東街道 39077 橋西街道 20623
贊善街道 31286 周莊街道 15166 沙河城鎮 37573
新城鎮 41546 白塔鎮 44433 十裏亭鎮 25470
綦村鎮 31075 留村鄉 47827 册井鄉 25760
劉石崗鄉 24297 柴關鄉 16948 蟬房鄉 15685
第廿冶金建設公司虛擬街道 15281
華北冶金礦山建設公司虛擬街道 5770
2002年底,沙河市面積970平方千米,人口45萬。轄5個街道、5個鎮、5個鄉,10個社區居委會、290個村委會。
褡褳街道 辦事處駐京廣路。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5.50萬。轄5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太北、廣陽、晨光、新華、慶陽;褡褳、西崔、東崔、南汪、中汪、東升。
橋東街道 辦事處駐建設北路。面積54.35平方千米,人口3.18萬。轄3個社區居委會、14個村委會:園西、風陽、溫泉街;新楊莊、普通店、常莊、毛村、田村、葛村、辛寨、西杜、杜一、杜二、杜三、高一、高二、高三。
橋西街道 辦事處駐橋西大街。面積14.9平方千米,人口2.01萬。轄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太西、興農;趙泗水、正招、辛莊、興固、曹一、曹二、曹三。
贊善街道 辦事處駐贊善村。面積34.97平方千米,人口2.73萬。轄13個村委會:贊善、許莊、尚賢、嶽坪、下鄭、上鄭、霞渠、丈八、官莊、福益、大掌、新石嶺、東侯峪。
周莊街道 辦事處駐周莊村。面積41.4平方千米,人口1.42萬。轄16個村委會:周莊、王莊、冀莊、老莊、姚莊、張莊、韓莊、申莊、高廟、竺村、淮莊、劉莊、毛莊、河北莊、東南莊、西八裏莊。
白塔鎮 鎮政府駐白塔村。面積78.17平方千米,人口5.76萬。轄34個村委會:白塔、白澗、新村、秦莊、新王、西趙、淺井、下元、趙窯、中關、下關、章村、王窯、馬莊、欒卸、溫窯、權村、溫莊、天生、賈莊、窯坡、養兒河、李傢莊、朱金紫、王金紫、南金紫、西郝莊、王下曹、林下曹、張下曹、樊下曹、塔子峪、顯德汪、東下河。
綦村鎮 鎮政府駐綦村。面積123.8平方千米,人口2.46萬。轄18個村委會:綦村、綦陽、西左、西毛、崗冶、朱莊、張峪、紙房、趙册、峪裏、後坡、孔莊、稱灣、黑硇、東蘇莊、西蘇莊、西南溝。
新城鎮 鎮政府駐新城村。面積52.37平方千米,人口3.36萬。轄21個村委會:新城、侯莊、三王、東馮、西馮、北馮、後河、白錯、王莊、新章、店上、河頭、北掌、南掌、臺上、勝利、前升、小屯橋、西許莊、東郝莊、西石嶺。
十裏亭鎮 鎮政府駐十裏亭村。面積65.18平方千米,人口2.24萬。轄15個村委會:十裏亭、西葛泉、東葛泉、上申莊、大油、西油、南高、中高、高店、柳溝、下解、王崗、曹章、王窯、水澗。
沙河城鎮 鎮政府駐沙河城。面積60.59平方千米,人口3.48萬。轄21個村委會:南街、北街、北關、東戶、西戶、留客、端莊、新建、東馬莊、西馬莊、東趙莊、西趙莊、大趙莊、劉鬍莊、十裏鋪、九裏鋪、洛陽東、洛陽北、洛陽西、東九傢、北張莊。
留村鄉 鄉政府駐留村。面積71.72平方千米,人口4.57萬。轄27個村委會:西留、東留、潘莊、仁裏、杏花、西趙、東趙、段莊、大村、青介、北俎、六方、薛莊、南陽一、南陽二、南陽三、北陽東、北陽西、前大流、後大流、郭竜莊、新榮莊、西南俎、東南俎、善下北、善下南、東北流。
册井鄉 鄉政府駐册井村。面積60.58平方千米,人口2.31萬。轄23個村委會:西北街、西南街、東南街、東北街、八十縣、北盤水、功德汪、通源井、小南溝、張溝、高窯、康川、全呼、鎖會、賈溝、常莊、蛇身、新莊、後井、蔡林、白莊、劉莊、魏莊。
