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拼音: shuǐ diào gē tóu
解釋: 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麯。大麯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宋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有《元會麯》、《凱歌》、
資料來源: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麯。大麯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宋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
|
(1)據《隋唐嘉話》,隋煬帝鑿汴河之時製《水調歌》唐時演為大麯。大麯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為中序的第一章。九十四字,十七句,前後片各四平韻。宋人在前後片兩六言句常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用韻者,對初學者束縛太多,不宜從。(2)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詞傢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寫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東坡此詞前片“不知天上”句為上六下五,而於後片“不應有恨”句則為上四下七,可以為證。第五句亦六字,可與上句對偶。後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屬定格。
(3)例一是一首情文並茂的好詞,當時作者在山東密州,他的政治處境很不得意,加上想念他分別了七年之久的弟弟子由,“每逢佳節倍恩親”,在中秋的晚上填了這首詞。
此詞是怎麽寫的呢?前片開頭,作者不是說“今日是中秋”,而是化用李白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以“今夕”兩句為引子,暗中點出節日。結合地上聯想到天上,似乎看到了廣寒宮裏的一片瓊樓玉宇,乘風歸去又多麽好啊!但詞裏突然來了個轉折,生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說的是天上,指的是人間。在這種遐想背後正反映着作者一面想回到朝廷中去,一面又怕在激烈的黨爭中再受打擊的矛盾心理。最後,思想鬥爭勝利了,“起舞”兩句,表明那天上的勝景,畢竟比不上人間美好,作個地方官不是更現實一點嗎?“何似在人間”句中的“何似”,是“哪裏比得上”的意思。前片就這樣結束了,非常幹淨利落。後片藉月光進一步抒情。開頭三句,寫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照進了雕花的門窗,還照着夜不成寐的人。這樣自然過渡到産生懷念這情了。“不應”句說,月亮啊!看到你本不該有什麽愁恨的,但你又為什麽總是趁着人們分別的時候團圓呢?這一反詰,發人深省,情景交融,不落俗套。不過作者仍把它拉回來,“月有陰晴”句,用形象化的手法道出了事物的客觀規律,不為離愁別恨所束縛,精神境界更比一般高出一籌。“但願”兩句,又歸到懷人本題,提出了美好的願望:希望彼此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裏之遙,也還可以共享一下美好的月色。這既是對不能團聚的安慰,又是給自己的政治遭遇的解脫,在寫法上,結句的“嬋娟”與開頭的“明月”也是緊密呼應的。
前人認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其所以傑出,首先是作者以樂觀主義思想取代感傷情調,在寫別離之情的詞中獨樹一幟;同時它的成功也同作者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分不開的。詞的頭緒雖然較多,但作者巧妙地用中秋月亮為綫索,貫穿全詞,甩得開,收得攏。我們學習填詞,特別要註意這一點。
例二是辛派詞人陳亮的名作之一。公元一一八六年金主完顔雍生日,宋孝宗趙 (音shèn,慎的異體字)派章森為使前往祝賀,陳亮寫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詞勉慰他。詞的前片分三個層次:第一寫南宋不是沒有人才。第二是對章的贊許和寄予期望。第三點明這種朝拜不過是暫時的,有期一日還會叫他到長安的蒿街(外來使臣住居的地方)上來見面的。後片也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寫被金占領的中原地區本是我們祖先傳下的神聖領土。第三相信遲早會有英雄起來恢復中原的,金朝壽命長不了,宋朝必將中興。在當時主和派得勢,朝廷一片屈辱求和的氣氛中作者獨出已見,寫出這種藐視敵人,對自己充滿勝利信心的詞來,是很不尋常的。再從詞的藝術性來看,氣勢充足,音節響亮,形式和內容取得了統一,也是可取的。前後片的一些句子如“且復穹廬拜,會嚮蒿街逢。”“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兩兩相對,意思相反相成,旗幟很鮮明,能起到鼓舞作用。對“堯之都”以下五句,前人早已贊許為“精警奇肆”(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這首詞雖然文采少一些,或者表現得太露,顯得有些不足,但仍然是一首優秀作品。 |
|
詩人: 蘇軾 Su Shi
落日綉簾捲,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
|
詩人: 蘇軾 Su Shi
水调歌头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睏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裏,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
|
詩人: 蘇軾 Su Shi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 恩冤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裏不留行。 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衆禽裏,真彩鳳,獨不鳴。 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 煩子指間風雨。 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
|
詩人: 黃庭堅 Huang Tingjian
落日塞垣路,風勁戛貂裘。 翩翩數騎閑獵,深入黑山頭。 極目平沙千裏,惟見雕弓白羽,鐵面駿驊騮。 隱隱望青塚,特地起閑愁。 漢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顔皓齒,深鎖三十六宮秋。 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不減翠蛾羞。 戎虜和樂也,聖主永無憂。 |
|
請鑒賞:
|
|
詞牌名。相傳隋煬帝曾作《水調歌》,唐代將它演變為大麯,歌頭”當為其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五字,押平聲韻。宋代於上下闋中的兩個六字句,多兼押仄聲韻。也有句句通押同部平仄聲韻的。 |
