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棘腹蛙
目錄
No. 1
  jí fù wā
  rana boulenger guenther
  別名石坑、石蛙、梆梆魚、石蹦。
  國內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陝西。
  體大而肥壯。體長97-110毫米,雄蛙稍大。皮膚較粗糙,背面有若幹成行排列的窄長疣,趾間全蹼。雄性前肢特別粗壯,胸腹部滿布大小黑刺疣。成體背面多為土棕色或淺醬色。上下頜有顯著的深棕色或黑色縱紋。兩眼間常有一黑橫紋。背部有不規則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咽喉部棕色花斑較多。瞳孔菱形,深醬色。
  生活在水流平緩的山溪裏或流溪旁的靜水塘肉。白天匿居溪底石塊下或洞內,天黑時出穴活動。繁殖季節在5-8月卵産於小山溪瀑布下水坑內,粘附在石上或植物根上。卵大卵在膠膜內成串懸挂在水中。蝌蚪一般分散生活於小山溪水坑內。
  由於體大肉肥,過去捕殺嚴重,造成資源數量嚴重下降,應大力宣傳加以保護。
No. 2
  jí fù wā
  Rana Boulenger Guenther
  別名石坑、石蛙、梆梆魚、石蹦。
  國內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廣西、甘肅、陝西。
  體大而肥壯。體長97-110毫米,雄蛙稍大。皮膚較粗糙,背面有若幹成行排列的窄長疣,趾間全蹼。雄性前肢特別粗壯,胸腹部滿布大小黑刺疣。成體背面多為土棕色或淺醬色。上下頜有顯著的深棕色或黑色縱紋。兩眼間常有一黑橫紋。背部有不規則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咽喉部棕色花斑較多。瞳孔菱形,深醬色。
  生活在水流平緩的山溪裏或流溪旁的靜水塘肉。白天匿居溪底石塊下或洞內,天黑時出穴活動。繁殖季節在5-8月卵産於小山溪瀑布下水坑內,粘附在石上或植物根上。卵大卵在膠膜內成串懸挂在水中。蝌蚪一般分散生活於小山溪水坑內。
  由於體大肉肥,過去捕殺嚴重,造成資源數量嚴重下降,應大力宣傳加以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