柴關鄉 鄉政府駐柴關村。面積85.59平方千米,人口1.52萬。轄20個村委會:柴關、彭硇、劉硇、王硇、杜硇、康硇、陳硇、南站、西溝、峽溝、高莊、安河、東溝、溫傢園、陰河溝、石門溝、杏花莊、緑水池、五裏碑。
蟬房鄉 鄉政府駐蟬房村。面積168.71平方千米,人口1.49萬。轄35個村委會:蟬房、南溝、花木、後欠、前欠、中欠、大欠、口上、連溝、大臺、小臺、寨底、漸灘、侯峪、西寨、王茜、寺溝、連莊、朝陽、良峪、石盤南街、石盤北街、前漸寺、後漸寺、石岩溝、後王峪、中王峪、前王峪、小漢坡、溫傢溝、南臺溝、碾子溝、小東溝、水磨頭、梧桐溝。
劉石崗鄉 鄉政府駐劉石崗村。面積75.37平方千米,人口2.20萬。轄20個村委會:劉石崗、李石崗、南石崗、後石崗、孟石崗、東柳泉、西柳泉、將軍墓、八裏廟、禦路、上關、梁莊、寺莊、新莊、漸凹、渡口、石嶺、北溝、小倉、大坪。
【地理氣候】
沙河市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平原西緣,自西嚮東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約三分之一。山地群峰聳立,溝𠔌縱橫,最高峰老爺山海拔1437米,山川主要有渡口川、柴關川和孔莊川。丘陵區山丘低緩,𠔌地開闊,臺地多為冰川泥礫組成,地下多煤鐵礦藏。平原為洪積衝積而成,地面坡度約四百分之一,市境東南隅為境內最低處,海拔47.2米。
沙河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自西而東橫貫全境,市內段長86.4公裏。其中下遊河床寬達數裏,皆是漫漫白沙。平日無水,係典型的季節性泄洪河。境西南還有馬河等小河川分佈。
沙河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1℃,平均無霜期207天,平均降水量529毫米,多集中於夏季。
【植物資源】
沙河地形復雜,有多種植物群落,故植物品種繁多。
1.林木類
1983年普查,全市有木本植物88種,分屬37科。其中用材樹36種,經濟樹25種,灌木27種,林木覆蓋率13.7%。
用材樹主要有
刺槐 解放後引進的緑化樹種,主要分佈在大沙河兩岸及渡口川、册井川,多成片林地,面積約5萬畝。
油鬆 1952年引進。分佈在西部山區。約1.4萬畝。
楊 本地品種為大白楊和小青楊,沿河或零星分佈。解放後引進大量新品種,加拿大楊、沙蘭楊、北京楊、意大利楊等。因生産迅速易栽植,多作為路旁或農田林網緑化用樹。
柳 本地有旱柳、杞柳等,以沿河較多,垂柳多緑化用樹。
椿 分臭椿、香椿兩種,本地樹種。山畔、田頭院落均有零星分佈。
槐 也名國槐,古老樹種。零星分佈。劉鬍莊、王下曹、王窯、東下河等村皆有樹齡數百年的古槐。
側柏 古老樹種。安河、東溝、功德汪等村有成片栽植,餘多在墳地、廟宇等處零星分佈。沙河城梵愛寺古柏傳已有千年之久。古人贊其“老幹輪睏,蔽拂雲日”。
橡櫟 係山區天然次生林中的主要樹種。耐旱耐瘠,本質堅硬,也叫菜木。
山梂 山區古老樹種之一,耐旱耐瘠,可接核桃。
泡桐 60年代引進樹種,生産迅速,本質疏鬆。多作為緑化樹。
榆 本地樹種,多零星分佈。舊時多有食其皮、葉者。
合歡 通元井、柴關、溫傢溝一帶有少量分佈。
另外,還有楸樹、苦棟、黑葉樹、本地桐、白臘樹等等。
經濟樹主要有
漆樹 石岩溝、大欠、小欠、石盆等村附近山中有零星分佈。70年代調查有5000株。
桑 清代中期柴關川曾大量種植。現衹有零星分佈。
花椒 以山區、丘陵分佈較多。
核桃 係古老數種。有綿核桃、薄皮核桃、夾核桃等。主要分佈在蟬房、柴[關、溫傢溝等鄉。
板慄 栽培歷史悠久。分佈於西部山區,以蟬房鄉最多。