|
詞牌名。相傳 隋煬帝 開 汴河 時曾製《水調歌》, 唐 人演為大麯。大麯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 宋 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有《元會麯》、《凱歌》、《臺城遊》、《江南好》、《花犯念奴》等異名。 |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 詞篇名。北宋蘇軾作。題為“丙辰(1076年)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作者弟蘇轍)”,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上片寫醉後上天落地的神奇想像,下片通過對月光流照的描寫,抒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慨。是作者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 |
詞牌名介紹 Cipai Name Description |
詞牌名,又名《元會麯》、《凱歌》、《臺城遊》等。上下闕,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押仄韻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麯,《歌頭》即大典開始的第一章。
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中兩六言句夾押仄韻者,有平仄互押幾於句句用韻者。
【詩詞】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賞析】:
一: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把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下片寫賞月後的體會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睏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於哲理,情感動人,而絶唱至今。
【註釋】:
①大麯《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 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⑦嬋娟:月色美好。
【品評】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緻。開 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 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 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絶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 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 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 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裏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 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 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緻慰籍,離別 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 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着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 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 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捲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鬍仔《苕溪漁隱業話後集》 捲三九)。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 清露下, 滿襟雪。”
《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麯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定格】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註】前片第三、四句,後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隨意而為即可。 |
宋·汪宗臣《水調歌頭》 Song Wang Zongchen "Prelude to Water" |
候應黃鍾動,吹出百葭灰。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顔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Song Su Shi's "Prelude to Water comparative study" |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出生於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傢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傢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傢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傢和宋六傢)】。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傢”。
【內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蟬娟。
【註釋】
(1)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衹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2) 不勝:忍受不住。
(3)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
(4)綺(qǐ)戶:彩繪雕花的門戶。
