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514000 代碼:441402 區號:0753
拼音:Méi Jiāng Qū,Meijiang Qu
梅江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總面積323平方千米。總人口31萬人(2003年)。轄3個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個鎮(長沙、三角、城北)。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街道。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6℃,年降水量1600毫米。有梅縣機場,205、206國道貫穿區境,廣梅汕鐵路、梅(州)坎(市)鐵路過境。韓江上遊支流梅江河自西嚮東流貫城區,梅江橋、東山大橋、嘉應大橋、梅州大橋橫跨江面。有唐以來歷代古建築14處,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有“人境廬”、千佛塔,市、區級重點保護文物有大覺寺、八角亭、孔子廟、狀元橋、東山書院、羅衣塔等12處。1994年定為“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景點有泮坑、大東岩、油岩、梅州文化公園、梅江公園、劍英公園等。 |
|
梅江區成立於1988年3月,梅江區是廣東省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梅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梅州市的“首善之區”。下轄江南、西郊、金山3個街道辦事處及長沙、城北、三角3個鎮,共54個村民委員會和3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梅江區是在1988年1月實行市管縣體製後,於同年3月成立的梅州市直轄縣級區。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下轄長沙、三角和城北3個鎮及金山、西郊和江南3個街道工作委員會,共54個村民委員會和3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98.4平方公裏。
梅江區是“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中心地帶,被譽為“客傢之都”。199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小康達標。2001年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初級衛生保健達標。轄區內有梅州商業學校等中專學校和嘉應學院本科院校,區屬中小學校68間。1990年在全市率先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全轄區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數均為全市之首。梅江區有20多萬海外華僑,分佈在40多個國傢和地區。他們一貫熱愛祖國、情係桑梓,關心支持家乡經濟建設,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慷慨解囊。至2001年底,華僑及港澳臺同胞捐資興辦文教、衛生和社會各項公共事業纍计達1.43億元。
梅江區地處粵東山區,位於北緯24度,東經116度附近。交通便利,轄區內有梅縣機場,直飛廣州、香港等地;205、206國道、廣梅汕鐵路和梅坎鐵路連結成溝通閩、粵、贛的交通網絡;水泥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四級公路,其中65%的村實現水泥硬底化,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裏74.2公裏。通訊發達,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可直拔國內國際長途;市區圖文傳真、寬帶傳送方便快捷;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信號覆蓋全轄區。
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鉛鋅礦、鎢礦和花崗岩等。境內名勝古跡衆多,有建築獨特的黃遵憲故居和客傢圍竜屋,有泮坑公園和千佛塔景區和休閑鍛煉的好場所百歲山。 |
|
(一)城郊特色農業主導産業平穩發展。據預測:2004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7008畝,總産15928噸,同比分別增長22.7%和26.7%;蔬菜播種面積42502畝,總産78811噸,同比分別減6%和9.6 %;全年水果種植面積21126畝,同比增7%,總産14406噸,同比減11.5%;三鳥全年飼養量可達351.1萬衹,其中出欄量可達295.6萬衹,同比分別減少13%和8.9%;生豬全年飼養量可達156788頭,其中出欄量可達113167頭,同比分別增長5%和6%。花卉發展面積與上年同比增長12.7%。
(二)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全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64093畝,其中優質經濟作物面積占94%,糧食作物面積達27755畝,其中優質糧食作物面積占93%。糧經比例為3.1∶ 6.9。農村經濟結構第一、二、三産業收入比重為18.5%、43.5%、38%。農村勞動力結構第一産業勞動力人口19307人,第二産業勞動力人口11055人,第三産業勞動力人口18010人,分別占全區農業人口勞動力的40%、23%和37%。