梨 栽培歷史悠久。平原廣泛種植。尤以洛陽馬場秋梨最為著名。解放後引進不少新品種,如鴨梨等。
蘋果 本地品種為綿蘋果。舊時以産於馬峪者為最佳。現多為引進品種,如富士、國光、元帥、金冠、秋光等。以蟬房、贊善、柴關、孔莊種植較多。
柿子 古老樹種。有方柿、火柿、蓋柿、臺柿等。山區及丘陵均有種植,以渡口川最多。
萄葡 舊時僅在庭院中有零星種植。近年周莊、沙河城、贊善等鄉多成片種植者,有竜眼、巨豐、玖瑰香、牛奶等品種。
棗 各地均有種植,舊時以左村小棗最有名。另外野生酸棗全市有分佈,以低山丘陵生長最多,如孔莊、高莊、葛泉等鄉。
此外,還有杏、桃、花紅、奈子、海棠、杜梨、黑棗、石榴、沙果、檳子等。
灌木類 主要有荊條、酸棗、山榆、鬍枝子、榛子、六道木、棒棒木、紫穗槐以及山萄葡,山豆蔓等。
2、作物類
糧食作物 小麥、玉米、𠔌子、黍子、紅薯、高粱、大豆、小豆、緑豆、蕎麥等;
經濟作物 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綫麻、煙葉、掃帚等;
蔬菜類 白菜、馬鈴薯、北瓜、東瓜、黃瓜、蔥、茄子、蒜、辣椒、西紅柿、菜豆角、眉豆角、白蘿蔔、鬍蘿蔔、蔓菁、君達、菠菜、韭菜、芹菜、茴香苗等。
3、花草藥材類
據不完全統計,草本植物約54科,180多種,以山區為多。主要有:
野草 白草、麥草、茅草、蒿類、沙蓬、馬唐、狗尾草、王不留、莎草、馬蘭草、綉根草、抓地蔓、鬼圪針、蒼耳、蒺藜、刺兒菜、灰灰菜、野菊花、苦苦菜、蘆葦、山韭、山蔥、牽牛花、白奶蔓、節節草、菖蒲等。
花木 丁香、牡丹、紫薇、指甲草、幹枝梅、菊、火石榴、夾竹桃、木槿、薔薇、月季、玫瑰、葵花、山丹、雞冠、茉莉、榆葉梅、迎春、西番蓮、仙人掌、文竹、夜來香、海棠、蝴蝶花、蘭花、荷花、鼕青等。
藥材 生地、柴鬍、黃芩、桔梗、山豆根、當歸、黃蓮、瓜蔞、山芝麻、細辛、四瓣草、七葉一枝花、‘漸凹參、車前子、茵陳、兔絲子、蒲公英、葛根、益母草、香附、天門鼕、桑白皮、瞿麥、透骨草、半夏、薄荷、馬兜鈴、荊芥、刺仁、桑葉等共695種。另外,動物類中藥:如水蜈蚣、桑螵蛸、蝎子、蟬退、鬍燕卵等161種。礦物類中藥:如磁石、寒水石、夜明砂、滑石等26種。
【動物資源】
飼養動物 有馬、牛、羊、豬、驢、騾、雞、鴨、兔、狗、貓、魚等。70年代蟬房曾養鹿,平原個別村曾有養駱駝的,今無。
野生動物 狼、土豹、狐狸、野兔、狸貓、黃鼠狼、鬆鼠、獾、刺蝟、田鼠、蝙蝠、傢鼠、蛇、草魚、泥鰍、鯉魚、青蛙、蟾蜍、壁虎、蜥蜴、螃蟹、鱉。
鳥類中主要有麻雀、喜鵲、鴿、灰喜鵲、燕、石雞、鵪鶉、鷹、鷂、貓頭鷹、布𠔌鳥、烏鴉、啄木鳥、黃鸝、斑鳩、鸛、雉雞等。
其它如蝗蟲、蝴蝶、青蛙、蝸牛等。、
【礦産資源】
沙河已知礦産資源有20多種,其中初步探明儲量的有十多種,如煤10億噸,鐵礦石3.4億噸,硫鐵礦810萬噸,瓷土870萬噸,鋁釩土1470萬噸,大理石5億立方米,石灰石6億立方米,耐火土1500萬噸,石英100萬噸,長石80萬噸,白陶土830萬噸,重晶石20萬噸,石膏50萬噸等,以上礦藏主要分佈在丘陵,部分在山區,平原分佈有極其豐富的建築用砂。
主要礦産簡述如下:
鐵礦 多為由岩漿侵入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鐵礦床,分佈於太行山前丘陵地區,面積250平方公裏。如綦村,葛泉、馮村、上鄭、小屯橋、東郝莊、高店、三王村、中關、白澗、王窯、鎖會等地,已探明大小礦體114個,探明儲量占邢臺地區總儲量的97%,其中王窯和中關的主要礦體規模較大。礦石主要是磁鐵礦、共生有赤鐵礦、黃銅礦等,礦石畲鐵量平均在45%左右。山區的大欠有石英岩型鐵礦,但礦體小,品位低。
煤礦 廣泛分佈於丘陵地區的葛泉、十裏亭、三王村、章村、窯坡、顯德汪、欒卸、李石崗、上關、李傢莊、趙窯等村附近。多為無煙煤。
