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西 >晉中 > 榆次常傢莊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榆次常傢莊園聯繫方式聯繫地址: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車輞村
  郵編:030609
  電話:0354—27567890354-2756906榆次常傢莊園投訴電話晉中旅遊投訴電話:0354-2636528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榆次常傢莊園門票價格60元榆次常傢莊園交通圖
  從山西省會城市太原南下,在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車輞村,我們將走進一個規模龐大的民居建築群,這就是近年來名聲大振的常傢莊園。
  常傢這個堪稱典範的大莊園,其大規模修建時間可追溯到清雍正年間,後經150多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今日之規模:占地300餘畝,大院80餘處,房屋3500餘間,樓房50餘幢,堡墻4公裏。莊園嚴格遵循中國四合院建築規則,內外兩進院落,中間夾閣樓分隔,中軸綫佈局,左右對稱,除主院外都帶有偏院,有嚴格的上下偏正之分,明顯地體現了儒傢等級森嚴的秩序。
  莊園擁有中國民居中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祠堂,山西民居中最大的影壁。尤其是7開間的後2樓,屬中國民居中最高檔次建築,加上143個院門、8萬平方米的園林及墨香四溢的書院,充分展示了豪賈的闊綽,巨富的威嚴,儒商的氣度,名門的榮耀,同時也體現了一種高雅的情調,脫俗的境界。
  與山西其他巨商一樣,常氏傢族秉承着“以財取天下”的宏大抱負,萬裏馳騁,四海奔波,開創了中歐茶業的漫漫長路,成為富甲天下的商界巨子、中國面嚮世界貿易的第一世傢。作為其生活和精神的歸宿,常傢莊園集北方厚重和南方靈秀於一身,熔儒傢秩序與道傢浪漫為一爐,創造了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神奇和輝煌。
  常傢莊園位於榆次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裏,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
  車輞常氏始祖常仲林於明代弘治初年,由太𠔌惠安遷此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間,七世祖常進全開始經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萬已、萬達,從事商業活動,贏利頗豐,逐漸使常氏成為晉中望族,晉商中的一支勁旅,開始大規模地營造住宅大院。常萬已在車輛村建“南祠堂”,立“世榮堂”,以村西南為軸心,嚮東、南發展;常萬達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東嚮西毗連修建,成一條新街,俗稱“後街”。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過二百餘年的修築,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臺亭閣,相映成輝,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共占地一百餘畝,樓房40餘幢,房屋1500餘間,使原先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有諺曰:“喬傢一個院,常傢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民居建築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獨樹一幟,既有進土、舉人、秀纔,又不乏書畫名傢,所以在宅第建築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獨創之處,是晉中曹傢、喬傢、渠傢等晉商宅院望塵莫及的。
  清代是晉商的輝煌時期,和衆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樣,經商致富後的常氏傢族在自己的故鄉開始了大規模的宅院建設。而與衆多山西商人不一樣的是,常傢作為放眼世界,敢為天下先,逐利四海,開拓萬裏茶路的外貿世傢;作為恪守禮儀傳傢、尊師重教、樹人為本的文化世傢和教育世傢,經過200餘年的陸續修建,不僅其宅院具有功能齊全的莊園特性、井然有序的中華禮儀傳統,而且有典雅濃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餘畝融儒、佛、道文化於一爐,集南北風格之大成的園林。這一特色,為北方民間所罕見,諸多晉商大院所僅有。
  常傢莊園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過二丈五尺寬的拱型石橋,穿過七丈二尺高的堡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條長達650米長的清代街道。長街的南北宅院緊靠,無一條橫嚮通道,形成了“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的格局。洋洋灑灑60多萬平方米,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園林13處。
  常傢莊園特色赫然於世!到常傢莊園去觀光,走馬觀花也得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最精練的語言來概括,主要建築和景觀為“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數字相加,也得有百餘處開放於遊覽者。
  從佈局上看,主體建築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每個正院均分內外兩進,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東側闢各式門樓。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正北則又一處倒座南房,正中設垂花門。裏院則呈長方形,庭院寬敞,約為外院一倍,上房與南房相對稱,東西各有廂房十、九、八間不等。如上房、南房各達八間時,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從不越“方正”之規、“等級”之矩,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但其附屬建築卻又充分顯示了南國園林建築的“靈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綺麗”。常傢大院的綺麗,主要展示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裏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飛檐鬥拱小巧玲瓏。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墻,婉如鑲嵌寶石的紮帶,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竜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這牌樓花墻將正院隔為裏五外五,裏五外四,裏五外三多種形式,具有獨特風格。
