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杜甫 Du Fu
江村
清江一麯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
|
詩人: 劉駕 Liu Jia
江水灌稻田,饑年稻亦熟。舟中愛桑麻,日午因成宿。 相承幾十代,居止連茅屋。四鄰不相離,安肯去骨肉。 書生說太苦,客路常在目。縱使富貴還,交親幾墳緑。 |
|
詩人: 張喬 Zhang Qiao
貧遊無定蹤,鄉信轉難逢。寒渚暮煙闊,去帆歸思重。 潮平低戌火,木落遠山鐘。況是漁傢宿,疏籬響夜舂。 |
|
詩人: 崔道融 Cui Daorong
日暮片帆落,江村如有情。獨對沙上月,滿船人睡聲。 |
|
請鑒賞:
|
|
江村聯繫方式地址:宣城市旌德縣江村
電話:0563-8046446
郵編:242300江村投訴電話宣城市旅遊投訴電話:0563-3022748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江村門票價格成人票48元,學生,兒童25元江村導遊圖
江村,雖叫江村,卻並不依江傍水,是個隱於群山的山村。位於旌德縣白地鄉境內,距黃山風景區僅37公裏。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更以其中走出的衆多名人及保存完整的名人故居而著稱於世。
江村,建於隋末唐初,是一個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村。這裏自古人傑地靈,人煙鼎盛。據史書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達8萬人,號稱“小杭州”。這裏景色秀麗,不僅有聲名在外的“江村十景”等自然之景;也有“江村總祠”、“溥公祠”、“明孝子文昌公祠”、“父子進士坊”等古樸的人文古跡。而衆多的民居、老街、牌坊,相對集中連成一片,既與皖南其他古景點有共性之處,又有獨特的內涵和神秘的色彩,顯得別具一格。
江村文風淳厚,村民自古以來“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質樸的文風孕育了江村,當地人英才輩出。據傳,江村的先祖便是南北朝著名詩人江淹。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計126人,民國初10年間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是極其罕見的。而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編修,書法傢江志伊;民國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紹傑;民國海軍將領江澤澍,中國社會黨領袖江紹銓;《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之父);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鬍適夫人江鼕秀等也都是從江村這塊靈秀之地走出的英傑。
景秀人傑,江村可謂是皖南大地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
|
江村建村近1400年。據江氏宗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啓封於江國,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性愛山水,是位著名的風水學家,他遍遊黃山、白嶽,發現旌德金螯山渾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勢,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傢遷徙卜居旌西金螯山建村族居,始稱江村。
江村,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後有幽𠔌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臥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竜溪、鳳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有詩云:“日照古廟生紫煙,湖中聚秀獅山影。竜恩浩蕩今猶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詩贊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藴含的詩情畫意:“金螯古跡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儕聚秀,文昌寶塔若雷峰。”
據史查,清鹹豐年間(1855年-1860年),江村連年遭受嚴重的旱澇蟲災,加之太平天國殘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遺子之民至於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時百分之一。”村民背井離鄉,流落四方,難民大多從蕪湖順江而下,及至南京、揚州落戶。江澤民主席的尊祖,就是這個時候遷居揚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書捨9所,藏書萬册,以及育子弟8000餘人的抗戰時期六縣聯中。明清時期,江村造就了進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編修4人),文舉人42人,武舉6人,另有明經40人,辟舉4人。民國初十年出學士、博士18人。這在中國古村落中實屬罕見,同時,也為徽州許多古村落望塵莫及。
江村厚積的歷史文化藴育了江村英才。“豪傑梓刻傢譜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銘,明順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廣分巡江廷寄,明護理南河總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頂戴翰林院編修江樹昀,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醫學家“人逗接種法”發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編修、書法傢江志伊,民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江澤澍,《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民國北京市特別市長、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亢虎,還有文化教育巨子鬍適夫人江鼕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主席之父),數學泰鬥著名數學家江澤涵都出自江村。
