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紅藻的一種,暗紅色,細圓柱形,有不規則的分枝。生在海灣淺水中。可用來製造瓊脂。②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
|
見“ 江離 ”。 |
|
紅藻的一種。藻體深褐色或暗紅色,細圓柱狀,有不規則的分枝。生在海灣淺水中。可提取瓊膠,供食用及作工業原料用。也叫“竜須菜”。 |
|
俗名:北方稱竜須菜,福建稱海面綫、棕仔須,廣東稱粉菜、海菜、蛇菜、沙尾菜。
介紹:
藻體呈圓柱形、綫形分枝。分枝互生、偏生,其基部稍有縊縮(這是鑒定不同品種的特徵)。每株基部為小盤狀固着器,主枝較分枝粗,直徑一般0.5~1.5毫米,大的可達4毫米,株高10~50釐米,高的可達1米,人工養殖的更高。藻枝肥厚多汁易折斷。顔色紅褐、紫褐色,有時帶緑或黃,幹後變為暗褐色,藻枝收縮。
[産地、産季]我國沿海各地均有江蘺資源,現廣東、廣西等南方沿海已發展養殖。采收江籬在兩廣從3月開始,福建沿海要推遲一個月纔開始收穫。
[經濟價值]江蘺體內充滿藻膠,含膠達30%以上,是製造瓊膠的重要原料之一,廣泛應用於工、農、醫業,作為細菌、微生物的培養基。沿海群衆用其膠煮涼粉食用,也直接炒食。煮水加糖服用,具有清涼、解腸熱、養胃滋陰的功效。
【江蘺】,據辭書解釋,苗似芎藭,葉似當歸,香氣似白芷,是一種香草。 |
|
俗名: 北方沿海群衆多稱為“竜須菜”,福建稱海面綫、棕仔須,廣東稱粉菜、海菜、蛇菜、沙尾菜。
介紹:
藻體呈圓柱形、綫形分枝。分枝互生、偏生,其基部稍有縊縮(這是鑒定不同品種的特徵)。每株基部為小盤狀固着器,主枝較分枝粗,直徑一般0.5~1.5毫米,大的可達4毫米,株高10~50釐米,高的可達1米,人工養殖的更高。藻枝肥厚多汁易折斷。顔色紅褐、紫褐色,有時帶緑或黃,幹後變為暗褐色,藻枝收縮。
[産地、産季]我國沿海各地均有江蘺資源,現廣東、廣西等南方沿海已發展養殖。采收江籬在兩廣從3月開始,福建沿海要推遲一個月纔開始收穫。
[經濟價值]江蘺體內充滿藻膠,含膠達30%以上,是製造瓊膠的重要原料之一,廣泛應用於工、農、醫業,作為細菌、微生物的培養基。沿海群衆用其膠煮涼粉食用,也直接炒食。煮水加糖服用,具有清涼、解腸熱、養胃滋陰的功效。
【江蘺】,據辭書解釋,苗似芎藭,葉似當歸,香氣似白芷,是一種香草。
【分類地位】紅藻門 Rhodophyta
真紅藻綱 Florideae
杉藻目 Gigartinales
江蘺科 Gracilariaceae
江蘺屬 Gracilaria |
|
(一)自然海區采孢子育苗
自然海區采孢子簡單易行,成本較低,但花的勞力較多。一般在適合江蘺生長的海區,築小的圍堤,再投放各種生長基和一定數量的種江蘺,使其自然放散孢子,附着到生長基上自然萌發而成江蘺幼苗。或生長基撒孢子水,使孢子附着萌發成江蘺幼苗。其方法步驟如下:
選擇場地
一般選擇地勢平坦,底質較硬,風浪較小,水質澄清,海水比重變化在1.010-1.025的內灣海區。在海灘築一個高約20-30cm的弧形大圍堤,使其在退潮後能貯蓄一定深的海水,成為自然海區采孢子苗場地,也可以利用魚堤、蟹池等場所進行江蘺采孢子育苗。因為這些場所除符合自然采孢子育苗所需要的條件外,更可以人為地調節水深及換水,使江蘺孢子附着後,能更好地萌發生長。
