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椰子狸
目錄
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 椰子狸
  中文目名: 食肉目
  中文科名: 靈貓科
  中文屬名: 椰子狸
  同物異名: viverra hermaphrodita pallas, 1777, paradoxurus pallasii gray, 1832,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laotum gyldenstolpe, 1917, paradoxurus typus f. g. cuvier & e.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21, paradoxurus niger blandford 1885,
  中文俗名: 棕櫚貓  花果狸  糯米狸  椰子貓  香瑤
  拉丁文目名: carnivora
  拉丁文科名: viverridae
  拉丁文亞科名: paradoxurinae
  拉丁文屬名: paradoxurus
  拉丁文種名: hermaphrodi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7)
  英文俗名: common palm civet
形態
  大小似小靈貓,但較細長,體長480-550毫米,體重2000-3000剋。吻較短,尾較長,約等於或大於體長,足部掌墊與糠墊相連,體背有5條顯著的黑色縱條紋,體側有黑斑點,故有花果狸的別稱。爪有伸縮性,具肛門腺,但不如小靈貓的發達。頭部黑色並具白斑;背部棕黃色且有數行黑色縱紋;體側有縱列的黑褐色斑點;胸部污黃、腹部暗黃或棕灰色;四肢和尾灰色。頭頸和尾部大都為黑褐色,頭部有額、吻、眼等斑紋,白色或黑褐色,斑點大小,色澤深淺隨不同亞種或個體年齡有差異,從鼻端到後頭有一條白色縱紋。體背除縱紋外,餘多為棕黃色,腹部淺黃,足與尾同色,尾不具大小靈貓那樣的圈紋。
分佈
  我國主要分佈於海南、雲南南部(西雙版納)以及廣西南緣(那坡、大新、上思以南邊陲)和四川;國外主要分佈於中南半島、南亞和東南亞。
  主要分佈省份: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西藏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大明山 十萬大山水源林 吊羅山 尖峰嶺 尖峰嶺 壩王嶺(昌江、白沙) 壩王嶺(昌江、白沙) 大圍山 金平分水嶺 銅壁關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五指山
習性
  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及亞熱帶常緑闊葉林。為熱帶地區較典型的林棲動物之一。常與果子狸、鼯鼠、巨鬆鼠、長臂猿等在同一環境中棲息。在藤葛攀附的深山密林,長年有多種野果,又有古木樹洞等蔭蔽條件,便是它所喜好的棲息地。深居簡出,喜遊蕩憩息於山野或有茂密枝椏的橫木上,很少到村落居民區或農耕區。主要樹棲。晝伏夜出,鼕時偶也日間出沒,多在樹上憩息或攀爬,是靈貓科中較好適應樹棲的一種。常成對在樹上活動和覓食。食性雜,食物有鼠類、小鳥、蛇、蜥錫、昆蟲、娛鬆等,也吃野桃、荔枝、竜眼、野枇杷及野蕉。
繁殖
  每年産一窩,每窩3-4仔。
瀕危等級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産於印度的椰子狸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附錄3,在不影響種群生存的條件下可適量捕獲與貿易。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
  因為貿易被捕獵:國傢曾大量收購其皮。
  作為食物被捕獵:南方人愛帶皮吃肉,常不剝皮。
保護措施
  現無專門保護措施,現有的在本種分佈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可能對本種的保護起些作用。
  保護措施建議:三、四十年來,海南島、雲南西雙版納等的熱帶原始雨林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以致大批熱帶林棲的種類瀕臨滅絶。亟待抓緊僅存的原生林保護,加強對海南島壩王嶺、雲南西雙版納等幾個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長臂猿、巨鬆鼠等的保種工作一起抓起來。目前椰子貓尚未列入國傢保護動物名單,希從速作出决定,免至這一珍稀物種消失。
包含詞
小齒椰子狸小齒椰子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