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榷????
目錄
原指漢武帝時官府壟斷食????産銷的政策 Originally referred to the Han Dynasty when the policy of official monopoly of salt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原指 漢武帝 時官府壟斷食????産銷的政策。後世亦指把????稅並入????價來徵收的措施。 唐 韓愈 《論變????法事宜狀》:“國傢榷????,糶與商人,商人納榷,糶與百姓,則是天下百姓無貧富貴賤皆已輸錢於官矣。”參見“ 榷????法 ”。
No. 2
  中國舊時政府對食????所采取的壟斷政策。後世把????稅並入????價徵收也稱榷????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曾經實行過????鐵國營的政策,使齊國趨於富強。漢代初期,政府對煮????采取放任政策,於是貴族富豪壟斷????經營,不嚮國傢納稅或納很少的稅,造成了“冶鑄鬻????,財或纍萬金,而不佐公傢之急,黎民重睏”(《漢書》四)。這種情況不僅加劇了統治階級同人民的矛盾,而且也加深丁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漢武帝在元狩三年(前120)任孔僅和東郭鹹陽領管????鐵事。在産????的地方,設置????官,同時規定,私自煮????要受到很重的刑罰,並沒收其器物。這樣,使經營????的厚利全部歸入了漢政府的國庫,充實了財政收入。元封元年,(前110)桑弘羊任“搜粟都尉領大司農”,繼續推行這一國有政策。唐初,官民共采????,不徵稅。開元六年(718)開始徵????稅,但取稅極輕。肅宗乾元元年(758)第五琦任????鐵鑄錢使,開始改變????稅制度。規定:在産????地區,設置監院機構,遊民和舊????戶製????要立籍,叫做亭戶,免其徭役。但所産之????全部都得賣給官府,實行官收官賣的辦法。不準私賣,官府把從????民手裏收來的????,按每鬥加時價 100錢出賣,計一鬥????賣價110錢。自此開始了唐代的????專賣制度。寶應六年(761)劉晏為度支????鐵使,對以上專賣制度又進行了改革。在既能保證國傢收入,又不致加重人民負擔的原則下,實行了專賣與徵稅兼用的制度。其具體作法,是把原來的官運官銷製改為就場專賣製,即亭戶所生産的食????,由????官統一收購,不許私自賣給商人;????官所收的????,就在????場轉賣給????商,食????的流通稅包括在????價之中,商人繳納????款後,可以自由運銷,不受限製。這就是:民製、官收、商運、商銷。官府控製了食????的貨源,掌握了批發環節,大商人也無法從中興風作浪。同時,他還請求皇帝下令,禁止各地方徵收????車船的過境稅,以免增加運????成本。劉晏還曾采用以絹代錢的辦法,有意提高絹對????的比價,鼓勵商人納絹,既解决了軍用物資,又推銷了食????及轉購的麻煩。劉晏罷政後,朝廷為了搜刮錢財,????法愈搞愈亂,除官加????價外,????商也任意擡價,甚至增價一藉以上。????價愈高,????利愈大,走私漏稅的現象就更嚴重。官府為了壟斷????利,下令禁止私賣,並采用了很嚴峻的刑法,但商賈為了求利,仍然偷着私賣。禁絶私????的辦法沒有完全得到實行。宋代的????法,官賣或商賣經常變化。如果是商賣,則由商人運銷,官府對????課徵稅收;如由官賣,則由官運官銷,此種官賣的????,叫官????。官????的運輸,陸運要徵民差,船運則損耗大,加以運輔官吏從中舞弊,竊????加雜,質次價高,私販充斥,官課轉高。仁宗(1023~1063)末年采納範樣的建議,變行“鈔法”,把官????又改為商運商銷。具體辦法是:令商人交錢買鈔(即購????證),憑鈔到産地領????,由商人自由運賣。這是中國“票????法”的開始。明清兩代也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