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武義縣最佳旅遊時間:武義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1445.7毫米。年日照時數1963.7小時。年輻射總量108.3千卡/平方釐米,無霜期214—242天。
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
武義縣民俗節慶活動:元宵燈會,農歷正月初十--十六,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武義縣特別提醒:民俗風情濃厚,是武義旅遊資源的又一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義人雖“不為商賈、技藝、輕去其鄉”卻非常勤勞、善良、尚義、好客,有着獨特的田園和山裏人傢風情。武義還是浙江省畲族主要分佈地區之一,有畲民萬人,畲族風情別具一格。武義畲鄉是華東地區離大城市最近的少數民族地區,小黃山畲族風情村已對外開放。
武義縣美食:賴湯圓、武義肉麥餅等,在郭洞,可以品嚐當地特別加工的竹筒飯(每筒三兩,價格5元)。武義縣購物:武陽村雨茶、湯記山茶、金山翠劍等都是獲得過國傢大奬的名茶。現在有不少杭州的竜井茶其實就是武義産的。清明過後的一周內到這裏購買的價格在25—60元/斤,僅相當於杭州價格的1/5。此外,武義還有鬍柚、宣蓮等土特産。當地有將葫蘆當作容器的習俗,葫蘆的外面用極細的篾綫編織,相當講究,每個售價50—60元。
香菇:栽植香菇始於民國年間。民國21年,省建設廳舉辦的農産品展覽會上,宣平縣韓寶恆的香菇獲甲種奬。因生産香菇成本高,周期長,風險大,多年來衹有零星栽植。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栽菇新技術的推廣,根據縣內山林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條件,香菇生産被列入縣級“星火計劃”項目。
舜芋:相傳舜因敬慕其祖黃帝曾在永康石城山駐蹕之偉舉,特地來到與石城山相連的歷山躬耕,在日積月纍的農作中,舜逐漸摸索到一種可食用且味美的植物(後稱毛芋)。“舜芋”個大、皮薄、芽淺紅色,肉白,質粉糯,口味佳,耐貯藏,煮蒸炒燴均可,排骨煮芋已成為賓館一道特色菜,深收賓客喜愛。
宣蓮:宣蓮是武義縣傳統名貴特産,因産於原宣平縣得名。有近500年歷史。宣蓮顆粒碩大,圓冰潤飽滿,酥而不爛,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以前,常年産量衹在10噸左右。
武義縣交通:武義縣位於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東南邊緣,東鄰永康、縉雲,南連麗水、鬆陽,西接遂昌,北界金華、義烏。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貫穿縣境北部,交通方便.
鐵路:武義站是金溫鐵路之第一大站,距金華32公裏,每天運行列車14對。
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44省道穿境而過;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航空:武義距義烏民航機場約45分鐘車程,距杭州、上海國際機場約3-4小時車程。
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44省道穿境而過;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武義縣住宿:在武義住宿首推“溫泉山莊”,地理環境很不錯,標房價有380元,280元,180元三檔,淡季可以打8折,山莊房內所用都是地下三百多米的溫泉水。如果嫌貴,縣內還有幾傢較好的賓館,如:武陽樓飯店180—300元/間,行風大廈200—240元/間,達鴻大酒店20—100元/床。普通小旅店,一間房30~40元左右,但無空調和專用衛生間。俞源村和郭洞村都有住宿,5—8元/人。
武義地處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東南,界於東經119°27′~119°28′,北緯28°31′~29°03′之間,南北長59公裏,東西寬50公裏,總面積1577.2平方公裏,是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第一站,區位優勢明顯。2002年末總人口32.8萬人,其中城區10萬人。金麗溫高速公路、330國道、44省道穿境而過;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武義縣地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三面環山,峰巒連綿,中部丘陵蜿蜒起伏,形成武義和宣平兩個河𠔌盆地。縣內最高處為西部西聯鄉牛頭山,海拔1560米;最低處為北部履坦鎮範村,海拔57米。武義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年降水量1445.7毫米。年日照時數1963.7小時。年輻射總量108.3千卡/平方釐米,無霜期214—242天。