  其次是院落之間與院落之後,大多建有花園、菜園,有小門與正院相通。進園之後,有甬道貫通,麯折迂回其間點綴回廊、亭榭、小橋流水,或草石農捨,或奇花異葩,匠心獨具,猶似南方園林。
  第三是在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木雕、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別具風采。磚雕藝術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房脊的吻、獸和雕花護脊,造形優美,綫條嫻熟,刀法細膩,均為清代磚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墻磚雕,既有傳統的“百壽圖”、“吉祥圖”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鳥獸和幹、鮮果品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磚雕藝術;三是每排廂房“硬山墻”上端的“墀頭”或花,或鳥,或獸,或字,兩兩成對,卻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現存的部分磚雕護欄,在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全部由磚雕砌成,圖案由福、壽、喜、祿、禎、祥團花和八卦爐、懸壺、文房四寶等組成,欄柱、欄板渾然一體,猶如天然而成,絲毫不見砌縫,無論雕刻藝術,還是壘砌藝術,堪稱清代建築中的上乘工藝。另一部分在養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藝術不及前者。
  常傢大院的石雕藝術有護欄、門獸、護墻等,大多用細砂石雕成,刻有各種圖案。砂石的粗獷,雕工的細膩,相映得彰,別具一格。
  常傢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戶木雕、門框、屏風、傢具和隔扇木雕等,圖案千變萬化,造型手法各異,木質多種多樣,恰似木雕展覽,使遊人眼花緣亂。可惜木質不易保存,破壞十分嚴重。常傢大院是儒商建築的代表,室內佈置十分講究,處處反映出書香門第的穩重古樸、勻稱適宜。室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寶、奇花異卉、山水盆景,有別於其他晉商宅院。作為儒商宅院,有其獨到之處,讓人耳目一新。
  第四是書法到處可見。作為儒商世傢,常傢對後人的教育和要求極其嚴格。弟子儒學不精,則不準參與經商等社會活動。因此,常傢的弟子不僅儒學功底深厚,而且代代不乏精通書畫的優秀學者。同時,常傢曾經“富甲一方”,有能力將歷代中國書聖的神妙極品廣為收藏。無論是宅院建築還是園林創作,繼往開來追求的都是意境、情趣和品味,是從物質世界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追求。除了盡力在建築的精雕細刻上表達其精神世界外,更多的是直接將文學融入自己的生活範圍,這就是這個偌大莊園中的法帖群。
  法帖,也叫“法書”,就是書法藝術真跡的復製本,即刻在木石上,可以用紙再拓下來的大型刻印版本,用於永久珍藏名貴書法作品,並為後人提供書學的範本。橫石為碑,竪石為帖。法帖作為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綜合,使名筆墨寶得以長久保存,為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大創舉。
  常傢莊園現存的法帖有八種,即:敦艮吉門宋代二亭雙絶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聯帖、雍和堂惲壽平畫跋帖、石蕓軒法帖、聽雨樓法帖、常氏遺墨帖、四十四帝後帖、可園唐詩筆意帖。歐陽修和蘇軾,皆為唐宋八大傢之列。在中國歷史上,均有相當顯赫的地位,蘇軾比歐陽修小30歲,他對歐陽修的文章、詩詞、書法都極為崇拜,並手寫歐陽修最為人所稱道的兩篇遊記散文:《豐樂亭記》和《醉翁亭記》,以表示自己對這位前輩的敬仰。蘇軾以楷書來書寫的這二亭記,其特點是綿中裹針,神態豐腴跌宕。蘇軾的這二亭記在宋代就被尊為“二亭雙絶”,其真跡以高3米長13米的巨幅赫然於常傢莊園的敦艮門的南、北兩側堡壁上,豈不彌足珍貴!
  杏林清代名人聯帖中,選擇了清代各個階段的書法界代表人物56位,並以這些代表人物的楹聯書法藝術為載體而雕刻的法帖。這56位中有左宗棠、劉墉、翁同和、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藩、鄭板橋、康有為、梁啓超、傅山、趙鐵山、吳昌碩等等,其書法有行草隸楷篆,風神獨具,自成一派,功力深厚,皆為精品。聽雨樓法帖收集了上起唐代,下至清中葉50餘大書法傢的作品(包括題跋),其中有顔真卿、賀知章、歐陽洵、等等,他們的書法珍品,許多已不傳於世了,如賀知章的《千字文》、郭子儀的《後出師表》、張照的《康熙帝南巡詩抄》均為奇珍。常氏的《聽雨樓法帖》和《石蕓軒法帖》不僅是常傢珍藏的雙絶名牌,而且還堪稱中華碑帖中的奇葩、珍寶。
  與聽雨樓相對的是御筆亭,收集有從夏禹到清宣統在內的42位帝王及唐武則天、清慈禧兩位實質上的女帝王之筆跡,故稱“四十四帝後帖”。中國古帝王自幼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書法更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高師傳授,,不乏其書法功底深湛的佼佼者。如相傳“章草”的創立人為漢章帝;唐太宗李世民博學,通諸藝,尤精書法,工隸書、飛白,行草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清康熙帝經、史、詩、文,無不研磨,兼能書畫,著述甚衆。
  常氏傢族內不乏書畫名傢。從其九世到十五世的二百餘年間,有資料可查的書畫傢就有數十人之多。十二世常炳的柳體、常佶的雙鈎、常懌的行楷,十三世常維豫的楷書、常立屏的行草、常立德的顔體、常立愛的榜書、常立方的楷篆行隸,十四世的常贊春、常旭春兄弟不僅同年中舉,而且,還都是名揚省內外的名筆。常氏遺墨帖,精選了常立方、常贊春、常旭春等人的作品,磚雕製成,供常氏後人臨帖習字。
  點綴常傢莊園的還有兩大建築群中的80多個堂第的楹聯匾額。楹聯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主要是常氏自擬書聯與清代名人名筆聯兩種,用以寄托主人情懷。匾額則分為四種,即:職官額,懸挂於臨街的大門上;堂名額,懸挂於二門或正堂;寄情額,懸挂於正廳及亭、閣處;還有一類即由朝廷、官府、鄉人、門生送的匾,懸挂於祠堂或是主人宅第。
  歷經300餘年的滄桑變化,常傢大院的破壞程度是很大的。鑒於開發晉中商業文化旅遊的需要、政府正擬逐步恢復古建築原貌,按照儒商的特色進行室內的陳列市置,為晉商文化旅遊增添一顆別具特色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