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為官。他曾經人的共同美好祝願。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翻譯】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麽時候出現的?(我)端着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裏,現在是什麽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裏衹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着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衹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雲禦風,置身天上,哪裏像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裏,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麽常常要趁着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衹希望離別的人都能健康平安,各自珍重,即使遠隔千裏還能共浴月光共賞明月。
這首詞是蘇軾創作進入全盛時期的代表作,全詞酣暢淋漓,一氣呵成,讀起來朗朗上口,是詠月詩詞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賞析】
熙寧九年(1076),蘇軾知密州已有兩年。時蘇轍在齊州(今濟南)幕府掌書記,兄弟六七年未見。中秋之夜,蘇軾攜客人登超然臺飲酒賞月(見《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小引,《蘇軾詩集》捲十四),通宵歡飲,豪興大發。望月思親,賦詞放歌,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位“坡仙”曠逸的情性和深邃博達的人生思考。
詞前片寫“歡飲達旦,大醉”的情狀,後片寫佳節思親的惆悵,全詞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氣息。牽人神魂,沁人心脾。詞的意境顯然受李白詩的影響,但又有所新發。“明月幾時有”兩句從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化出,同時又暗用此詩“皎如飛鏡臨丹厥,絶煙滅盡清輝發”的詩意。明月清輝逼人,美酒香醇醉人,東坡不禁奇想聯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正是《詩經》“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之意,贊美、欣賞之情溢於言表,而詞人倜儻瀟灑之豐神亦盡在這一問之中。進而詞人以謫仙自居,意欲“乘風歸去”,詞境較李白《把酒問月》更為空靈藴藉。“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詞情一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融化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句,藉用李白詩中灑脫不羈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捨卻原詩孤獨迷惘的情緒,表達了蘇軾飄飄欲仙卻又腳踏人間泥土、熱愛人生的精神面貌。瓊樓玉宇,乘風奔月,月宮高寒,無一不是人們熟知的神話傳說,被詞人信手拈來表現其中秋月夜的“歡”情“醉”意,舒捲自如,既寫盡了“歡”,也寫活了“醉”。
下片寫思親,仍扣“月”而行,情緒略轉低徊。“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流轉,斯人不眠。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蘇軾杭州通判任滿時,“請郡東方,實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謝表》《東坡集》捲二十五)。但來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遙,晤面艱難。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宵明月朗朗,思親之情襲來,不能自已。“無眠”者,與客長飲之蘇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親的普天下“無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會有多少羈旅遊子輾轉反側、憂思無眠呵!月圓而人未圓,不由蘇子不怨:“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月亮對人間不該有什麽怨恨吧?可是,何以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刻而常圓呢?倒像故意令人難堪似的。此一問,婉轉真摯,體驗獨到,足見懷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歡離合”三句又反,詞情再作跌宕。詞人運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曠達灑脫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間萬事萬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後順理成章,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美好祝願結束全詞。衹要“人長久”,雖然相隔千裏,總還能心心相印,共賞圓月;衹要“人長久”,今雖不聚,總會有團圓之日。至此情緒一寬,圓月的光輝似乎也更為清朗可愛了。
此詞想象奇拔浪漫,筆勢矯健回折,形象灑脫生動,“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鬍寅《酒邊詞序》)。其清曠健朗之格調大異於花間、金奩之柔媚婉約,初露東坡豪放詞風範,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但更為啓人心智、雋永有味的還是蘇軾對人生、對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裏、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無數的缺憾。鮮花嬌美,芳草茂緑,但枯榮有時,美景不永;親情係心,相依相戀,而悲歡離合,聚散無常;時光無限而人生短促;懷才有志而機緣難憑……大千世界竟是這樣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詩歌賦吟因此纔有那麽多的惜春悲秋、傷離嘆老之作。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士哲人睏於這種人生的缺憾而悲憤不平;有多少騷人墨客惑於這種人生的缺憾而頽唐憂傷。歲月悠悠,現在輪到東坡。他“奮勵有當世志”,但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衹好自請外任,當有壯志難酬之恨。中秋佳節,兄弟同在齊魯,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親人不得團聚之苦。年屆不惑,人生入秋,漸知人生短暫之緊促。時值中秋,霜風漸緊,將近萬物蕭殺之蕭條。洞悉事理的東坡此時此刻對人生、物理的缺憾該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詞裏纔有那麽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絶不淪於憂傷頽唐。他站高一層,放開視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鬱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雖因離別而苦,月也並非永遠團圓。萬事萬物之圓美、欠缺總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輪轉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於月圓人散呢?繼而“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更是超越了時空、地理的局限。“隔千裏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共賞明月意味着雙方健在並互相思念,這就足以令人慶幸和寬慰。
