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allitetix versicolor (fabricius)同翅目,沫蟬科。別名赤斑沫蟬、稻赤斑黑沫蟬。俗稱雷火蟲。分佈北起浙江、河南、陝西,南至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福建。
寄主 主害水稻,也為害高粱、玉米、粟、甘蔗、油菜等。1985年在湖南為害水稻、玉米、高粱嚴重。
為害特點 為害水稻時主要為害劍葉,成蟲刺吸葉部汁液,初現黃色斑點,葉尖先變紅,後葉片上現不規則紅褐色條斑或中脈與葉緣間變紅,後全葉幹枯。孕穗前受害,常不易抽穗,孕穗後受害緻穗形短小秕粒多。為害玉米時,以針狀口器刺吸玉米葉片汁液,緻刺吸孔周圍形成黃色至黃褐色梭形斑,受害葉出現一片片枯白。為害高粱時受害狀與水稻類似,有的葉片現長橢圓形至不規則形枯斑,造成整株幹枯死亡。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1—13.5mm,黑色狹長,有光澤,前翅合攏時兩側近平行。頭冠稍凸,復眼黑褐色,單眼黃紅色。顔面凸出,密被黑色細毛,中脊明顯。觸角基部2節粗短,黑色。小盾片三角形,頂具1大的梭形凹陷。前翅黑色,近基部具大白斑2個,雄性近端部具腎狀大紅斑1個,雌性具2個一大一小的紅斑。卵長橢圓形,乳白色。若蟲共5齡,形狀似成蟲,初乳白色,後變淺黑色,體表四周具孢沫狀液。
生活習性 河南、四川、江西、貴州、雲南等省年生1代,以卵在田埂雜草根際或裂縫的3—10cm處越鼕。翌年5月中旬至下旬孵化為若蟲,在土中吸食草根汁液,2齡後漸嚮上移,若蟲常從肛門處排出體液,放出或排出的空氣吹成孢沫,遮住身體進行自我保護,羽化前爬至土表。6月中旬羽化為成蟲,羽化後3—4小時即可為害水稻、高粱或玉米,7月受害重,8月以後成蟲數量減少,11月下旬終見。每雌産卵164—228粒。卵期10—11個月,若蟲期21—35天,成蟲壽命11—41天。一般分散活動,早、晚多在稻田取食,遇有高溫強光則藏在雜草叢中,大發生時傍晚在田問成群飛翔。一般田邊受害較田中心重。
防治方法 (1)為害重的地區,鼕春結合鏟草積肥或春耕漚田時,用泥封田埂,能殺滅部分越鼕卵,同時可阻止若蟲孵化。(2)必要時在6—7月成蟲發生盛期噴灑40%異丙威乳油150一200ml,(有效成分30一40g),對水75一100l均勻噴霧,施藥時田間保持淺水層2—3天,能兼治稻薊馬等。此外也可噴灑45%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氧樂果乳油1500倍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