生長基的準備
生長基主要應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就地取材。常用的有石塊、貝殼、碎珊瑚等,石塊多用碎石,呈多角形,石面清潔,孢子容易附着,一般重量在0.5kg以下,每畝場地可投放35000-37500kg。貝殼多用海邊常見的牡蠣殼、扇貝殼等。通常每畝可投放12500-18500kg。投放時盡可能使凸面嚮上,凹面嚮下,因凸面粗糙,孢子容易附着,凹面較光滑會影響孢子的附着。碎珊瑚也是一種良好的附着基,有的海區隨時可找到。隨着生産的發展,目前逐漸采用了維尼綸、聚乙烯繩等作為江蘺的生長基。前者多為60股綫(3×20)製成,後者多為45股綫(3×15)製成。有的編成網簾,網目為15cm×15cm,有的使用單條。
種江蘺的準備
一般在采孢子前要挑選發育良好的種江蘺,也可在收穫時進行挑選。
(1)選擇的標準:藻體粗壯,分枝繁茂整齊,顔色較濃;藻體完整,無損傷腐爛現象;藻體上有大量孢子囊形成。
(2)采孢子時要檢查孢子是否成熟,可根據孢子囊的特徵加以鑒別。
Ⅰ、果孢子囊的成熟特徵:果孢子成熟時,囊果突起較高,頂端平圓,呈饅頭形,囊果孔透明,略帶白色。假如白點較大且有孔眼時,表示果孢子已放散,不宜選用,也可在顯微鏡下檢查孢子的飽滿程度。
Ⅱ、四分孢子囊的成熟特徵:四分孢子囊成熟時,對着日光照射觀察黑點明顯且比較大,分佈比較均勻;在顯微鏡下觀察,孢子束囊十字形分裂,分裂溝明顯。
種江蘺的處理與采孢子
(1)留種藻采孢子。這是在生長江蘺的海區進行采孢子的方法。當收穫江蘺時,保留一定數量的種藻,然後在該海區投放附着器材,使成熟的種江蘺自行放散孢子,然後附着萌發,達到采孢子育苗的目的。
(2)種江蘺乾燥刺激采孢子。選好健壯成熟的種江蘺,用海水洗滌幹淨,除去粘夾在藻體上的淤泥及其他附着物,然後進行乾燥刺激。乾燥刺激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陰幹刺激,即將種江蘺均勻地鋪在竹簾上或成串地挂在架子上陰幹12小時,衹要藻體表面水份消失,開始出現不規則的皺紋即可;另一種是在太陽下曬幹,邊曬邊翻開,時間可較短,達到表面水份消失即可。乾燥刺激完畢後,將江蘺藻體切成2-3cm的小段,均勻地撒到已放好附苗器的場地上進行采孢子,一般每畝場地約需新鮮江蘺15-20kg左右。
在采孢子時要註意選擇晴朗天氣,沒有大風大雨,最好在傍晚進行,溫度要穩定,且種江蘺要撒播均勻。
(3)撒孢水法。將乾燥刺激過的種江蘺放入盛有幹淨海水的大木桶或水池內,用木棒或竹桿不斷攪拌,使其大量放散孢子。待孢子水的濃度,在低倍顯微鏡下每個視野有30-40個時,可將藻體移入另一個木桶或水池內,使其繼續放散。孢子的放散是連續的,因此必須多準備幾個木桶或水池,約持續進行一晝夜以上。同時將取得的孢子水根據潮水的情況,盡快送往育苗場地直接潑灑到附苗器上,讓其附着萌發。根據試驗江蘺孢子的附着能力隨着時間的增長而逐漸降低,一般放散後36小時便基本上喪失附着能力。
用網簾或單繩采孢子時,可在水缸或水池中進行。一般撒上孢子水後,經過24小時以後則孢子附着牢固,可以取出放在潮間帶有積水處,用小木樁固定網簾育苗,也可以綁在浮筏上育苗。
育苗
江蘺在自然海區用貝殼石塊等采孢子後,往往就在該地進行自然海區育苗,育苗過程應註意的事項如下:
(1)經常檢查生物敵害,發現後應及時清除,滸苔,石蒓,水雲,苔蘚蟲及端足類動物等對江蘺孢子的萌發及幼苗的生長都有極大的妨礙,應設法防除。
(2)防止浮泥淤積,應及時清理洗刷,以免幼苗窒息死亡。根據觀察,江蘺被淤泥覆蓋後一般停止生長或窒息死亡,僅有生長力強的個體能夠鑽出淤泥繼續生長。
(3)註意水的深度,一般在淺灘築有小堤處采孢子育苗,退潮的水深最低限度要能保證生長基濕潤,幼苗不致因乾燥而死亡。在魚堤或蟹池采孢子育苗,水深可在半米左右,夏季水溫高時可適當加深。
(4)註意海水的比重變化,在雨季,大量淡水衝入海區時要特別註意。要求海水比重不低於1.005,若情況嚴重時,可考慮移往其他海區或采取其他措施。
(5)註意水溫的變化,在我國北方鼕季水溫很低時應考慮移往低潮綫下1-2m深處。以免凍傷死亡,在南方夏季內灣水溫高達35℃以上時,也要考慮移往水深處。
(二)室內采孢子育苗
室內育苗的設備
(1)建立和海帶育苗室相似的製冷係統,海帶育苗室水溫在10℃以下,所以一般采用氨製冷劑冷卻海水,江蘺育苗要求水溫在20℃左右,因而在育苗室內設空氣調節器使水溫適當降低即可。
(2)建立供水及排水係統,要設有抽水機、沉澱池、過濾塔、蓄水池、水泵和供水排水管道。
(3)育苗室可用毛玻璃做屋面或開設天窗、側窗,整個育苗室應東西走嚮,便於利用自然光,並使室內光照均勻。
采苗
(1)附着器的準備,江蘺人工育苗可選用石塊、貝殼、竹片、棕繩和維尼綸繩等材料作附苗基質。因為是室內育苗,水體小,幼苗密度大,水體交換也較差,水質容易變劣,所以,所用的采苗器必須提前進行浸泡和洗刷處理幹淨。采苗前,將采苗器整齊有序地排列在采苗池內,註入過濾沉澱海水,使采苗器完全浸沒於海水中,即可采苗。
(2)采苗用水,采苗用水應進行暗沉澱和砂濾,確保海水清潔,這樣可有效地防止浮泥和其他雜物進入育苗池,減少硅藻和其他雜藻及原生動物的繁生,提高采苗和育苗質量。
(3)孢子的放散與附着,目前江蘺采用的主要是孢子水采苗法。放散前應先將種藻進行陰幹處理,然後放入註滿清潔海水的水缸水槽或其他容器中,孢子即可放散。在放散過程中,為了促進孢子放散並使放散出來的孢子均勻,應不斷地攪動海水。經常檢查孢子的放散情況,當放散的密度達到預定要求時,即可撈出種藻。然後用數層紗布濾去孢子水中的雜質,即可得到純淨的孢子水。
孢子附着量的檢查,可用肉眼直接觀察,若附着器上有大量微細小斑點,則附着量大,反之則附着量小。如果用顯微鏡檢查,則需在投放孢子水前,在采苗池內投放檢查用的玻璃片,一般每個低倍數顯微鏡視野下有3-5個孢子即可,不足時可補采。
育苗管理
江蘺采苗結束後,便進入育苗管理階段,這個階段一般一個月左右,幼苗培育過程中,應每天更換一定數量的海水,保證水質清新,適當添加氮肥和磷肥,保證幼苗的營養????需要,定期進行洗刷,保持苗簾的清潔,根據附着基質的不同,洗刷方法也應有別,一般水流中洗法可適用於各種育苗器,水溫一般要保持在20-25℃,若水溫過高,則應采取諸如換水,開窗通風等措施,有條件的最好利用空調機,製冷海水來進行降溫,江蘺育苗期間,光綫要求較強,一般應保持在3000勒以上,但應避免過強的光照和直射光。通常在室內培育一個月左右,幼苗將近直立時,便入自然海區培育,也有在萌發後幾天便移到海上進行筏式培育,其方法類似於海帶的秋苗培育。
在海區筏架上育苗,水層的調節非常重要,一般可根據當時當地的海水透明度進行調節,一般海區水層可控製在1m左右。此外還應做好洗刷、施肥等管理工作。 |
