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檳榔屬 > 檳榔
目錄
·《鄭域 Zheng Yu: 檳榔 Betel nut》·No. 2·bīng láng bīng láng
·No. 4·No. 5·No. 6
·No. 7·特徵與特性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分佈狀況 Distribution
·栽培技術 Cultivation techniques·采收與加工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作用 Action
·來源 Source·採集 Collection·藥材 Medicinal material
·毒性 Toxicity·炮製 Processing·性味 Taste
·歸經 Meridian·功用主治 Attending the function·電影《檳榔》 Movie "betel"
·No. 22·中藥規格等級 Chinese specification levels·食用 Edible
·毒性 Toxicity·性味 Taste·植物概況 Plant Overview
·作用 Action·檳榔的傳說 Legend of betel nut·醫書考證 Medical books research
·電影《檳榔》 Movie "betel"·中國藥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中國藥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
·法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檳榔 Betel nut》
詩人: 鄭域 Zheng Yu

  海角人煙百萬傢,蠻風未變事堪嗟。
  果堆羊豕烏青欖,菜飣丁香紫白茄。
  楊棗實酸薄納子,山荼無葉木棉花。
  一般氣味真難學,日啖檳榔當啜茶。
No. 2
  單子葉植物,棕櫚科。常緑喬木。樹幹不分枝,基部略膨大。葉羽狀。花和果實都有香氣。中國廣東、雲南、臺灣等地有栽培。是熱帶藥用植物。果皮俗稱“大腹皮”,種子叫“檳榔子”,能殺蟲、助消化。
bīng láng bīng láng
  一種常緑喬木( Areca cathecu ),樹幹很高,羽狀復葉。果實可以吃,也供藥用,能助消化,又有驅除縧蟲的作用。生長在熱帶地方
No. 4
  這種植物的果實
No. 5
  木名。棕櫚科常緑喬木,産於熱帶。羽狀復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檳榔》:“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實大如桃李。” 清 吳偉業 《滇池饒吹》詩之一:“誰唱太平 滇海 麯,檳榔花發去年紅。”
No. 6
  指檳榔樹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消食、驅蟲等功效。《南史·劉穆之傳》:“﹝ 穆之 ﹞食畢求檳榔。 江 氏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須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覺胸間嘈雜不可耐,乃以檳榔末取石榴根東引者,煎湯調服之。暴下如傾,得蟲數鬥。”《紅樓夢》第六四回:“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
No. 7
  學名∶檳榔(areca catectu l.)
  別名∶檳榔玉、檳門、檳楠、尖檳
  科屬∶棕櫚科palmae,檳榔屬areca l.
特徵與特性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一)植物特徵 樹幹筆直,圓柱形不分枝,胸徑10~15釐米,高10~13米以上。莖幹有明顯的環狀葉痕,幼齡樹幹呈緑色,隨樹齡的增長逐漸變為灰白色。葉叢生莖頂,羽狀復葉,長1.3~2米,葉柄三棱形,環包莖幹。小葉長披針形,表面平滑無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黃緑色;花單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於花序小穗頂端,花小而多,約2000餘朵;雌花着生於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約250~550朵。雄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堅果,卵圓形;種子1粒,圓錐形。
  (二)生物學特性 檳榔生長在熱帶季風雨林中,形成了一種喜溫、好肥的習性。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0℃。16℃時落葉;5~6℃時落果;3℃時葉色變黃,果實發黑脫落;-10℃以下植株嚴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區生長較好。其喜濕而忌積水,雨量充沛且分佈均勻則對生長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區都能生長。空氣相對濕度高(80%左右)又長期穩定對生長有利。一般幼苗期蔭蔽度宜50%~60%,至成齡樹應全光照。檳榔經濟生命長短,土壤是關鍵。喜歡生長於土層厚、表土黑色、有機質豐富的砂質壤土,底土為紅壤或黃壤最為理想。其一般定植後7~8年開花結果,20~30年為盛果期,壽命最高可達100年以上。果實采收後種子有果內後熟的特性。黃色成熟果實發芽率64.3%。果實失水即降低發芽率。在室內催芽,日均溫26.41℃,日溫變化平均差1.8℃,發芽率98%。
分佈狀況 Distribution
  主要分佈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廣東、臺灣兩省栽培較多,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有栽培。
栽培技術 Cultivation techniques
  1.選地與整地 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坡變較大的可開行距3米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嚮坡內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米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釐米,深40釐米,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千克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雜草生和保土壤濕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選種 母樹應選擇15~30年生,結果正常無病蟲害,單株結果不少於300個,果托不少於3托,葉片8片以上,莖幹上部節間較短的植株。一般選第二、第三托的果實作種適宜。成熟的果實以卵形、橢圓形為好,果熟時呈金黃色為最佳。
  (2)催芽 産區多采用堆積催芽法。果實采下後曬1~2天,果皮剪去1/4。然後在選好的地上堆種,一般堆種厚度20釐米以下,若種子多應每隔1~1.2米留一條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檢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後,蓋上一層稻草保溫,經15~20日後每7~8日檢查1次發芽情況,同時揀出發芽種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溫度低於36.1℃。日最高溫度低於36.5為宜。若超過上述溫度時就可能爛果。
  (3)育苗
  ①營養袋育苗 營養袋為長25釐米、寬18釐米的塑料薄膜製成。袋下有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占袋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表面土板結,每袋放1粒種子,淋透水,保持濕潤。
  ②苗床育苗 選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米,寬1米左右,高12~15釐米,並在畦面鋪一層4釐米的細沙。按20釐米×30釐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種子。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釐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1)幼齡樹每年除草2~4次,並進行培土。
  (2)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3年內每季度施肥1次,在樹冠外圍挖穴或開溝,按四個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千克或硫酸銨25~50千克,混合緑肥5千克,並覆土澆水。3齡以後呈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緑肥或廄肥10千克,混合硫酸銨100~150剋、過磷酸鈣150~250剋。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緑肥或廄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剋、過磷酸鈣250~500剋、氯化鉀100~150剋。
  (3)排灌 檳榔喜潮濕環境,但不要積水,以防爛根。
  (4)蔭蔽 定植後3年為檳榔幼齡期,需蔭蔽以保濕。間作物可選灌木藥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證其茁壯成長。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 主要有以下幾種:葉點黴葉斑病(phylio-sticta arecae diedecke.),多毛孢屬葉斑病
