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歐陽修 Ouyang Xiu
寶幄華燈相見夜,妝臉小桃紅。 鬥帳香檀翡翠籠。 攜手恨匆匆。 金泥雙結同心帶,留與記情濃。 卻望行雲十二峰。 腸斷月斜鐘。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緑蕙紅蘭芳信歇,金蕊正風流。 應為詩人多怨秋。 花意與消愁。 梁王苑路香英密,長記舊嬉遊。 曾看飛瓊戴滿頭。 浮動舞梁州。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九日黃花如有意,依舊滿珍叢。 誰似竜山秋興濃。 吹帽落西風。 年年歲歲登高節,歡事旋成空。 幾處佳人此會同。 今在淚痕中。 |
|
詩人: 晏幾道 Yan Jidao
煙柳長堤知幾麯,一麯一魂消。 秋水無情天共遙。 愁送木蘭橈。 熏香綉被心情懶,期信轉迢迢。 記得來時倚畫橋。 紅淚滿鮫綃。 |
|
請鑒賞:
|
|
武陵春:詞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雙調 四十九字 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仄平平(韻)。 |
|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衹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
|
這是一首小令,作於南宋高宗紹興五年( 1135 ),當時李清照避亂南逃,居於浙江金華。武陵春:詞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選自《李清照集校註》。武陵春,詞牌名。
風住塵香:風停了,塵土裏帶有落花的香氣。塵香:落花化為塵土,而芳香猶在。陸遊《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衹有香如故”,與此意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此句抒寫作者凄涼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風物依舊,人事卻已不同。這裏是說,自己與丈夫(趙明誠)收集的金石、文物、書籍還在,可大宋朝廷卻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經去世,自己流離失所,一切均已不可與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雙溪:浙江金華的一條河。東港、西港二水流至金華匯合,稱婺港,又稱雙溪,是當時的遊覽勝地。這裏指的是李清照將要春遊的地方。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舴蜢的小船。
物是人非:景物依舊,人事已變。這裏暗指丈夫已死。
擬:打算. |
|
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傑出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詞人。擅長詩、詞、散文,其中,以詞見長。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 她寫的詞也獨具一格,稱“易安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傢。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傢。
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捲、《易安詞》八捲,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
代表作:
詞:《武陵春》、《醉花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蕭條庭院》、《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清平樂·年年雪裏》、《菩薩蠻·風柔日薄春尤早》、《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等。
詩:《浯溪中興碑詩》、《烏江》、《皇帝閣春帖子》、《釣臺》、《上樞密韓肖胄詩》等。
文:《金石錄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啓》等。 |
|
【賞析一】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象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絶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傢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衹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傢敗亡、家乡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衹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裏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傢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裏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一轉,另闢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産生了去那裏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遊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衹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衹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傢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詞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有人評價說“短幅中藏有無數麯折”。
【賞析二】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傢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衹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藴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餘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臺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