(三)農村經濟總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穩定增長,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據預測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17.5995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第一産業收入可達32576萬元,第二産業收入可達76521萬元,第三産業收入可達66898萬元,同比別增長2%、4.5%和7.7%。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4623元,同比上年增長2%。在農村經濟和農民人均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今年繼續減輕農民負擔42萬元,減免貧睏學生書雜費6.5萬元。
(四)農科信息服務體係建設不斷健全。一是建立和健全了區、鎮(辦)、村三級農業技術、信息服務網絡,並在原有服務網絡的基礎上,新設立了由農業部統一組織的“農村供求信息全國聯播係統”縣級站點1個,縣級以下站點10個,現正在申報加入“農村供求信息全國聯播係統”會員組織,已培訓農情信息員43名。二是建立了農業水果協會、花卉協會、養豬協會、農經學會等各業協會組織。三是不斷完善農業技術信息服務,全年共開展了水果優化栽培、東槐楊梅栽培、茶葉栽培等技術講座28期,培訓人次達1400人次,印發各類專題農業技術資料14期4000多份;開展咨詢推廣現場會3期,咨詢人次達1000多人次。
(五)農産品加工業有新發展。全區現有農産品加工大小企業403戶,年加工各類農産品量達40000多噸,年加工産值達35000多萬元,其中年加工産值達3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6個,解决就業人數2800人。加工項目有米面製品加工、肉類製品加工、豆類製品加工等。比較有規模的有樂百傢食品(梅州)有限公司、梅州東麗達貿易有限公司食品廠、梅州市西郊黃塘食品廠、梅州匯豐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振城有限公司、梅州市南洋思鄉食品有限公司等。
(六)品牌認證工作得到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區農産品共有2類3個獲得省級品牌認證,分別是:梅江區城北新華僑誼實業發展公司的優質金柚“中華名優水果”認證,城北幹才水庫、長沙小密水庫網箱養魚無公害養殖認證;2類4個獲得國傢級品牌認證,分別是:城北榮盛蔬菜基地無公害蔬菜種植認證,三角華興種養場奶牛養殖無公害認證,梅州市梅江兄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西郊黃塘食品廠的瘦肉型豬養殖無公害養殖認證。
(七)農産品質量建設有新進展。一是抓好生産源頭管理。全區建立起無公害農産品生産示範基地80畝,實施標準化生産示範80畝,推廣水果套袋技術6000多畝,實施優化栽培技術14000多畝;二是抓好農産品的檢測檢疫。我區通過做好細緻的服務工作,已在喜多多超市、太平洋超市建立了農産品檢測點,同時在東廂批發市場建立區農産品質量檢測站;三是抓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今年共推廣無害化生物農藥1500多斤。
(八)農業執法措施有力。一是嚴把禽畜動物上市安全質量檢測檢疫關。全年全區共撲殺病豬306頭,撲殺病雞鴨104衹,病畜、病禽撲殺率達100%,強製免疫禽類35萬衹,畜類6.5萬頭,強製免疫率達95%。特別是今年2月份在城北三村、塔下發現雞鴨異常死亡現象的查處工作,我局有關職能部門全力配合,迅速做出應急預案,出動全體執法人員,並抽調50多人,深入該地做好隔離封鎖、消毒、撲殺、強製免疫等工作,使該地雞鴨異常死亡得到有效控製,確保了城區畜禽肉類産品安全;二是依法整頓農資經營市場。按照統一部署,職能部門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區所有經銷化肥、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生産資料的門店重新進行了清查,並重新進行登記核發有關經營許可證書,進一步規範了農資經營市場,淨化了農業生産環境,確保了農業生産的順利進行。
(九)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我區通過建設農産品基地、建設農産品流通市場等培育方式,有力地促進農業産業化有發展,全區建立各類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57個。其中金柚基地12個,臍橙基地2個,甜棗基地2個,油茶基地2個,百畝連片蔬菜基地12個,百畝連片花卉基地3個,生豬生産基地15個,其中瘦肉型良種豬繁育基地5個、年飼養瘦肉型商品豬5000頭以上基地5個、年飼養瘦肉型豬萬頭以上基地5個,年飼養優質雞5萬衹以上基地9個;建立農業綜合市場19個,面積19061平方米,其中三鳥、花卉、水果專業批發市場6個;成立專業協會組織 5個,其中水果協會流通組織1個,會員98人,養豬協會流通組織1個,會員63人,花卉協會流通組織1個,會員50人,蔬菜協會組織1個,會員61人,此外還有農經學會等;全區訂單農業生産基地1個,面積200畝;直供超市農産品生産基地2個,面積200畝。通過優質農産品基地建設,促進了農業竜頭企業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獲市政府授牌為市級農業竜頭企業的有3傢,分別為市肉類聯合加工廠、梅江區城北新華僑誼實業發展公司、梅江區金鑫養豬場。這3傢農業竜頭企業固定資産達3657萬元,種植優質水果1600多畝,年可出欄瘦肉型豬20000多頭,年加工生豬量達16多萬頭,企業帶動農戶3220戶,戶年均可從中增收848元,企業年可上繳稅金546.6萬元。
