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民間傳說
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由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
特徵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傢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但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衆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托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融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題材 民間傳說涉及國傢民族的大事、階級鬥爭、生産鬥爭、文化創造、傑出人物的貢獻,以及家庭、婚姻、民間的風俗習慣等方面。其內容大致可以分3類:①人物傳說。這類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也表達了人民的評價和願望。例如敘述屈原作《離騷》,大聲吟哦,感動衆山鬼嗚咽痛哭。傳說人物還包括有帝王將相、農民的領袖、文化創造中的名人、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此外還有姓名不見於史籍的人物傳說,如梁祝傳說、孟薑女傳說、董永賣身葬父的傳說、歌仙劉三姐的傳說等。②史事傳說。這類傳說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如梁山泊傳說、楊傢將傳說、義和團傳說、貴州苗族張秀眉起義傳說、紅軍長徵傳說、八路軍抗日傳說等。藏族傳說《藏王的求婚使者》敘述唐代漢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鬆贊幹布的經過。③地方風物傳說。這類傳說敘述地方的山川古跡、花鳥蟲魚、風俗習慣和鄉土特産的由來和命名。往往賦予敘述的對象以富有意義的或富有情趣的說明,表現了人們熱愛鄉土的感情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關西湖保俶塔、初陽臺、來鳳亭的傳說,臺灣高山族日月潭的傳說,蒙古族馬頭琴的傳說,傣族潑水節的傳說,都是在傳說中說明其來歷。一些神怪靈異的傳說,如關於八仙的傳說、竈王爺的傳說等,則更是人民信仰的産物。
民間傳說的流傳往往有地區性。一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常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並在流傳過程中提煉加工,民間傳說往往具有傳奇的特色,故事情節既與人間現實有直接的聯繫,其發展又合乎生活的內在邏輯,同時,通過偶然、巧合、誇張、超人間的情節來引起故事的發展,從而使真實情景和奇情異事達到了有機的統一,既富於生活氣息,又離奇動人,民間傳說的創作特色,為小說、戲劇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藉鑒。
中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主要有以下12種:
①大禹傳說。古代民間傳說。禹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業績是治水。古籍記載,相傳帝堯之時,發生洪水,帝命鯀去治理。鯀治水失敗,被殺於羽郊,其子禹繼承父業,經13年終於平復水患。後舜禪位於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傳說中還有他逐共工,殺相繇,以及應竜助其治水等情節。禹的傳說,原含有較多的神話因素,在長期流傳中,有關他的神話傳說被“歷史化”,出現了更多政治性活動的情節,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開會議事、賞功罰罪、求賢任能等,並為他製造了顯赫的傢譜世係。這就使禹這個傳說人物逐漸脫離了本來面目,成為符合儒傢觀念的帝王典範。然而,在人民中間,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異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關禹治水的傳說,常與地方景物相附合。如傳說他從泰山擔了99擔石頭築堰擋水,這些石頭後來變成山東的九節長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晉陽湖的傳說。這類傳說着重表現他不畏艱險、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以此教育後世。
②愚公移山傳說。古代民間傳說。據稱: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傢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麯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這個傳說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傢、政治傢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③魯班傳說。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間傳說。魯班是春秋末期魯國的工匠,名公輸般。他技藝超群,又是魯國人,所以後來人們就稱他為“魯班(般)”。古籍及一些筆記和方志中都有著錄。戰國時期本來是歷史人物的公輸般,在民間逐漸變為一個傳說式人物。
魯班的傳說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講他發明創造的故事。另一類是關於他修建各地著名橋梁、殿宇、寺廟等建築的故事。歷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徵服自然、改進工藝的能力,把魯班想象成具有神奇技藝和無窮智慧的技師。舊時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對魯班的敬仰還表現在他們的民俗活動中奉他為“祖師”建廟奉祀。魯班傳說在教育團结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孟薑女傳說。古代民間傳說。這個傳說流傳至今2000餘年,幾經演變,情節不斷豐富,主題也日益鮮明。孟薑女原型為春秋時齊國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傳》中是一個知禮的婦女形象。北齊屢築長城,徭役繁重,民間多徵夫怨女。民衆將現實與秦代築長城的苦役相聯,使傳說變為反築城徭役主題的新形態。從此,杞梁由為齊國犧牲的戰將,變成被打殺的築城民夫,杞梁妻便成為尋夫認骨、哭倒長城的傳說人物。
