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簡介
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生長着一棵古老滄桑、竜骨虯枝、高大挺拔的水杉樹,樹高35米,胸徑2.5米,冠幅22米,樹齡達600多年。它是世界上樹齡最大、胸徑最粗的水杉母樹。
景點簡介
在一億三千萬年前,水杉誕生於北極圈,後來逐漸分佈到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第四紀冰川過後,人們衹見過從地層中發掘出來的水杉化石,為此,植物學界宣佈水杉在地球上已經絶跡。1941年,國民黨中央大學幹鐸教授首先發現了這棵古樹,後經植物學家鬍先驌、鄭萬鈞教授鑒定為水杉,並於1948年發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論文,推翻了“水杉早已滅絶”的定論,一時轟動世界植物學界。這棵古樹就被稱作“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爺”、“水杉王”等。
歷史概況
謀道水杉樹的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植物學上的最大發現,大豐也成了國內外公認的“水杉之鄉”。現在,大豐擁有水杉母樹5740棵,每年産籽1000公斤左右,為世界稀有珍品,先後有8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植物學家親赴利川考察引種。水杉樹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傳播友誼的使者。1972年,周恩來將2公斤水杉種子贈給金日成,表達中朝友好情誼;1978年2月,鄧小平贈給尼泊爾人民2棵水杉苗,並親手種在皇傢植物園,尼泊爾人民選它作“尼中友誼樹”;1972年尼剋鬆以美國總統身份首次訪華後,把自己心愛的遊艇命名為“水杉號”,以此紀念中美關係友好的開端;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春南巡時,在參觀深圳仙湖植物園時說:“有一種古代樹種,叫水杉,現在全國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峽附近。”當年,郵電部發行了一枚水杉郵票。這棵“水杉王”既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之寶。近50年來,各國研究此樹發表的論文、著述達700多篇(部),獲得博士學位的專傢有76人,每年有不少中外遊客前來觀光考察。
水杉王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利用RAPD技術,對9個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初步研究.用10 bp的隨機引物16條,共擴增出103個位點,其中37個為多態位點,占35.92%.各居群的多態位點百分率在16.50%~33.01%之間.POPGENE version 1.31軟件處理結果如下:居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數為0.1930.遺傳距離在0.0130~0.0650之間,遺傳一致度在0.9370~0.9871之間.AMOVA分析結果顯示遺傳變異主要存在於居群內,占89.05%,居群之間有一定的分化.上述結果表明水杉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略低於自然居群,涵蓋了自然居群近80%的遺傳多樣性.由此可以確認栽培水杉的種源是經過混合的,它們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自然居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采自潛江的9株叢枝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var.caespitosa)沒有擴增出特有位點,將其視為一個居群根據遺傳一致度作UPGMA聚類分析時,該居群和湖北的3個居群及南京(NJ)、成都(CD)居群聚在一起;單株聚類時叢枝水杉也沒有聚成獨立的一支,而是比較分散,因此不支持將叢枝水杉作為水杉的一個變種的分類處理.從親緣關係上看,叢枝水杉應當歸屬於湖北潛江蚌湖種子園(BH)和湖北潛江廣華(GH)居群,這與其分佈現狀也是吻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