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材來源]
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雙角。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肝、胃經。
[藥性說明]
本品鹹寒。專入血分,善清心肝胃三經之火而有涼血解毒之功。為治血熱毒盛之要藥。其清熱涼血解毒之功與犀角相似而藥力較緩,可作犀角的代用品,但用量較犀角為大。約為犀角十倍。
[功 效]
1.清熱解毒,善清血熱 常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熱盛火熾的高熱,神昏,可代替犀角使用。
2.涼血止血 能涼血以清血熱,用於血熱妄行的發斑、衄血。
[藥理知識]
水牛角煎劑有強心、鎮靜、抗驚厥、抗炎、抗感染和止血作用,還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近年用於治療熱病昏迷、乙腦等病收到肯定效果。
[有效成分]
本品與犀角的成分大致相同,含膽甾醇,丙氨酸、精氨酸、天鼕氨酸、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絲氨酸、纈氨酸等氨基酸。
[臨床應用]
1.治療過敏性紫癜:用水牛角40~100剋,生地黃10~30剋,赤芍10~20剋,丹皮10~20剋,水牛角煎半小時以上。後下餘藥,半小時後取汁口服,日1劑,重則2劑。(《湖北中醫雜志》1987;(2);22)
2.治療病毒性肝炎:用水牛角粉50剋,柴鬍、茯苓、黃芪、丹參、甘草各15剋,烘幹碾成細粉,做成復方水牛角片,每片0.5剋,含生藥0.45剋,每次10片。日服3次,30天為1療程。(《遼寧中醫雜志》1986:(8);28)。
[貯 存]
[鑒 ]
[使用禁忌]
1.本品無毒性,僅有少數病人服用後出現消化道癥狀,如胃部不適、腹脹、腹瀉、惡心等。亦有少數病人出現失眠。
2.水牛角性寒,非實熱之證者不易服用。例如治療出血,水牛角適用於熱盛而迫血妄行的皮下血斑等多種出血。因脾氣虛弱,脾不統血的皮下血斑、牙齦出血者,則不能用水牛角止血。 |
|
水牛角
(《別錄》)
【來源】牛科動物水牛的角,動物形態詳"牛肉"條。
【採集】於宰牛場收集。
【藥材】形狀彎麯呈弧形,根部方形或略呈三角形,中空,-側表面有多數平行的凹紋,角端尖銳。色黑褐,質堅硬,剖面紋細而不顯,氣腥。一般多用其角尖部。
主産華南,華東地區。
【化學成分】水牛角可作為犀角的代用品,因其成分與犀角大同小異:㈠甾醇類:均含膽甾醇;㈡氨基酸:均含丙氨酸、精氨酸、天鼕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組氨酸、纈氨酸;㈢肽類:鹼性肽類水解,兩者都産生精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纈氨酸、亮氨酸,但犀角還有天鼕氨酸;㈣胍基衍生物:均有精氨酸及胍;㈤蛋白質:兩種角所含大部相同,但犀角尚有不同的蛋白質存在;㈥用氧化鋁層析法,均分離出同樣熔點215~218℃的結晶,具有興奮離體蛙心的作用。此外,犀角除含膽甾醇外,尚含微量其它甾醇;水牛角不含精氨酸,而胍類含量較犀角為多。又將水牛角煎液進行電泳,得三個茚三甫陽性物質,水解後生半胱氨酸,此外並未認出有特別氨基酸;將犀角煎液電泳,情況亦大致相似。
【炮製】牛角片:劈開,用熱水浸泡,撈出,鎊片,曬幹。
【性味】苦鹹,寒。
①《藥總訣》:"味苦,冷,無毒。"
②《藥對》:"平。"
③《陸川本草》:"辛鹹,寒。"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熱病頭痛,壯熱神昏,斑疹,吐衄,小兒驚風,喉痹咽腫。
①《別錄》:"療時氣寒熱頭痛。"
②《日華子本草》:"煎,治熱毒風並壯熱。"
③《綱目》:"治淋,破血。"
④《陸川本草》:"涼血解毒,止衄。治熱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熱,溺赤。"
⑤《四川中藥志》:"治風熱頭痛,喉頭紅腫,小兒驚風及吐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
【選方】①治出血:牛、羊角及蹄甲,洗淨後,放入密閉容器裏焚燒炭化,研成細粉過篩。內出血,每日三次,每次二剋,口服;外出血,撒於患處。(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②治喉痹腫塞欲死者:沙牛角,燒,颳取灰,細篩,和酒服棗許大,水調亦得。又小兒飲乳不快覺似喉痹者,亦取此灰塗乳上,咽下。(《海上集驗方》)
③治石淋,破血:牛角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聖濟總錄》)
④治血上逆心,煩悶刺痛:水牛角,燒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⑤治牛程攓腫痛,腫高突起,支腳難行,久則破裂,膿水相流:牛角尖(燒灰)、水竜骨、鬆香、輕粉各等分。共為末。牛骨髓調搽,虛弱者辣服十全大補湯。(《外科正宗》牛角散)
⑥治赤禿發落:牛角、羊角(燒灰)等分。豬脂調塗。(《聖惠方》)
⑦治蜂螫人:牛角燒灰,苦酒和,塗之。(《補缺肘後方》) |
|
水牛角
【來源】食療方
【原料】水牛角30剋,生地15剋,丹皮9剋,白茅根30剋,白糖15剋。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上、下午服,每日1劑。
【用法】
【功效】 |
|
藥材來源]