明清以後的故事將孟薑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薑兩傢,因稱孟薑女。孟薑女哭倒長城後,秦始皇見其貌美,欲納為妃,並接受孟薑女提出的3個條件,披麻戴孝,手執喪杖,為杞梁發喪。最後,孟薑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薑女故事傳播的地域幾乎遍及全國,影響十分深遠,各地也出現不少異文。由於時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題及思想傾嚮也較復雜。
1928年,顧頡剛編著的《孟薑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該文集是研究孟薑女傳說的專集。對這一傳說歷史演變的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和研究結論,迄今仍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歷史文獻與民間口頭傳說聯繫起來,進行歷史和地理的比較,對中國後來的民間傳說與神話研究都産生過不小影響。
⑤牛郎織女傳說。牛郎和織女是從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的。漢魏間,民間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間的看牛郎,織女則是天帝之女。織女與牛郎婚配,並生一男一女,最後王母將其捉回,在兩人之間劃成一道天河,兩人衹能靠鵲橋每年七夕相會。
牛郎織女傳說,千餘年來傢喻戶曉。它的源頭,從《詩經·小雅·大東》中可以看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也有關於它的歌詠。這個故事在民間口頭上還生出許多變異的說法,有的與兩兄弟型故事結合,把牛郎說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與羽毛衣型故事結合,把織女說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訴牛郎藏匿織女衣服而成親,最後織女找到衣服飛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會織女。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為背景,通過牛郎與織女結合又離散,衹能七夕在天上相會一次的幻想情節,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關係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劇。後世文人運用這個傳說題材寫成了《天河配》等戲麯,更擴大了它的影響。它與孟薑女傳說、白蛇傳說、梁祝傳說被稱為中國著名四大傳說。
⑥白蛇傳說。主要描述由白蛇所變的白娘子與青年許仙的戀愛婚姻悲劇。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許仙以傘相藉,二人相識並定下姻緣。金山寺法海和尚見了許仙,說他面有妖氣,叫他在端午節讓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顯形,嚇死許仙。白娘子與小青盜仙草救活許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離。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後,始與許仙斷橋相遇,和好團圓。法海再度破壞,將白娘子鎮於雷峰塔下。
白蛇傳說最初起源於民間發現巨蟒的傳聞。並受到唐傳奇《白蛇記》的一定影響。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竜鬥法傳說。《西湖三塔記》中進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馮夢竜所編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通俗小說,傾嚮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傳奇》,減弱了白蛇的妖氣,突出了她堅决追求自由愛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義妖傳》和《白蛇寶捲》也表現了同一傾嚮,其中法海成為惡勢力的代表。白蛇傳說進入戲麯以後,情節更為豐富,人物性格也更加豐滿。白蛇傳說從最初的雛形發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間文學自身的流傳變化,也接受了說唱、小說、寶捲、戲文等俗文學的影響。
⑦梁祝傳說。中國著名民間傳說。故事表現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結合含恨而終的婚姻悲劇。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張讀的《宣室志》記載了這個故事的全貌,名為《義婦塚》。其基本情節是: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明代馮夢竜輯的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入話”列舉的幾個女扮男裝的傳說中也有梁祝故事。傳說除話本講述外,還被編為戲麯。經過話本、戲麯再創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義。梁祝傳說取材於現實生活,又有傳奇色彩,悲劇的結局與理想化的結尾達到和諧的統一。它揭露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罪惡,歌頌了純潔自由的愛情。梁祝故事從女扮男裝開始,到後來的反封建主題,是一個重要發展。傳說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強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愛。