蘇軾的這種自我慶幸和自我寬慰反映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蘇軾的思想深博而復雜,以儒為根底,但並不排斥佛、老,而且善於將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與儒學理論融匯貫通,用以處理行藏、出處、進退之節。中國士大夫對待人生、事業的挫折,大體遵循兩條道路:或放棄理想,與世浮沉;或堅持理想,知其不可而為之,哪怕碰得頭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蘇軾則以獨特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走了第三條道路。他既不放棄理想,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極端激烈抗爭,而是聽其自然,力求超脫。仕途受挫,他以“用捨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憂遊卒歲,且鬥尊前”(《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的態度來對待。天地無窮,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風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親人分離,他又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來寬解祝福……作為近千年前的古人,蘇軾的人生態度不無缺憾,但他一輩子處人處事坦蕩圓通,隨遇而安,因緣而適,有效地保持了內心的平靜,一生樂觀、開朗,達到了多少人心嚮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這就是蘇軾,這就是《水調歌頭》獨特藝術魅力之所在。 |
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 Mao Zedong's "Prelude to Water Swimming" |
毛澤東
一九五六年六月
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註解
【背景】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澤東從武昌遊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遊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遊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水調歌頭】水調本為一麯子,歌頭是麯子開頭部分。
【纔飲、又食】三國吳孫皓時欲從南京遷都到武昌,民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即反對遷都。
【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指時間如河水飛逝。
【一橋】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於一九五五年開工,五七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屬“宏圖”。
【天塹】南北朝時陳朝的孔範,稱長江為天塹,見《南史·孔範傳》。
【西江石壁】指長江西部的一道攔河壩,或者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巫山雲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曰“旦為行雲,暮為行雨”
鑒賞
毛澤東一生酷愛遊泳,這是世人皆知的。1925年所作《沁園春.長沙》中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便是詩人青年時代奮勇進取、劈波斬浪的藝術寫照。毛澤東對長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繁忙的工作也難消除長江對他的魅力。他把浩瀚的長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遊泳池,多次暢遊長江。本詞便是毛澤東1956年在武漢暢遊長江時的感興之作。
起句“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翻舊時民謠,組成流水對,娓娓敘來。先記寫巡視的行蹤和心情。這裏,“纔”“又”兩個副詞一氣連貫,不僅是是時間的連貫和空間的轉換,也傳達出一種風塵僕僕巡視各地的興奮而又輕快的心情;“飲”“食”兩個生活細節相映成趣,顯得興致勃勃;“水”“魚”兩種富有特色的湘湖風物,寫來則親切如見,情意拳拳。三國時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反映了一種安土重遷的封建鄉土觀念和保守意識。毛澤東稍加改動,一反原意,讀來親切自然,意趣橫生。十個字,不但生動地交代了詩人自己南巡從長沙來到武漢的行蹤,而且透露了在日理萬機之中的滿懷豪情,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無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筆勢,轉入寫遊泳。“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這既是對遊泳的特定環境、空前壯舉和豪邁意志的描寫,更是一種心靈的呈現。兩句詞,萬裏江天,上下映襯,橫渡縱目,情景交融。越是寫出長江之大,就越是顯示出詞人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
