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草藥 : 水産飼料 > 水黽
目錄
No. 1
  水黽是水生半翅目類昆蟲, 半翅目,水黽
  科別:水黽
  學名:aquarlus elongatus
  棲息環境:棲息於靜水面或溪流緩流水面上。
  外形特徵:身體細長,非常輕盈;前腳短,可以用來捕捉獵物;中腳和後腳很細長,長着具有油質的細毛,具有防水作用。體色黑褐色,體長約22mm。
  食物來源:落水的小蟲體液或死魚體。
  通常群棲,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經年可見。水黽的雌蟲産卵時會把卵産於植物或水下的枯枝敗葉上,卵孵化後若蟲先沉入水底,不久即浮嚮水面,隨著其他個體活動,在水面上活動的速度很快,
  水黽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濕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身長大約1釐米,可在水面劃行。它有6條細長的腿,足上有纖毛。
  水黽的種類不同,大小也不一樣,一隻中等大小的水黽重約30毫剋,比水輕,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時,不會沉入水中。
  此外,水黽足的附節上,生長着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與足接觸的那部分水面會下凹,但它的足尖不會衝破表面張力。水黽長有三對足,三對足的分工也很明確,前足用來捕食,中足用來劃分和跳躍,後足用來在水面滑行,這樣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動了。
  但是,如果往水裏加一點中性洗滌劑,就會削弱水的表面張力,這時,走在水面的水黽足上的毛被沾濕,足衝破了表面張力而穿入水中,水黽就會沉入水中,當水黽沉下去後,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水黽就再也浮不上來了。
  小型水生昆蟲水黽被喻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為它不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還會像溜冰運動員一樣能在水面上優雅地跳躍和玩耍。它的高明之處是,既不會劃破水面,也不會浸濕自己的腿。水黽不但對人類無害,反而能捕殺害蟲或成為魚類的食餌
  當水黽五齡若蟲時,經過蛻皮變成成蟲時,經常可看到它們有交尾的情形。雄蟲會爬到雌蟲上方約三十分鐘。 當水黽的成蟲交尾後,雌蟲主要的工作便是産卵。它喜歡在小而細的 水草莖稈上産卵。
No. 2
  水黽
  (《本草拾遺》)
  【異名】水馬(《本草拾遺》),水爬蟲(《綱目》),婆子(《東醫寶鑒》),水和尚,水豆油(蔡邦華《昆蟲分類學》)。
  【來源】為水黽科昆蟲水黽的全蟲。
  【動物形態】水黽
  體形細長,黑褐色,長約1釐米。頭部為三角形,稍長。復眼1對,位於兩側;單眼退化;口吻稍長,分為3節,第2節最長;觸角絲狀,4節,突出於頭的前方。前胸延長,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質,無膜質部;足3對,前足較短,中、後足很長,跗節2節。腹面灰色,體的下面被有絹樣的細毛。
  棲於水上,能跳躍,捕食其他小蟲。卵産於水草上。常以絲狀物包蔽。
  【性味】《本草擡遺》:"有毒。"
  【功用主治】《綱目拾遺》:"治痔。"
  【選方】治一切痔:婆子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包十個,於背陰處懸挂陰幹。每包作一服,研爛,空心溫酒調下,良久乃吃飯。三日連三服。久痔膿血者,二、三十服。(《東醫寶鑒》水馬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