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中文名:桑科
科拼音名:sangke
科拉丁名:moraceae
描 述:moraceae 桑科,雙子葉植物,約53屬,1400種,主産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1屬,165種,各省均有分佈,惟主産地為長江以南各省區,其中有些供食用,如桂木屬artocarpus,榕屬ficus和桑椹;有些産橡膠,加ficus elastica roxb. ;有些可為製紙的原料,如桑皮、構樹皮;有些的木材可用;桑葉可飼蠶,根入藥。灌木或喬木,有時藤本,常有乳狀液汁,很少草本;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分裂;托葉早落;花小,單性同株或異株,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穗狀花序或葇荑花序,或生於一中空的花序托的內壁上(ficus);花被單層,無花萼和花瓣之分,通常4(1-6)枚;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與彼等對生;子房上位至下位,1-2室,每室有胚珠1顆;柱頭1-2;果各式,由多數、多少合生的心皮組成,每一心皮為增厚、肉質的花被所包圍,或瘦果包藏於一肉質的花序托的內面(ficus)。我國的主要屬有:artocarpus,broussonetia,cudrania,ficus,morus等等。
中國植物志:23(1):1
所有屬:
antiaris.......見血封喉屬
artocarpus.....波羅蜜屬
broussonetia...構屬
cudrania.......柘屬
fatoua.........水蛇麻屬
ficus..........榕屬
humulus........葎草屬
maclura........橙桑屬
malaisia.......牛筋藤屬
morus..........桑屬
streblus.......鵲腎樹屬
張曉風
1、張曉風
出生年代: 1941年
名人地位: 第三代散文傢中的名傢
名人名句: 有一種花,你沒有看見,卻信它存在。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瞭解。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中 止的契約,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個人生平: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它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傢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傢中的名傢”。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並藴含愛國懷鄉情感,近年因篤信基督教,流露出濃厚的宗教情緒。 她曾主編《論壇報》副刊、《中國現代文學大係·散文》、《中華現代文學大係·散文捲》。其作品曾獲臺灣中山文藝奬、編劇金鼎奬、香港基督教文學奬、臺灣文藝散文奬等。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裏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緻、凄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裏,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麯。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墻》、《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著有小說:《白手帕》、《紅手帕》、《梅 蘭 竹 菊》;科幻小說:《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與深情》、《她曾教過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車子》、《緑色的書筒》、《愛情篇》、《飲啄篇》、《衣履篇》、《春之懷古》、《步下紅毯之後》、《聖經之拓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衹因為年輕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傢傢酒》、《花之筆記》等。
張曉風經典散文集有:
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與深情
她曾教過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車子
大型傢傢酒 緑色的書簡 愛情篇
飲啄篇 衣履篇 春之懷古
花之筆記 步下紅毯之後 聖誕之拓片 生命生命
大音 母親的羽衣 好豔麗的一塊土
種種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
情懷 替古人擔憂 生活賦
畫睛 有些人 魔季
回到傢裏 光環 雨天的書
秋天·秋天 細細的潮音 小小的燭光
歸去 我喜歡 我有
詠物篇 不能被增加的人 人物篇
遇見 我在 第遇節
月,闕也 情懷 描容
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衹因為年輕啊 一句好話
你要做什麽 從你美麗的流域 回首風煙
鼻子底下就是路 林中雜想 誰敢?
眼種四則 動情二章 想要道謝的時刻
幸虧 玉想 故事行 老師,這樣,可以嗎? 初心
錯誤 河飛記 仗美執言
值得歡喜贊嘆的《歡喜贊嘆》 溯洄 火中取蓮
張曉風文集下載地址:http://www.stupai.com/down/book/j/200604/1923l
書籍目錄: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選》、《三弦》、《大地之歌》、《小說教室》、《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係》、《中華現代文學大係(貳):臺灣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捲》、《心係》、《文學選粹》、《他?她?》、《玉想》、《再生緣》、《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側影好美》、《你還沒有愛過》、《我在》、《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毯之後》、《武陵人》、《花之筆記》、《非非集》、《幽默五十三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哲思小品》、《哭墻》、《桑科有話要說》、《祖母的寶盆》、《動物園中的祈禱室》、《問題小說》、《張曉風精選集》、《從你美麗的流域》、《第一篇詩》、《第五墻》、《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通菜與通婚》、《畫愛》、《給你瑩瑩》、《鄉音千裏》、《黑紗》、《愛在深秋》、《愁鄉石》、《舅媽衹會說一句話》、《詩詩、晴晴與我》、《與愛同行》、《蜜蜜》、《曉風小說集》、《曉個風自選》等。《行道樹》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
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墻》、《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張曉風之謎!
《行道樹》一文是七年級上册第二單元的第一課,作者張曉風。
該文運用象徵的手法,以最常見的行道樹為刻畫的主要對象,藉樹的自白,抒發了奉獻者的胸襟。
一疑問:知人論世,是閱讀文章的好方法。張曉風是何許人也,寫這篇文章時又有怎樣的歷史背景。
張曉風,是不是和“鬍風集團案”有點瓜葛?