  (2)果腐病 (hyalodendron sp.)和(fusarium sp.)引起青果蒂褐色腐爛,導致落果。防治同上。
  (3)果穗枯萎病 (colletotri 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為害果穗、果實。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落葉,集中燒毀。幼果、青果期間用炭疽福美、多黴靈噴霧防治。
  (4)根腐病 (phytophthora sp.)為害苗。防治方法:控製土壤濕度;發生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800~1000倍液灌根;發現病株即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病穴。
  (5)紅脈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檳榔主要害蟲。防治方法:清園,春季3、4月結合施肥施3%呋喃丹顆粒劑0.25千克/株,施在根際挖深約10釐米半環溝,並覆土壓實,或於4、5月和8、9月噴藥兩次,藥劑用bt乳劑100倍液加3%苦楝油或bt乳劑100倍液加10%可百可乳油10毫剋/升噴霧。
采收與加工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1.采收 一般采收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1~12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幹。以采收長橢圓形或橢圓形,莖部帶宿萼,剖開內有未成熟瘦長形種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幹品質為佳。第二時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圓形或卵形橙黃或鮮紅熟果,剖開內有飽滿種子的成熟果實加工成榔玉為佳品。
  2.加工
  (1)榔玉 將成熟果實曬1~2天,然後放在烤竈內用幹柴火慢慢地烤幹,約7~10天取出待冷,砸果取榔玉再曬1~2天即可。一般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
  (2)榔幹 采下青果去枝,然後置果實於鍋內加水煮沸約30分鐘,撈出涼幹,再將果實放置於烤竈內用濕柴文火烘烤。約烤2~3天翻炒1次,連翻兩次便可。約8~10天用木棒從上面直插底層,如一插便入,說明底層已幹,此時取出即成榔玉。一般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
  (3)大腹皮 將成熟果實縱剖成半,剝下果皮,曬幹,打鬆乾燥即得。
  (4)檳榔花 取尚未開放的雄花乾燥而成。以土黃色或淡緑色為佳品。
作用 Action
  種子可入藥,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藥”之一。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禦瘴功能,是歷代醫傢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癥,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註。
  草藥名: 檳榔(betel nut)
   常用的驅蟲藥。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産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縧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和真菌等作用。
來源 Source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採集 Collection
  鼕、春果實成熟時采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幹。
藥材 Medicinal material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釐米,基部直徑2~3釐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顔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着。
毒性 Toxicity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如係內服引起者可用過錳酸鉀溶液洗胃,並註射阿托品。
炮製 Processing
  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幹。
  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性味 Taste
  苦辛,溫。
歸經 Meridian
  入脾、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 Attending the function
  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
電影《檳榔》 Movie "betel"
  中文片名:檳榔
  英文片名: betelnut
  導演:楊恆
  劇本:楊恆
  製片人:楊恆
  主演:田力
   梁玉
   吳明
   代旗
  剪輯:田坤
  出品:xiangxi film bridge
  電影類型:劇情
  音樂:吳軍
  片長: 112分鐘
  劇情簡介
  這是關於倆不良青少年無聊生活故事。與其他青春電影不同,影片《檳榔》沒有陽光燦爛的青春故事,也沒有熱情的愛情故事,有的衹是沒有未來的青春肖像畫。
  偷摩托車、搶小孩子錢、打群架、幼稚的戀愛,倆青少年的夏日生活讓導演楊恆拍攝出的畫面仿佛像風景畫一樣。影片裏划船的場面仿佛在回憶午後的夏天。還有看不出未來的他們,仿佛在休假一樣悠閑。這是導演強調平和而不是絶望的重點。
  看看影片裏與男友分手後坐船離去的女友吧,一副犯睏的樣子,讓人感覺對導演楊恆來說故事本身好像沒那麽重要,反而連接故事的點更加顯得重要。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部《檳榔》的確是個獨特風格的青春電影。
  導演簡介
  導演楊恆是湖南湘西土傢族人,1994年畢業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0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2002年開始寫劇本並拍攝獨立電影。他曾拍過短片《凹凸》、《車廂》、《遺忘的瞬間》,《檳榔》是他的處女作長篇電影。
No. 22
  檳榔
  (李當之《藥錄》)
  【異名】仁頻(《上林賦》),賓門(李當之《藥錄》),賓門藥餞(《南方草木狀》),白檳榔(《藥性論》),橄欖子(《食療本草》),檳榔仁(《外臺》),洗瘴丹(侯寧極《藥譜》),大腹子(《嶺表錄異》),大腹檳榔(《本草圖經》),檳榔子(《綱目》),馬金南(《花鏡》),青仔(《中國樹木分類學》),檳榔玉、榔玉(《中藥志》)。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植物形態】檳榔
  喬木,高10~18米,不分枝,葉脫落後形成明顯的環紋。葉在頂端叢生;羽狀復葉,長1.3~2米,光滑,葉軸3棱形,小葉披針狀綫形或綫形,長30~70釐米,寬2.5~6釐米,基部較狹,先端小葉愈合,有不規則分裂。花序着生於最下一葉的葉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40釐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數,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生,花萼3,厚而細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雄蕊6,花絲短小,花藥基着,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柄,着生於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花萼3,長圓狀卵形,長12~15毫米。堅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釐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紅色。每年二次開花,花期3~8月,鼕花不結果。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分佈廣西、雲南、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本植物的雄花蕾(檳榔花)、未成熟的果實(棗檳榔)、果皮(大腹皮)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鼕、春果實成熟時采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幹。
  【藥材】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釐米,基部直徑2~3釐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顔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狀的種臍。質堅實,縱剖面可見外緣的棕色種皮嚮內褶入,與乳白色的胚乳交錯,形成大理石樣花紋。基部珠孔內側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幹枯皺縮不顯。氣無,味澀而微苦。以果大體重、堅實、不破裂者為佳。
  主産廣東、雲南、臺灣、廣西、福建。國外以印度尼西亞、印度、斯裏蘭卡,菲律賓等地産量最多。
