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河北 > 邯鄲 >邯鄲市區 > 永年古城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永年古城投訴電話邯鄲市旅遊投訴電話:0310-3216667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永年古城位於邯鄲市東北25公裏永年縣廣府鎮,又稱廣平府城,始築於隋末,經元明增修而成規模,是我國平原地區城墻、護城河保存較好的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城。當年永年城城墻雄偉堅固,城河寬廣,周圍環水,自古以來就有“北國小江南”之美稱。
  現存的永年古城,墻高10米,厚8米。除城樓、角樓等建築已毀外,墻體及護城河等基本保存完好。西門券內尚存明嘉靖二十一年紀年石匾一方。這裏還是楊、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故居保存完好。楊式太極舒展大方,武式太極小巧緊湊,兩種拳式均以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見長,被稱為“活的雕塑,流動的音樂,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楊、武式太極拳影響廣泛,其弟子遍及海內外,因此永年被國傢體委命名為“太極拳之鄉”。近年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每屆都有千餘名太極拳愛好者和許多的太極拳門派前來進行比賽交流活動,是旅遊觀光的熱點。
  旅遊嚮導:傳說永年是毛遂的封地,毛遂墓在城西南五裏大堤內,欲“脫穎而出”的遊客,可到這裏學一下“毛遂自薦”的精神。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之一,公元前290年,平原君奉使聯合楚國共同抗秦,毛遂自薦請往。他自信地說:“不是我沒有什麽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將我裝於囊中。倘若早把我裝於囊中,我的才華就象錐子那樣,早已脫穎而出地露出來了。”平原君便帶其一同出使楚國。在談判中毛遂抽劍出鞘,逼近楚王,說以利害,楚王無言以對,應允合縱抗秦。平原君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離永年古城東北30公裏處有一座明代用石頭砌成的橋,叫“弘濟橋”,其結構與趙州橋相同,現保護完好,車輛暢通。
  旅遊交通:自駕車在京深高速公路邯鄲北口下,沿邯臨公路東行至南橋嚮北,即可到達。也可乘坐邯鄲開往永年老城的長途公共汽車,到廣府下車即可。
  特色物産:廣府酥魚、驢肉灌腸和緑豆粉皮是永年的食中佳品,到廠傢買上幾斤,定會讓您一飽口福。
  服務設施:鎮上的住宿條件比較簡單,您可到邯鄲市區或永年縣城過夜。
No. 2
  永年古城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裏永年縣廣府鎮,歷代郡,府,州,縣駐地.春秋時謂麯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曾在此創建大夏國,奬勵農桑,擁兵坐鎮,並基於戰略考慮,對此城進行了修整,使它具備了城池的規模。原土城為六裏十三步,元朝增為九裏十三步,相當於4.5公裏,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砌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四門築有城樓,四角建有角樓,並有垛墻876個,殊具特別的是在四門之外尚建有甕城相守,地道的關防深鎖,固若金湯。
  廣府有很多歷史遺存,如清暉書院、文廟大殿(遺址)、毛遂墓、黑竜潭,武氏故居、狀元樓、太和堂等等。城內面積為1.5平方公裏,歷史上官署棋布,廟宇半城,老街縱橫,商貿雲集,有三十多條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個小拐彎,曾經的繁華不可勝數。
  最近又在古城內發現了傳說中的竇建德運兵洞。竇建德和秦王李世民爭奪江山時在這裏進行了長時間的慘烈戰鬥,竇建德為了展示兵力,從城內挖掘地道直通城外三十裏,用同一股兵力通過地道來回往返,收到了迷惑敵方的戰略作用。
  建於宋元時期的弘濟橋位於古城東關,和趙州橋有着相同的規模和形製,蔚為狀觀,保存完好,已被列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最近在橋面石板上發現了大量古生代奧陶紀時期的角石類、三葉蟲等化石,使千年古建別具了另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深遠和美麗。
  有着光榮的革命傳統的廣府城,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十三中為發源地建立了共産黨地下組織,十三中的黨組織不僅在學校內不斷地得到鞏固與發展。而且把革命的火種撒嚮了永年的廣大農村以及整個冀南大地,革命的烈火越燒越旺。1931年6月,建立了最早的中共永年縣委,韓蔭亭任中共永年縣委書記。十三中的革命火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撒嚮了祖國各地,為我黨培養了許多革命幹部。在中共歷史上稱為“十三中革命火種”就誕生在這裏。
  在黨領導下,永年縣軍民同日寇和國民黨殘匪進行過殊死鬥爭,1947年最後消滅國民黨殘匪王澤民.許鐵英後,全縣得到解放.
  太極拳是廣府古城對全人類最大的奉獻。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俱為永年廣府古城人。
  最近,廣府古城已被公佈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産生在這裏的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分別被列入國傢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根據邯鄲市政府提出的“組團式”城市群發展規劃,决定投巨資發展廣府古城旅遊産業,將其打造成為供邯鄲市民休閑娛樂、旅遊度假的“後花園”。修復古城墻、城門、及弘濟橋的同時,重點在水上做“文章”,即通過開發建設萬畝荷花池、千畝垂釣園、萬畝蘆葦蕩和濕地森林公園,盡快恢復古城、水城的原有風貌。形成一個集水上漂流、古城觀賞、太極健身、休閑度假為一體的著名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