飽經千年世事滄桑的江村,境內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韻依舊,並已逐步對外開放。近年來,省、地、縣主要領導對江村的保護開發十分關註支持,僅省級就有:原安徽省省長傅錫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省政協主席方兆祥、副省長蔣作君、副省長盧傢豐等領導親臨江村觀光調研,題字紀念。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範敬宜也先後到江村觀賞。江氏後裔江澤恩、江春澤、以及江澤涵之子江丕桓等先後到江村尋根問祖。二00二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逾十萬人次。地方黨委政府對江村特有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産極為重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行文公佈江村為“旌德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父子進士坊、溥公祠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00二年,江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並着手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及國傢 AAAA 級風景名勝區的工作。2005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江村,面嚮二十一世紀的規劃藍圖已經省政府原則同意。省明星企業傢餘春明董事長已傾資五千萬元人民幣對江村歷史文化遺跡展開保護維修工作及旅遊開發工作,江村參與安徽“兩山一湖”旅遊開發的基本骨架已構築,一年來已恢復一座被毀的獅山古廟、村口文昌塔、聚秀湖世科牌坊、筆架牌坊、總祠門前漢白玉牌坊等重點古建築,現存三座大祠堂的搶救維修工作已完全竣工,經國際有關專傢評定,達到了如舊的復古水平。延麯江村古石板路已完全修復,總長度達11華裏。江村歷史文化內涵挖掘和展示工程也已積極展開並分項開始實施。目前,江村已初現歷史“小杭州”風貌美名,祠堂飛檐重閣,雕梁畫棟,梅開二度再現古樸威嚴。
江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多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相傳出於風流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畫至今鮮豔奪目。江氏宗譜歷經千載,全套22本,20世紀二十年代與麯阜孔氏、前清皇氏愛新覺羅氏族譜同被舉薦參加巴拿馬萬國譜牒大會,被史學家稱為中國三大宗譜之一,現被納入國際徽學研究範疇。
現在的江村,四周曾一度消失的茂密森林,如今已披上滿目緑色,麻園、竹園,茶園、果園,在省級生態觀光園建設中,依村傍山,遠近錯落,勃勃展現,江村景區的生態旅遊已開始成為中國安徽“兩山一湖”旅遊圈中的一大亮點。以“住農傢房,吃農傢飯,賞古村景”為主題的江村旅遊事業正方興未艾。黃山腳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江村,已其獨特的古文化魅力,歡迎世界各地遊人前來觀光、采青。 |
|
【原文賞析】
杜甫——《江村》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內容】:
清江一麯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鈎。
但有故人供祿米 (或為多病所須惟藥物),
微軀此外更何求?
【註釋】:1、抱:圍繞。2、長夏:盛夏。3、微軀:微賤的身軀,詩人自指。
【賞析】: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在幾個月之前,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由綿州,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於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麯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本詩首聯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詩關緊的話,提挈一篇旨意。中間四句,緊緊貼住“事事幽”,一路敘下。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而相隨。從詩人眼裏看來,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做釣鈎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傢室兒女之樂,詩人怎麽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結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裏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眼前優遊閑適的生活,是建築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壓痛點。一旦分祿賜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所以,我們無妨說,這結末兩句,與其說是幸詞,倒毋寧說是苦情。艱窶貧睏、依人為活的一代詩宗,在暫得棲息,甫能安居的同時,便吐露這樣悲酸的話語,實在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
中聯四句,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然後,在結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題,最為簡淨,最為穩當。
《江村》一詩,在藝術處理上,也有獨特之處:
一,是復字不犯復。此詩首聯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麽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並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個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了。
二,是全詩前後嚙合,照應緊湊。“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鈎”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三,是結句,忽轉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至後》)。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着寫着,最後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鬱”,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睏頓了十年,纔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傢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製,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纍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傢的仁政思想。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綫,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嚮,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阔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衆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捲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徵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絶;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