武義素有“溫泉之城、螢石之鄉”的美稱。螢石貯量高達4000萬噸,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現已開發了螢石工藝品。武義溫泉堪稱“浙江第一、華東一流”,日出水量6000噸左右,水溫42℃—45℃,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2002年溫泉度假區首期工程清水灣溫泉度假村開發成功並對外開放。武義縣境內自然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藴深厚,是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武義縣位居浙江中部,與金華毗鄰,總面積1577平方公裏,人口33萬,是山川秀麗,物産富饒,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縣。武義旅遊資源豐富,素有“螢石之鄉,溫泉之城”美稱。有竜潭—郭洞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
武義溫泉以量大、水優、溫度適宜而著稱,出水量6000噸左右,溫度42~45℃,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堪稱“浙江第一,華東一流”。溫泉山莊、清水灣溫泉度假村、溪裏溫泉浴吧已相繼開放。
武義境內奇峰林立、重岩疊嶂、深𠔌幽潭、湖光山色、天然成趣、風光迷人,景觀獨特。壽仙𠔌景區重岩疊嶂,清溪趣石點綴,雄偉中透出秀麗,嚇紗崖、凌空石井則是巍峨驚險、天然而設,令人稱絶。有着“十裏畫廊”之稱的劉秀壟、清風寨風景區奇石象形,景點衆多,每一處無不蒙上與東漢光武帝劉秀避難有關的神秘色彩。加上臺山、石鵝岩、石鵝湖等毗鄰相連的景點,構成了一派壯麗秀美的自然景觀。
武義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衆多。熟溪橋始建於宋開禧三年(1207年),為重檐歇山頂亭閣廊橋,氣勢磅礴宏偉、設計巧妙為江南所罕見全國文保單位延福寺,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為江南已發現的元代建築中年代最早者,不愧為古代寺廟建築之精品。始建於東晉的明招寺,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是南宋東南文化中心,成為當時名揚全國的最高學府之一。還有呂祖謙墓、發寶象竜塔、上甘塔紅軍標語省級文保單位,鳴陽樓、石梁架屋等縣級文保單位50多處,形成了以寺院、橋梁、古窯址、革命歷史遺跡為特色的人文歷史旅遊資源。此外,唐代著名道士葉法善、唐代倉部侍郎徐茲,明代陶德義及韓宗綱、何德潤、劉耀勳,還有著名畫傢潘潔茲、著名經濟學家千傢駒,1930年英勇就義的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徐英、1934年犧牲的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長潘漠華烈士等形成了武義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郭洞古生態村和俞源太極星象村,都保留完整的歷史文化遺跡。郭洞的古村、古祠、古橋、古巷、古民居、古樹林等,展現出了秦漢古韻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綫。俞源由於與明初國師劉伯溫的關係,彌漫着一種奇異文化的氣息,以太極星象而著名,其古村落佈局與天體星象相吻合,構連成片的明清古建築群。兩個古村落非常重視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古代科學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典範。
民俗風情濃厚,是武義旅遊資源的又一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義人雖“不為商賈、技藝、輕去其鄉”卻非常勤勞、善良、尚義、好客,有着獨特的田園和山裏人傢風情。武義還是浙江省畲族主要分佈地區之一,有畲民萬人,畲族風情別具一格。武義畲鄉是華東地區離大城市最近的少數民族地區,小黃山畲族風情村已對外開放。
武義田園風光旖旎,生態保持完整。全縣有21萬畝經濟特産基地,在百花園百果山裏,春天,桃花如霞,梨花似雪;夏天,荷花映日,蓮姑採蓮;秋天,獼猴桃垂挂,板慄滿枝;鼕天,飛雪點梅,別有情愫——令遊人神往。作為金華地區最高峰的牛頭山,尚有大片原始森林,人跡罕至,極具神秘色彩,對於追求神奇、冒險、返樸歸真的都市人必將極具吸引力。
五千年悠悠而過,人已非,風依然。武義這塊神奇的土地,遺存文化古韻,伫留農耕風情。遊一回武義,感慨中會佩服唐代大詩人孟浩然遊武義時留下的《宿武陽川》的獨到筆觸:“風物是秦餘”。