再三句,直抒遊泳時的強烈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這裏補寫一筆大江景象,引出一個新奇的比喻,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用三層遞進式的議論,酣暢地表達了在中流擊浪前進的壯志豪情。前兩句寫遊泳時的鎮定和從容,後一句則寫獲得“自由”後的欣喜。這是解脫束縛的暢快,是長久渴望的滿足,是俯仰自得的輕鬆,是駕馭風浪的喜悅。陳毅《鼕夜雜詠.長江》曰:“有人雄古今,遊泳渡長江,雲此得寬餘,宇宙莽蒼蒼。”正是為此詞作了腳註。“今日得不償失寬餘”是上片的感情基調,是對着次遊泳的總括。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出了上片的結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澤東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底,因此他能夠非常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古典詩詞的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寫作。他不僅能將古人詩詞或其他韻文成句入詩詞,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詞。上二句便是毛澤東遊泳之際見長江逝水,聯想而及孔子之語,乃一字不易地截取了《論語.子罕》篇中的成句,賦予嶄新的意義,直接把中流搏擊風浪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聯繫起來。這裏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又有對崢嶸歲月的懷念;既有對歷史的追溯,又有對自然規律的探究;既有對生命的感悟,又有對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衹爭朝夕、催人奮進的號角。總之,孔夫子這兩句話的妙用,如此妥貼自然,不着斧鑿痕跡,不僅加深了詞的意境,而且意味更加雋永,這在古人詩詞裏也是十分罕見的。
詞的下片又回到了眼前的實景,自然展開了長江建設的“宏圖”。“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換頭三句,以“風”字起,緊接着前片意脈,矚目兩岸景色:將上是風吹千帆齊飛動,兩岸是龜蛇二山靜相望,進而轉寫中國人民在風浪滾滾的大江上,開始了實施全面改造長江的宏偉計劃。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起”則聳然挺拔,發起新意,充分表現了今天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前兩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橋建設展開,寫正在付諸實施的部分宏圖。“飛”和“變”是寫實,也是預期。寥寥兩筆,不僅寫出了大橋興建的飛快速度,和即將見到的大橋凌空的雄偉形象,而且寫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更立”三句,思緒遙遠,神遊三峽,一幅壯麗神奇的理想圖景在詞中展現出
”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三國志.吳書.陸揩傳>>記吳忘孫皓,要徙都武昌,陸凱上書諫阻,引童謠雲: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原意是表示安土重遷.毛澤東詞句是從這首童謠前兩句點竄而成,意思是纔離開長沙,又來到武昌.衹用於說名行蹤;且有偉大祖國到處是名城,風物光華也到處可愛的意味.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宋•陳亮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衹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衹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嚮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鬍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這首詞是作者在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出使金國去祝賀萬春節(金主生日)所作,通篇洋溢着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宋朝必勝的信心。
上闋對章德茂以熱情贊揚,激勵他為國爭光: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雖然很久不見南方的軍隊出師北伐了,可不能說中原的人就沒有能徵善戰的抗金將士了。
“當場衹手,畢竟還我萬夫雄。”面對殘暴的敵人,畢竟還是你章德茂敢於勇往直前,獨當一面地表現出你氣壓萬夫的英雄本色。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衹流東。”我很高興地看到你做為南宋的堂堂使節,恰如浩浩蕩蕩的嚮東流去的黃河一樣忠貞不渝,衝破一切阻力,為國爭光。
“且復穹廬拜,會嚮藁街逢。”。姑且再嚮金主朝拜一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要徵服他們,會叫他們的使臣來長安的藁街朝拜的。
下闋對一味媚敵稱臣,不思進取的南宋統治者進行猛烈抨擊,同時又滿懷豪情地激發人們的抗金鬥志,對抗金前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廣大的中原地區,是唐堯建立的都城,是虞舜開闢的土地,是夏禹分封的神聖疆域。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在這歷史悠久的國度裏,總該有一個、半個恥於嚮金人屈辱稱臣的人啊!
“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萬裏河山竟被金人血腥踐踏了,千百年來的愛國志士的英雄豪氣在哪裏啊?浩大的抗金正氣什麽時候才能得以伸張?
“鬍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金國統治者失敗的命運何須多問,宋朝必將中興!偉大的祖國有如一輪光輝燦爛的紅日,前途將無限光明。
在這首詞中作者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誅滅金人的必勝信心。詞人以議論入詞,既酣暢淋漓,又形象可感。大義凜然,立意高遠,通篇彌漫着充斥天地的浩然正氣,洋溢着樂觀主義的精神和昂揚嚮上的感召力量。
作者:
陳亮(1143-1194)字同甫,世稱竜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傑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傢、哲學家、文學家。孝宗時曾多次上書朝廷,提出一係列改革時弊、中興圖強的主張,力主抗金,反對議和,因而遭到權貴的嫉恨,三次被捕入獄,遂憤而歸傢治學十年。光宗紹熙四年(1193)狀元及第,翌年四月,病逝於赴任途中,享年五十二歲。他所作的詞風格豪放,政論尖銳鋒利,富有愛國思想。著有《竜川文集》、《竜川詞》等。
【標題】:水調歌頭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內容】:--------------------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睏軒冕,遺恨寄滄洲。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裏,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賞析】:--------------------
【註釋】:
原序:日,過中秋而去,作此麯以別餘。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
