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香煙 : 中國 >廣東 >東莞 >東莞公交站 > 榴花
顯示地圖
目錄
《榴花 Liuhua》
詩人: 歐陽修 Ouyang Xiu

  絮亂絲繁不自持,蜂黃蝶紫燕參差。
  榴花最恨來時晚,惆悵春期獨後期。
《榴花 Liuhua》
詩人: 石延年 Dan Yannian

  王母庭前親見栽,張騫偷得下天來。
  誰傢巧婦殘針綫,一撮生紅熨不開。
《榴花 Liuhua》
詩人: 舒邦佐 Shu Bangzuo

  萬緑枝頭幾點春,逢人偏喜上烏雲。
  出來衹為當時暑,故剪紅綃皺作裾。
《榴花 Liuhua》
詩人: 宋庠 Song Xiang

  誰取孤根植檻旁,絳跗丹蘤鬬年芳。
  驚飈莫損亭亭豔,百子先秋未有房。
更多詩歌...
請鑒賞:

  宋庠 Song Xiang:榴花 Liuhua
  王之道 Wang Zhidao:榴花 Liuhua
  武衍 Wu Yan:榴花 Liuhua
  曾幾 Ceng Ji:榴花 Liuhua
No. 6
  據《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載,頓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以"榴花"雅稱美酒。
石榴花 Pomegranate
  石榴花。 唐 李商隱 《茂陵》詩:“ 漢 傢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 劉詵 《和東坡四時詞》之二:“槐影橫階午簟涼,榴花滿地風簾靜。” 明 孫仁孺 《東郭記·鬱陶思君爾》:“良人去久,沒個人兒走,風吹榴花紅欲剖,問道兒傢知否?”
No. 8
  據《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載, 頓遜國 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甕中,數日成酒。後以“榴花”雅稱美酒。 南朝 梁元帝 《劉生》詩:“榴花聊夜飲,竹葉解朝酲。” 唐 李嶠 《甘露殿侍宴應製》詩:“禦筵陳桂醑,天酒酌榴花。”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寧先生》詩:“渴愁如箭去年華,陶情滿滿傾榴花。”
No. 9
  簡述【異名】石榴花(《本草拾遺》) ,酸石榴花(《聖濟總錄》)。
  【來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蕾。
  【性味】《得配本草》:"酸澀,平。"
  用藥
  【功用主治】治鼻衄,中耳炎,創傷出血。
  ①《分類草藥性》:"治吐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湯火傷,研末,香油調塗。"
  ②《福建民間草藥》:"治齒痛,水煎代茶常服。"
  ③《野生藥植圖說》:"治中耳發炎,防止流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鼻衄不止:酸石榴花一分,黃蜀葵花一錢。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候溫服。(《聖濟總錄》二花散)
  ②治鼻血石榴花適量,研末,每次用一分,吹入鼻孔。(《貴州草藥》)
  ③治九竅出血:石榴花,揉塞之。(《綱目》)
  ④治金瘡刀斧傷破血流: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搗末,取少許敷上。(《海上集驗方》)
  ⑤治肺癰:石榴花、牛膝各二錢,銀花藤五錢,百部三錢,白及、冰糖各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⑥治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幹,加冰片少許,研細,吹耳內。(江西《草藥手册》)
  其它
  石榴原産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何年安石國,萬裏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石榴夏季開花,重瓣的多難結實,以觀花為主;單瓣的易結實,以觀果為主。萼革質,漿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種子肉質層供鮮食或加工成清涼飲料,果皮入藥,性溫,味酸澀,有澀腸、止血、驅蟲之功效。
  我國人民長期把石榴作為吉祥之果。面對花果並麗,火紅可愛的石榴,文人雅士們詩情勃發,紛紛作詩賦詞,謳歌吟頌。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衹為來時晚,開花不及春”(孔紹安《詠石榴》)。石榴的出處本與開花的時令無關,可作者偏從石榴的來歷着筆,巧妙地把兩者聯繫起來,說是石榴追隨漢使到中原來,衹因路途遙遠,時日漫長,所以沒有趕上春天。這樣一說,石榴何其多情,又多麽令人惋惜。這首詩的妙處是仿佛在漫不經心之中流露出惜花、愛花的意境,這種淡逸的文筆更令人玩味不已。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韓愈《榴花》)。榴花如火似霞,耀眼奪目,有的花已結子,隱約枝頭。蒼苔斑駁,落英繽紛。可喜的是沒有車馬來碾壓、踐踏。一任它堆積着、陳鋪着,那落紅滿地的景色,把詩又融進了一個新的意境。
