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天文 > 水蠆
目錄
水蠆(chài)簡介
  豆娘和蜻蜓的的幼期稱為稚蟲,羽化為成蟲時不經蛹期階段,又稱為水蠆。體色一般是暗褐色或暗緑色,外形與其成蟲類似,無翅,沒有性成熟。潛伏在溪池泥底或殘枝敗葉下,肉食性,性情兇猛,喜歡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及它們的幼蟲,大型的水蠆,甚至可以捕食小魚和蝌蚪。水蠆的時期依種類不同而有不同長短的時期,短的約2-3個月,普通種類約1-3年,最長的則要7-8年才能完全成熟,期間約需經過8-14次不等的脫皮,然後爬出水面,變成成蟲。
  水蠆可分為兩類
  ①豆娘的水蠆 體型細長,腹部末端具尾鰓
  ②蜻蜓的水蠆 體型短粗,腹部末端具直腸鰓
特殊的捕食器官
水虿 特殊的捕食器官
  口器結構極為特殊。下唇非常發達,特化成可自由伸屈的面罩,或稱臉蓋。面罩平時折於頭,當獵物接近時,他可以快速伸出摺叠的的下唇面罩,並以前方的雙鈎(或鋸齒)夾緊獵物,收回後送進口器進食。
特殊的水中呼吸器官
水虿 特殊的水中呼吸器官
  豆娘的水蠆尾鰓具3個大而扁平的鰓葉,可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而蜻蜓的水蠆直腸壁上排列有序的鰓葉,後腸進行有規律地搏動,可引水進入直腸,在此進行氣體交換,稱為直腸鰓。
特殊的運動方式
  水蠆平時不喜活動,利用足緩慢爬行。在緊急時刻,蜻蜓的水蠆會將腹部所吸的水猛得嚮後噴出,所産生的反推力會帶動它們嚮前飛速移動以起到迅速避害的作用。而豆娘的水蠆則扭動腹部,尾鰓做槳以增加遊泳的動力。
水蠆與環境監測
  水蠆可作為水污染程度的一種生物指標,有水蠆生活指示該水域為輕度污染。不同種的水蠆生活在特定的水質裏。根據發現的水蠆種類,可以判斷誰污染的情況。
  圖示某種蜻蜓的水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