|
(一)淺灘養殖
養殖場地的選擇
(1)地勢比較平坦,退潮後能露出廣阔的潮間帶,而且幹露的灘面上要有些積水。
(2)底質較硬,以沙底、沙泥底為好。
(3)風浪較小,水質澄清、潮流暢通。
(4)要有一定的淡水流入,營養????豐富。
(5)海水比重變化在1.005-1.025範圍內。
(6)海水溫度變化衹要鼕天不結冰,夏季不超過35℃即可。
養殖方法
(1)撒苗養殖:當江蘺苗長達5-6cm以上時,將淺灘加以適當的整理,清除雜藻,然後將江蘺幼苗連同生長基整齊地撒放在淺灘上進行養殖。撒苗後的密度,以每個生長基之間的距離為30cm左右為宜。在南方經過3個月的養殖,藻體長度一般可達1m左右,而在北方要到六、七月份方能達到收穫標準。這種養殖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衹要管理得當,海區肥沃,其畝産幹品可達100kg以上。
(2)插簽養殖:竹簽是用竹子做成,長15cm,寬0.5-0.7cm左右,在簽的頂端1釐米處劈成溝形夾口,以夾江蘺的幼苗。操作時將長約10cm的江蘺從原生長基上拔下,經過整理後打竹簽夾口,將幼苗夾上,退潮按行距50cm,株距20cm的規格進行插植。一般畝插6000-7000棵,經2-3個月的養殖,操作可達1m以上。
(3)網簾夾苗養殖:在潮間帶淺灘上選擇較為平坦而又稍有積水的場所,隔一定距離打入小木樁,用以固定網簾,每個網目夾一簇江蘺苗,進行江蘺養成。
養成管理
(1)補苗和護苗:由於風浪的衝擊,種苗夾得不牢或苗簽木樁插得不深,往往流失或倒伏。因此夾苗後要經常檢查,發現掉苗或倒伏要及時進行補苗或扶正。
(2)清除敵害生物:在養殖期間,水雲、滸苔等雜藻等江蘺爭奪營養,妨礙江蘺生長,蠃類,水禽、魚類等常以江蘺為食,這些都應及時設法排除。
(3)洗刷浮泥:藻體表面有浮泥時,要及時加以清洗,否則對生長不利。
(4)越鼕措施:在北方養殖的江蘺,鼕季天氣寒冷,則需要采取越鼕措施。
(二)筏式養殖
養殖海區的選擇
(1)潮流暢通,風浪較小,養殖器材不致被破壞,江蘺藻體不易被打斷脫落。
(2)水質肥沃,有淡水流入。
(3)水質澄清,透明度較大,退潮後水深在2-5m以上海區。
養殖方法
養殖水深一般2-3m,浮筏每臺裝設浮綆6-8條,浮綆每條長約30m,用長2m的竹筒浮子7個,浮綆兩端有纜繩分別用樁固定,浮綆與浮綆平行,間距3m,順流方向設置。夾苗繩野生芒苗製成(也可用聚乙烯)直徑1-1.5cm,平養的夾苗繩長3.6m,垂養的夾苗繩長1.8m,繩距25cm,苗繩上每距16cm夾苗一簇,每簇1-3株。
養殖管理
(1)水層調節,水層淺光綫過強,可導致江蘺變白死亡;水層深光綫弱,江蘺生長緩慢。一般養成筏的水層調到20-40cm為宜。
(2)施肥,海區營養????的差距較大,在北方的貧瘠海區應考慮施肥。如以0.1%的硝酸銨溶液對江蘺藻體每周浸泡2次,每次1小時。
(3)安全護理,筏式養殖生産,不安全的因素較多,特別是季節風危害較大,往往給生産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對筏架要經常進行安全護理。 |
|
jiangli
江蘺
sea moss