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雙角。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肝、胃經。
[藥性說明]
本品鹹寒。專入血分,善清心肝胃三經之火而有涼血解毒之功。為治血熱毒盛之要藥。其清熱涼血解毒之功與犀角相似而藥力較緩,可作犀角的代用品,但用量較犀角為大。約為犀角十倍。
[功 效]
1.清熱解毒,善清血熱 常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熱盛火熾的高熱,神昏,可代替犀角使用。
2.涼血止血 能涼血以清血熱,用於血熱妄行的發斑、衄血。
[藥理知識]
水牛角煎劑有強心、鎮靜、抗驚厥、抗炎、抗感染和止血作用,還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近年用於治療熱病昏迷、乙腦等病收到肯定效果。
[有效成分]
本品與犀角的成分大致相同,含膽甾醇,丙氨酸、精氨酸、天鼕氨酸、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絲氨酸、纈氨酸等氨基酸。
[臨床應用]
1.治療過敏性紫癜:用水牛角40~100剋,生地黃10~30剋,赤芍10~20剋,丹皮10~20剋,水牛角煎半小時以上。後下餘藥,半小時後取汁口服,日1劑,重則2劑。(《湖北中醫雜志》1987;(2);22)
2.治療病毒性肝炎:用水牛角粉50剋,柴鬍、茯苓、黃芪、丹參、甘草各15剋,烘幹碾成細粉,做成復方水牛角片,每片0.5剋,含生藥0.45剋,每次10片。日服3次,30天為1療程。(《遼寧中醫雜志》1986:(8);28)。
[貯 存]
[鑒 ]
[使用禁忌]
1.本品無毒性,僅有少數病人服用後出現消化道癥狀,如胃部不適、腹脹、腹瀉、惡心等。亦有少數病人出現失眠。
2.水牛角性寒,非實熱之證者不易服用。例如治療出血,水牛角適用於熱盛而迫血妄行的皮下血斑等多種出血。因脾氣虛弱,脾不統血的皮下血斑、牙齦出血者,則不能用水牛角止血。
[動植物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麯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着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
|
名稱:
水牛角
漢語拼音:
Shuiniujiao
英文名:
CORNU BUBALI
基原:
本品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取角後,水煮,除去角塞,乾燥。
性狀:
本品呈稍扁平而彎麯的錐形,長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側有數條橫嚮的溝槽,另一側有密集的橫嚮凹陷條紋。上部漸尖,有縱紋,基部略呈三角形,中空。角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鑒別:
本品粉末灰褐色。不規則碎塊淡灰白色或灰黃色。縱斷面觀可見細長梭形紋理,有縱長裂縫,布有微細灰棕色色素顆粒;橫斷面觀梭形紋理平行排列,並弧狀彎麯似波峰樣,有衆多黃棕色色素顆粒。有的碎塊表面較平整,色素顆粒及裂隙較小,難於察見。
炮製方法:
洗淨,鎊片或挫成粗粉。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定驚。
主治:
用於溫病高熱.神昏譫語,發斑發疹,吐血衄血,驚風,癲狂。
用法用量:
15-30g,宜先煎3小時以上。
貯藏:
置乾燥處,防黴。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CORNU BUBALI |
|
水牛角
拼音名:Shuiniujiao
英文名:CORNUBUBAL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62
本品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角。取角後,水煮,除去角
塞,乾燥。
【性狀】本品呈稍扁平而彎麯的錐形,長短不一。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一側有
數條橫嚮的溝槽,另一側有密集的橫嚮凹陷條紋。上部漸尖,有縱紋,基部略呈三角形,
中空。角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鑒別】本品粉末灰褐色。不規則碎塊淡灰白色或灰黃色。縱斷面觀可見細長梭
形紋理,有縱長裂縫,布有微細灰棕色色素顆粒;橫斷面觀梭形紋理平行排列,並弧狀
彎麯似波峰樣,有衆多黃棕色色素顆粒。有的碎塊表面較平整,色素顆粒及裂隙較小,
難於察見。
【炮製】洗淨,鎊片或銼成粗粉。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用於溫病高熱,神昏譫語,發斑發疹,
吐血衄血,驚風,癲狂。
【用法與用量】15~30g,宜先煎3小以上。
【貯藏】置乾燥處,防黴。 |
|
- : buffalo horn, Cornu Bubali
|
|
水牛角竜 | 水牛角粉 | 濃縮水牛角 | 水牛角濃縮粉 | 水牛角解毒丸 | 水牛角風格劍 | 濃縮水牛角片 | 水牛角巴戟天 | 濃縮水牛角顆粒 | 白水牛角風格劍 | 波浪紋大馬水牛角 | 水牛角-巴戟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