  “濃緑萬枝一點紅”。在古典詩詞中,多用瑪瑙、琥珀、赤玉、紅裙等來比喻榴花的“紅”,但也難究其美。於是,騷客詩人們又以“火”喻榴花。在衆多的以“火”喻榴花的詩中,有兩首寫得極為生動形象,細膩感人。先看杜牧的佳作:“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豔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衹疑燒卻翠雲鬟。”榴花似火,豔麗如霞,山裏姑娘采來插在玉釵上,夠美氣的。望着那赤紅如焰的花朵,詩人卻耽心把姑娘的鬢發燒了呢。這一錯覺,真個把“火”渲染得迫在眉睫!再看元代詩人張弘範的妙辭:“猩血誰教染絳囊,緑雲堆裏潤生香。遊蜂錯為枝頭火,忙駕薫風過短墻。”你看:緑葉如雲,花香四溢,引得遊蜂前來采蜜,但一見那猩紅的花團,誤以為火焰,於是便匆匆乘風逃走。全詩通過誇張手法,把花的紅豔,蜂的驚懼寫活了,讀後不禁令人發笑。
簡述
  【異名】石榴花(《本草拾遺》) ,酸石榴花(《聖濟總錄》)。
  【來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蕾。
  【性味】《得配本草》:"酸澀,平。"
用藥
  【功用主治】治鼻衄,中耳炎,創傷出血。
  ①《分類草藥性》:"治吐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湯火傷,研末,香油調塗。"
  ②《福建民間草藥》:"治齒痛,水煎代茶常服。"
  ③《野生藥植圖說》:"治中耳發炎,防止流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選方】①治鼻衄不止:酸石榴花一分,黃蜀葵花一錢。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候溫服。(《聖濟總錄》二花散)
  ②治鼻血石榴花適量,研末,每次用一分,吹入鼻孔。(《貴州草藥》)
  ③治九竅出血:石榴花,揉塞之。(《綱目》)
  ④治金瘡刀斧傷破血流: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搗末,取少許敷上。(《海上集驗方》)
  ⑤治肺癰:石榴花、牛膝各二錢,銀花藤五錢,百部三錢,白及、冰糖各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⑥治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幹,加冰片少許,研細,吹耳內。(江西《草藥手册》)
其它
  石榴原産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何年安石國,萬裏貢榴花。迢遞河源邊,因依漢使搓。”據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
  石榴夏季開花,重瓣的多難結實,以觀花為主;單瓣的易結實,以觀果為主。萼革質,漿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種子肉質層供鮮食或加工成清涼飲料,果皮入藥,性溫,味酸澀,有澀腸、止血、驅蟲之功效。
  我國人民長期把石榴作為吉祥之果。面對花果並麗,火紅可愛的石榴,文人雅士們詩情勃發,紛紛作詩賦詞,謳歌吟頌。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衹為來時晚,開花不及春”(孔紹安《詠石榴》)。石榴的出處本與開花的時令無關,可作者偏從石榴的來歷着筆,巧妙地把兩者聯繫起來,說是石榴追隨漢使到中原來,衹因路途遙遠,時日漫長,所以沒有趕上春天。這樣一說,石榴何其多情,又多麽令人惋惜。這首詩的妙處是仿佛在漫不經心之中流露出惜花、愛花的意境,這種淡逸的文筆更令人玩味不已。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韓愈《榴花》)。榴花如火似霞,耀眼奪目,有的花已結子,隱約枝頭。蒼苔斑駁,落英繽紛。可喜的是沒有車馬來碾壓、踐踏。一任它堆積着、陳鋪着,那落紅滿地的景色,把詩又融進了一個新的意境。
  “濃緑萬枝一點紅”。在古典詩詞中,多用瑪瑙、琥珀、赤玉、紅裙等來比喻榴花的“紅”,但也難究其美。於是,騷客詩人們又以“火”喻榴花。在衆多的以“火”喻榴花的詩中,有兩首寫得極為生動形象,細膩感人。先看杜牧的佳作:“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豔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衹疑燒卻翠雲鬟。”榴花似火,豔麗如霞,山裏姑娘采來插在玉釵上,夠美氣的。望着那赤紅如焰的花朵,詩人卻耽心把姑娘的鬢發燒了呢。這一錯覺,真個把“火”渲染得迫在眉睫!再看元代詩人張弘範的妙辭:“猩血誰教染絳囊,緑雲堆裏潤生香。遊蜂錯為枝頭火,忙駕薫風過短墻。”你看:緑葉如雲,花香四溢,引得遊蜂前來采蜜,但一見那猩紅的花團,誤以為火焰,於是便匆匆乘風逃走。全詩通過誇張手法,把花的紅豔,蜂的驚懼寫活了,讀後不禁令人發笑。
近義詞
榴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