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庵
在中國有兩處地方都叫梅庵。其中大部分人所說的梅庵是坐落於中國南部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西郊的梅庵崗上的一座保留有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建築風格的,用來紀念佛教禪宗六祖惠能的佛庵建築。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現為肇慶市博物館所在。
梅庵始建於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這裏相傳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六祖惠能親手插梅的地方。庵堂建築面積625平方米,現存有山門、大雄寶殿、祖師殿、天井、前後兩廊以及六祖井、衆緣堂、荃室香、常光亭、六雲亭、碑廊、梅園等建築。主體建築大雄寶殿保存了唐宋結合的建築風格,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面積169平方米。殿內鬥拱設計獨特,具有濃郁的北宋時期嶺南地方風格,其建築形製和結構在中國極為罕見。
梅庵是為了供奉六祖惠能而興建的,因此它在佛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梅庵內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建築藝術以及建築技術史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科研價值.
梅庵,顧名思義,寺院栽有梅。傳唐時慧能喜梅,客居古端州城西崗時,曾於崗上植梅,以錫杖掘井。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一位名叫智遠的和尚為紀念慧能,在此處建庵。現在,梅庵的山門前,仍保存有慧能當年所掘的那口井,被稱為“六祖井”,又稱“六祖甘泉”。井深8米左右,水清澈,井旁有刻碑記述。還未到井邊,可以見到路旁植有一行梅樹。梅庵內現存二殿,石柱、梁架、鬥拱均體現了宋代建築風格,富有嶺南特色。大雄寶殿內供奉着釋迦牟尼、藥師和阿彌陀三佛,後面六祖殿內是慧能的金身坐像。庵內的右側闢出一小塊梅園,斜坡上散落着數十株梅樹,十月的陽光下,還可見到梅樹的細葉間藏着將謝的豆粒般大小的白梅花。梅花坡下,是一彎遊廊,名曰“賞梅廊”。庵的院墻外,有一棵據稱千年以上的菩提樹,樹身粗大,非數人不能環抱。
梅庵始建於宋至道二年(996年).據載,唐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回新興時路過肇慶曾在此山崗插梅為記。後來智遠和尚為紀念先師,便在惠能插梅處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四周築有圍墻保護。主體建築由山門、大雄寶殿、六祖殿、前後天井、前後兩廊組成;附屬建築有庵前平臺、六祖井、兩側的衆緣堂、荃香室、常光亭、六雲亭、碑廊和梅園等。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梅庵曾改為夏公祠,佛像全部被棄置於庵後露天處.明萬歷元年(1573年)後,一些寺僧曾對梅庵先後作過7次較大的重修和擴建,對佛像進行過2次裝金.1995年,梅庵經全面維修與擴建後,面貌為之煥然一新:山門前,幾株新載的印度正宗菩提樹,葉茂枝繁,常緑如蓋;梅花園,每歲新春,梅花壓枝怒放;新修建的壁畫室,壁上展示了六祖惠能學佛艱辛歷程的巨幅長捲;六祖殿內,重光的六祖像端坐在殿堂中部的佛龕內,金身銅面,光彩照人,正是“菩提無物還真本,明鏡非臺證色空”。
無獨有偶,在江蘇南京也有一處建築也叫梅庵,現為東南大學藝術學係:梅庵是我國近代藝術教育的發源地,清末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著名教育傢、書畫傢李瑞清的住捨,後來成為接待國內外著名學者和社會名流的場所,被定為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東南大學校園西北角,北臨北京東路,西臨進香河,南臨六朝鬆,是為了紀念我國晚清著名學者、教育傢、書畫傢李瑞清(1867~l920年)而建。梅庵始建於1914年.當時建有3間茅草平頂的平房,暗紅色的水泥墻壁,古樸而略嫌簡陋.以李瑞清之號命名為“梅庵”。門前挂有李瑞清手書的校訓木匾,上書“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1932年梅庵茅屋被拆除。改建為磚混結構平房l座,建築面積203.66平方米,另有地下室1層。房屋為南北嚮,通面闊15.50米.進深8.80米。平面佈局采用內廊式,有辦公室1間,圖書室l間,大教室l間,小教室(兼作練琴室)4間:整個建築物既有西式風格.又有中式風采。在梅庵正面,有著名文史學家柳詒徵於1947年6月9日題寫的“梅庵”2字匾額,寬約2米,高約0.65米。字體遒勁有力,灑脫俊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