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佛山 >佛山市區 > 梁啓超故居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梁啓超故居聯繫方式地址:廣東新會會城鎮茶坑村
  電話/傳真:0750-6390437
  郵編:529141
  e-mail:lqc@liangqichao.com
  梁啓超故居投訴電話佛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757-82212061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梁啓超故居交通圖
  梁啓超故居在新會市環城鎮茶坑村。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中國近代著名的資産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派領導人之一。他17歲中舉,18歲就學於康有為,1895年隨康有為赴京會試並參與組織“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次年主講長沙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組織發動了著名的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流亡日本。他在文學方面倡導文體改良。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學識淵博,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等多方面,編為《飲冰室合集》。故居建於清鹹豐、同治年間。為三合院式磚木結構平房,面積近百平方米。旁有恰堂書室,是梁啓超少時讀書處。1993年維修,將故居闢為梁啓超陳列室,陳列有梁啓超生平事跡及其部分著作。
  梁啓超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茶坑村,坐落在美麗蒼鬱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佈,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這裏便是梁啓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地方。
  梁啓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回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啓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傢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啓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
  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我們又建成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築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鬥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遊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係,使人們對梁啓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緬懷任公,就如閱讀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瞻仰先賢,為您人生註入激越的動力、澎湃的熱情。
天津故居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戌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製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啓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傢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臺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臺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臥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裏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意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緻,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新會故居
  梁啓超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茶坑村,坐落在美麗蒼鬱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佈,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這裏便是梁啓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居住的地方。
  梁啓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回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啓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傢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啓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
  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築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
  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鬥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遊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係,使人們對梁啓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包含詞
新會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飲冰室梁啓超故居與飲冰室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