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文名稱:lambischiragra
英文名稱:chiragraspiderconch
貝類動物:腹足綱、鳳凰蠃超科、鳳凰蠃科。
簡介:貝殼大而厚重,體層膨大,蠃塔短。殼口邊緣角狀的突出極發達,甚至遮蓋了蠃塔。殼頂尖銳,所有的蠃層均有棱角。體層上有不規則呈瘤狀的蠃肋,最厚的蠃肋末端形成彎麯的突出。外唇的5根突出(第6根位於蠃軸底部為前水管溝)通體開裂。殼表白色,有棕色斑紋;殼口粉紅、紅色或褐色。(註:雌性殼較大蠃軸上有脊也較強。)
尺寸:16cm
分佈區域:熱帶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沿海砂底 |
|
【物種名稱】水字蠃
【拉丁學名】Lambis chiragra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Chiragra Spider Conch
【科屬分類】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腹足目、鳳凰蠃科 |
|
水字蠃 rl]貝殼外唇前方有一個「鳳凰蠃缺刻(Stromboid notch)」,這個缺刻是鳳凰蠃右眼伸出偷窺外界環境變化的管道。一般而言,前水管較長,蠃層為錐形,殼軸的滑層很發達,在外唇通常有指狀突起,有的種類的後水管也很發達。發達的雙眼是蠃的重要特徵。眼柄上有長而尖的觸手。雌雄異體。
殼大而厚重,體層膨大,蠃塔短。殼口邊緣角狀的突出極發達,甚至遮蓋了蠃塔。殼頂尖銳,所有的蠃層均有棱角。體層上有不規則呈瘤狀的蠃肋,最厚的蠃肋末端形成彎麯的突出。外唇的5根突出(第6根位於蠃軸底部為前水管溝)通體開裂。殼表白色,有棕色斑紋;殼口粉紅、紅色或褐色。(註:雌性殼較大蠃軸上有脊也較強。)有6條勻稱的長棘狀突起呈"水"字排列。量少,雌性在背部中央有一個大瘤
殼質厚實,呈紡錘形,有五衹長而厚、反麯且中空的足,再加上由右嚮左伸展的前水管,狀似水字。在第四、五衹足間有很顯明的stromboid notch 。背部有4-5條蠃肋,上有瘤。殼口狹小,外唇和軸唇有齒狀襞。殼色:淡黃色底,棕色(或黃棕色)條紋及斑點,殼口和軸唇為粉紅色(或紅色)摻雜白色斑塊,殼口邊緣常為棕色。大小:族群間變異大,且雌性(100-260mm)較雄性(95-105mm)大。 |
|
熱帶印度太平洋, 日本以南之印度太平洋。臺灣分佈:北濱、東北角、恆春、臺東、澎湖、蘭嶼、緑島、小琉球及南海海域。南韓、海南、西沙、印尼、馬來西亞。 |
|
棲息地:沿海砂底。生活於岩礁地,砂質底。低潮綫下。 |
|
- n.: Lambis chiragra, Lambis
- lat.: Lambis chiragra (Linnaeus, 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