【標題】:水調歌頭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內容】:--------------------
落日綉簾捲,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水調歌頭》 [宋] 林正大
欲狀巴陵勝,千古嶽之陽。洞庭在目,遠銜山色俯長江。浩浩橫無涯際,爽氣北通巫峽,南去極瀟湘。騷人與遷客,覽物尤長。
錦鱗遊,汀蘭香,水鷗翔。波瀾萬頃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萬裏,把酒登樓對景,喜極自洋洋。憂樂有誰知?寵辱兩皆忘。 |
|
【名稱】水調歌頭
【拼音】shuǐ diào gē tóu
【解釋】詞牌名。
【出處】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製《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麯。大麯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宋人於前後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 |
|
唐朝大麯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捲四。凡大麯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
|
例詞:蘇舜欽《水調歌頭·瀟灑太湖岸》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瀟灑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韻)。
魚竜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韻)。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韻)。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顔。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擬藉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不肯傍青綸。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註】前片第三、四句,後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
|
〔題考〕 【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
【脞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製。”
【明皇雜錄】:“祿山犯闕,議欲遷幸,帝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上問誰為此麯,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也。”
【南唐近事】:“元宗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白樂天聽﹝水調﹞詞雲:“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但有因。”
【碧雞漫志】:“﹝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麯,南呂宮,時號﹝水調﹞;世以今﹝水調歌﹞為煬帝自製,今麯乃宮中呂調。”綜觀以上諸說,本調創始隋唐間,為五言麯調。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變新腔,而成今調。當時最為通行,詞人填者極多。吳夢窗名曰﹝江南好﹞,薑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後遂句為本調異名。至所謂“歌頭”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見【海錄碎事】)
〔作法〕 本調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為仄平仄,定格也。次句五字,為通常之五言句。此兩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餘無可勉強。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詞則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 |
|
1.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嚮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2.北宋·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睏軒冕,遺恨寄滄洲。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裏,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3.北宋·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綉簾捲》水調歌頭
落日綉簾捲,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4.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見君諫疏頻上,談笑輓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裏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說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5.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
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
落日塞塵起,鬍騎獵清秋。漢傢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鶻血污,風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遊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6.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長恨復長恨》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又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
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發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7.南宋·汪宗臣《水調歌頭·候應黃鍾動》
