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形蕨類,高1-6m,一般高1-3m,胸徑10-20cm。葉片三回羽狀深裂,長1-3m,生於莖頂,幼葉拳捲。主要分佈於東南和西南地區,生於海拔400-900m處的山溝潮濕地和溪邊陽光充足的地方,有時也散生於林緣灌叢中。
桫欏科在分類學上屬蕨類植物門、真蕨亞門、水竜骨目。它是蕨類植物中一個十分獨特的類群。蕨類植物一般為草本,但桫欏的絶大多數種類具有樹狀的直立莖,呈喬木狀,大型羽葉子簇生於莖幹的頂端,形成傘狀,故又稱為樹蕨。根據化石記載,在地質歷史上,桫欏科植物最早出現於中生代的早侏羅紀或晚三疊紀,在中生代中期曾廣泛分佈,極為繁盛。後來由於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特別是第四紀冰期的影響,大量種類絶滅,分類區也大幅度收縮,最後僅殘存於熱帶和亞熱帶中某些環境特別適宜的“避難所”。基於上述原因,人們譽之為“活化石”。
由於桫欏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係具有重要價值;桫欏科植物樹形美觀,樹冠猶如巨傘,園藝觀賞價值極高。桫欏科植物還可藥用,其根狀莖具清熱解毒、驅風濕等功效。我國蘭花栽培者常用桫欏科植物的樹幹作附生蘭花的載體,有些種類的樹幹還可做筆筒。
桫欏科植物因其重要的科研、觀賞和藥用價值而備受人們關註。在《國傢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桫欏科所有種類全部列為二級保護植物;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全部列為附錄Ⅱ物種;在根據新的《森林法》第三十八條製定的《國傢禁止、限製出口的珍貴樹木名錄》中全部列為限製出口的樹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