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木字部 : 木部 > 
目錄

繁異體:  ( ????)拼音: zhēn部首: 總筆畫: 14部外筆畫: 10UTF-8: E6 A6 9B
 
UTF-16: 699BUTF-32: 0000699BGB 2312: 7327GB 12345: 7327Big 5: BA64倉頡: DQKD
 
四角碼: 4599.4一字全碼: zhen1muqin一字雙碼: zemuqi一字單碼: zmq漢字結構: 左(中)右漢字層次: 6
 
筆畫: 一丨丿㇏一一一丿㇏丿一丨丿㇏筆順編號: 12341113431234筆順讀寫: 橫竪撇捺橫橫橫撇捺撇橫竪撇捺他人筆順: 12341113431234
 
部件組構: 木(十(一丨)八(丿㇏))秦((三(一二(一一))人(丿㇏))禾(丿木(十(一丨)八(丿㇏))))
簡單解釋
  
  zhēn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結球形堅果,稱“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叢雜的草木:蕪。莽薄(草木叢生的地方,引申為指幽僻的地方)。
  
  筆畫數:14;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1113431234
詳細解釋
  
  zhēn
  名
  (形聲。從木,秦聲。本義:植物名。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同本義〖hazel〗
  ,木也。——《說文》
  山有。——《詩·邶風·簡兮》
  女贄不過慄棗。——《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又如:林(木林)
  果〖hazelnut〗
  叢生的樹木〖jungle〗
  木叢生曰。——《廣雅》
  隱於薄之中。——淮南子·原道訓》。註:“聚木曰,深草曰薄。”。
  又如:林(亦指叢林);迷(雜林叢生);株(叢木的根株)
  
  
  zhēn
  形
  草木叢生的樣子〖jungled〗。
  卉(雜生的花草);麯(草木叢生的幽僻之處);杞(泛指叢生的灌木);草(叢生的雜草)
  
  
  zhēnguǒ
  〖filbert〗子樹結的、具有厚殼的、香甜的堅果,常栽培
  
  zhēnmǎng
  〖luxuriantvegetation〗叢雜的草木
  偷性命於莽。——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zhēnzhēn
  〖jungled;overgrown;wild〗草木叢雜的樣子
  覽竹林之
  莽莽。——〖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zhēnzi
  〖hazelnut〗見“果”
更多簡解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結球形堅果,稱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叢雜的草木~蕪。莽~。~薄(草木叢生的地方,引申為指幽僻的地方)。
  zhēn
  ⒈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早春先開花後生葉,花單性,黃褐色,雌雄同株。果實叫"子",近球形,果皮堅硬。果仁可吃或榨油。木材可做器物。樹皮、枝、葉可提取鞣質和生物鹼。
  ⒉叢生的荊棘~莽。
  ⒊草木叢雜茂盛的樣子草木~ ~。~狉(草木叢雜,野獸出沒)。
更多詳解
   zhen
  部首 木 部首筆畫 04 總筆畫 14
  
  nut-tree;
  
  zhēn
  名
  (1)
  (形聲。從木,秦聲。本義植物名。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2)
  同本義 [hazel]
  ,木也。--《說文》
  山有。--《詩·邶風·簡兮》
  女贄不過慄棗?。--《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3)
  又如林(木林)
  (4)
  果 [hazelnut]
  (5)
  叢生的樹木 [jungle]
  木叢生曰。--《廣雅》
  隱於薄之中。--淮南子·原道訓》。註聚木曰,深草曰薄。”。
  (6)
  又如林(亦指叢林);迷(雜林叢生);株(叢木的根株)
  
  zhēn
  形
  草木叢生的樣子 [jungled]。
  卉(雜生的花草);麯(草木叢生的幽僻之處);杞(泛指叢生的灌木);草(叢生的雜草)
  
  zhēnguǒ
  [filbert] 子樹結的、具有厚殼的、香甜的堅果,常栽培
  
  zhēnmǎng
  [luxuriant vegetation] 叢雜的草木
  偷性命於莽。--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zhēnzhēn
  [jungled; overgrown; wild] 草木叢雜的樣子
  覽竹林之
  莽莽。--[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zhēnzi
  [hazelnut] 見果”
  
  zhēn ㄓㄣˉ
  (1)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結球形堅果,稱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
  (2)
  叢雜的草木~蕪。莽~。~薄(草木叢生的地方,引申為指幽僻的地方)。
  鄭碼fcmf,u699b,gbke9bb
  筆畫數14,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1113431234
康熙字典
辰集中  【唐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唐韻】同????。【說文】木也。【詩·邶風】山有。【大雅】楛濟濟。 一曰蕪也。【揚雄·反騷】枳棘之兮。【註】,梗穢貌。 又【說文】????註,果實如小慄,引莊公二十四年《左傳》女摰不過????慄。【徐曰】今五經皆作有臻至之義。又【禮·麯禮】婦人之摰,椇脯脩棗慄。【釋文】古本作????。○按此二說,則訓木名,????訓果實。古字分,今通用。 又【韻會】或作樼。【左思·蜀都賦】樼慄罅發。【註】樼同。 又筓,婦人喪服。【禮·檀弓】以爲筓,長尺而總八寸。 又聚木曰。【淮南子·原道訓】木處巢,水居窟穴。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鉏臻切,音蓁。將先切,音箋。義????同。 又葉渠年切,音近䖍。【司馬相如·弔二世賦】汨淢靸以永遊兮,註平臯之廣衍。觀衆樹之蓊薆兮,覽竹林之。衍平聲。考證:〔【禮·麯禮】椇脯脩棗慄。【註】,古作????。〕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古改古本。
說文解字
編號:3449  木也。從木秦聲。一曰菆也。 側詵切
No. 8
  