1998年以來,武義縣交通建設投入資金達12億元。縣境內有金溫鐵路武義火車站,鐵路綫長24.9公裏。至2002年底,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831.743公裏,其中金麗溫高速公路25.925公裏,設邵宅、西田畈兩個互通口和桐琴服務區;330國道12公裏,44、43省道93.074公裏,縣道29條406.494公裏;高級路面450.943公裏,占全部公路里程的54.2%;全縣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裏52.74公裏,已基本形成“人便於行,貨暢其流”的道路運輸體係。2002年武義縣啓動實施了“三年三綫”工程,投資5個多億,至2004年底前全面完成44省道上鬆綫拓寬改造、43省道永武綫改造、縣城至西田畈高速公路連接綫的建設。三綫的建設,將大大縮短武義至金華、永康市區的時間距離,在金華、永康、武義三地形成20分鐘的交通圈。新一屆政府將重點抓好“六綫一網三站”建設,加快國、省道及重要縣道的拓寬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設,形成以縣城為中心,東北部地區15分鐘、全縣1小時交通圈的時空新格局,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城建方面,着力抓好舊城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從1999年起陸續實施較大規模的舊城改造,拆遷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了溫泉路、東升路、明招路等十餘條道路,基本形成了“四縱五橫一環”的城市道路框架。同時以浙江武義經濟開發區建設為契機,加快新區建設步伐,現正在大手筆建設北嶺新區。縣城引供水工程、熟溪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三港電站、濱江廣場等相繼竣工,城鄉基礎設施和城市配套功能日趨完善。縣城緑化、亮化和道路硬化成效明顯,縣城建成區緑地覆蓋率達10%。縣城建成區面積從1997年的4.54平方公裏拓展到近12平方公裏,人口從5萬增加到10萬,全縣城市化率達到37.8%。 |
|
郵編:321200 代碼:330723 區號:0579
拼音:Wǔ Yì Xiàn,Wuyi Xian
武義縣位於浙江省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8°53′,東經119°48′。總面積1577.2平方千米。總人口32.84萬人(2005年)。
武義縣轄3個街道、8個鎮(包括1個民族鎮)、7個鄉:白洋街道、壺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鎮、桐琴鎮、王宅鎮、桃溪鎮、泉溪鎮、新宅鎮、茭道鎮、柳城畲族鎮;大田鄉、白姆鄉、俞源鄉、坦洪鄉、西聯鄉、三港鄉、大溪口鄉。縣人民政府駐壺山街道壺山下街。 |
|
武義縣位於金華市西南部。東經 119°27′~ 119°38′,北緯 28°32′ ~ 29°03′之間。東鄰永康市,縉雲縣,西接遂昌縣、鬆陽縣,北靠義烏市、金東區、婺城區,南界麗水市。縣人民政府駐壺山街道,距金華城區28.5千米。面積1577.2平方千米,人口30.12萬,除漢族外,有畲、回、藏、苗、壯、滿、侗、白等少數民族。轄3個街道、15個鄉鎮,計1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46個村民委員會。唐天授二年(公元691) 析永康西境始置武義縣,隸婺州。傳武則天執政時,新設郡縣均冠以“武”字,因縣東有百義山,故以武義名縣。後改名武成縣,唐天祜元年(905)復名武義縣。1958年原宣平縣並入,同年武義縣並入永康縣。1961 年復置武義縣。
武義縣素有“螢石之鄉,溫泉之城”美譽。螢石藴藏量約4000萬噸,量大質優。溪裏溫泉日出水量超2500噸,水溫42.6--44℃,含多種對人體有益微量元素。尚有礦泉水、金、銀、鑽、硫等礦藏。水力資源理論藴藏量12萬千瓦,己建成水電站134座,裝機總容量4.62萬千瓦,是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2%,位居金華全市之首,木材蓄積量160餘萬立方米,並有伯樂、黃蓮等多種國傢二、三級珍稀植物。耕地1.59萬公頃,其中水田1.48萬公頃,擁有耕作機械動力3.18萬千瓦,收割機械動力0.85萬千瓦,排灌、植保機械動力1.13萬千瓦。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為主。是全國兩係雜交水稻示範縣。禽畜産品有生豬、灰鵝等。低山丘陵廣植筍竹兩用林、油茶、茶葉,是省商品糧、生豬、茶葉生産基地縣之一。柳城宣蓮曾為“貢品”,“武陽春雨”茶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奬,被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近年來因地製宜發展區域特色農業,茶葉、高山蔬菜、茭白、宣蓮、花卉苗木、香菇、獼猴桃、板慄、蜜梨都有較大發展 , 並形成一村一品生産格局。