  【化學成分】檳榔含生物鹼0.3~0.6%,縮合鞣質15%,脂肪14%及檳榔紅色素。生物鹼主為檳榔鹼,含量0.1~0.5%;其餘有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次鹼、去甲基檳榔鹼、檳榔副鹼、高檳榔鹼等。生檳榔含生物鹼量比製品為高。
  檳榔內胚乳含兒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
  檳榔含脂肪油14%,檳榔油的組成脂肪酸為:月桂酸19.5%,肉豆蔻酸46.2%,棕櫚酸12.7%:,硬脂酸1.6%,癸酸0.3%,油酸6.2%,亞油酸5.4%,十二碳烯酸0.3%,十四碳烯酸7.2%。檳榔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過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過10%,檳榔成熟則非蛋白氮含量減少。
  【藥理作用】①驅蟲作用
  檳榔鹼是有效的驅蟲成分。對豬肉縧蟲有較強的癱瘓作用,使全蟲各部都癱瘓,對牛肉縧蟲則僅能使頭部和未成熟節片完全癱瘓,而對中段和後段的孕卵節片則影響不大。體外試驗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檳榔鹼對蛔蟲也可使之中毒而對鈎蟲則無影響。檳榔與雄黃、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劑給小鼠灌服,對血吸蟲的感染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但與萱草根、黃連及廣木香一起用於治療小鼠血吸蟲病則無效。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
  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煎劑和水浸劑對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製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
  ③對膽鹼受體的作用
  檳榔鹼的作用與毛果芸香鹼相似,可興奮M-膽鹼受體引起腺體分泌增加,特別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時可使瞳孔縮小,另外可增加腸蠕動、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並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兔應用後引起冠狀動脈收縮。1%溶液用於青光眼可降低眼壓,但作用持續較短,且對角膜有明顯的刺激性。由於增加暢蠕動,促使被麻痹的縧蟲排出。也能興奮N-膽鹼受體,表現為興奮骨骼肌、神經節及頸動脈體等。對中樞神經係統也有擬膽鹼作用,貓靜脈註射小量檳榔鹼可引起皮層驚醒反應,阿托品司減少或阻斷這一作用。
  ④其他作用
  小鼠皮下註射檳榔鹼可抑製其一般活動,對氯丙嗪引起活動減少及記憶力損害則可改善。已證明檳榔中含有對人的緻癌質。平時嚼食檳榔者有味覺減退,食欲增進,牙齒易動搖,腹瀉少,咽痛者也少並可治腹痛,可能是由於其中含有大量鞣質之故。此外食檳榔者腸寄生蟲少,口渴的感覺少,可能與檳榔鹼的作用有關。
  【毒性】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如係內服引起者可用過錳酸鉀溶液洗胃,並註射阿托品。
  【炮製】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幹。或取揀淨的檳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①《雷公炮炙論》:"欲使檳榔,先以刀颳去底,細切,勿經火,恐無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
  ②《本草述》:"檳榔急治生用,經火則無力。緩治略炒或醋煮過。"
  【性味】苦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②《綱目》:"苦辛,溫,澀,無毒。"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胃、大腸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陽明,足陽明經。"
  ③《本草新編》:"入脾、胃,大腸、肺四經。"
  ④《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
  ①《別錄》:"主消𠔌逐水,除痰癖;殺三蟲,療寸白。"
  ②《藥性論》:"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下水腫。治心痛,風血積聚。"
  ③《唐本草》:"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𠔌。敷瘡,生肌肉止痛。燒為灰,主口吻白瘡。"
  ④《腳氣論》:"治腳氣壅毒,水氣浮腫。"
  ⑤《海藥本草》:"主奔豚諸氣,五膈氣,風冷氣,宿食不消。"
  ⑥《日華子本草》:"除一切風,下一切氣,通關節,利九竅,補五勞七傷,健脾調中,除煩,破癥結,下五膈氣。"
  ⑦《醫學啓原》:"治後重。"
  ⑧王好古:"治衝脈為病,氣逆裏急。"
  ⑨《綱目》:"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禦瘴癘。"
  ⑩《本草通玄》:"止瘧療疝。"
  ⑾《隨息居飲食譜》:"宣滯破堅,定痛和中,通腸逐水,製肥甘之毒。且能堅齒,解口氣。"
  ⑿《現代實用中藥》:"驅除薑片蟲、縧蟲,兼有健胃、收斂及瀉下作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如單味驅蟲,可用至2~3兩);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
  【宜忌】氣虛下陷慎服。
  ①《食療本草》:"多食發熱。"
  ②《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脾胃虛,雖有積滯者不宜用;心腹痛無留結及非蟲攻咬者不宜用;癥非山嵐瘴氣者不宜用。凡病屬陰陽兩虛、中氣不足,而非腸胃壅滯、宿食脹滿者,悉在所忌。"
  ③《本經逢原》:"凡瀉後、瘧後虛痢,切不可用也。"
  【選方】①治寸白蟲:檳榔二七枚。治下篩。引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納末,頻服暖臥,蟲出。出不盡,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
  ②治諸蟲在髒腑久不瘥者:檳榔半兩(炮)為末。每服二錢,以蔥蜜煎湯調服一錢。(《聖惠方》)
  ③治食積滿悶成痰涎嘔吐者:檳榔、半夏、砂仁、蘿蔔子、麥芽、幹薑、白术各二錢。水煎服。(《方脈正宗》)
  ④治脾胃兩虛,水𠔌不能以時消化,腹中為脹滿痛者:檳榔二兩,白术三兩,麥芽二兩,砂仁一兩。俱炒燥為末。每早服三錢,白湯調服。(《方脈正宗》)
  ⑤治心脾疼:高良薑、檳榔等分(各炒)。上為細末。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⑥治傷寒發汗或下後痞滿,或成寒實結胸,氣塞不通:檳榔二個(一生一煨)。細末。酒二盞,煎一盞四,分作兩服,溫飲之。兼治蛔厥,心腹刺痛。(《傷寒總病論》檳榔散)
  ⑦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腸胃有濕,大便秘澀:檳榔至大者半枚。用麥門鼕煎水磨一錢,重湯燙熱服之。(《普濟方》檳榔散。《綱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
  ⑧治幹霍亂,上氣衝急,欲悶絶,大小便不通:檳榔七枚。銼,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童子小便半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檳榔湯)
  ⑨治下痢膿血,裏急後重,日夜無度: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黃連、木香各一錢半,檳榔一錢。為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後重則止。(《素問病機保命集》導氣湯)
  ⑩治脾、肺、腎三髒受傷,水氣不化,積為腫滿,漸成喘急,不能偃臥者:檳榔三錢,白芍藥(炒)、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各二錢,肉桂一錢。水煎服。(《方脈正宗》)
  ⑾治五淋:赤芍藥一兩,檳榔一個(面裹煨)。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空心服。(《博濟方》)
  ⑿治腳氣衝心:白檳榔一個(雞心大者)。為末。用童子小便、生薑汁、溫酒共半盞調,衹作一服,無時服。(《簡要濟衆方》)
  ⒀治腳氣纍發,漸成水腫不消:大腹子。滾湯磨汁半盞,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本草匯言》)
  ⒁治痰涎:檳榔為末。白湯點(服)一錢。(《御藥院方》)
  ⒂治醋心:檳榔四兩,橘皮二兩。細搗為散。空心,生蜜湯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⒃治烏癩:大腹生者二枚,如無生者,幹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傷動。以酒一升浸,緩火熬令酒盡藥幹,搗羅為末,煉臘月豬膏,調和如膏敷之。(《聖濟總錄》大腹子膏)
  ⒄治小兒頭瘡,積年不瘥:檳榔水磨,以紙襯,曬幹,以生油調塗之。(《聖惠方》)
  ⒅治口吻生白瘡:檳榔二枚。燒灰細研,敷瘡上。(《聖惠方》)
  ⒆治聤耳出膿:檳榔研末吹之。(《鮑氏小兒方》)
  ⒇治丹毒從臍上起黃腫:檳榔,為末,醋調塗。(《續本事方》)
  (22)治金瘡:白檳榔、黃連少許,為末敷之。(《經驗方》)
  (23)治陰毛生虱:檳榔煎水洗。(《本草備要》)
  (24)腰痛:用檳榔為末,酒送服一錢。
  (25)小便澀痛:用面煨檳榔、赤芍藥各半兩為還想,每取三錢,以燈心水煎好,空心服下。一天服二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縧蟲病