候應黃鍾動,吹出百葭灰。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顔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8.南宋·陳亮《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衹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衹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嚮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裏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鬍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9.宋·林正大《水調歌頭·欲狀巴陵勝》
欲狀巴陵勝,千古嶽之陽。洞庭在目,遠銜山色俯長江。浩浩橫無涯際,爽氣北通巫峽,南去極瀟湘。騷人與遷客,覽物尤長。
錦鱗遊,汀蘭香,水鷗翔。波瀾萬頃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萬裏,把酒登樓對景,喜極自洋洋。憂樂有誰知?寵辱兩皆忘。
10.毛澤東《水調歌頭·遊泳》
纔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
|
- : Shuidiaogetou
|
|
詩詞 | 文學 | 毛澤東 | 毛澤東詩詞 | 文化 | 成語 | 儒林外史 | 成語詞典 | 佛教百科 | 米芾 | 宋詞 | 詞作 | 蘇軾 | 古典文學 | |
|
|
水調歌頭壽 | 新水調歌頭 | 水調歌頭雪 | 水調歌頭·盟鷗 | 水調歌頭·追和 | 水調歌頭·詠竹 | 水調歌頭·焦山 | 水調歌頭·偶述 | 水調歌頭旅思 | 水調歌頭鼕至 | 水調歌頭演唱 | 水調歌頭觀星 | 水調歌頭醉吟 | 水調歌頭水洞 | 水調歌頭前題 | 水調歌頭遊覽 | 水調歌頭遊泳 | 水調歌頭盟鷗 | 水調歌頭追和 | 水調歌頭中秋 | 水調歌頭敗荷 | 水調歌頭自和 | 水調歌頭再賦 | 水調歌頭再和 | 水調歌頭自適 | 水調歌頭京口 | 水調歌頭酴醿 | 水調歌頭七夕 | 水調歌頭紅梅 | 水調歌頭九日 | 水調歌頭為壽 | 水調歌頭書懷 | 水調歌頭喜歸 | 水調歌頭慶壽 | 水調歌頭詠梅 | 水調歌頭焦山 | 水調歌頭自述 | 水調歌頭詠茶 | 水調歌頭渡江 | 水調歌頭壽守 | 水調歌頭賞月 | 水調歌頭遣懷 | 水調歌頭除夕 | 水調歌頭·多景樓 | 水調歌頭·淮陰作 | 水調歌頭·題劍閣 | 水調歌頭·泛湘江 | 水調歌頭·定王臺 | 水調歌頭題舫齋 | 水調歌頭喜晴賦 | 水調歌頭聞子規 | 水調歌頭川溪亭 | 水調歌頭十之十 | 水調歌頭滄浪亭 | 水調歌頭懷山中 | 水調歌頭壽楊憲 | 水調歌頭壽提刑 | 水調歌頭題劍閣 | 水調歌頭壽劉帥 | 水調歌頭十之九 | 水調歌頭十之八 | 水調歌頭十之七 | 水調歌頭上瀋倅 | 水調歌頭姑蘇臺 | 水調歌頭餞吳漕 | 水調歌頭席上作 | 水調歌頭送魏倅 | 水調歌頭次宋韻 | 水調歌頭十之六 | 水調歌頭十之五 | 水調歌頭十之四 | 水調歌頭十之三 | 水調歌頭十之二 | 水調歌頭和金焦 | 水調歌頭和懶翁 | 水調歌頭飲垂虹 | 水調歌頭壽趙倅 | 水調歌頭壽趙宰 | 水調歌頭壽邊守 | 水調歌頭壽二親 | 水調歌頭壽彭守 | 水調歌頭壽何帥 | 水調歌頭括坡詩 | 水調歌頭遊武夷 | 水調歌頭壽汪監 | 水調歌頭定王臺 | 水調歌頭江上作 | 水調歌頭和伯稱 | 水調歌頭浮遠堂 | 水調歌頭與小飲 | 水調歌頭遊洞岩 | 水調歌頭雨花臺 | 水調歌頭淮陰作 | 水調歌頭遊三洞 | 水調歌頭壽長兄 | 水調歌頭壽外舅 | 水調歌頭泛湘江 | 水調歌頭和李守 | 水調歌頭和平湖 | 水調歌頭多景樓 | 水調歌頭元會麯 | 臺城遊水調歌頭 |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 水調歌頭·賦三門津 |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 水調歌頭壽詹天遊 | 水調歌頭春日舟行 | 水調歌頭壽查郎中 | 水調歌頭夷陵九日 | 水調歌頭送周元特 | 水調歌頭和人新堂 | 水調歌頭上元郡集 | 水調歌頭送史侍郎 |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 | 水調歌頭送王景文 | 水調歌頭留宰生日 | 水調歌頭夜泛湘江 | 水調歌頭壽武公望 | 水調歌頭壽鄧彥鱗 | 水調歌頭追和東坡 | 水調歌頭再用前韻 | 水調歌頭時居莆田 | 水調歌頭鞏采若壽 | 水調歌頭賦鬆菊堂 | 水調歌頭送楊民瞻 | 水調歌頭和趙用錫 | 水調歌頭癸醜中秋 | 水調歌頭寄陸務觀 | 水調歌頭對月有感 | 水調歌頭趙帥生日 | 水調歌頭獻田都統 | 水調歌頭九日醉中 | 水調歌頭暑中得雨 | 水調歌頭壽丘提刑 | 水調歌頭壽吳尚書 | 水調歌頭壽趙文昌 | 水調歌頭和蘇子美 | 水調歌頭寄王信父 | 水調歌頭和尹存吾 | 水調歌頭中秋口占 | 水調歌頭壽晏雲心 | 水調歌頭壽洪雲岩 | 水調歌頭題旅捨壁 | 水調歌頭題登春臺 | 水調歌頭出郊玩水 | 水調歌頭題煙雨樓 | 水調歌頭江淮一覽 | 水調歌頭送張史君 |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 |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 水調歌頭和石林韻 | 水調歌頭趙倅生辰 | 水調歌頭呈趙總領 | 水調歌頭叔母生日 | 水調歌頭壽林府判 | 水調歌頭戊戍自壽 | 水調歌頭次韻載叔 | 水調歌頭清明嚴瀨 | 水調歌頭歲暮書懷 | 水調歌頭送張左司 | 水調歌頭柳州北湖 | 水調歌頭玄真子吟 | 水調歌頭和潔堂韻 | 水調歌頭壽曹太守 |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 水調歌頭壽張運使 | 水調歌頭三月初三 | 水調歌頭壽趙茶馬 | 水調歌頭壽趙宰母 | 水調歌頭次瓊山韻 | 水調歌頭壽鬍詳定 | 水調歌頭癸醜生日 | 水調歌頭春壽太守 | 水調歌頭壽錢太尉 | 水調歌頭致仕得請 | 水調歌頭壽陳倉使 | 水調歌頭壽趙提刑 | 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 | 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 水調歌頭·寄我五雲字 | 水調歌頭·送太守王秉 | 水調歌頭·舟次揚洲和人韻 | 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 | 水調歌頭·砧聲送風急 | 水調歌頭·南國本瀟灑 | 水調歌頭·離別一何久 | 興城瑞心商旅水調歌頭酒店 | 水調歌頭·百堞龜城北 | 水調歌頭·賀人新娶集麯名 | 水調歌頭·兵氣暗吳楚 | 水調歌頭·霜降碧天靜 | 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 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 | 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 水調歌頭·弓劍出榆塞 | 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 水調歌頭·相公倦臺鼎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