  zhēn
  名
  (形聲。從木,秦聲。本義:植物名。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同本義 [hazel]
  ,木也。——《說文》
  山有。——《詩·邶風·簡兮》
  女贄不過慄棗。——《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又如:林(木林) 果 [hazelnut] 叢生的樹木 [jungle]
  木叢生曰。——《廣雅》
  隱於薄之中。——淮南子·原道訓》。註:“聚木曰,深草曰薄。”。
  種中文名:
  種拉丁名: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trautv.
  種別名:子、平、毛
  科中文名:樺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屬中文名:
  屬拉丁名:corylus
  國內分佈:黑,吉,遼,蒙,冀,晉,豫,寧,甘
  海 拔:400-2400
  命名來源:(詩經)[pl. imag. descr. 10 1844]
  中國植物志:21:050
  英文植物志:4:288
  最低海拔:1300
  最高海拔:2100
  生 境:溝𠔌或山坡灌木叢中或疏林中
  藥用部位:種仁(子)
  藥用功能:能補脾,和中,開胃
  形態特徵和分佈:它的果實是堅果,我們通常叫做子。約有15種,為落葉灌木和喬木,原産於北溫帶。株高3至36米。落葉,葉互生,倒卵形,有鋸齒,葉面上有絨毛。的花分為雄花和雌花,一株上既有雄花也有雌花,這叫雌雄同株。雄花排列成黃色葇荑花序;雌花排列成短的穗狀花序,中央紅色;晚鼕時節現花。堅果棕色,圓形或長圓形,通常為1至4釐米,部分或全部包埋於總苞內。歐洲和大以及這兩個歐亞種與美洲和喙狀的雜交種均産優質堅果。土耳其、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子的主要生産國。樹還被當做珍貴的緑籬和觀賞樹種。歐洲和美洲的葉子到了秋天時色彩十分美麗。是深根性中等耐陰樹種,在排水良好的土壤和充足陽光下結實最好。扁桃、鬍桃、腰果、子一起,並列為世界四大幹果。
  用途: 果供食用和榨油;樹皮、枝、葉可提取鞣質和生物鹼。
英文解釋
  1. :  turkish hazel,  hazel nut
  2. n.:  hazel tree,  Corylus heterophylla,  hazelnut,  thicket, underbrush
包含詞
榛子榛樹榛莽榛果榛榛榛實
榛木秦榛謝榛趙榛刺榛華榛
榛雞毛榛榛蘑榛屬川榛滇榛
榛杏劉榛榛生喬榛榛楛披榛
墟榛榛塞潘榛榛仁棘榛荊榛
榛巢榛科平榛火榛榛穢榛薲
大榛榛蕪榛故榛笄榛株榛苓
榛薈榛棘榛草榛荊榛藂榛薄
榛枳榛叢榛墟榛蒯榛杞榛路
榛狉榛林榛薉榛礙榛麯榛曠
榛荒榛穰榛卉荒榛榛藪榛楚
榛莠榛密榛萊榛樾榛迷榛刺
榛脯榛穣狉榛棗榛榛菅榛梗
榛煙薫榛榛名分榛賈榛榛子鎮
榛睡鼠大榛子歐洲榛榛樹的榛果球榛原郡
田音榛蔣榛如朱譽榛潘邦榛朱由榛朱之榛
姚榛祥郝湘榛柞榛木紅金榛臺灣榛藏刺榛
榛果油鬍榛屬榛木屬榛木科滇虎榛虎榛子
紫葉榛維西榛榛子醬柯有榛曹宰榛榛子粥
榛實象鬍榛子張蔚榛程樹榛李毓榛毛榛子
榛苓社陳運榛榛子雨榛名號榛名山韓國榛
朱秉榛榛蘇芳榛子鄉洪榛浩榛雞屬榛子溝
榛子崖慄榛寨榛子街小榛樹榛果色生榛子
榛仁酥洋榛子長苞榛日本榛滇刺榛火榛子
榛材村榛子村榛木床榛淵西鞏少榛榛子所
榛嶺街止於榛山有榛山榛子榛子崖村榛睡鼠屬
歐洲榛子水漏榛子大榛峪村中村榛花榛名元希謝榛全集
榛子中學榛果拿鐵榛果山藥披榛采蘭荊榛滿目斑尾榛雞
花尾榛雞紅金榛杏虎榛子屬披針葉榛榛子炒飯炒榛子醬
野生榛蘑榛孑娃娃慄榛寨村榛子溝村榛子街村榛柴崗子
滿目荊榛莽莽榛榛誅榛薙梗誅榛剃梗短苞毛榛短柄川榛
美國榛樹榛角斑蚜榛褐捲蛾榛灰斑病榛中斑蚜榛楛濟濟
樹之榛慄莽穢榛沒樹榛拔桂正將徐榛其子在榛榛子埠村
山榛溝村榛傢溝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