(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2004年改造中低産田3000畝,建設沼氣池29座360平方米;全區村道水泥硬底化達65%;蓄水灌溉工程399個,其中水庫25座,其中小一型水庫5個,小二型水庫20個,蓄水庫容達2187.5萬立方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90%。 |
|
梅江區發揮優勢做活“城”字文章 “ 四業”齊進發展城市經濟。
梅江區充分發揮地處城區、交通便利、人氣旺盛、商貿活躍等優勢,做好做活 “城”字文章,積極引進、鼓勵、支持民營資本投資第三産業和城郊型農業等,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壯大縣域經濟。近年來,該區的商流業、餐飲業、城郊農業、旅遊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促進了財政收入的有效增長。在該區新引進的 290 個項目中,第三産業占六成以上。
歷史文化街區 為了增強商品集散能力,梅江區近年來集中力量建設環市北路市場區,先後建成了運興、太興批發市場等大型綜合批發市場 7 個,各類專業市場一大批,其中僅汽車銷售公司就有 30 多傢,使這一帶成為梅州乃至閩、粵、贛周邊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該區還註重引導同類産品集中經營,成行成市,在赤岌崗、升華街、義化路和江南等地建設的摩托車、廉價商品、服裝、品牌專賣店、電腦城等特色商品專業街銷售旺暢。
梅江區發揮城郊優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重點建設生豬、蔬菜、花卉、水果、水産五類優質農産品基地,大力培育扶持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竜頭企業。至去年底,該區已建成多個優質農産品加工基地,其中金柚基地 12 個、臍橙基地 2 個、甜棗基地 2 個、油茶基地 2 個、百畝連片蔬菜基地 12 個、百畝連片花卉基地 3 個(高檔花卉基地面積達 1000 多畝)、生豬生産基地 15 個,培育市級農業竜頭企業 5 傢。此外,該區的水産養殖業不斷發展,目前有養殖面積近萬畝,其中休閑垂釣成為該區漁業發展新亮點,已形成黃坑水庫、溫坑水庫、碧峰庵水庫等連片觀賞休閑垂釣漁業帶,面積近 3000 多畝。
旅遊業加快發展,開展以“文明新韻”、“夕陽紅激情廣場”等為主要內容的“梅江與‘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同行”係列活動。大力推進江北孔廟公園建設,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搞好凌風路商業步行街、黃遵憲公園建設,理順千佛塔風景區管理關係;推進泮坑、小密水庫等旅遊景點的開發;進一步改善旅遊發展環境,促進旅遊業發展。
2001 年 5 月市委、市政府調整區領導班子後,區新班子帶領全區廣大幹部群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面對現實,真抓實幹,正視睏難,迎難而上,確定了 “ 以改革求生存、上項目促發展,抓管理增效益 ” 的發展思路,掀起了一場轉變觀念、改進作風、敢想敢闖、真抓實幹的思想解放熱潮,實施了一係列創新體製、加強管理、優化環境的改革措施,開創了一個以行政區建設推動老城改造,促進投資消費,帶動各行業發展的經濟工作新局面,全區上下形成了一個團结奮進、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各項改革全面推進,全區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效益顯著提高。
2006年梅江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接近1.02億元,突破了億元大關。
據統計,2006年梅江區 GDP同比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79012萬元,同比增長25.9%,比2003年增長72.2%(現價增幅),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總額40139萬元,同比增長25%,比2003年增長28.4%。而該區的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連年來也是增幅喜人,從2003年的5436萬元,到2004年的6918萬元,再到2005年的8326萬元,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勢頭,實現了“一年一臺階、三年一跨越”的目標。 |
|