工業以城區為中心,桐琴、泉溪和茭道,楊傢為東西翼,已形成五金、機械、旅遊休閑用品、文教月品、印刷包裝、服飾等六大支柱産業, 尚有電動工具、皮革、電力、采礦、製茶、酒業等産品400餘種。
金溫鐵路於範村西北入境,沿武義江經履坦鎮,跨過武義江轉東至桐琴北出境入永康市,境內設有履坦、武義、桐琴三站。330國道斜穿境東北,省道有上茭道至鬆陽綫(44),永康至武義綫(43),尚有城區至金華、東臯至縉雲、三港至麗水、馬口至遂昌等多條跨境公路和縣、鄉道縱橫貫穿全境,全縣大部分村已通公路。金麗溫高速公路橫穿境北,設下邵互通口,連接城區。
科教興縣戰略全面實施,現有普通中學18所,其中高中4所,職業中學3所,教師進修學校l所,小學61所,幼兒園176所。已基本完成“兩基”教育。金穗民族中學被認定為省級農村示範初中。電影院2個、影劇院1個,放映隊20個。圖書館1個。文化站18個。縣屬醫院4所,鄉鎮衛生院36所。電視臺1座,廣播站18個,電視、廣播 覆蓋率均在95%以上。每百人擁有電話35部。為全國牙防工作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先進縣。仁人志士輩出。唐東臯人徐 任職倉部,秉公辦事,致仕歸裏後為鄉裏興修水利,至今受益。明礦工出身的今桃溪鎮人陶德義,響應農民起義軍,為民除害。清上倉(今屬桐琴鎮)人朱若功,雪冤獄,解民睏,辦學校,興教化。清末南湖(今屬熟溪街道)人何潤德,終生從事教育和著述,所撰《武川備考》十二捲,補嘉慶九年(1804)後武義縣近百年史料。尚有被群衆譽為“畲傢救命婆”的民間醫生,醫術精湛,善編、愛唱畲族山歌的藍賢翠。人民文學家,為共産主義事業貢獻出生命的潘漠華。當代著名畫傢潘絮茲。新中目著名經濟學家千傢駒等。
有位於桃溪鎮陶村,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938),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福寺。俞源太極星象古建築群。熱溪橋、上甘塔紅軍標語、發寶象竜塔、呂祖謙墓和明招寺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有巽峰塔、石梁架屋、鳴陽樓、鳳凰山商周遺址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有省級竜潭-郭洞風景名勝區。華山、臺山、石鵝岩、清風寨、壽仙𠔌等市、縣級風景區。 |
|
武義地處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東南,南北長59公裏,東西寬50公裏。
武義地勢南高北低,中部隆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雄雞岩、竜頭眼睛、竜潭背、烏竜尖等79座,武義縣內最高處為西部西聯鄉牛頭山,海拔1560米,均係仙霞嶺延伸的分支。最低處為北部履坦鎮範村,海拔57米。境內三面環山,峰巒連綿,中部丘陵蜿蜒起伏,形成武義和宣平兩個河𠔌盆地。
武義西北與西南部約占全縣面積77%地區,為仙霞嶺餘脈所綿亙,屬中低山區,計有千米以上山峰84座(與婺城區界上的11座未計入),其中與遂昌縣界上的牛頭山,海拔1560.2米,為武義縣也是金華市最高點。
武義境內河流分屬錢塘江和甌江兩水係。以凡嶺、大殿嶺一綫為分水嶺,有清溪、郭西坑、熟溪、白鷺溪自西南嚮東北流,匯入斜穿境東北的武義江,白溪自北而南流入武義江。宣平溪和菊溪分別自嚮南流,於麗水市境入甌江。先後建成中、小型水庫110座,總庫容14490萬立方米。
武義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9℃,1月平均氣溫4.7℃,7月平均氣溫28.8℃。年均降水1477毫米。年均日照1964小時。無霜期228天。時空差異較大,不同地區也會發生低溫,旱澇、冰雹和臺風等自然災害。
武義素有“溫泉之城、螢石之鄉”美譽,自然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歷經八百年風雨橫跨母親河的熟溪橋;譽為“浙江第一、華東一流”的武義溫泉,日出水量6000噸左右,水溫42℃至45℃。清水灣溫泉浴場、溫泉山莊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境內有堪稱中華一絶的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神秘村落俞源太極星象村;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水村”的省級文保單位郭洞古生態村;以及壽仙𠔌、劉秀壟、清風寨等10多處省市級景區。武川風情多姿多彩,鬥牛、道情、竜燈、擡閣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武義是傳統的農業縣,田園肥美,物産豐饒,是浙江省商品糧、商品豬、出口茶、桑蠶、杉木、毛竹、油茶林基地縣之一。