屬紅藻門(Rhodophyta)真紅藻綱(Florideae)、 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蘺科(Gracilariaceae)江蘺屬(Gracilaria) 的統稱。本屬共約近100種,中國的種類有竜須菜(G.sjoestedtii)、江蘺(G.verrucosa)、芋根江蘺(G.blod□ettii)、脆江蘺(G.bursa-pastoris)、鳳尾菜(G.eucheumoides)和扁江蘺(G.textorii)等十多種。是提取瓊膠的主要原料。
江蘺為暖水性藻類,熱帶、亞熱帶及溫帶都有生長,熱帶和亞熱帶海區分佈的種類更多。自然生長的數量以阿根廷、智利沿海最多,其次為巴西、南非、日本、中國及菲律賓沿海,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沿海也有一定數量。中國主要産地在南海和東海,黃海較少。
形態和生物學特性 江蘺的外形多呈圓柱狀,少數種類扁平或呈葉狀。藻體直立,叢生或單生。體高由幾釐米到1米以上。分枝疏密不等,互生、偏生或分叉。分枝基部有的縊縮,枝的頂端尖細或鈍圓。固着器多呈盤狀,邊緣整齊或呈波形。
江蘺的生活史分孢子體和配子體兩個世代,配子體又分雌、 雄兩種,3種藻體的外形相似。孢子體成熟時(即成藻藻體)由皮層細胞形成許多呈十字分裂的四分孢子囊,每個孢子囊中有四個孢子。孢子放散出來便萌發成配子體。雄配子體成熟時,由藻體皮層細胞形成精子囊窠,內有許多精子囊,精子從藻體放散出來後遊離到雌配子體上,使果胞受精,發育成囊果,突出於藻體表面。囊果也稱果孢子體,內有許多果孢子。果孢子放散出來萌發成長為孢子體。江蘺多固着在潮間帶或低潮綫附近石塊、砂礫、貝殼及碎珊瑚上生長。內灣的生長密度較大,藻體肥大且色深;外海也有生長,藻體較短小,色較淺。
養殖 養殖場所在海區一般要求風浪較小、水質澄清、潮流通暢、有一定淡水流入和營養????豐富,在潮間帶淺灘要求地勢平坦、退潮後略有積水、底質較硬。浮筏式養殖要求退潮後能保持 2米以上的水深。海區適宜水溫為5~20℃,????度為15~30,此外敵害生物要少。
主要的養殖方式是池塘撒苗養殖。先在海邊建造池塘,池內清除雜藻和其他敵害生物,由閘門引進海水,保持水深0.5米左右。然後將江蘺種苗撒在池塘中,每畝約投放鮮藻體300千克, 讓其懸浮生長。每隔3~4天利用潮汐換水1次,並施放尿素等化肥。每月收穫1次,留下一定種苗,使其繼續生長。由於生長快、周期短,生産季節長,故産量較高。潮間帶整畦播苗養殖是先將淺灘整理成畦,退潮後留有少許海水,把江蘺幼苗連同生長基質整齊地播種在畦上。經2~3個月的栽培管理,即可收穫。此外還有潮間帶浮筏式夾苗養殖和淺海浮筏式夾苗養殖等方式,産量稍高,但成本也大。
養殖用苗源可來自自然苗或人工采孢子育苗。自然苗是成熟江蘺藻體在自然海區放散孢子、萌發生長而成的幼苗。人工采孢子育苗是在海區或育苗室內使江蘺的孢子附着在人工生長基質上萌發生長成幼苗。
加工 江蘺收穫後,經洗滌曬幹即成為提取瓊膠的原料。幹品的含膠量約為20%左右。瓊膠提取需經浸鹼、洗滌、酸化、漂白、煮膠、推條、冷冰乾燥或壓榨乾燥、包裝等工序。
(劉思儉) |
|
- n. gracilaria verrucosa (algue rouge)
|
|
江離, 粉菜, 沙尾菜, 海菜, 海面綫, 竜須菜, 蛇菜, 棕仔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