⑧劉三姐傳說。中國壯族的民間傳說。相傳桂西宜山地區下梘河中梘村,有一排行第三的劉姓女子,因名劉三姐,三姐係黃鶯投胎,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之對歌,無能勝者。青年李示田,勤勞樸實,要求嚮三姐學歌。財主莫懷仁,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雇人與三姐對歌,為三姐所敗。此時,李示田已學得一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懷仁懷恨在心。最後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與李示田對歌,連唱3天3夜,飄然逸去。後又在桂林七星岩對歌,連唱7天7夜,變為一對黃鶯飛去。
劉三姐傳說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思想、願望和創作才能。它對中國南方各民族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⑨地方風物傳說。指關於某一地區山川、風物等的解釋性傳說。基本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來歷、特徵、命名原因等,給以說明解釋。它經常把風物介紹、故事、說明解釋3種成分結合在一起。
中國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築、地方特産和風俗等等都有生動的傳說故事予以解說。地方風物傳說中包含着大量關於特定風物、山川、建築、特産、民俗等的知識,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也十分廣泛。它表現人民徵服自然、改變山河面貌的艱苦鬥爭,表現過去人民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苦難生活和各種形式的反抗。人民群衆在地方傳說中藉風物抒發自己的悲歡,表現自己的生活理想,肯定忠貞的愛情。
地方風物傳說中有大量作品是運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變化的手法而創作的。它還以敘述現實生活的創作方法,引人入勝。地方風物傳說地方性十分明顯,很多傳說僅僅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卻廣泛流傳。
地方風物傳說有許多作品是把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的故事地方化,有時也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擬人化,或把一般民間故事落實到特定的地方風物上,形成多姿多態而又獨具特色的民間傳說的一個品種。
⑩ 反帝傳說。 指中國近代反對列強侵略的傳說。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屢遭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多次進行反侵略戰爭。這期間,人民群衆中産生了很多以反對列強侵略為主題的傳說故事,統稱反帝傳說。
反帝傳說可分兩類:第一類直接取材於歷次反侵略戰爭。如《義和團的志氣永不滅》、《楊司令智取通化》等。第二類不直接反映某次具體的戰爭,而廣泛地揭露侵略者的掠奪活動。大多以外國侵略者盜寶為中心事件,如《金鳳凰》、《盜不走的寶船》等。
反帝傳說主要歌頌抗敵英雄,包括知名歷史人物和普通群衆的勇敢和機智,有的故事雖然講到某種實物、山水,或從某次戰爭取材,甚至講某個真實人物的戰鬥故事,但故事情節並非全是史實,第二類故事想象的成分更大。此類傳說的歷史價值,主要在於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抗擊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農民起義傳說 。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運動。其中一些規模較大的運動在群衆中留下深遠影響。又經過人們不斷地回憶和講述,逐漸演化為傳說。此類傳說在其形成的初期階段,往往依附於真人真事。在長期的流傳中,由於衆多口述者不斷的藝術加工,這些傳說在很大程度上日漸遊離開真人真事的原型而帶上濃厚的傳奇色彩,成為虛構或基本上是虛構的口頭藝術創作。
農民起義傳說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或以歷史事件為主,着重反映鬥爭的興起與壯大過程;或以人物為主,着重講述起義領袖或造反人物的英雄形象與性格;或以某一戰役為主,着重描寫起義軍的機智、神勇與頑強不屈的戰鬥事跡;或突出一事一物,着重反映起義部隊與群衆間的軍民關係;或反映廣大群衆對起義軍的懷念之情。
作為群衆口頭藝術創作,農民起義傳說並不具有嚴格的科學史料性。它是勞動人民用以反映自身革命鬥爭歷史的重要文學手段。通過同時代的衆多口述者的耳聞目睹和親身感受,它們往往能夠對起義運動及其領袖人物作出較公正的評價,並從不同生活側面真實地反映當時的社會實質以及人民的苦難與期望等。
紅軍傳說 。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關於紅軍的傳說。它是革命老區人民的口頭創作。廣泛流傳於湘、粵、桂、鄂、川、陝甘寧及晉冀魯豫等老革命根據地。它以中國共産黨所領導的壯闊的武裝革命鬥爭為背景,表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和鬥爭生活,熱情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
紅軍傳說,集中表現了紅軍的革命紀律、優良作風和新的軍民關係,反映了紅軍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內容可分兩類:一類表現人民群衆對紅軍的認識過程,寓藴着人民的無限深情。如《奇怪的院子》等。另一類藉助傳說的想象手法,表現出老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群衆對紅軍的思念和對於革命的必勝信心。如《紅星水壺》、《紅軍帽》等。紅軍傳說具有明確的革命意識和濃厚的革命氣氛,其基本主題,除歌頌紅軍外,還歌頌革命領袖和群衆鬥爭。紅軍傳說常常藉助傳統故事的表現手法,賦予紅軍的遺贈物以神奇的力量。創作者用這樣的藝術想象,表現出人民群衆和革命力量終歸要戰勝反革命力量的堅定信念,使革命的思想感情與傳說故事的特有手法融而為一,呈現出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色。由於紅軍傳說表現了人民群衆對革命軍隊的深厚感情,在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有流傳,並發生很大影響。 | | minjian chuanshuo