  檳榔對豬肉縧蟲,治愈率多在90%以上。但也有報告8例僅治愈4例(50%),認為與藥質不良,製法不當有關。對短小縧蟲的療效,文獻報告不一:報告的少致病例(1~6例)都獲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蟲率為37.5%,而大便蟲卵的陰轉率為82.8%。但亦有報告14例僅治愈3例;治療兒童8例次均屬無效。對闊節裂頭縧蟲,報告雖均為個別病例,但均獲治愈。對牛肉縧蟲,療效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間,如與南瓜子合併應用,則療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達90~95%或以上;然亦有報告治療23例,結果見蟲頭驅出者5例,驅出大部蟲體(未見蟲頭驅出)者14例,無效4例。實踐證明:檳榔與南瓜子對縧蟲均有使之癱瘓的作用,但檳榔主要作用於縧蟲的頭節和未成熟節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於中段與後段的孕卵節片,兩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用法:一般采用煎劑口服。常用量為60~100剋,但也有用至120剋或更多的。有人認為:超出有效劑量範圍之外的增加劑量,並不能提高療效。煎劑的製備,一般是將檳榔切碎,先用熱水300~500毫升浸泡數小時,而後用溫火煎成200毫升左右,於清晨空腹時1次服下。服藥前1日晚禁食或進少量流質飲食。服藥後可視具體情況在半至2小時左右服硫酸鎂20~30剋。合併應用南瓜子的,則先服南瓜子粉80~125剋,待半至2小時左右再服檳榔煎劑,而後再服硫酸鎂。服藥完畢至排蟲時間由半小時至緻數小時不等。治愈病例大多衹服藥1次。但亦有少數需服藥2次或2次以上的。根據臨床觀察,新鮮檳榔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檳榔煎煮前用水浸泡數小時,較即時煎者療效高;服用瀉劑較不服瀉劑的效果佳;檳榔煎劑采用十二指腸管註入法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檳榔與南瓜子合併應用,不但對牛肉縧蟲效果顯著,而且對短小縧蟲亦可提高療效。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痛及頭昏、心慌,亦有引起嘔血或腸阻塞者。經驗認為,服藥後保持安靜,或煎劑冷服,或用2.5%明膠液滴定去除檳榔煎劑中的鞣酸,可以減少惡心、嘔吐等副作用。此外,檳榔與阿的平聯合治療牛肉縧蟲可提高療效;檳榔與南瓜子、石榴皮聯合治療豬肉縧蟲、短小縧蟲亦有較好效果。
  ②治療薑片蟲病
  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一般服藥後1~3小時即可排出蟲體。最快者為15~40分鐘。藥物製備與用法大體與治療縧蟲病相同。除采用單味煎劑外,尚有配合烏梅、甘草使用的。如配合黑醜研末內服,其療效優於單味煎劑。
  ③治療鞭蟲病
  檳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剋,加水500毫升浸漬12小時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於清晨空腹時分次眼下,以防嘔吐。服藥前1日先服硫酸鎂20~30剋,服藥後經3小時不瀉者可再服硫酸鎂1次。也有主張服藥前後不服瀉劑的。服藥1次無效者,5日後可再服1次。根據20例大使復查結果,其中轉陰者占13例。另報告2例均治愈。
  ④治療蟯蟲病
  報告的少數病例(3例)均獲治愈,而多數病例(71例兒童),治愈率僅占38%,且反應較多;更有報告24例兒童治療結果無1例治愈。用法:成人用3~4兩;兒童5~7歲用25~30剋。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後再服1次。
  ⑤治療鈎蟲病
  報告的療效很不一致。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達91%,低的為32%。認為檳榔煎劑對於四氧乙烯無效病例更有卓效。用檳榔子製備煎劑才能奏效,用檳榔片則無效。但也有不少報告指出,無論檳榔子或片、煎劑,對於驅除鈎蟲均無效果或效果極差。檳榔用量一般為100~125剋。檳榔煎濃加糖調味可防止發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肝髒有實質病變,盱功能減退時不宜服用。
  ⑥治療蛔蟲病
  有效率為40~68%。大多數於服藥後24小時內排蟲。用法:以新鮮檳榔切片作煎劑,14歲以上用60~90剋,10~13歲50剋,7~9歲40剋。煎液可1次服完,或分3次於半小時內服完。據觀察,1次服的效果較分次服者為佳,但易引起嘔吐。服藥後數小時服用硫酸鎂1劑,可提高療效。
  ⑦治療青光眼
  用檳榔片製成1:1滴眼液,每5分鐘滴1次,共6次;隨後30分鐘1次,共3次;以後按病情每2小時滴1次。眼壓控製在正常範圍後,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復發。對急慢性青光眼有縮瞳、降眼壓作用。控製眼壓效果較毛果芸香鹼為優,而縮瞳作用比毛果芸香鹼維持時間短。刺激性較毛果芸香鹼稍大,一般點藥後均有輕度疼痛和結膜充血,幾分鐘後可完全消失。
  【名傢論述】①《用藥心法》:"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
  ②《本草約言》:"檳榔,入胸腹破滯氣而不停,入腸胃逐痰癖而直下,能調諸藥下行,逐水攻腳氣。治利取其墜也,非取其破氣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後可耳。一云能殺寸白蟲,非殺蟲也,以其性下墜,能逐蟲下行也。"
  ③《本草蒙筌》:"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較諸枳殼、青皮,此尤甚也。"
  ④《綱目》:"按羅大經《鶴林玉露》雲,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熏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祛痰'也。三曰饑能使之飽,四日飽能使之饑。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⑤《本草經疏》:"檳榔,入手、足陽明經。夫足陽明為水𠔌之海,手陽明為傳導之言,二經相為貫輸,以運化精微者也。二經病則水𠔌不能以時消化,羈留而生痰癖,或濕熱停久,則變生諸蟲,此藥辛能散結破滯,苦能下泄殺蟲,故主如上諸證也。甄權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胸中氣,下水腫,治心痛積聚;日華子下一切氣,通關節,利九竅,健脾調中,破癥結;李珣主奔豚氣,五膈氣,風冷氣,腳氣,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溫走散,破氣墜積,能下腸胃有形之物耳。"
  ⑥《本草匯言》:"檳榔,主治諸氣,祛瘴氣、破滯氣、開鬱氣、下痰氣、去積氣、解蠱氣、消𠔌氣、逐水氣、散腳氣、殺蟲氣、通上氣、寬中氣、泄下氣之藥也。方竜潭曰:如巔頂至高不清而為頭痛寒熱,下焦後重之氣不利而為積痢腸澼,或胸痛引背,兩脅胠滿而喘逆不通,或氣痞痰結、水𠔌不運而關格臌脹,或水壅皮膚、肢體腫脹而行動即喘;如奔豚腳氣之下而上升,如五膈五噎之上而不下;或寸白蟲結於腸胃之中,或瘡痍癬癩流延於肌膜之外,種種病因,因於水𠔌不能以時消化,羈留而至疾者,此藥宜行通達,使氣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積可解矣。"
  ⑦《本草正》:"檳榔,本草言其破氣極速,較枳殼、青皮尤甚。若然,則廣南之人朝夕笑噬而無傷,又豈破氣極速者。總之,此物性溫而辛,故能醒脾利氣,味甘兼澀,故能固脾壯氣,是誠行中有留之劑,觀《鶴林玉露》雲,饑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饑,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於此四句詳之,可得其性矣。"
  ⑧《醫林纂要》:"檳榔全無辛味,惟合浮留藤葉及蜃灰嚼之,則有辛味,本草言味辛,誤也。又入口甚澀,澀與酸同,實有補肺斂氣之功,人第知其下氣破氣,而不知其順氣斂氣,逐邪乃以安正也。又回味甚甘,則亦能和能補矣。"
中藥規格等級 Chinese specification levels
  現行檳榔規格標準如下:
  一等 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內。無枯心、破碎、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 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上,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水超過3%。無雜質、黴變。
食用 Edible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毒性 Toxicity
  檳榔本身有緻癌性,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佈“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緻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有緻癌風險。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出汗,頭昏緻休剋,不可吞食,.如係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註射阿托品。
  害處
  根據醫學上的統計,嚼食檳榔與口腔癌有密切的關係。例如:
  1.臺灣的口腔癌患者80%以上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2.口腔癌的發生率因近年來嚼食檳榔人口的增加而逐年上升。
  3.嚼食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0倍。