|
江村(1917~1944) 中國話劇演員。原名藴。江蘇省南通人,1938年畢業於重慶的國立戲劇學校,後加入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曾在成都參加演出《雷雨》、《日出》等劇,還為電臺導演《黃金時代》。回重慶後參加演出《阿Q正傳》,又在中央電影攝影場參加拍攝《中華兒女》一片。此後轉到中國電影製片廠入中國萬歲劇團,參加演出《太平天國》《夜上海》、《霧重慶》《虎符》等話劇。1941年秋,他應邀參加中央青年劇社《北京人》的首演,飾曾文清,同張瑞芳、趙韞如、瀋揚等合作,成為當時享有盛譽的演出。另外還參加拍攝《日本間諜》、《白雲故鄉》等影片。還發表了不少雋永詩篇。 江村相貌英俊,演技精湛,所創造的角色形象大都清朗優雅,富於詩人氣質,給觀衆留下難忘印象。1943年秋他拒絶參加演出壞戲《蘭蝴蝶》而遭到反動當局的迫害,逃亡到成都。1944年5月23日患肺結核無力醫治,含恨逝世。詩文等僅存《流星》、《嘉陵江水靜靜流》及《藝術永恆的光芒》等數篇。 |
|
廣州江村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流溪河畔,始建於唐朝末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1949年解放後,江村歷設人民公社,生産大隊,鄉鎮等行政建製。江村現隸屬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位於廣州市北郊,距廣州市新城區僅10公裏。作為特大的行政村,江村轄區面積約9平方公裏,現有耕地1100多畝,全村總戶數為3188戶,戶籍人口8951人,廣州江村的變遷其中農業戶口5902人,居民戶口3049人。江村村轄有5個自然村,即江村、古樓崗、社崗、譚傢和劉傢社,共有25個村民小組或稱作經濟合作社。
江村是全國聞名的“江高模式”的發源地。“江高模式”亦稱“江高體係”——是一種通過“竜頭”企業+基地+農戶多層次聯合,集産、供、銷一條竜的集團化新型養殖業的經濟發展模式,在80年代的農村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時期中脫穎而出,1987年被人民日報譽為“江高體係”而聞名全國。
目前,該村轄區內較大企業有廣州市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江村農貿綜合批發市場、江村傢禽批發市場、江村經濟發展公司、江村建築公司、通達離心管廠、基盛水泥製件廠、金永成製衣廠、江村液化氣站、欖山崗加油站、傢宜多超市、嘉福超市、匯客隆超市等。
2005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為12.38億元,其中各村民小組(經濟社)集體總收入為1491萬元,江村市場經營總收入為1294萬元,全村人均年收入18500元。2006年,全村實現生産及經營總收入12.5億元,集體經濟收入265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9240元。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産值13.75億元,村、社集體經濟總收入4758.7萬元,江村市場經營收入1640多萬元。
村黨委、村委會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村”、“廣東省鄉鎮企業10強村”、“廣州市鄉鎮企業營業收入達6億元先進村”、“廣州市文明村”、“廣州市愛衛生先進單位”。江村小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村黨委書記譚鉅添被評為廣東省優秀黨組織書記。 |
|
江村,別名金鰲村,中華大地上一個普通的村落。她位於旌德縣白地鄉境內,205國道傍西而過,總面積9.2平方公裏,轄21個村民小組,2321人。
江村,建於隋末唐初,是一個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的文明古村。這裏群峰拱秀,雙溪縈繞,古祠巍峨,牌樓高聳,民居古樸,石道清幽。村四周有“黃峰曉日,羊崗夕照,聚秀荷風,獅山暮雨”等優秀景色。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自古人傑地靈,文風淳厚。史書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8萬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學校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舉人、明經126人,民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發達的文化藴育了江村英才輩出。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清代韓林院編修,書法傢江志伊;民國代總理江朝宗;民國安徽省長江紹傑;民國海軍將領江澤澍,中國社會黨領袖江紹銓;《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澤民之父);著名教學家江澤涵;鬍適夫人江鼕秀等都是江村的驕傲。“父子進士”“兄弟博士”的美談更是江村重文興教的明證。
江村是縣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是皖南旅遊的處女地。隨着江村歷史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隨着假日經濟的推動和“朝陽産業”的發展,江村將呈現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幫助。
江村 門票價格:48元(網上訂購價 40元)
江村交通:宣城客運總站每天都有班車前往旌德,票價18元 |
|
【原文賞析】
杜甫——《江村》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內容】:
清江一麯抱村流,
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
稚子敲針作釣鈎。
但有故人供祿米 (或為多病所須惟藥物),
微軀此外更何求?
【註釋】:1、抱:圍繞。2、長夏:盛夏。3、微軀:微賤的身軀,詩人自指。
【譯文】:清澈的江水麯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裏,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鷗鳥互相追逐嬉戲,親親熱熱。妻子在紙上畫着棋盤,小兒敲針作魚鈎。我老了,多病的身體需要的衹是治病的藥物,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麽奢求呢?