近年來,武義以農村奔小康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綫,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農業,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茶葉、優質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蔬菜和畜牧業等特色産業優勢初步形成,農産品美好譽度不斷提高,全縣農産品中有全縣已經有有機食品4衹、國傢緑色食品1衹、省級緑色農産品10衹、國傢級無公害農産品7衹。全縣已建成省級無公害農産品基地21個,面積8萬畝,有17傢企業獲得有機食品生産經營認證。擁有浙江省著名商標2衹,市級知名商標5衹,近年來武義農産品在上海、杭州、寧波等地舉辦的各種博覽會、農交會中獲得金奬45個。2004年全縣農業總産值達到9.4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18元,比上年增加了11.4%。
武義是“中國有機茶之鄉”,茶葉是武義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全縣現有茶園11萬畝,2004年茶葉總産量6800噸,總産值2.05億元。其中名優茶産量2100噸,産值1.68億元。茶樹良種化率已達28.6%,為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2004年頒證有機茶總面積達到了1.88萬畝,居全國首位,産量600噸,産值4800萬元。武義山區地理環境條件優越,所産茶葉的自然品質“色、香、味、型”獨特,白毫顯露,色澤翠緑,具有蘭花的清香和鮮醇可口的特點,歷史上就享有一定聲譽,早在1932年,在省農産品展覽會上,武義鴻源協的茶葉獲乙等奬。優良的茶葉內質為名茶生産開發提供了現實基礎,武陽春雨是該縣創製的一隻名茶,産於海拔近千米的牛頭山麓一帶。茶葉受雲霧滋潤,集天地之精華,得自然之靈氣,秉承千百年傳統製茶工藝,加之現代科技精心培育製作,所得品質卓爾不群,其形似鬆針絲雨,色澤緑嫩稍黃,香氣清高幽遠,滋味甘醇鮮爽,獲得了品茶大師和消費者的者的一致認可。武陽春雨自1994年開發成功以來,在各類名茶評比中屢獲殊榮,當年獲首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奬,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奬,1999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名牌産品稱號”、第三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中獲特等奬、中國國際茶博覽會國際名茶金奬;2001年獲浙江省精品名茶金奬,同時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2004年武陽春雨茶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名茶。
武義是浙西南重點産糧縣之一,是全國雜交早稻示範縣,“武義大米”享有盛名。近幾年,該縣以優質、高産、高效為目標,以中國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省農科院等科技單位為技術依托,聘請袁隆平院士為顧問,有力推動了優質大米的生産開發和普及推廣。1997年,從南湖雜優中心引進香兩68等組合進行試種。2001年纍示範推廣面積達34353畝,建立了100-1000畝高産示範方29個;2001年又大面積示範推廣部頒二級優質米的晚稻超級稻組合面積達3.5萬畝,占晚稻面積的21.2%。2004年在王宅等地建立的浙江省唯一的國傢雜優中心P88S/0293兩係超級稻示範方116畝,平均畝産達650公斤以上,高産田塊畝産達712.07公斤。今年又建立了4800畝的超級稻新組合試種基地,進行大面積的超級稻P88S/0293等新組合試種、示範。
武義是國傢外貿部確定的為全國三大出口梨基地縣之一,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栽培蜜梨,是省內主要蜜梨産地之一,栽培品種有早熟的翠冠、西子緑、新世紀、菊水和中熟的黃花、清香等。“桐琴牌”蜜梨入選了全省十大名梨,獲得了國傢級緑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全縣蜜梨總面積達到13000餘畝,年産量1萬噸,年産值近2000萬元。
武義縣南部山區海拔650米以上耕地達8萬多畝,植被173萬畝,是理想的生産高山無公害蔬菜地區。目前全縣高山蔬菜面積達3萬畝,創産值4500萬元,有3萬山區農民從事高山蔬菜産、供、銷等業務。武義高山蔬菜量大質優,種類豐富,四季豆品質優、銷路好、效益高、面積大,已成為高山蔬菜的主栽品種。