民間傳說
民間口頭敘事文學。它是由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
在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傢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有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衆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托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表述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溶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民間傳說涉及國傢民族的大事、階級鬥爭、生産鬥爭、文化創造、傑出人物的貢獻,以及家庭、婚姻、民間的風俗習慣等方面。其題材大致可以分三類。
人物傳說 這類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也表達了人民的評價和願望。例如敘述屈原作《離騷》,大聲吟哦,感動衆山鬼嗚咽痛哭;魯班修趙州橋,一夜之間從太行山上趕來大白石;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人民稱頌他為“包青天”。傳說人物還包括有帝王將相,如秦始皇、明太祖、西門豹、嶽飛;有農民起義的領袖,如黃巢、李自成;也有文化創造中的名人,如神醫華佗、詩人李白、書法傢王羲之等。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傳說是新時代的産物。有關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賀竜、陳毅、劉志丹、彭湃等的傳說,表現了他們無私無畏、 平易近人、 艱苦樸素的感人事跡。此外,還有姓名不見於史籍的人物傳說,如梁祝傳說、孟薑女傳說、董永賣身葬父的傳說、歌仙劉三姐的傳說等。
史事傳說 這類傳說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如梁山泊起義傳說、楊傢將傳說、義和團傳說、貴州苗族張秀眉起義傳說、紅軍長徵傳說、八路軍抗日傳說等。北宋時期,名將楊業祖孫四代為國效勞,抗擊契丹統治者的侵略。歷代農民起義的傳說反映了官逼民反的歷史真實,歌頌了參加起義的英雄好漢。梁山泊起義中李逵、魯智深、武鬆等形象,都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塑造出來的。藏族傳說《藏王的求婚使者》敘述唐代漢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鬆贊幹布的經過。新的史事傳說《紅軍的佈告》,通過蘇區人民在白軍的圍剿下保衛紅軍佈告的具體事件,表現了人民堅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
地方風物傳說 這類傳說敘述地方的山川古跡、花鳥蟲魚、風俗習慣和鄉土特産的由來和命名,往往賦予敘述的對象以富有意義的或富有情趣的說明,表現了人們熱愛鄉土的感情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關西湖寶□塔、初陽臺、來鳳亭的傳說,臺灣高山族日月潭的傳說,蒙古族馬頭琴的傳說,傣族潑水節的傳說,都是在傳說中說明其來歷。一些神怪靈異的傳說,如關於八仙的傳說、竈王爺的傳說等,則更是人民信仰的産物。
民間傳說的流傳往往有地區性。一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常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並在流傳過程中提煉加工:①根據現實的需要和切身的感受,對原有故事進一步發展情節。如孟薑女傳說由戰國時杞梁妻拒絶齊侯郊吊至隋唐前轉變為孟薑女哭倒長城,即與北齊統治者多次驅民修築長城,致使人們背井離鄉,甚至身死役地的現實有關。②把同類的事情集中到一個人物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魯班傳說和包公傳說就是經過此類加工的例子。
民間傳說往往具有傳奇的特色,故事情節既與人間現實有直接的聯繫,其發展又合乎生活的內在邏輯,同時,通過偶然、巧合、誇張、超人間的情節來引起故事的發展,從而使真實情景和奇情異事達到了有機的統一,既富於生活氣息,又離奇動人。民間傳說的創作特色,為小說、戲劇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藉鑒。
(屈育德)
| | - n.: folklore, folktale, such stories gathered together
| | 民間故事 稗史, 野史 | | 旅遊 | 秦皇島 | 古跡 | 景點 | 傳說 | 歷史人物 | 神話 | 秦朝 | 音樂 | 電影 | 電視劇 | 中國古代四大傳說 | 道教 | 神仙 | 趙姓 | 科學 | 理想 | 典故 | 名人傳記 | 人物 | 名人 | 生活 | 老字號 | 神話傳說 | 橋 | 社會文化 | 節氣 | 農歷 | 民俗活動 | 諺語 | 情人節 | 人名 | 文化日本牛郎 | 更多結果... |
| | 民間傳說的 | 長城民間傳說 | 四大民間傳說 | 中國民間傳說 | 古代民間傳說 | 民間傳說封神榜 | 三花酒的民間傳說 |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 日本民間傳說人物 |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 | 民間傳說的歷史性 | 叉燒包的民間傳說 | 民間傳說的傳奇性 | 愛爾蘭民間傳說中的 | 蘇格蘭民間傳說中的 | 民間傳說柳毅傳書首日封 | 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 | -【民間傳說】 | 《典藏文學2民間傳說—故事的寶庫》 | 《民間傳說:故事的寶庫——典藏文學》 | 古希臘羅馬神話與西方民間傳說 | 民間傳說柳毅傳書絲織首日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