  由此可見,嚼檳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其次,亂吐檳榔汁與殘渣,不僅會影響市容,且有礙觀瞻,有些不肖的檳榔業者,常用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尤其是『檳榔西施』到處可見,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善良風俗,都有不良的影響。
  再者,由於販賣檳榔的利潤很高,有些人就在並不適合種植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而造成水土流失,當臺風來時,很容易産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産的損失。
  (一)常見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癥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二)嚴重之健康危害:
  1.檳榔誘發的癌癥前期病變:
  (1)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常見於頰黏膜,其次為顎區。口腔黏膜會有燒灼感,潰瘍、變白,最後造成張口及吞咽睏難。其中有部分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2)口腔黏膜白斑癥:
  常見於頰黏膜、舌、口底及唇角。黏膜白斑會慢慢由清白變混白,其中亦有一部份白斑病人會變成口腔癌。
  2.口腔癌:
  檳榔俗稱菁仔,其成份中的「檳榔素」具有緻癌性。其添加的「石灰」則為助癌劑。世界衛生組織經回顧嚼檳榔與癌癥之相關文獻,所作之結論:
  (1)煙草伴同檳榔一起嚼食確定為人類緻癌原因。
  (2)抽煙且嚼食檳榔,易導致口腔癌及咽喉癌。
  為了您的健康請勿嚼檳榔,如吸煙者更須戒除,因為兩者合併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且吸煙、嚼檳榔又合併喝酒,則有更加乘的緻癌效果。
  3.牙齒之傷害
  因嚼食動作頻繁,超出正常負荷,造成牙齒咬耗(磨損),以及牙床動搖。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臺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檳榔為「紅唇族」的最愛,農民眼中的「緑色黃金」,但它卻是臺灣人民健康和水資源的最大殺手。根據統計臺灣5萬多公頃的檳榔園(相當2個臺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資源損失約40億公噸及嚴重破壞林地外,國人一年花費在吃檳榔的金額更高達900多億,相當於半條高速公路之造價,相當驚人。更可怕的是它的緻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國人之口腔癌,躍升為十大癌癥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動檳榔防治工作,減少國人嚼食檳榔之嗜好,亦成為衛生單位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産生中毒癥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經濟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環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衆的肺裏。
  ·水土保持: 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性味 Taste
  苦辛,溫。
  性狀
  為類圓形。表面有灰白色與棕色交錯得大理石紋理。質堅脆易碎。氣微,味澀而苦。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功用主治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考證出自李當之《藥錄
  1.《南方草木狀》: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調直亭亭,千萬若一,森秀無柯。端頂有葉,葉似甘蕉,條派(脈)開破,仰望眇眇,如插叢蕉於竹杪;風至獨動,似舉羽扇之掃天。葉下係數房,房綴數十實,實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纍其下,所以禦衛其實也。味苦澀。剖其皮,鬻其膚,熟如貫之,堅如幹棗,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則滑美,下氣消𠔌。出林邑。
  2.《雷公炮炙論》:凡使檳榔,取好存坐穩、心堅、文如流水碎破、內文如錦文者妙。半白半黑並心虛者,不入藥用。
  3.陶弘景:檳榔有三、四種: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澀;核亦有大者名豬檳榔;作藥皆用之。又小者,俗人呼為檳榔孫,亦可食。
  4.《綱目》:大腹子出嶺表、滇南,即檳榔中一種腹大形扁而味澀者,不似檳榔尖長味良耳,所謂豬檳榔者是矣。蓋亦土産之異,今人不甚分別。按劉恂《嶺表錄》雲,交、廣生者,非舶上檳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為檳榔,白嫩及老,采實啖之,以扶留藤、瓦屋子灰同食之,以祛瘴癘,收其皮入藥,皮外黑色,皮內皆筋絲如椰子皮。又《雲南記》雲,大腹檳榔每枝有三、二百顆,青時剖之,以一片蔞葉及蛤粉捲和食之,即減澀味。觀此一說,則大腹子與檳榔可通用,但力比檳榔稍劣耳。
  5.《本草新編》: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入脾、胃、大腸、肺四經。消水𠔌,除痰癖,止心痛,殺三蟲,治後重如神,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若服之過多,反瀉胸中至高之氣。善消瘴氣,兩粵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調胃,而戒食檳榔。此亦有見之言,然而非通論也。嶺南煙瘴之地,其蛇蟲毒瓦斯,藉炎蒸勢氛,吞吐於山巔水溪,而山嵐水瘴之氣,合而侵人,有立時而飽悶暈眩者。非檳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於兩粵之間,原所以救兩粵之人也。電影《檳榔》中文片名:檳榔
  英文片名: Betelnut
  導演:楊恆
  劇本:楊恆
  製片人:楊恆
  主演:田力
  梁玉
  吳明
  代旗
  剪輯:田坤
  出品:Xiangxi Film Bridge
  電影類型:劇情
  音樂:吳軍
  片長: 112分鐘
  劇情簡介
   這是關於倆不良青少年無聊生活故事。與其他青春電影不同,影片《檳榔》沒有陽光燦爛的青春故事,也沒有熱情的愛情故事,有的衹是沒有未來的青春肖像畫。
  偷摩托車、搶小孩子錢、打群架、幼稚的戀愛,倆青少年的夏日生活讓導演楊恆拍攝出的畫面仿佛像風景畫一樣。影片裏划船的場面仿佛在回憶午後的夏天。還有看不出未來的他們,仿佛在休假一樣悠閑。這是導演強調平和而不是絶望的重點。
  看看影片裏與男友分手後坐船離去的女友吧,一副犯睏的樣子,讓人感覺對導演楊恆來說故事本身好像沒那麽重要,反而連接故事的點更加顯得重要。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部《檳榔》的確是個獨特風格的青春電影。
  導演簡介
  導演楊恆是湖南湘西土傢族人,1994年畢業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0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2002年開始寫劇本並拍攝獨立電影。他曾拍過短片《凹凸》、《車廂》、《遺忘的瞬間》,《檳榔》是他的處女作長篇電影。檳榔的傳說檳榔,在雲南 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徵,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嚼檳榔,並用它招待客人。殊不知,檳榔不僅好吃,還有着一定的藥用價值。在傣傢山寨,至今還流傳着一個迷人的檳榔故事。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傣傢有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名叫蘭香,她能歌善舞、勤勞賢惠,寨裏的小夥子都格外喜歡她,但姑娘偏偏愛上了“象腳鼓”跳得最好的岩峰。倆人相親相愛,就像蝴蝶離不開花朵。
  可是,在這甜蜜的日子裏,意外的事情發生了,蘭香姑娘的肚皮一天天鼓了起來。於是,風言風語彌漫了整個山寨,心上人也離開了她。蘭香的阿爹又氣又難過,摘來一串檳榔讓蘭香咽下,讓她死了清靜。蘭香有口難言,一狠心將檳榔嚼碎,吞進肚裏。人們都面面相覷地等待着蘭香死辰的到來,衹見蘭香痛苦地捂着肚子,爬到了樹林裏。可是,不到一刻鐘功夫,蘭香卻奇跡般地從樹林裏走了出來,肚子也消了下去。原來她吐出了一條長蛇一般的蟲子,根本沒有懷孕。人們都知道錯怪了蘭香,也明白檳榔原來還是一味驅蟲良藥。
  檳榔有一定的醫療功效,是傳統的一味中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禦瘴癘。”又據《名醫別錄》記載,檳榔“可殺肚蟲,醫腳氣。”故我國民間有不少應用檳榔治肚中蟲病的驗方。
植物概況 Plant Overview
  草藥名: 檳榔(betel nut)
  常用的驅蟲藥。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乾燥成熟種子。主産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中國的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縧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和抗真菌等作用。
  有人吃了老打咯.屬正常現像.
