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樟
(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 hayata)
木材的比重通常小於1,也有個別木材大於1,它比水重可以沉入水中,沉水樟可算此類木材。沉重的木材一般質地緊密,堅硬結實。沉水樟除提供木材外,還可提取芳香油。因而此樹種經濟價值高。本樹種被列為國傢級保護植物,除了具有經濟利用價值外,由於其地理分佈從大陸到臺灣呈間斷分佈,因而沉水樟對植物地理區係的研究亦具有科學意義。
沉水樟為常緑喬木,樹高可達40米,胸徑1.5米。樹皮不規則縱裂。葉互生,常集於枝頂,長圓形,長7-12釐米,寬4-6釐米,葉緣全緣,稍嚮內捲。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色。子房卵球形,嚮上變窄成花柱。核果橢圓形,長1-2.2釐米,直徑1-2釐米,果成熟時黑色。
本種間斷分佈於臺灣、浙江、福建、廣西等省,生長於海拔低於900米以下山坡或溪邊。在産地應加強對母樹的保護,同時大力發展遷地栽培。
~~~~~~~~~~~~~~~~~~~~~~
拉丁名: 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 hayata
中文名 : 沉水樟
拉丁科名 :lauraceae
中文科名:樟科
保護級別: 3
分佈:臺灣、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平南)
現狀: 漸危種。沉水樟間斷分佈於我國臺灣至廣西。由於本種主要生長區的低海拔地段多己開發為農業區,自然植被砍伐殆盡,生境漸趨惡化,加以結實周期長短不一,果實又常受瘦蜂寄生,種子空粒甚多,致使植株越來越少。
海拔下限(米):100
海拔上限(米) :, 臺灣達1800。
形態特徵:常緑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1.5米樹皮不規則縱裂,黑褐色或褐紅色,小枝緑至黃緑色,無毛,皮孔圓形,疏生;鼕芽大,卵球形,芽鱗背面密被灰褐色絹狀毛。葉互生,堅紙質或近革質,常生新枝頂端,長圓形、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一12釐米,寬4-6釐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兩側常略不對稱,幹時上面黃緑色,下面黃褐色,無毛,葉緣微內捲,側脈4一6對,脈腋在下面具小腺窩,窩穴中有微毛,網脈兩面具蜂窩狀;葉柄長2一3釐米。圓錐花序頂生,長3一5釐米,幹時茶褐色;花白色或帶紫色,花梗長約2毫米,無毛;花被裂片外面無毛,內面密被柔毛,花被筒鐘形,與裂片近等長;能育雄蕊9,花絲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形、嚮上驟然狹窄成花柱,柱頭頭狀。核果橢圓形或扁圓形,長1一2.2釐米,直徑12釐米,成熟時黑色,光亮;果托壺狀至倒圓錐形,長約9毫米,邊緣全緣或具波齒。
特性:分佈區的氣候條件是鼕季溫和,夏季暖熱,雨量多,濕度大,年平均溫16-21℃,月平均溫5--15℃,極端最低溫一5——9℃;年降水量1 660--2100毫米,相對濕度82—85%。土壤為黃紅壤,、紅壤或赤紅壤,強酸性,ph值低於5。自然植被為由栲屬castanopsis、潤楠屬machilus、樟屬cinnamomum、楠屬phoebe、蕈樹屬altlngio、鼕青屬ilex,杜英屬elaeocarpus、厚殼桂屬cryptocarya等喜溫樹種所組成的常緑闊葉林,部分屬季風常緑闊葉林。本種常散生於上層林冠內,有時為優勢種。偏陽性樹種,幼齡階段較耐陰,在林內生長可達20---30年,但長勢緩慢。據實測每年高生長僅15釐米左右。一旦透過林冠或在有充分光照的次生林內,則年高生長可達1米以上,表現出喜光和速生的特性。耐濕性強,適生在濕度大、土壤肥力較高的生境。不耐幹旱。根係發達,主根粗壯側枝多,根基部有較高的萌芽力,一株上常可抽生多枝。抗壓力差,易遭受風害和雹壓。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展葉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為開花期,翌年10月果實始成熟,延至12月底落果。一般15年生樹開花結果果實成熟前期要出現大量落果,種子空殼率高,發芽低。
保護價值:沉水樟是我國臺灣海島與大陸的間斷分佈種,對探索植物區係有一定的科學意義。植株可提取芳香油,主含黃樟油素,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料。
保護措施: 本種多保存在鄉村禁伐林中,有的長在國傢已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可得到妥慎保護。尚未采取措施的各分佈點,建議有關部門管好母樹,並開展繁殖栽培。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多油,壽命短,於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實,洗去漿汁果皮,浮去空粒,在濕沙中層積越鼕,翌春播種,或在容器中育苗。也可采用插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