【賞析】: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在幾個月之前,詩人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從同州經由綿州,來到了這不曾遭到戰亂騷擾的、暫時還保持安靜的西南富庶之鄉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親友故舊的資助而辛苦經營的草堂已經初具規模;飽經離鄉背井的苦楚、備嘗顛沛流離的艱虞的詩人,終於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時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麯折,水木清華,一派恬靜幽雅的田園景象。詩人拈來《江村》詩題,放筆詠懷,愉悅之情是可以想見的。
本詩首聯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詩關緊的話,提挈一篇旨意。中間四句,緊緊貼住“事事幽”,一路敘下。梁間燕子,時來時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鷗,忽遠忽近,相伴而相隨。從詩人眼裏看來,燕子也罷,鷗鳥也罷,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群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做釣鈎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釣,村居樂事,件件如意。經歷長期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傢室兒女之樂,詩人怎麽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結句“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雖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裏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證必有;曰“更何求”,正說明已有所求。杜甫確實沒有忘記,自己眼前優遊閑適的生活,是建築在“故人供祿米”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壓痛點。一旦分祿賜米發生了問題,一切就都談不到了。所以,我們無妨說,這結末兩句,與其說是幸詞,倒毋寧說是苦情。艱窶貧睏、依人為活的一代詩宗,在暫得棲息,甫能安居的同時,便吐露這樣悲酸的話語,實在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強烈控訴。
中聯四句,從物態人情方面,寫足了江村幽事,然後,在結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關合“事事幽”,收足了一篇主題,最為簡淨,最為穩當。
《江村》一詩,在藝術處理上,也有獨特之處:
一,是復字不犯復。此詩首聯的兩句中,“江”字、“村”字皆兩見。照一般做律詩的規矩,頷、頸兩聯同一聯中忌有復字,首尾兩聯散行的句子,要求雖不那麽嚴格,但也應該盡可能避復字。現在用一對復字,就有一種輕快俊逸的感覺,並不覺得是犯復了。這情況,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來救正,復字也要用復字來彌補。況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兩個疊字“事事”,這樣一來,頭兩句詩在讀起來的時候,就完全沒有枝撐之感了。
二,是全詩前後嚙合,照應緊湊。“梁上燕”屬“村”,“水中鷗”屬“江”:“棋局”正頂“長夏”,“釣鈎”又暗寓“清江”。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兩“自”字,兩“相”字,當句自對:“去”“來”與“親”“近”又上下句為對。自對而又互對,讀起來輕快流蕩。頸聯的“畫”字、“敲”字,字皆現成。且兩句皆用樸直的語氣,最能表達夫妻投老,相敬彌篤,稚子癡頑,不隔賢愚的意境。
三,是結句,忽轉凄婉,很有杜甫詠懷詩的特色。杜甫有兩句詩自道其做詩的甘苦,說是“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至後》)。此詩本是寫閑適心境,但他寫着寫着,最後結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歡之情,使人有悵悵之感。杜甫很多登臨即興感懷的詩篇,幾乎都是如此。前人謂杜詩“沉鬱”,其契機恐怕就在此處。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現鞏義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閑。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睏頓了十年,纔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傢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製,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纍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傢的仁政思想。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綫,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嚮,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阔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衆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捲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徵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絶;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
|
Jiang Cun
江村
中國話劇演員。原名藴□。江蘇省南通人,1938年畢業於重慶的國立戲劇學校,後加入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曾在成都參加演出《雷雨》、《日出》等劇,還為電臺導演《黃金時代》。回重慶後參加演出《阿Q正傳》,又在中央電影攝影場參加拍攝《中華兒女》一片。此後轉到中國電影製片廠入中國萬歲劇團,參加演出《太平天國》、《夜上海》、《霧重慶》、《虎符》等話劇。1941年秋,他應邀參加中央青年劇社《北京人》的首演,飾曾文清,同張瑞芳、趙韞如、瀋揚等合作,成為當時享有盛譽的演出。另外還參加拍攝《日本間諜》、《白雲故鄉》等影片。還發表了不少雋永詩篇。
江村相貌英俊,演技精湛,所創造的角色形象大都清朗優雅,富於詩人氣質,給觀衆留下難忘印象。1943年秋他拒絶參加演出壞戲《蘭蝴蝶》而遭到反動當局的迫害,逃亡到成都。1944年5月23日患肺結核無力醫治,含恨逝世。詩文等僅存《流星》、《嘉陵江水靜靜流》及《藝術永恆的光芒》等數篇。
(王東生) |
|
- : Jiang Village
|
|
江村鎮 江村鄉 江村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