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湯姆斯杯羽毛球賽(thomas cup badminton)
湯姆斯杯羽毛球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就是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 由原國際羽聯創辦於194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
1934年國際羽聯成立時,英國人喬治·湯姆斯(george thomas)被選為主席。5年後,湯姆斯在國際羽聯會議上提出,組織世界性男子團體比賽的時機已成熟,並表示將為這一比賽捐贈一個奬杯,稱為“湯姆斯杯”。
此建議得到了大會的贊同,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定1941的前後舉辦的這項杯被耽擱下來。二戰結束後,國際羽聯終於在1948年到1949年間,在蘇格蘭舉辦了第一屆湯姆斯杯賽,馬來西亞成為第一個名稱刻在湯姆斯杯上的國傢。從1982年起,該項團體賽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而且賽製也從以往兩天9場5勝(5單4雙)改為一天5場3勝(3單2雙)。至1998年,該項杯賽已舉辦了20屆,冠軍杯一直在亞洲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中國隊之間流動。其中印度尼西亞戰績最佳,共11次捧杯;馬來西亞隊先後5次奪冠;中國隊是從1982年開始參加湯姆斯杯賽的,並在參加的9屆比賽中4次把湯姆斯杯捧回。
湯姆斯杯羽毛球賽成績
成績統計(時間倒排):
至2006年,印尼隊共13次奪冠,中國隊6次奪冠,馬來西亞隊5次奪冠。
屆數時間 地點 冠軍 亞軍
242006 日本 中國 丹麥
232004 印度尼西亞 中國 丹麥
222002 中國廣州 印尼 馬來西亞
212000 吉隆坡 印尼 中國
201998 中國香港 印尼 馬來西亞
191996 中國香港 印尼 丹麥
181994 雅加達 印尼 馬來西亞
171992 吉隆坡 馬來西亞 印尼
161990 東京 中國 馬來西亞
151988 吉隆坡 中國 印尼
141986 雅加達 中國 印尼
131984 吉隆坡 印尼 中國
121982 倫敦 中國 印尼
111979 雅加達 印尼 丹麥
101976 曼𠔌 印尼 馬來西亞
9 1973 雅加達 印尼 丹麥
8 1970 吉隆坡 印尼 馬來西亞
7 1967 雅加達 馬來西亞 印尼
6 1964 東京 印尼 丹麥
5 1961 雅加達 印尼 泰國
4 1958 新加坡 印尼 馬來西亞
3 1955 新加坡 馬來西亞 丹麥
2 1952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新加坡
1 1949 蘇格蘭 馬來西亞 丹麥 |
|
(thomas cup badminton)
湯姆斯杯羽毛球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就是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 由原國際羽聯創辦於194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 |
|
1934年國際羽聯成立時,英國人喬治·湯姆斯(George Thomas)被選為主席。5年後,湯姆斯在國際羽聯會議上提出,組織世界性男子團體比賽的時機已成熟,並表示將為這一比賽捐贈一個奬杯,稱為“湯姆斯杯”。
此建議得到了大會的贊同,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定1941的前後舉辦的這項杯被耽擱下來。二戰結束後,國際羽聯終於在1948年到1949年間,在蘇格蘭舉辦了第一屆湯姆斯杯賽,馬來西亞成為第一個名稱刻在湯姆斯杯上的國傢。從1982年起,該項團體賽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而且賽製也從以往兩天9場5勝(5單4雙)改為一天5場3勝(3單2雙)。至1998年,該項杯賽已舉辦了20屆,冠軍杯一直在亞洲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中國隊之間流動。其中印度尼西亞戰績最佳,共13次捧杯;馬來西亞隊先後5次奪冠;中國隊是從1982年開始參加湯姆斯杯賽的,並在參加的13屆比賽中7次把湯姆斯杯捧回。
如同網壇的戴維斯杯賽,世界羽壇也有一個男子團體賽的最高榮譽杯賽——湯姆斯杯羽毛球賽,由英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湯姆斯捐贈。