南朝齊(公元479-502年),析海陽縣置程鄉縣。南漢乾和三年(945年)於程鄉設敬州,領程鄉一縣。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稱梅州。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縣。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為直隸嘉應州。民國元年(1912年)撤州改設梅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梅縣,1983年改設梅縣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縣和梅州市梅江區。
1999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金山街道、五洲街道、東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鎮、長沙鎮、東郊鄉、城北鄉、西郊鄉。
2000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5個鎮。總人口313821人,各街道(鎮)人口: 東山街道 27471 金山街道 18639 城西街道 17109 江南街道 72418 五洲街道 21758 東郊鎮 34320 西郊鎮 23980 三角鎮 50564 長沙鎮 10320 城北鎮 3724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城西 五洲 金山 東山 江南)、5個鎮(長沙 三角 城北 東郊 西郊),60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江區轄3個街道(金山 江南 西郊)、3個鎮(城北 三角 長沙),共有38個居委會、54個村委會,769個村民小組。面積298.2平方公裏,人口29萬,其中城市人口25萬。
2003年8月,梅江區調整行政區劃:將東山街道辦事處和東郊鎮並入金山街道辦事處,撤銷城西街道辦事處和西郊鎮,設西郊街道辦事處,將五洲街道辦事處並入城北鎮,鎮、辦事處由原來的10個減少為6個;村委會和社區由原來的116個撤並為92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江區轄3個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個鎮(長沙、三角、城北)。 |
|
梅江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夏季長、鼕季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資源充足,有大小型水庫30多座,庫容2187.5萬立方米。轄區內的礦産資源有煤炭、石灰石、鉛鋅礦、花崗石等,主要分佈在城北和長沙。 |
|
梅河高速 全區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轄區內有梅縣機場,205、206國道,梅汕、梅河高速公路與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連結成溝通閩、粵、贛三省和周邊地區的交通網,是泛珠三角區域聯繫閩、粵、贛的樞紐中心。區內通訊發達,移動信號覆蓋全轄區,現代化的通訊網、程控電話、圖文傳真、無綫電話和傳呼可直接與國際國內各大城市傳訊。 |
|
梅州市是通過一係列提升城市形象的項目,來促進城鄉面貌的改善和旅遊産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的。近年來,梅州城市品位空前提高,城市現代旅遊功能得到了完善。目前全市已完成了五個重點項目。即:“一江(即梅江)兩岸”亮點工程,兩個表演場所(白天和晚間為遊客表演的場所),三個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遊客咨詢服務中心),四條街(鴻都客天下美食一條街、凌風路客傢風情一條街、義化路購物步行一條街、梅江大道霓虹燈一條街),城市街道“五化”(緑化、淨化、美化、亮化、硬底化)和改造新建33間城區旅遊厠所等。
客傢公園梅江區是梅州市目前唯一的市轄區,城區市容整潔美觀,境內名勝古跡衆多。梅江河穿城而過,梅江橋、嘉應橋等6座橋梁溝通南北,一江兩岸風光旖旎。市區生態優良,市容、市貌美麗秀氣。街道一街一樹、一街一燈,一街一景。有文化公園、嘉應橋頭公園、梅江公園、劍英公園等遊樂休憩場所。境內有南宋時期文物千佛塔、客傢公園、黃遵憲紀念館、泮坑旅遊度假村等名勝古跡,客天下旅遊産業園新的景區景點正在建設之中。
近年來,梅州市還投入資金1.6億元人民幣進行以“三路兩山一片一點”為重點的城區建設。三路即省道S223綫、北環路、凌風東路;兩山即百歲山和泮坑高觀音市民登山區;一片即東山、芹黃片。加快東山片濱河地段規劃建設濱江親水公園,為市民提供晨運、晚練、文藝活動的場所,並建設客傢院士廣場、院士公園、世界客都標志等,豐富世界客都內涵,努力將東山片建成東山文化教育基地,這一項目建設目前正在分步實施之中。
在江北老城區改造建設了新的行政區,並掀起了以金山頂為中心嚮周邊地帶輻射的改造江北、建設江北熱潮。先後改造了義化路、凌風路、五洲城公共汽車站及周邊地區、梅石旅社、梅州電機廠老廠區、金山小學、梅州電影院等,大大改善了江北老城區的面貌。積極配合和參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建設中的客天下全力配合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在梅江區範圍內的東山教育基地、客傢公園、省道S223綫等重點工程建設,打造集文化、教育、旅遊於一體的城市新區。積極參與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修繕凌風東路歷史文化街區,完善千佛塔、泮坑旅遊景區建設,全面推動客天下旅遊産業園建設。主動參與完善賓館酒店管理和整治市容市貌、城市衛生等工作,推進了梅州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大力開展“緑滿梅州”大行動,積極實施梅州城區十萬畝群山“森林圍城”工程,構建環城緑色屏障和城市氧吧,美化城市環境。 |