  還有剛吃會産生胸悶,臉紅,屬於正常反映
  來源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採集
  鼕、春果實成熟時采收。摘下果實,將果皮剝下,取其種子,曬幹。
  藥材
  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釐米,基部直徑2~3釐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顔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着。
  食用
  檳榔果可以食用,沾鹵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
  毒性
  過量檳榔鹼引起流涎、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甚至胸悶,出汗,頭昏緻休剋,不可吞食,.如係內服引起者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胃,並註射阿托品。
  害處
  亂吐檳榔汁與殘渣,不僅會影響市容,且有礙觀瞻,有些不肖的檳榔業者,常用盡各種花招來招攬客人,尤其是『檳榔西施』到處可見,對於兒童們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善良風俗,都有不良的影響。
  再者,由於販賣檳榔的利潤很高,有些人就在並不適合種植檳榔的山坡地大肆種植,而造成水土流失,當臺風來時,很容易産生土石流,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産的損失。
  常見之危害:
  嚼食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癥外,還會導致口腔癌。據調查,百分之八十八的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嚼食檳榔的人口急劇的在成長,在臺灣估計已超過260萬人;嚼食檳榔者之平均年齡層亦有逐漸下降之趨勢;而嚼食檳榔之普遍性也從低社會經濟地位和勞動階級人口,擴展到白領階級高知識分子。檳榔為「紅唇族」的最愛,農民眼中的「緑色黃金」,但它卻是臺灣人民健康和水資源的最大殺手。根據統計臺灣5萬多公頃的檳榔園(相當2個臺北市大),除每年造成水資源損失約40億公噸及嚴重破壞林地外,國人一年花費在吃檳榔的金額更高達900多億,相當於半條高速公路之造價,相當驚人。更可怕的是它的緻癌和促癌作用,更使得國人之口腔癌,躍升為十大癌癥死亡原因之列。因此如何推動檳榔防治工作,減少國人嚼食檳榔之嗜好,亦成為衛生單位的工作重點之一。
  ·生理的危害:除可能罹患口腔疾病、口腔癌外,食用過量會産生中毒癥狀,輕則興奮、眼神呆滯、全身發抖、走路不穩、行為怪異或粗暴;重則導致急性精神病,包括聽幻、自我膨脹、被迫狂想、譫妄亂神等。
  ·經濟的危害:隨地吐檳榔汁,會被取締罰鍰;食用檳榔價錢昂貴,增加支出負擔;醫療費用。
  ·社交的危害:吃久了,牙齒變黑、嘴巴變紅,外觀相當不雅。
  ·環境的污染:隨地吐檳榔汁不但污染環境有礙觀瞻,吐出檳榔汁中的細菌會隨風飄散,吸入大衆的肺裏。
  ·水土保持: 由於檳榔樹屬淺根性,大量面積種植,會嚴重破壞水土保持。
  炮製
  檳榔:揀去雜質,以清水浸泡,按氣溫情況換水,至泡透為止,撈起,切片,晾幹。
  炒檳榔:取檳榔片置鍋中,文火炒至微微變色,取出,放涼。
  焦檳榔:用武火把檳榔片炒至焦黃色時,噴灑清水,取出,放涼。
  性味
  苦辛,溫。
  性狀
  為類圓形。表面有灰白色與棕色交錯得大理石紋理。質堅脆易碎。氣微,味澀而苦。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功用主治
  殺蟲,破積,下氣,行水。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後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
  規格標準
  一等 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內。無枯心、破碎、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 幹貨。呈扁圓形或圓錐形。表面淡黃色或棕黃色。質堅實。斷面有灰白色與紅棕色交錯的大理石樣花紋。味澀微苦。每1000g 160個以上,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水超過3%。無雜質、黴變。
作用 Action
  種子可入藥,有殺蟲、破積、下氣、行水的功效,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藥”之一。主治蟲積,食積、氣滯、痢疾、驅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興奮作用。
  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禦瘴功能,是歷代醫傢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癥,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註。
  對痛風的治療:研究發現檳榔鹼對痛風也有較好療效,但切不可過多口嚼檳榔治療痛風,因其有效成分,口嚼不但無法吸收,過多咀嚼還會對人體有害。目前檳榔中藥製劑已經非常成熟,痛風患者可以考慮。
檳榔的傳說 Legend of betel nut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 雄纔大略的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就是現在的廣東和廣西。關於此次戰爭,秦軍五十萬大軍在兵力上占絶對優勢,在裝備上更是要遠遠超過百越部落軍隊,但是戰爭的過程卻令秦軍感到了戰前從未想到的艱苦和壓力:糧草難運,和南方炎熱的氣候對於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軍士兵極不適應,百越軍在首領“譯籲宋”的率領下與秦軍進行了慘烈的激戰,在秦與百越的戰爭中,最難解决的是進攻南越秦軍的糧食供應問題,於是秦始皇令史棣“鑿靈渠,築陡門”溝通湘江與灕江,以通糧道。
  這期間,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而且一對峙就是3、4年時間。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秦始皇還曾經歷過一次感人的愛情故事!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由於“靈渠”和“陡門”的建造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加上當時的炎熱的氣候,秦軍士兵多為北方人,大部分都為現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人,很不適應這種氣候,導致士兵陣營中瘟疫橫行。百越軍看到如此情形,一不敢正面與秦軍衝突,怕自已的軍隊也染瘟疫;二又不能坐而不攻,要想出兩全其美的對策纔行!於是“譯籲宋”找出當地有名的既種檳榔又採藥的民女小月,讓她混入敵方的軍營去探軍情,因檳榔有藥效功能,闢瘟開胃解油性,嚼後可防瘟疫,用檳榔做為潛入敵方的突破點是最好的辦法,小月就裝了一船的檳榔和草藥,分批發給秦軍在築“陡門”工程的士兵,後來瘟疫很快就解除了。
  秦軍副帥“趙佗”把此事上報給了秦始皇,始皇帝聽後大喜,說要見見此奇女子,當他見到檳榔美女小月時,即刻被眼前這位女子驚呆了,他頓時覺得此女很像小時候認識的一位女孩,再看她脖子上挂着一串檳榔子,他想起來了,這不是其幼時他在趙國邯鄲淪為人質時結識的採藥女“阿房”麽?那時她也是挂着這一串檳榔子,秦始皇深情的對小月說道:“我是你的阿政吶!”小月聽到後,她也失聲叫了起來:“阿政!”此時此刻,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當時她不顧父親的反對,悉心照顧常被打得遍體鱗傷的阿政,為其熬藥療傷,他們兩小無猜,互生情愫,結為初戀。後嬴政返回了秦國,兩人再也沒有見過,之後“阿房”改名為小月來到此處種檳榔為業,想不到今在此重逢了。
