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類 : 物理學類 : 冶金 : 水力 > 氣團
目錄
qì tuán qì tuán
  水平範圍達數百或數千公裏,高度有時達平流層,在橫越大陸或大洋的運動中在某一確定的高度上溫度和濕度狀況近似保持均勻的一團空氣
No. 2
  在空間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較為一致的大範圍空氣團塊。其範圍常達幾百千米到幾千千米,厚度可達幾千米到十幾千米。是空氣長期受較為單一的地理環境影響而形成的。當氣團移入另一環境時,受新環境下墊面的影響,就逐漸改變原有的物理特性,稱為“變性氣團”。
No. 3
  氣團(air mass)
  在水平方向上大氣的物理屬性主要指溫度、濕度和穩定度.對比較均勻的大塊空氣塊。其水平尺度達到幾百至幾千公裏,垂直尺度約幾公裏到十幾公裏。氣團的形成 必須具有範圍大,性質均勻的下墊面,還須有合適的環流條件。氣團的分類,若按形成 的地理位置分,則有極地氣團(又可分為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熱帶氣團( 又可分為熱帶海洋氣團和熱帶大陸氣團)。此外,還有中緯度氣團它們主要來自極地或 熱帶的變性氣團。若按熱力分類,則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
  活動於我國的主要氣團,隨季節而有變化。鼕季以極地大陸氣團為主,我國南方部 分地區則會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夏季主要受熱帶海洋和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在我國北 方則仍會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春、秋季則主要有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
  同一時段,占據廣大空間的大團空氣內,水平方向上的物理屬性比較均勻,在垂直方向上的各種物理屬性分佈比較相似,天氣特點也大致相同,氣象要素變化不太劇烈,這種大團空氣稱為氣團
  二、氣團的形成與變性
  1.氣團的形成
  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表面,空氣中的水汽也來自地球表面水分的蒸發,所以下墊面是空氣最直接的熱源,也是最重要的濕源。氣團形成的條件首先需要有大範圍的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廣阔的海洋、冰雪覆蓋的大陸、一望無際的沙漠等,都可作為形成氣團的源地。此外,氣團形成還應具備適當的流場條件,使大範圍的空氣能在源地上空停留較長的時間或緩慢移動,通過大氣中各種尺度的湍流、對流、輻射、蒸發和凝結及大範圍的垂直運動等物理過程與地球表面進行水汽與熱量交換,從而獲得與下墊面相應的比較均勻的溫、濕特性。
  適當的流場通常是指準靜止的大型的高壓流場。在準靜止的高壓控製下,高壓中的輻散下沉運動,可以使大氣中的溫度、濕度的水平梯度減小,增加大氣中溫、濕特性的水平均勻性,同時穩定的環流可使空氣較長時間地緩慢移動在溫、濕特性比較均勻的下墊面上,使空氣有足夠長的時間取得下墊面的溫、濕特性。例如,西伯利亞地區鼕季為一個不大移動的高壓所盤踞,是形成幹冷氣團的源地。在我國東南方向的遼闊海洋上常有太平洋高壓存在,是形成暖濕氣團的源地。
  2.氣團的變性
  大氣處在不斷的運動中,當氣團在廣阔的源地上取得大致與源地相同的物理屬性後,離開源地移至與源地性質不同的下墊面時,二者間又發生了熱量與水分的交換,則氣團的物理屬性又逐漸發生變化,這個過程稱為氣團的變性。
  對於不同的氣團來說,其變性的快慢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冷氣團移到暖的地區變性快,而暖的氣團移到冷的地區變性慢。這是因為,當冷氣團離開源地後,氣團低層要變暖、增溫,逐漸趨於不穩定,對流易發展,能很快地把低層的熱量和水汽嚮上輸送,因此,氣團變性快;相反,當暖氣團離開源地後,由於氣團低層不斷變冷,氣團逐漸趨於穩定,對流不易發展,因此,氣團變性較慢。
  三、氣團的分類和特徵
  為了分析氣團的特徵、移動規律,常常對地球上的氣團進行分類,分類方法主要有地理分類法和熱力分類法兩種。
  1.地理分類法
  根據氣團形成源地的地理位置,對氣團進行分類,稱為氣團的地理分類。在地理分類中,按源地的溫度性質,將氣團分成冰洋氣團(北極氣團和南極氣團)、極地氣團、熱帶氣團、赤道氣團四大類;按源地的濕度性質,又將氣團分為海洋性氣團和大陸性氣團兩種。這樣,綜合溫度和濕度特性,全球大致可分為七種氣團。圖4.1為這七種氣團的分佈概況。