|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在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大力發展高中教育,高中階段入學率達81%,梅州中學順利通過國傢示範性高中初評。職業教育辦出特色,職中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整合教育資源,合理調整學校佈局,擴大優質學位,解决學校大班額問題。積極開展扶貧助學活動,采取政府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學校免一點、傢長交一點的辦法,扶助貧睏學生上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考、中考成績穩中有升,在2005年底進行的全市基礎教育工作實績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深化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大力營造和睦相助、友愛嚮善、諒解寬容的人文環境。註意挖掘、整合和開發客傢文物資源和名人資源,興建彰顯客傢文化的文化設施。認真做好客傢文化遺産的保護、修繕和申報文物工作,積極推動梅州學宮修復工作。積極開展客傢文化藝術創作,山歌小戲《山道彎彎》、《花開並蒂》獲全國“群星奬”銀奬、銅奬,開創了我區文藝作品在全國獲奬的先河;積極開展廣場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文藝下鄉活動、“活力機關、健康生活”係列文體活動,豐富全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梅江區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積極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在 2003—2006年連續四年的縣級黨政基礎教育實績考核中均獲得優秀等次。
(一)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在區財政比較睏難的情況下,捨得投入辦教育,2006年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36.8%,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學校佈局得到合理調整,共撤並完小26間,占全區小學總數的37%,徹底改變了過去學校佈局分散、規模小、條件差、效益低的局面。全力抓好學校C、D級危房改造工程,對全區範圍內的學校進行了全面排查,逐一核實,確定了C、D級危房校捨點8個,逐一建立臺帳,製定改造工作時間表。全區共拆除D級危房3幢3500平方米,維修C級危房3幢3850平方米,其餘2幢在異地遷建,年底可全面完成改造任務。多渠道籌措資金,新建小學3間(2間為遷建),擴建小學19間、中學3間。全區基本消滅超過65人以上的大班額,一年級班人數均控製在50人以內,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解决。不斷充實教學設施,多方籌資1000多萬元,進行學校實驗室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與改造,裝備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充實常規教學儀器,購置學校圖書等,全區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有較大發展,平均每19名學生擁有1臺電腦,有計算機網絡室2825個、多媒體200套,6所學校完成校園網整體建設,教育教學條件日益改善。
(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大力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在全市第一個高標準通過達標驗收。不斷鞏固和發展“普九”成果,“兩基”工作不斷上新的臺階,1998年和2000年的“兩基”復查,我區均獲得“優秀”等次。近年來,我區進一步加快了教育事業發展步伐,義務教育主要指標在“兩高”基礎上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水平。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問題基本得到解决,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社區教育、民辦教育不斷發展壯大。教育綜合實力居全市前列,全區有國傢級重點職中1所、省一級學校3所(其中梅州中學是“全國示範性高中”)、市一級學校12所、區一級學校16所。全區小學毛入學率達107.3%、初中毛入學率達114.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8.3%。