  這些天來秦始皇帶阿房女去築“陡門”的灕江口遊玩,兩人談天說地,真是無所不談,當嬴政談到要實現中國統一時,提出了想立阿房女為妃,再接收嶺南的百越之地。阿房心想,與其戰事無休止地延續,還不如雙方做一次合解,阿房女機智的對秦始皇說出了她想法:她說衹要皇帝平息了這場戰爭,就可以立她為妃,另外加上一個條件,就是秦軍武將“屠睢”必須處以極刑,因為“屠睢”在此役中對當地抵抗的人大開殺戒,必須以死謝罪,這樣她可以回去嚮“譯籲宋”交待!秦始皇聽了也覺得不錯,他也給出了一個條件:以後百越之地必須由大秦帝國派人統治。於是阿房女回去和首領“譯籲宋”商量對策,最終雙方達成此次的協議,“屠睢”被推出斬首,始皇帝派“趙佗”做為南越國第一代王,嶺南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
  此次的“鑿靈渠,築陡門”,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製,完善了中華大地的基本版圖;史料記載秦軍在此次戰爭後的部隊全部留在兩廣,這些秦人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現在的兩廣老百姓祖先的一支,世世代代守護着靈渠以及三十六座“陡門”。從此以後,當地人民便把“陡門”邊的那片檳榔樹保護起來,以後各傢婚嫁時,男女雙方都會以檳榔果作為定親的信物,後來的黎族“放檳榔”婚俗也相傳是由此而來的。
醫書考證 Medical books research
  出自李當之《藥錄》
  1.《南方草木狀》:檳榔,樹高十餘丈,皮似青桐,節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調直亭亭,千萬若一,森秀無柯。端頂有葉,葉似甘蕉,條派(脈)開破,仰望眇眇,如插叢蕉於竹杪;風至獨動,似舉羽扇之掃天。葉下係數房,房綴數十實,實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纍其下,所以禦衛其實也。味苦澀。剖其皮,鬻其膚,熟如貫之,堅如幹棗,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則滑美,下氣消𠔌。出林邑。
  2.《雷公炮炙論》:凡使檳榔,取好存坐穩、心堅、文如流水碎破、內文如錦文者妙。半白半黑並心虛者,不入藥用。
  3.陶弘景:檳榔有三、四種: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澀;核亦有大者名豬檳榔;作藥皆用之。又小者,俗人呼為檳榔孫,亦可食。
  4.《綱目》:大腹子出嶺表、滇南,即檳榔中一種腹大形扁而味澀者,不似檳榔尖長味良耳,所謂豬檳榔者是矣。蓋亦土産之異,今人不甚分別。按劉恂《嶺表錄》雲,交、廣生者,非舶上檳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為檳榔,白嫩及老,采實啖之,以扶留藤、瓦屋子灰同食之,以祛瘴癘,收其皮入藥,皮外黑色,皮內皆筋絲如椰子皮。又《雲南記》雲,大腹檳榔每枝有三、二百顆,青時剖之,以一片蔞葉及蛤粉捲和食之,即減澀味。觀此一說,則大腹子與檳榔可通用,但力比檳榔稍劣耳。
  5.《本草新編》:檳榔,味辛、苦,氣溫,降,陰中陽也,無毒。入脾、胃、大腸、肺四經。消水𠔌,除痰癖,止心痛,殺三蟲,治後重如神,墜諸氣極下,專破滯氣下行。若服之過多,反瀉胸中至高之氣。善消瘴氣,兩粵人至今噬之如始。古人疑其耗損真氣,勸人調胃,而戒食檳榔。此亦有見之言,然而非通論也。嶺南煙瘴之地,其蛇蟲毒瓦斯,藉炎蒸勢氛,吞吐於山巔水溪,而山嵐水瘴之氣,合而侵人,有立時而飽悶暈眩者。非檳榔口噬,又何以迅解乎。天地之道,有一毒,必生一物以相救。檳榔感天地至正之氣,即生於兩粵之間,原所以救兩粵之人也。
電影《檳榔》 Movie "betel"
  中文片名:檳榔
  英文片名: Betelnut
  導演:楊恆
  劇本:楊恆
  製片人:楊恆
  主演:田力
  梁玉
  吳明
  代旗
  剪輯:田坤
  出品:Xiangxi Film Bridge
  電影類型:劇情
  音樂:吳軍
  片長: 112分鐘
  劇情簡介
   這是關於倆不良青少年無聊生活故事。與其他青春電影不同,影片《檳榔》沒有陽光燦爛的青春故事,也沒有熱情的愛情故事,有的衹是沒有未來的青春肖像畫。
  偷摩托車、搶小孩子錢、打群架、幼稚的戀愛,倆青少年的夏日生活讓導演楊恆拍攝出的畫面仿佛像風景畫一樣。影片裏划船的場面仿佛在回憶午後的夏天。還有看不出未來的他們,仿佛在休假一樣悠閑。這是導演強調平和而不是絶望的重點。
  看看影片裏與男友分手後坐船離去的女友吧,一副犯睏的樣子,讓人感覺對導演楊恆來說故事本身好像沒那麽重要,反而連接故事的點更加顯得重要。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部《檳榔》的確是個獨特風格的青春電影。
  導演簡介
  導演楊恆是湖南湘西土傢族人,1994年畢業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0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2002年開始寫劇本並拍攝獨立電影。他曾拍過短片《凹凸》、《車廂》、《遺忘的瞬間》,《檳榔》是他的處女作長篇電影。
  檳榔有一定的醫療功效,是傳統的一味中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檳榔治瀉痢後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禦瘴癘。”又據《名醫別錄》記載,檳榔“可殺肚蟲,醫腳氣。”故我國民間有不少應用檳榔治肚中蟲病的驗方。
中國藥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檳榔
  拼音名:Binglang
  英文名:SEMENAREC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99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catechuL.的乾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
  果實,用水煮後,乾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乾燥。
  【性狀】本品呈扁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
  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顯疤
  痕狀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
  微,味澀、微苦。
  【鑒別】(1)本品橫切面:種皮組織分內、外層,外層為數列切嚮延長的扁平石
  細胞,內含紅棕色物,石細胞形狀、大小不一,常有細胞間隙;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
  含棕紅色物,並散有少數維管束。外胚乳較狹窄,種皮內層與外胚乳常插入內胚乳中,
  形成錯入組織;內胚乳細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紋孔大,含油滴及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8g,加濃氨試液4ml,加氯仿5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殘渣用
  氯仿10ml洗滌1次,合併氯仿液,置於分液漏鬥中,加稀????酸5ml及水20ml,振搖,分
  取酸水層,用氯仿10ml洗滌1次,棄去氯仿液,加濃氨試液調節pH值約9,用氯仿振搖提取
  2次,每次10ml,合併氯仿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
  檳榔對照藥材,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
  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濃氨試液(7.5:
  7.5:0.2)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熱風吹幹,噴以稀碘化
  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
  【檢查】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0.0%。
  【含量測定】取本品粗粉約8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80ml,振搖
  後加氨試液4ml,振搖10分鐘,加無水硫酸鈉10g,振搖5分鐘,靜置俟沉澱,分取乙醚液,
  置分液漏鬥中,殘渣用乙醚洗滌3次,每次10ml,合併醚液,加滑石粉0.5g,振搖3分
  鐘,加水2.5ml,振搖3分鐘,靜置,至上層醚液澄清時,分取醚液,水層用少量乙醚洗