武義的宣蓮是中國三大名蓮,曾被選為清朝宮廷貢品,是武義縣傳統名貴特産,因産於原宣平縣得名。有近500年歷史。宣蓮顆粒碩大,圓冰潤飽滿,酥而不爛,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近年來,武義縣積極采取措施進行培育,引進了新品種“太空蓮3號”和“十裏荷1號”進行種植推廣,並大力進行宣蓮品牌開發,現已註册了“鄉雨”、“蓮童”、“湯記”等宣蓮品牌。目前,武義共有宣蓮種植面積3000餘畝,年産量約200多噸,産值近1000萬元。
武義是傳統的畜禽飼養産區縣,也是著名特産“金華火腿”的主産區之一。2004年全縣畜牧業産值達2.8億元,占農業總産值的29.62%.已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全縣傢禽飼養有389萬羽,其中以三黃雞為主的優質土雞有150萬羽。已註册的“少妃牌”本雞供不應求。該縣圈養麻鴨歷史悠久。浙江省著名商標“田歌牌”蛋鴨係列産品,遠銷杭州、上海、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全年生豬飼養量33.1 萬頭,山羊飼養量1.45萬衹。 |
|
武義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圍繞“東北部地區機聲隆隆,重點發展工業;中部地區車水馬竜,重點發展旅遊業和效益農業;西南部山區滿目蔥蘢,重點發展生態農業”的區域發展佈局,通過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建設、下山脫貧等重點工作,提升工業化,推進城市化,加快農業産業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五金製品、印刷包裝、文教用品、汽摩配件、旅遊休閑用品、農産品加工等六大特色産業集群。2002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達35.5億元,增長12.0%,人均GDP達1300美元;財政總收入3.25億元,增長30.3%,農民人均收入3202元。2003年1—6月,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9.2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36億元,共引進工業企業110傢,協議利用外資2641.5萬美元。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了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被有關經濟學家稱譽為“武義現象”。
武義效益農業成效明顯。全縣形成了茶葉、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12條特色産業帶,糧經比例為56:44,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化營銷初顯成效。依托生態優勢,着力發展有機無污染的“緑色”農業。有機茶園頒證面積達萬餘畝,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有機茶之鄉”。全縣種植無公害高山蔬菜近3萬畝。全縣已有武義名茶公司、新洲製茶有限公司、金星食用菌公司、田歌實業公司、成長乳業公司等規模農業竜頭企業30傢。
以旅遊業為重點,造就三産新沸點。武義縣境內自然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藴深厚。已相繼開發了太極星象村俞源、古生態村郭洞以及壽仙𠔌、劉秀壟、清風寨省級旅遊景區等10多處旅遊景點,溫泉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清水灣溫泉度假區一期工程竣工並對外營業,成為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
|
浙江省中部,北緯28°53',東經119°48'
武義縣人民政府駐壺山街道壺山下街,郵編:321200。代碼:330723。區號:0579。拼音:Wuyi Xian。
武義縣轄3個街道、8個鎮(包括1個民族鎮)、7個鄉:白洋街道、壺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鎮、桐琴鎮、王宅鎮、桃溪鎮、泉溪鎮、新宅鎮、茭道鎮、柳城畲族鎮;大田鄉、白姆鄉、俞源鄉、坦洪鄉、西聯鄉、三港鄉、大溪口鄉。
2000年,武義縣轄7個鎮、1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0122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武陽鎮 83933 柳城畲族鎮 16821 履坦鎮 12822 桐琴鎮 21548 泉溪鎮 18095 王宅鎮 24098 桃溪鎮 14773 茭道鄉 10286 邵宅鄉 14805 桃溪灘鄉 9586 大田鄉 8853 新宅鄉 8148 宣武鄉 5461 明山鄉 2631 白姆鄉 10395 俞源鄉 9341 坦洪鄉 5387 雲華鄉 5613 西聯鄉 5643 新塘鄉 1692 竹客鄉 3106 三港鄉 3892 大溪口鄉 4294 |