石灰石 丘陵及淺山區普遍分佈。其中西毛村石灰石礦,含CA054.6%,為邢臺地區諸礦中含量最高者。
瓷土 分佈在丘陵地帶的北掌、侯莊、章村、白錯、三王村、馬莊一帶,其中馬莊儲量最多,達1 000萬噸以上,章村附近儲量近800萬噸,含絹雲母或水雲母。
【名勝古跡】
宋璟碑
《宋璟墓神道碑》位於唐代名相宋璟故裏——沙河市十裏鋪村西1.5公裏。是唐代著名書法傢顔真卿親筆撰文並書丹的藝術珍品,全國同類顔體碑刻僅存兩座。
梅花賦
《梅花賦》是唐代名相宋(王景)尚未步入仕途時寫的一篇詠梅小賦。乾隆皇帝對宋景的品德和他的《梅花賦》推崇之至,於1750年秋,在十裏鋪梅花亭親筆書錄了宋景的《梅花賦》,並賦詩一首,畫古梅一幅。乾隆遺墨較多,而他的畫現存於世的卻實為罕見。
廣陽山景區
廣陽山位於沙河市區西行30公裏處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華道教聖地北方名山。
太行渡槽:該渡槽跨度101米,全長220米,高53米,是一座漿砌單拱渡槽,主拱為空腹式變截面懸鏈綫無鉸拱,小拱17孔,單孔單跨6米,渠道墻高2.3米,厚1米,過水深2米,過水寬2.4米。1973年11月動工,1976年5月竣工。該渡槽猶如一道彩虹飛架兩山之巔,主拱上的8900塊弧形石,每塊重1.2噸,該渡槽原為中國第一單孔寬度漿砌石拱橋,現為華北第一。它以令人驚嘆的氣勢,展現了沙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廣陽山遠景:此山座落在山川之北,一日間其東、南、西三面均可看見陽光,故名廣陽山。廣陽山主峰海拔718米。在緑樹輝映的山石間,處處都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山前流水:傳說古時有一口老君泉,四季常溫,用泉水洗浴可去除百病。後來,衹因一位年輕後生說了句不敬重的話,惹得老君一怒之下,將泉搬到了山後,這就是今天的映雪湖溫泉。
三教堂:此處元代有一尼姑庵,明代擴建為三教堂,儒、釋、道三教並存,體現了我們中國人對宗教的包容性。明、清時期一直是廟堂齊整,香火旺盛。
小石橋:當地人稱通天橋。這橋石後邊山岩上的指印,人說是老君擔水時手攀山石留下的。
老君洞:傳說老子修行時住的山洞,古縣志上叫老君洞,也叫聖人室。老子姓李名耳,亦叫老聃,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傢、哲學家、道傢學派的創始人在石典文學中被塑造成玉皇大帝身旁長生不老仙丹的太上老君。他身邊這頭斷了一隻角的青牛,人說是老君放牛時,不小心吃了臨村八裏廟的莊稼,給打斷的。
老君臺:洞前有塊平地叫老君臺,過去曾有石碾、石磨,傳說是老君用過。在這兒,山青景秀、賞心悅目。明代沙河知縣肖泮遊覽到此,樂不思返,曾題詩贊曰:“萬仞當空壁立秋,山聲水色自悠悠,何為謝卻人間事,赤腳騎牛洞中遊。”
草帽洞:洞口小,裏面卻別有天地,頂似草帽,壁如蠃旋,遊人進入洞中轉動身體,石壁好假也轉動起來,大有飄然欲仙之感。
壁上題詞:石壁上有一首首的即興之作是各個時期文人墨客遊覽此地時留下的。“老聃修行處”這塊石碑是我國著名詞作傢喬羽老先生所題。他先後多次在渡口村居住,《劉三姐》、《紅孩子》和《上甘嶺》插麯歌詞等都是在此居住時創作的。