  圖4.1 全球各類氣團的分佈概況
  1)北極大陸氣團(continental arctic air mass,簡寫為ca)
  形成於冰雪覆蓋的北冰洋。特點是溫度低、低層具有強逆溫層,氣層相當穩定,濕度小。因此其天氣是乾燥、寒冷、晴朗。
  2)南極大陸氣團(continental antarctic air mass, 簡寫為caa)
  形成於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其特點同北極大陸氣團
  3)極地大陸氣團(continental polar air mass, 簡寫為cp)
  形成於中高緯度的大陸上,如西伯利亞、蒙古、加拿大一帶。鼕季,氣團低層溫度很低,有強烈逆溫現象,空氣層穩定,天氣與冰洋氣團類似;夏季,受大陸熱力狀況的影響,空氣層不穩定,加上濕度增大,常出現多雲天氣。
  4)極地海洋氣團(maritime polar air mass, 簡寫為mp)
  形成於南半球中緯度海洋和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極地海洋氣團多數由極地大陸氣團移至海洋上變性而成。鼕季因洋面溫度高於大陸,氣團低層溫度升高,濕度增大,氣層不穩定,易形成對流雲,有時産生降水;夏季與極地大陸氣團性質差不多。
  5)熱帶大陸氣團(continental tropical air mass, 簡寫為ct)
  主要源於副熱帶沙漠地區,如中亞、西南亞、北非撤哈拉沙漠等地。特徵是炎熱、乾燥,在它長久控製的地區常形成嚴重的幹旱。
  6)熱帶海洋氣團(maritime tropical air mass, 簡寫為mt)
  形成於副熱帶高壓控製的海洋上。特徵是溫度高,濕度大,低層不穩定,由於高壓中部盛行下層氣流,中層存在下沉逆溫,阻礙了對流的發展,天氣以晴為主。
  7)赤道海洋氣團(maritime equatorial air mass,簡寫為me)
  形成於赤道附近的洋面,具有高溫高濕的特徵,氣層很不穩定,多雷暴和陣性降水天氣。
  2.熱力分類法
  熱力分類法是根據氣團移動時與其所經下墊面的溫度對比或兩個氣團之間的溫度對比來劃分的。按這種分類法,氣團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兩大類。
  1) 冷氣團(cold air mass)
  氣團溫度低於流經地區下墊面溫度的,或兩個氣團相遇時溫度較低者,叫冷氣團。當冷氣團嚮南移行至另一地區時,不僅會使這個地區變冷,且由於氣團底部增暖,氣溫直減率增大,氣層往往趨於不穩定,有利於對流的發展,産生不穩定天氣,低層的能見度一般較好。夏季,若冷氣團中水汽含量多,常形成積雲和積雨雲,産生雷陣雨天氣。鼕、春兩季,由於冷氣團中濕度較小,常是幹冷天氣。冷氣團內氣溫、風等氣象要素有明顯的日變化;夜間低層輻射冷卻,在大陸上可形成輻射霧。
  2) 暖氣團(warm air mass)
  氣團溫度高於流經地區下墊面溫度的,或兩個氣團相遇時溫度較高者,叫暖氣團。 當暖氣團嚮北移行至另一地區時,不僅會使這個地區變暖,且由於氣團底部變冷,氣溫直減率變小,會使該地上空氣層的穩定度增大,對流運動不易發展,産生穩定性天氣。因為氣層穩定,水汽及塵埃、煙粒等雜質常聚集在低層,所以暖氣團中低層的能見度差。如果暖氣團中水汽含量多,常形成層雲、層積雲,並下毛毛雨,有時會出現平流霧。如果暖氣團中水汽含量較少,天氣就較好。
  四、影響我國的氣團
  我國大部分處於中緯度地區,冷、暖氣流交綏頻繁,缺少氣團形成的環流條件;同時,地表性質復雜,沒有大範圍均勻的下墊面可作氣團源地,因而,活動在我國境內的氣團,大多是從其他地區移來的變性氣團,其中最主要的是極地大陸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
  鼕季主要受變性極地大陸氣團影響,它的源地在西伯利亞和蒙古,我們稱之為西伯利亞氣團。它所控製的地區,天氣幹冷。此外,來自北太平洋副熱帶地區的熱帶海洋氣團可影響到華南、華東和雲南等地。北極氣團也可南下侵襲我國,造成氣溫急劇下降的強寒潮天氣。
  夏季,西伯利亞氣團在我國長城以北和西北地區活動頻繁,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主要受變性的熱帶海洋氣團影響。以上兩種氣團的交匯,是構成我國盛夏南北方區域性降水的主要原因。此外,熱帶大陸氣團常影響我國西部地區,被它持久控製的地區,就會出現嚴重幹旱和酷暑。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可造成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大量降水。
