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馱水黃臺寺
說起黃臺寺來,凡在靈丘待過的人都知道,它是靈丘的"九
景"之一,即:"毛驢馱水黃臺寺"。但為啥又叫它毛驢馱水的
黃臺寺呢?聽老人們講,這裏還有段有趣的故事哩。
相傳,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靈丘縣城北二十裏處,石
傢田鄉賈莊村南塌澗河西側的山上,也就是說現在的黃臺寺跟
前,住着一位美貌少年,起名叫黃臺,年近二十歲,生得聰明伶
俐,誠實善良。
黃臺這個孩子挺可憐,七歲那年就死了雙親,爹娘沒給他留
下啥東西,留給他的衹是年間破土房,一個破水甕和一條背柴
繩。由於跟前沒水吃,黃臺衹好今天上山背柴,明天下山取水
艱難度日。
有一天晚上,黃臺背柴回來卸下背子,覺得肚裏饑餓,正想
進傢做飯,忽見傢裏點着燈,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他悄悄地順
門縫朝裏瞅,衹見忽溜溜的一個漂亮姑娘正從鍋裏往炕上盛飯
哩。黃白一下愣住了。心裏想:"這是誰傢的姑娘,為啥這麽心
好?"黃臺為了看個究竟,便輕輕地推開門,跟手躡腳地來到她身
邊。姑娘聽到有人進來,慌忙丟下手裏的營生,扭身就跑,可己
經來不及了,被黃臺拉住了衣袖。姑娘當下羞得低下了頭,真不
好意思。黃白激動地開了口:
"妹子!你是哪裏的?"
"俺…俺…",這姑娘吞吞吐吐地說,"俺叫翠仙,'傢住南
海關。"
"妹子!天這麽晚了,你為啥還幫助我做飯?"
"我見你孤身一人,每天背柴,操裏忙外,無人照看,便抽
空兒來替你做頓飯……"
翠仙脈脈含情,羞羞答答地說完,黃臺便慢慢地把翠仙拉在
炕上,飯也顧不得吃就拉起傢常來。越拉越親,直到月挂中天,
那翠仙纔依依不捨地離去。一連幾天都是這樣,倆大便産生了愛
慕之情。
一天,黃白背柴回來,翠仙照樣叉把香噴噴的飯菜做好了。
倆人邊吃過說,又直到深夜,黃臺一看天不早了,明月高挂,隨
口說,
"翠仙!你看月宮裏是誰呀?"
"那是媳娥姐姐呀,你問她幹什麽?"
"我看你倆好像親姐妹一樣;長得都那麽美麗。"
"我看哥哥也很喜人。"
"唉,誰能看上我這個窮光蛋,一沒人才,二沒錢財。"
"哥哥不能這麽說,你有一雙勤勞的手,你有一顆善良的
心,我就愛你這。""·
黃白聽見翠仙這句話後,激動地說,"你……難道相準我了
嗎?"翠仙點了點頭。黃白當下把翠仙緊緊地抱在懷裏,喃喃地
說:"謝謝妹子好意,就讓我們白頭到老吧。"
當天晚上,他們就請月亮作媒,結成了一對幸福夫妻。
第二天,黃臺上山背柴,翠仙下山取水,二人恩恩愛愛,相
敬如賓,日子過得十分甜蜜。
光陰荏苒,不覺已過了一年。一天晚上,夫妻倆吃過晚飯,
正在門臺上坐着賞月聊天。忽然從東南方飄來一朵白雲,一位仙
人走來。翠仙一看,認出是南海觀音,知道自己也該回天了。便
緊緊抱住黃白,眼淚汪汪地說:"黃郎!看來我該走了,望你多
保重,我們以後……"
不等翠仙話落音,觀音菩薩就在頭頂上慈祥地站着說話了。
"童兒隨我回天,黃臺念佛成仙。"
說完後,翠仙身不由已地離開了地面;飛嚮菩薩身邊,黃臺
看見妻子徐徐上了雲端,立即呼天喚地地哭鬧起來。
原來,那翠仙是南海觀音身邊的一個侍童,由於黃臺自幼失
去爹娘後,每天跪到觀音廟裏燒香即頭,觀音菩薩被他感動,就
打發侍童下來搭救,現在恩期已滿,要收翠仙回天。這些事兒黃
臺哪裏知道呢?他正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嚮翠仙呼喚哩,衹見觀音
菩薩從腰間掏出了一件東西首嚮黃臺拋去。黃臺看見嚇得雙手緊
蒙着眼,當他睜開眼看的時候,觀音菩薩和翠仙早就無影無蹤
了,眼前看見的是一頭小毛驢,背上馱了一道帖子。黃臺驚奇地
擦了擦眼淚,看見這道賜言上面寫着"毛驢馱水黃白寺"他伸手
取下帖子想看個究竟,誰知這道帖子卻變成了一件嶄新的袈裟。
黃臺那裏見過這樣的東西?他翻過來看看,調過來瞧瞧,越看越
新鮮,不由地披在了身上。這時黃臺頭上的辮子也嘟嚕嚕地掉在
了地上,黃臺成了一個標準的和尚。再看那頭小毛驢,不住地在
他身邊左右轉玩,好像是要水喝。黃白領會小毛驢的意思,就將
翠仙取回的水飲了小毛驢。說也奇怪,小毛驢喝了翠仙取的水
後,頭也不回,朝溝底下跑去,不到於袋煙工夫,小毛驢就
馱了滿滿的兩簍水回來。黃白把水卸下來。他很疼愛地吻了
吻小毛驢的眼睛。他走在哪裏,小毛驢就跟在哪裏;他吃啥給小
毛驢吃啥。多會兒沒水了,小毛驢就自個去馱。聽傳說,小毛驢馱
的水,還是翠仙給它灌的理。
再說黃白自翠仙走後,菩薩點化成了和尚,每天出去化緣,
積攢銀兩,建起了一座寺院,遵照菩薩賜言,取名"毛驢馱水黃
臺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