廣陽山遠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人語其:“前有渡水,後有溫泉,左有羅漢洞,右有漆泉寺”、“雲封洞口、霧鎖玄門、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遊者心曠神怡,榮辱皆忘,堪稱一方聖地也。”在歷史上慕名而來者多不勝數,如尹喜追隨老子到山頂上的尹傢寨居住,清初畿南四才子之一的申涵光也到此隱居多年。六十年代,中國歌劇舞劇院曾把該村作為體驗生活的基地。在今天,廣陽山也同樣得到了千千萬萬遊人的稱贊。中國老子研究會經過多次考察論證,得出了老子在涵𠔌關寫下《道德經》之後去所就是這座廣陽山,從而解開了這個千石之迷。
乘車路綫:市區乘車西行至白塔---渡口辦事處即到。
觀音寨風景區
觀音寨位於沙河市西部蟬房鄉寨底村北小西天主峰南側,即山頂上是觀音寨,山勢險峻,狀若坐蓮觀音,俗稱觀音寨。山下有一村莊,位置最低,名為寨底村。
景區內主要文物景觀有玉皇殿、三奶奶碧霞元君殿等。傳說東嶽大帝的三元兒碧霞元君在此修行,越過石門坎,跨過登天石橋後,羽化成仙。碧霞元君生性剛烈、法術蓋世,懷有一付菩薩心腸,專管人間不平事。被人們尊稱為三奶奶,至今還留一了許多美好的神話傳說,受到人們的普遍頌揚。關於碧霞元君契約修行的石門坎、過仙橋、石碾、石竈、修行石、車轍印、馬蹄泉等遺跡隨處可見。
景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很好。在自然的山石溝岔間,長滿了高低錯落、千姿百態的野生林木,山林中有野雞、野豬、山兔、短尾雉等十幾種野生禽獸,林間建造了一些草木搭建的小屋,供遊人居住。
乘車路綫:從沙河市區乘車至溫傢溝下車北行寨底即到。
九竜溝風景區
九竜溝風景區位於沙河市西南35公裏的罄山腳下。是一處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的溝𠔌型景觀。主要景點有:九竜廟、九竜潭、後竜池、吊屍崖、虎丘山、桃花庵、九竜湖等20餘處。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21平方公裏。該景區周圍有九條山梁,似九條巨竜盤旋延伸溝口,故取名“九竜溝”。
九竜廟建在溝壁直立,狹如綫天的九竜溝底,上有丹崖古柏蒼翠欲滴,下有九個竜潭溪中縱列,常年不涸。明代著名詩人陳藎贊曰:“雙壁雖分疑欲合,半天似閉忽微開。”明、清皇帝和彰德府、順德府、廣平府等府縣曾多次到此祈雨祭祀,並賜金敕封修繕。今仍留存明成化三年皇賜“護國靈侯”匾額。
九竜溝風光旖旎,傳說動人,被譽為冀南一大奇觀,是一處旅遊觀光、休閑度假、訪古尋幽的好去處。
乘車路綫:從沙河市區乘車西行到安河村再西行即到九竜溝風景名勝區。
沙河自隋代置縣,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近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大項目,求大發展,積極應對各種睏難和挑戰,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6年,沙河市全市生産總值達到83.8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7.5億元,連續多年跨入河北省30強縣(市)行列。 | | 沙河市, 沙河村 沙河社區, 沙河居委會 沙河地辦, 沙河鎮 沙河鄉 沙河街道 | | | 旅遊 | 河北 | 兵法 | 盾牌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邢臺 | 老子 | 渡口 | | 標準件 | 永年 | 公社 | 琅琊山 | 沙河中學 | 農村 | 鄉鎮 | 長沙 | | 房産 | 購房 | 世紀城 | 機場 | 昌平 | 國慶合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