在1939年的一次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時任國際羽聯主席的喬治·湯姆斯(George Thomas)指出,組織全球羽毛球比賽的時機已經成熟。在這次會議上决定將舉行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比賽,湯姆斯提出嚮這一世界性比賽捐贈一隻奬杯,因此將此杯命名為“湯姆斯杯”。 |
|
湯姆斯杯高28釐米,包括把手的寬距為16釐米,由底座、杯形和蓋三部分構成,在蓋的最上端有一個運動員的模型。此杯的前部雕刻有這樣的詞句∶“喬治·湯姆斯·巴爾特於1939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羽毛球冠軍挑戰杯”。據說此杯在倫敦用白金鑄成,當時價值5萬英鎊。
湯姆斯的全名為喬治·湯姆斯,曾是英國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多次獲得英國羽毛球冠軍。他曾連續4次獲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9次男子雙打冠軍,6次混合雙打冠軍。他21歲開始獲得冠軍,並且年年有冠軍入帳,他最後一次拿冠軍時已41歲。1934年7月國際羽聯成立時,他被推選為第一任主席。
首屆湯姆斯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推遲至1948年纔舉行,當時有10個國傢和地區參加了比賽。湯姆斯杯為流動杯,每次比賽的冠軍隊將“湯杯”帶回本國,保留至下屆“湯杯”比賽開始。因此,湯姆斯杯比賽又稱為“國際羽毛球挑戰杯賽”。
從1984年起,此賽事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屆。比賽分為預賽、半决賽和决賽三個階段,從决賽前年的11月1日到决賽年的6月30日止進行。6支在相應區域進行半决賽而出綫的隊伍加上直接進入决賽的東道國和上屆冠軍共8個對進入决賽階段的比賽。如果東道國也是上屆冠軍的獲得者的話,那麽在半决賽中要出7個隊進入决賽。8支决賽隊伍分成兩個組比賽,以贏得分數多為勝利。如果分數一樣,以贏得場數多排在前頭。所以小組賽要比完5場。如果場數、局數仍然一樣,就采取抽簽的辦法决定名次。所有參加比賽的隊伍需在賽前14天選出4到10名運動員,按照當時的世界排名,列出第一單打、第二單打、第三單打、第一雙打、第二雙打及替補的運動員名單。每名運動員最多衹能參加一場單打和一場雙打比賽。絶對不允許世界排名靠前的選手擔任後位單打或雙打比賽任務。在1996年此項賽事參加國和地區已達56個。在已舉行的25屆比賽中,印度尼西亞13次捧杯,中國7次得冠,馬來西亞5次獲金。 |
|
湯姆斯杯比賽過去采用九場五勝製,即五場單,四場雙打,分兩天進行。1984年後比賽辦法改為五場三勝製(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進行),即三場單打,兩場雙打。比賽排序有6種,其目的是保證參加兩項比賽的運動員起碼有30分鐘以上的休息時間。
6種排序如下∶
(1)1單-2單-3單-1雙-2雙
(2)1單-2單-3單-2雙-1雙
(3)1單-1雙-2單-2雙-3單
(4)1單-2雙-2單-1雙-3單
(5)1單-2單-1雙-3單-2雙
(6)1單-2單-2雙-3單-1雙
在雙方沒有兼項運動員參加的比賽按照第一種排序進行。在預賽和半决賽中,采用第一種第二種排序。在决賽階段選擇第三到第六的排序。 |
|
成績統計(時間倒排):
至2008年,印尼隊共13次奪冠,中國隊7次奪冠,馬來西亞隊5次奪冠。
屆數 時間 地點 冠軍 亞軍
25 2008 印度尼西亞 中國 韓國
24 2006 日本 中國 丹麥
23 2004 印度尼西亞 中國 丹麥
22 2002 中國廣州 印尼 馬來西亞
21 2000 吉隆坡 印尼 中國
20 1998 中國香港 印尼 馬來西亞
19 1996 中國香港 印尼 丹麥
18 1994 雅加達 印尼 馬來西亞
17 1992 吉隆坡 馬來西亞 印尼
16 1990 東京 中國 馬來西亞
15 1988 吉隆坡 中國 印尼
14 1986 雅加達 中國 印尼
13 1984 吉隆坡 印尼 中國
12 1982 倫敦 中國 印尼
11 1979 雅加達 印尼 丹麥
10 1976 曼𠔌 印尼 馬來西亞
9 1973 雅加達 印尼 丹麥
8 1970 吉隆坡 印尼 馬來西亞
7 1967 雅加達 馬來西亞 印尼
6 1964 東京 印尼 丹麥
5 1961 雅加達 印尼 泰國
4 1958 新加坡 印尼 馬來西亞
3 1955 新加坡 馬來西亞 丹麥
2 1952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新加坡
1 1949 蘇格蘭 馬來西亞 丹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