前兩句,含蓄;後兩句,真率。含蓄,是由於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於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上片既極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開,從遠處談起。這位女詞人是最喜愛遊山玩水的。據周輝《清波雜志》所載,她在南京的時候,“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簑,循城遠覽以尋詩”。鼕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遊覽的愛好,又有需要藉遊覽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雙溪則是金華的風景區,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雙溪的想法,這也就是《念奴嬌》中所說的“多少遊春意”。但事實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豈是泛舟一遊所能消釋?所以在未遊之前,就又已經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設想既極新穎,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兩句開,一轉;後兩句合,又一轉;而以“聞說”、“也擬”、“衹恐”六個虛字轉折傳神。雙溪春好,衹不過是“聞說”;泛舟出遊,也衹不過是“也擬”,下面又忽出“衹恐”,抹殺了上面的“也擬”。聽說了,也動念了,結果呢,還是一個人坐在傢裏發愁罷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雲:“‘載不動許多愁’與‘載取暮愁歸去’、‘衹載一船離恨嚮兩州’,正可互觀。‘雙槳別離船,駕起一天煩惱’,不免徑露矣。”這一評論告訴我們,文思新穎,也要有個限度。正確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錯誤的了;美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醜的了。象“雙槳”兩句,又是“別離船”,又是“一天煩惱”,惟恐說得不清楚,矯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難於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竜·定勢篇》說:“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苟異者以失體成怪。”“巧”之與“怪”,相差也不過是一步而已。
李後主《虞美人》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衹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觀《江城子》雲:“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等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於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並且可以用船來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仙呂·點絳唇纏令·尾》雲:“休問離愁輕重,嚮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馱在馬背上。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正宮·端正好·收尾》雲:“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車子上。從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藝必須有所繼承,同時必須有所發展的基本道理來。
這首詞的整個佈局也有值得註意之處。歐陽修《采桑子》雲:“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幹盡日風。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周邦彥《望江南》雲:“遊妓散,獨自繞回堤。芳草懷煙迷水麯,密雲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類比。譚獻《復堂詞話》批歐詞首句說:“掃處即生。”這就是這三首詞在佈局上的共有特點。掃即掃除之掃,生即發生之生。從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說以前一階段情景的結束,歐、李兩詞是說春光已盡,周詞是說佳人已散。在未盡、未散之時,芳菲滿眼,花豔掠目,當然有許多動人的情景可寫,可是在已盡、已散之後,還有什麽可寫的呢?這樣開頭,豈不是把可以寫的東西都掃除了嗎?及至讀下去,纔知道下面又發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歐詞則寫暮春時節的閑淡愁懷,周詞則寫獨步回堤直至歸去的凄涼意緒,李詞則寫由風住塵香而觸發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而這些,纔是作傢所要表現的,也是最動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掃處即生”。這好比我們去看一個多幕劇,到得晚了一點,走進劇場時,一幕很熱鬧的戲剛剛看了一點,就拉幕了,卻不知道下面一幕內容如何,等到再看下去,纔發現原來自己還是趕上了全劇中最精采的高潮部分。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會人生都衹能是某些側面。抒情詩因為受着篇幅的限製,尤其如此。這種寫法,能夠把省略了的部分當作背景,以反襯正文,從而出人意外地加強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
|
風停了,塵土裏帶有花的香氣,而花兒已凋落殆盡。已近黃昏,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
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衹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
|
【小說名稱】武陵春
【作 者】燕歌
【係 列】武俠
【先睹為快】
《五輪書》為日本劍聖宮本武藏所著,講述的是宮本武藏的武藝兵道,分為地之捲、水之捲、火之捲、風之捲、空之捲五部。
《四輪書》其實與《五輪書》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它是燕歌的最新係列作品,以汝陽王作為貫穿整個係列的關鍵人物,分《武陵春》、《夏雨新荷》、《千秋夢》、《江南雪》四部:“在這個係列裏,四段故事分為四種風格,春風的溫馨,夏陽的熾熱,秋意的肅殺,鼕雪的殘酷。但僅是這些斷然不夠,春風......
4.武陵春(當代詞)
1)武陵春—玉曉 常憶四年暮度,默默四目深顧!痛贐斷戈處,忍住,忍住!淚珠涌起,揮去!!!!!!!! |
|
|
|
武陵春色 | 武陵春日 | 武陵春茶 | 武陵春膳 | 人醉武陵春 | 武陵春色好 | 仿佛武陵春 | 尋覓武陵春 | 武陵春惜別 | 武陵春重陽 | 武陵春春晚 | 武陵春雙調 | 花想容武陵春 | 武陵春般涉調 | 武陵春花想容 | 武陵春日王建 | 武陵春上馬宰 | 吳偉武陵春圖捲 | 武陵春禁中元夕 | 武陵春樹他人迷 | 疑是武陵春碧流 | 武陵春信豐揖翠閣 | 武陵春藤州江月樓 | 武陵春·桃李風前多嫵媚 |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 明代吳偉武陵春圖捲 | 武陵春·春晚 | 武陵春(花想容) | 武陵春(禁中元夕) | 武陵春(雙調) | 武陵春(般涉調) | 花想容(武陵春) | 武陵春(茶) | 武陵春(藤州江月樓) | 武陵春(信豐揖翠閣) | 武陵春(惜別) | 武陵春(重陽) | 武陵春(上馬宰) | 武陵春送任民望歸豐城 | 武陵春德茂乃翁生朝作 | 武陵春和王叔度桃花 | 武陵春元若虛總管席上 |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 武陵春(正月二日,天寒欲雪,孫使君置酒作樂,賓客插花劇飲,明日當立春) | 武陵春(元若虛總管席上) | 武陵春(賡何顯夫小舟有景) | 武陵春(舟行三衢間,江幹梅盛開,為風雨所妒,賦此以惜之) | 武陵春(送任民望歸豐城) | 武陵春(陳逢時置酒賓宴堂,仍攜愛姬。晚值雨作。見示佳詞,輒次韻) |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孫使君席上觀雪,繼而月復明) |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霽立春) | 武陵春(戴昌言傢姬供春盤) | 武陵春(德茂乃翁生朝作) | 武陵春(和王叔度桃花) | 武陵春陳逢時置酒賓宴堂仍攜愛姬晚值雨作見示佳詞輒次韻 | 武陵春正月七日武都雪霽立春 | 武陵春戴昌言傢姬供春盤 | 武陵春正月二日天寒欲雪孫使君置酒作樂賓客插花劇飲明日當立春 |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孫使君席上觀雪繼而月復明 | 武陵春賡何顯夫小舟有景 | 武陵春舟行三衢間江幹梅盛開為風雨所妒賦此以惜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