  滌,合併醚液,低溫蒸發至約20ml,移置分液漏鬥中,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
  20ml,振搖提取,靜置俟分層,分取醚層,醚層用水振搖洗滌3次,每次5ml,合併洗液
  與酸液,濾過,濾器用水洗滌,合併洗液與酸液,加甲基紅指示液數滴,用氫氧化鈉滴定
  液(0.02mol/L)滴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於3.104mg的檳榔鹼(C8H13NO2)。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醚溶性生物鹼以檳榔鹼(C8H13NO2)計,不得少於0.30%。
  【炮製】檳榔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薄片,陰幹。
  炒檳榔檳榔片,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微黃色。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縧蟲、蛔蟲、薑片蟲病,
  積腹痛,積滯瀉痢,裏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用法與用量】3~9g;驅縧蟲、薑片蟲30~60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國藥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名稱:
  檳榔
  漢語拼音:
  Binglang
  英文名:
  SEMEN ARECAE
  基原: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乾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後,乾燥,除去果皮,取出種子,乾燥。
  性狀:
  本品呈扇球形或圓錐形,高1.5-3.5cm,底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紅棕色,具稍凹下的網狀溝紋,底部中心有圓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顯疤痕狀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氣微,昧澀、微苦。
  鑒別:
  (1)本品橫切面:種皮組織分內、外層,外層為數列切嚮延長的扁平石細胞,內含紅棕色物,石細胞形狀、大小不一,常有細胞間隙;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含棕紅色物,並散有少數維管束。外胚乳較狹窄,種皮內層與外胚乳常插入內胚乳中,形成錯入組織;內胚乳細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紋孔大,含油滴及糊粉粒。
  (2)取本品粉末8g,加濃氨試液4ml,加三氯甲烷5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殘渣用三氯甲烷10ml洗滌1次,合併三氯甲烷液,置於分液漏鬥中,加稀????酸5ml及水20ml,振搖,分取酸水層,用三氯甲烷10ml洗滌1次,棄去三氯甲烷液,加濃氨試液調節pH值約9,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三氯甲烷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擯榔對照藥材,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濃氨試液(7.5:7.5:0.2)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熱風吹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0.0%。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8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80ml,振搖後加氨試液4ml,振搖10分鐘,加無水硫酸鈉10g,振搖5分鐘,靜置俟沉澱,分取乙醚液,置分液漏鬥中,殘渣用乙醚洗滌3次,每次10ml,合併醚液,加滑石粉0.5g,振搖3分鐘,加水2.5ml,振搖3分鐘,靜置,至上層醚液澄清時,分取醚液,水層用少量已醚洗滌,合併醚液,低溫蒸發至約20ml,移置分液漏鬥中,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20ml,振搖提取,靜置俟分層,分取醚層,醚層用水振搖洗滌3次,每次5ml,合併洗液與酸液,濾過,濾器用水洗滌,合併洗液與酸液,加甲基紅指示液數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滴定。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於3.104mg的檳榔鹼(C8H13NO2)。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醚溶性生物鹼以檳榔鹼(C8H13NO2)計,不得少於0.30%。
  炮製方法:
  檳榔 除去雜質,浸泡,潤透,切薄片,陰幹。
  炒檳榔檳榔片,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微黃色。
  性味:
  苦、辛,溫。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
  主治:
  用於縧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裏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用法用量:
  3-9g;驅縧蟲、薑片蟲30-60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檳榔介紹
  檳榔 (Areca catechu)
  科屬:
  棕櫚科 檳榔
  別名:
  大白檳、檳榔子、檳門
  形態特徵:
  形態幹挺直,無分枝。羽狀復葉,簇生枝端,小葉片多數,狹長披針形。肉穗花序。花白色,有香氣。堅果長圓形,橙紅色。花期3-8月,果期12月-翌年5月。
  分佈與習性:
  原産地與分佈廣布於亞洲熱帶及美洲熱帶、亞熱帶、澳大利亞。習性喜高溫高濕的熱帶氣候,不耐寒,一般氣溫16度就有落葉現象,5度會受凍害,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度。雨量要求充沛而分佈均勻,年雨量以2.000毫米左右為宜。
  繁殖與栽培:
  要求土層深厚、保水力強,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衝積土或壤土,在沙質壤土中亦能適應。
  應用:
  用途檳榔是典型的熱帶風光樹種之一。若配植於水邊,倒影清秀;植於橋頭,綫條構圖簡潔,是熱帶優良的緑化樹種;未熟果實,熱帶地區人民多作咀嚼料。種子可入藥。
  圖片: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binglang
  檳榔
  betel nut
    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種植物鹼,名檳榔素,0.1%~0.5%,有驅除縧蟲及薑片蟲的作用。能使縧蟲頭部及前段癱瘓。對豬肉縧蟲及短小縧蟲的治愈率很高,對牛肉縧蟲療效較低,若與南瓜子合用則療效增加。
    
英文解釋
  1. :  Areca Seed,  semen arecae,  areca catechu,  areca nut
  2. n.:  Betel nut,  betel palm,  tropical Asian plant whose leaf is chewed with the betel-nut,  betel
法文解釋
  1. n.  aréquier (Areca catechu); arec, noix de bétel
近義詞
梹榔, 檳榔, 檳門, 檳楠, 尖檳, 仁頻, 賓門, 賓門藥餞, 檳榔, 橄欖子, 檳榔, 洗瘴丹, 大腹子, 大腹檳榔, 檳榔, 馬金南, 青仔, 榔玉
相關詞
飲食食譜烹任食品湖南特産萬寧嶺頭村
湘潭縣胖哥易俗河海南湘潭
包含詞
檳榔嶼檳榔科馬檳榔檳榔屬檳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