  春季,西伯利亞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兩者勢力相當,互有進退,因此是鋒係及氣旋活動最盛的時期。
  秋季,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占主要地位,熱帶海洋氣團退居東南海上,我國東部地區在單一的氣團控製下,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的天氣。
百科辭典
  qituan
  氣團
  air mass
    在幾百到幾千公裏的水平範圍,溫度、濕度、大氣靜力穩定度等物理性質分佈比較均勻,在幾公裏到幾十公裏的垂直方向上各種物理性質也很相似的大塊空氣。同一氣團控製下的廣大地區內,天氣特點大體相同,氣象要素變化緩慢而有規律。
    形成 形成氣團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大範圍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二是利於空氣停滯和緩行的環流條件。空氣中的熱量、水汽主要來自下墊面,因而氣團的物理性質主要由下墊面决定。例如,在冰雪覆蓋的地區,往往形成冷而幹的氣團;在水汽充沛的熱帶海洋,經常形成暖而濕的氣團。大範圍性質比較均勻的下墊面,如遼闊的海洋、無垠的沙漠、冰雪覆蓋的大陸和極地地區等都可成為氣團形成的源地。利於空氣停滯和緩行的環流條件,使大範圍的空氣能夠較長時間停留或緩慢運行在同一下墊面上,利於空氣通過輻射、亂流、對流、蒸發、凝結等物理過程,逐漸獲得與下墊面相適應的、比較均勻的物理性質。移行緩慢的高壓(反氣旋)係統是最有利於氣團形成的環流條件。例如,副熱帶高壓和高緯地區的準靜止冷高壓不僅使空氣有充足時間同下墊面相互作用,而且其低空輻散的風場利於空氣的溫度、濕度水平梯度減小而趨於均勻。
    分類 氣團分類通常采用兩種分類方法:地理分類法和熱力分類法。地理分類法是根據氣團源地和下墊面性質來分類,將氣團分為冰洋氣團、極地氣團、熱帶氣團和赤道氣團 4個基本類型。其中除赤道氣團幾乎全起源於海洋外,其他各類氣團又可分為海洋性氣團和大陸性氣團。熱力分類法以氣團與下墊面性質的熱力對比為分類依據,將氣團分為暖氣團和冷氣團。溫度高於下墊面溫度的氣團稱暖氣團,溫度低於下墊面溫度的氣團稱冷氣團
    變性 氣團形成後,隨着環流條件的變化,由源地移動到另一地區。在移行過程中,由於下墊面性質的改變和大範圍空氣垂直運動狀況的變化,氣團的物理性質及其天氣特點也發生相應變化。例如,發源於西伯利亞的溫度很低的冷氣團,在嚮東南方向的移動過程中,使所經過地區溫度驟降,而較暖的地面又使冷氣團的溫度逐漸增高,因而當它移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時,已經變性成為新的氣團
    活動 就北半球而言,冰洋氣團一般發生於北緯65°以北,終年冰雪覆蓋的極地地區及其附近洋面,其特徵通常是氣溫低、天氣晴朗、氣層非常穩定。冰洋大陸氣團和冰洋海洋氣團性質相似,但後者可從洋面獲得熱量和水分。
    極地大陸氣團在北緯45°~65°之間的北半球中緯度大陸上形成,如亞洲的西伯利亞和北美洲的加拿大、阿拉斯加一帶,夏季形成的位置偏北,鼕季偏南。這種氣團全年都很活躍。鼕季極地大陸氣團的特性和冰洋氣團相似,夏季由於大陸增暖,氣團穩定度變小。
    極地海洋氣團多數由極地大陸氣團移至海洋上變性而成,其特性是比極地大陸氣團溫度高,濕度大,穩定度小。
    熱帶大陸氣團其平均位置大致在北緯35°附近,夏季形成在大陸副熱帶地區,其特徵是熱而乾燥,晴朗少雲。
    熱帶海洋氣團主要形成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副熱帶海域以及南中國海一帶。這種氣團無論鼕夏,其低層都比較暖濕而不穩定,但在中層常常出現下沉逆溫層,氣層穩定。逆溫層以上則比較乾燥。所以,雖然氣團低層潮濕而不穩定,但一般天氣較好,僅在沿海陸地對流旺盛時纔産生積雲。
    赤道氣團形成於赤道附近的洋面上,是一種濕熱的氣團,氣層不穩定,天氣悶熱,多雷陣雨。
    影響中國的氣團,大多數是其他地區移來的變性氣團。鼕季主要是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變性),以及主要來自副熱帶太平洋、印度洋或南
英文解釋
  1. n.:  air mass,  a mass of cold or hot air
相關詞
氣象自然現象術語名詞大氣運動大氣天氣係統地理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