|
2000年,武義縣轄7個鎮、1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0122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武陽鎮 83933 柳城畲族鎮 16821 履坦鎮 12822 桐琴鎮 21548 泉溪鎮 18095 王宅鎮 24098 桃溪鎮 14773 茭道鄉 10286 邵宅鄉 14805 桃溪灘鄉 9586 大田鄉 8853 新宅鄉 8148 宣武鄉 5461 明山鄉 2631 白姆鄉 10395 俞源鄉 9341 坦洪鄉 5387 雲華鄉 5613 西聯鄉 5643 新塘鄉 1692 竹客鄉 3106 三港鄉 3892 大溪口鄉 4294
2001年9月20日,浙政函191號批復同意武義縣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新塘鄉、竹客鄉、雲華鄉建製,原新塘鄉、竹客鄉和原雲華鄉大部(雲溪、白岩頭、荷豐、金川、清湖、皮子源、華塘7村)並入柳城畲族鎮。柳城畲族鎮轄54村、1居,定址豐産村。原雲華鄉的上江村、民豐村劃歸桃溪鎮管轄。將桃溪鎮原位於白姆鄉境內的白菓樹腳自然村劃歸白姆鄉沿朱嶺村。桃溪鎮轄27村,駐陶村(原址)。撤銷新宅鄉、宣武鄉、明山鄉建製,合併設立新宅鎮。新宅鎮轄46村,駐新宅村(原新宅鄉址)。撤銷茭道鄉建製,設立茭道鎮。茭道鎮轄12村、1居,定址楊傢東瑩社區。撤銷武陽鎮、邵宅鄉、桃溪灘鄉建製,改由武義縣政府直轄並調整設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武義縣轄柳城畲族、履坦、桐琴、泉溪、新宅、王宅、桃溪、茭道8個鎮,大田、白姆、俞源、坦洪、西聯、三港、大溪口7個鄉,縣域中心設若幹街道辦事處。
2001年9月24日,金政104號通知同意武義縣設立白洋、壺山、熟溪3個街道辦事處:(1)白洋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武陽鎮東北部及原邵宅鄉的4社區、48村,駐縣經濟開發區。(2)壺山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武陽鎮西北部及原桃溪灘鄉的5社區、27村,駐星光社區。(3)熟溪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武陽鎮中、南部的3社區、37村,駐雙路新村。
2002年,武義縣轄3個街道、8個鎮、7個鄉,14個社區、1個居民區、544個行政村:白洋街道、壺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鎮、桐琴鎮、泉溪鎮、王宅鎮、桃溪鎮、柳城畲族鎮、新宅鎮、茭道鎮、大田鄉、白姆鄉、坦洪鄉、西聯鄉、三港鄉、大溪口鄉、俞源鄉。
2004年底,武義縣轄3個街道、8個鎮、7個鄉,14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委會、544個村委會,面積15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千米。 |
|
- n.: Wuyi County
|
|
武義 |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地理 | 浙江省 | 行政村 | 村莊 | |
|
|
武義縣博物館 | 武義縣中醫院 | 武義縣????務管理局 | 金華武義縣旅行社 | 武義縣夏威大酒店 | 武義縣神竜大酒店 | 武義縣中南大酒店 | 武義縣武陽樓飯店 | 武義縣中亞服裝廠 | 武義縣婦幼保健院 | 武義縣衛生防疫站 | 武義縣工藝製扇廠 | 武義縣永盛工藝廠 | 武義縣錦綉絲綢廠 | 武義縣金星絲綢廠 |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 | 武義縣騰豐竹木製品廠 | 武義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 武義縣皇傢絲綢製衣公司 | 浙江省武義縣絲綢製衣公司 | 浙江省武義縣清華服裝廠 | 浙江省武義縣新益服裝廠 | 武義縣依美領呔服裝廠 | 武義縣第二人民醫院 | 武義縣計劃生育協會 | 武義縣西聯鄉衛生院 | 武義縣桃溪中心衛生院 | 武義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浙江省武義縣職工休養社 | 武義縣健美化妝品廠 | 武義縣茭道木製工藝廠 | 武義縣第一竹器工藝廠 | 武義縣宣昌羊毛衫廠 | 浙江省武義縣恆發工藝品有限公司 | |
|
|
武義 | 桐琴鎮 | 王宅鎮 | 俞源鄉 | 白洋街道 | 壺山街道 | 熟溪街道 | 履坦鎮 | 三港鄉 | 西聯鄉 | 泉溪鎮 | 新宅鎮 | 桃溪鎮 | 大田鄉 | 武陽鎮 | 柳城畲族鎮 | 大溪口鄉 | 白姆鄉 | 茭道鎮 | 坦洪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