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南通 >如臯市 > 水繪園(人民公園,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水繪園(人民公園,博物館)聯繫方式 地址:南通如臯市如城鎮西公園邊16號
  郵編:226500
  電話:0513-87514850,87514330 水繪園(人民公園,博物館)投訴電話 南通市旅遊投訴電話:0513- 5098110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徽派園林孤本水繪園
  水繪園位於如臯城東北隅,是國內著名的古園林之一。其特色蝻北東西皆水繪其中,秋巒葩卉,一一掩映,若繪畫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闢疆)與金陵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水繪園亦名聲遠播。
  水繪園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為冒一貫的別墅,歷四代到冒闢疆時始臻完善。明朝滅亡後,冒闢疆心灰意冷,於是把水繪園改名為水繪庵,决心隱居不仕。當時名士錢搛益、吳偉業、王士禎、孔尚任、陳維崧等紛紛前來如臯相聚,在園中詩文唱和。時人說:"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無不以如臯為歸。"水繪園盛極一時。
  據陳維崧《水繪庵記》描述,當時的水繪園門有小橋(即今天的霞山橋),橋頭有亭,過亭便是芙蕖夾岸、桃柳交蔭的畫堤。門墻如城墻一般,上面排列着六七個墻垛,門額上有冒闢疆自題?quot;水繪庵"橫匾。進園門沿水閣一百餘步,有土坡障景。這裏遍栽翠竹,竹映浯溪,名"妙隱香林"。從這兒嚮左轉通壹默齋,再嚮前即達寒碧堂。堂前有洗鉢池。洗鉢池原為唐代建造的中禪寺的放生池,位於中禪寺的左側。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的三弟曾肇,幼年曾隨父親來到如臯,在寺裏讀書,常在池中洗鉢,因而得名洗鉢池。後來曾肇考中進士,做了泰州知州,因懷念在如臯中禪寺讀書的經歷,特地鎸刻"隱玉齋"三字石碑,置於寺中。 洗鉢池東面是逸園(今人民公園中部),係冒闢疆的祖父冒夢齡所建。由洗鉢池分流而北是小浯溪。溪水回環麯折,出入萑葦,別具野趣。水中有小洲名鶴嶼,洲上建小三吾亭,舊時常有丹頂鶴在洲上巢宿。
  由妙隱香林嚮東北可至澀浪坡,坡寬十丈,排列無數小石塊。坡上青苔、石紋就象天然織成一樣。坡下有石渠。當雨後晴日照耀、飛泉噴沫之時,可在此仿古人作麯水流觴之戲。
  由壹默齋往北,就到了立於水涯的枕煙亭。亭對岸就是園景最勝處疊嶂數十丈的懸靋峰。峰頂平坦,可以擺酒,可以下棋。四面望去,水繪園盡收眼底。
  由懸靋峰稍稍轉彎嚮東,有座亭子叫煙波玉是根據唐代詩人李賀的詩意命名的。從煙波玉嚮上有湘中閣和懸靋山房。湘中閣構築精巧雅緻,為水繪園景勝處之一。
  懸靋峰西邊有座鏡閣,象寶塔一樣巍然高聳。閣內陳列古琴臺一座,瓦製中空,紋飾古樸,琴置臺上。董小宛當年曾撫弦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悉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
  鏡閣下方有許多小屋,北邊有一座土山,土山後有碧落廬。冒闢疆建碧落廬是為了紀念他的好友、安徽休寧人戴重。由碧落廬嚮西閣一座叫月魚基,此處北邊緊靠着城墻。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冒襄在園中建染香閣,用以收藏文物。1680年不幸失火,染香閣及所藏文物全部化為灰燼。
  公元1677年,冒襄在園中又構築一座三間草堂,取名匿峰廬。此時冒襄傢境已經中落,水繪園開始衰敗。匿峰廬是在亂磚破瓦的僻地上蓋起的,十分簡陋,已沒有昔日廊閣森森的雄偉氣慨了。此後,水繪園日益衰敗,數代後,僅存荒址一片並已屬他姓。
  現今的水繪園包括人民公園、雨香庵和水明樓三個部分。人民公園位於東部。公園的中部為逸園遺址,南部為壺領園遺址,北部為水繪園遺址,昔日的水繪園景觀觀正在抓緊重建。雨香庵和水明樓在西部,構成一個整體建築群,自成體係。門外兩衹石獅蹲踞兩旁,門上?quot;水繪園"橫匾一塊。
  水明樓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安徽????使汪之珩在幾近荒蕪的水繪園洗鉢池畔營建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詩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的詩句。構築此樓,包含着汪氏仰慕冒闢疆、董小苑,緬懷水繪園的深意。
  水明樓原先以木樁地支撐,建於水上。丹楹_飛,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豔如畫。整個樓群建築南北長40餘米,前有軒亭,中有廳室,後有閣樓,藉九麯三彎的回廊相連接。登樓瀏覽,處處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墻是青磚細刻,窗戶則雕花見漏;室內空間不大,桌椅屏幾,佈置井然有序。室外玉梅翠竹,蕉石掩映。東窗下,碧水漾波,給人以船浮水上, 似動實靜之感。 中部以漏窗隔景,內室、中道、外廊層次分明,又以幽 湖石與暖閣相接,使景緻層層相生,步步見異,咫尺之間,東南可眺壺領園景色,北可望水繪園故址,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雨香庵在水明樓西邊,與水明樓建築群緊緊相連。其址就是原先曾肇讀書處隱玉齋。元末齋毀。清初在隱玉齋故址重建,更名為雨香庵。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安徽歙縣、休寧、婺源(今屬江西)等六縣????商吳達始、黃元燦等組織同鄉會,在雨香庵內設立會館,取名新安會館,在館內供奉關聖帝君,宣揚情義。當時的雨香庵?quot;畫梁水閣,臨流俯仰" ,是如臯的名勝之一。院內有800多年的古檜一株,俗稱"六朝鬆",枝幹遒勁,歷覽人間滄桑。
  水明樓,雨香庵建築群佈局獨具匠心,融匯了我國南北園林的特色,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被列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整修並於當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園內分隱玉、雨香、琴臺、竹屏、水明樓、佳話永傳、影梅、書畫廳等八個主要部分。後來,如臯博物館設於園內,收藏許多如臯出土的珍貴文物。
  1981年,我國著名古園林專傢陳從周教授來如臯水繪園遊覽,即興填了《憶江南》詞一首?quot;如臯好,信步冒傢橋,流水幾灣縈客夢,樓臺隔院似聞簫,往事溯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