(三)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實行城鄉教育統一規劃,師資隊伍統一管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公用經費等全部實現了區統籌,農村教育得到有力的保障。全面開展學校間對口幫扶活動,積極送師資經驗下鄉、送資金設備下鄉、送互助精神下鄉,共選派支教教師96名,組織骨幹教師上示範課500多人次,嚮農村學校捐獻圖書近2000册、電腦90臺、桌凳145套、教學儀器設備500多臺,捐贈建設資金25萬元,極大改善了農村學校特別是山區學校的辦學條件。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教育政策,全區共19647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內含99名城鎮低保戶學生),其中366名貧睏學生同時享受生活費補助。積極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將貧睏生求助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範疇,製訂了救助辦法和落實措施,先後募集學校師生及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資助700多位中小學貧睏生。
(四)師資水平明顯提高。建立健全教師考核和激勵機製,大力表彰“名師、名校長”,選拔一批年輕有為的優秀教師擔任學校領導職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和骨幹教師培養,教師學歷合格率和高學歷比例有較大幅度上升。目前,全區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本科畢業及以上)達標率81.9%,同比增長8.45%;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專科畢業及以上)達標率98.97%;小學專任教師學歷(中師中專畢業及以上)達標率99.75%。
(五)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按照“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和“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等現代公民素質教育活動和主題不同、形式各異的德育研討會、德育現場會,積極開展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升。幾年來,在校生犯罪率保持為零;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國傢、省、市級奬達1200多項,保持在全市前列;歷年高考成績突出,區屬高中參加今年高考1971人,上本科綫643人,本科入圍率32.6%,上專科綫1543人,專科入圍率78.3%,兩項入圍率均居全市前茅。 |
|
區 委
謝耀琪 區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潘小韜 區委副書記、區長
李慶明 區委副書記
瀋敦輝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賴經烈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林雨蘭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侯美昌 區委常委、區人武部部長
鐘小清 區委常委
巫繁星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李思平 區委常委
曾碧玉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魏偉輝 區委常委、長沙鎮黨委書記
區人大常委會
黃國平 常務副主任
江全權 副主任
張傳貴 副主任
朱梅昌 副主任
王懷金 副主任
區人民政府
潘小韜 區委副書記、區長
林雨蘭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羅紅葆 副區長
杜延生 副區長
賴偉強 副區長
葉永輝 副區長
於 靜 副區長
李信賢 副區長
黃偉華 副區長、江南街道黨工委書記
曾繁金 助理調研員
肖國強 副處級幹部
王 健 區長助理、區委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區政協
郭勇謀 主 席
梁 青 副主席、統戰部部長
田聰謀 副主席
劉偉球 副主席
丘元強 副主席
鄭根基 副主席
黃運元 副主席
區紀委
瀋敦輝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何建平 副書記、區監察局局長
程成芳 副書記
二、法院、檢察院
邱忠強 區法院院長
鐘興周 區檢察院檢察長 |
|
- n.: Meijiang District
|
|
梅江 |
|
|
|
梅江區城北 | 梅江區作新小學 | 梅江區金山服裝廠 | 梅江區江南大酒店 | 梅江區衛生防疫站 | 梅州市梅江區廣播電視大學 | 梅州市梅江區婦幼保健所 | 梅江區金山刻印工藝廠 | 梅州市梅江區工藝廠 | 梅州市梅江區紅十字會醫院 | 梅江區江南味美飯店 |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廣播電視大學 | 梅州市梅江區東山化纖造粒廠 | 梅江區衛生防疫站道前街門診部 | 梅江區東山工貿發展公司虹橋飯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