帶着疑問,全面搜索。
二:驚訝
1、張曉風
筆名: 曉風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39
民族: 漢族
湖北蘄春人。筆名曉風。民盟成員。高中畢業。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北京鋁試驗廠工人,北京市良種場農業工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室鬍風的秘書、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館員。1998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著有長篇傳記文學《九死未悔——鬍風傳》和《我的父親鬍風》(200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主編《我與鬍風——鬍風事件三十七人回憶》,編註《鬍風路翎文學書簡》,撰寫《鬍風年表簡編》,散文《神交五十年,相見在九泉》、《風雨故人情》、《鬍風和路翎》等。《鬍風書信集》1985年-1990年優秀圖書奬。整理輯註的《鬍風全集》獲第五屆國傢圖書奬榮譽奬。
2、《行道樹》作者張曉風
出生年代:1941年
名人地位:第三代散文傢中的名傢
名人名句:有一種花,你沒有看見,卻信它存在。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瞭解。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中止的契約,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個人生平:
張曉風,筆名曉風,桑科,可叵,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傢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傢中的名傢”。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作品富有人道精神,並藴含愛國懷鄉情感,近年因篤信基督教,流露出濃厚的宗教情緒。 她曾主編《論壇報》副刊、《中國現代文學大係·散文》、《中華現代文學大係·散文捲》。其作品曾獲臺灣中山文藝奬、編劇金鼎奬、香港基督教文學奬、臺灣文藝散文奬等。
張曉風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嘆人生的虛無,亦不沉溺於文字的晦澀,其字裏行間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偉之氣、俠士之風,而又不乏女子雅緻、凄婉的纖細柔情。張曉風的文章裏,有獨立山頂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氳梅香中的梅妃,還有在紅地待毯那端默默堅寧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讀到漢代的史傳、唐朝的詩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戲麯。她的行文善用知性來提升感性,視野上亦將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雙透視平常的慧眼,將瑣碎枰凡的生活,品出美麗、典雅、溫柔。 同時在戲劇領域也頗有貢獻。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墻》、《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著有小說:《白手帕》、《紅手帕》、《梅、蘭、竹、菊》;科幻小說:《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與深情》、《她曾教過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車子》、《緑色的書筒》、《愛情篇》、《飲啄篇》、《衣履篇》、《春之懷古》、《步下紅毯之後》、《聖經之拓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衹因為年輕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傢傢酒》、《花之筆記》等。
三:真相兩個張曉風。問題在於這兩個太多相似,年齡、性別、生平等等。到底寫《行道樹》的張曉風與“鬍風集團案”有沒有關聯?
鬍風集團案發生在1954年,這樣推算,《行道樹》作者張曉風在1954年是11歲,而且8歲就去了臺灣,也就是16--18不可能在北京。所以《行道樹》作者張曉風與鬍風沒有關係。
四:感想
也許以上的資料搜索對於《行道樹》一課沒有多大的幫助。可是作為一 名語文教師是應該有這方面的文學儲備的。
我喜歡這樣的挖掘。
語文教師的文化儲備是藴育教學機智的土壤! | | 桑科(Moraceae)是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蕁麻目(Urticales)的1科。 | | 桑菠蘿蜜科包括3亞科:桑亞科(Moroideae),菠蘿蜜亞科(Artocarpoideae)和大麻亞科(Cannaboideae),下又分4族:桑族(Moreae)、菠蘿蜜族(Artocarpus)、見血封喉族(Olmedieae)和榕族(Ficeae)。桑科約60屬、1400種,主要分佈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屬、種分佈於北溫帶。中國有見血封喉屬(Antiaris)、菠蘿蜜屬(Artocarpus)、構屬(Broussonetia)、柘屬(Cudrania)、水蛇麻屬(Fatoua)、榕屬(Ficus)、葎草屬(Humulus)、橙桑屬(Maclura)、牛筋藤屬(Malaisia)、桑屬(Morus)、鵲腎樹屬(Streblus)等11屬150餘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以雲南南部為最多,少數分佈於北部和西北部。桑屬及榕屬中有少數種是中國特有。 | | 桑見血封喉科植物多為喬木、灌木,有時藤本,稀為草本,有刺或無刺,有或無乳狀液。單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具鋸齒或分裂;托葉早落。花小,單性,異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為頭狀花序、聚傘花序、葇荑花序。花序托開張或封閉,有或無花被,無花萼和花瓣之分;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與彼等對生,通常4,稀1~8。花絲在花蕾時內折或直立,有或無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軸內,花柱2或為1,柱頭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顆,倒生或彎生,柱頭1~2。果為核果或瘦果,分離或與花序軸合生,形成聚合果,種子有或無胚乳,子葉褶疊、對稱或不對稱,胚根長或短,彎麯或直立。葉表皮下有或無鐘乳體。各屬染色體基數x=12,13,14。 | | 1無花果、無花果:原産地中海沿岸,唐代傳入中國,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落葉灌木,多分枝,小枝粗壯。葉互生,厚紙質,廣卵形,通常3~5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柔毛和鐘乳體,基部近心形,基生葉脈三出,雌雄異株,榕果單生葉腋,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花被片4~5,雄蕊3,稀為1或5;雌花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卵圓形,花柱側生。榕果大梨形。可食用,鮮果和鮮葉為治療良藥。
2、桑樹:原産我國中部,有約四千年的栽培史。落葉喬木,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脈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紅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樹的葉、果、木材、枝條等分別可以用來養蠶、食用、釀酒、編筐、造紙和製作各種器具,同時其葉、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還可以入藥。
3薜荔、薜荔:中國南北均有分佈,生於山間岩石上。攀緣或爬行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根,葉小,紙質,卵狀心形;結果枝不生根,葉革質,卵狀橢圓形,背面被黃褐色柔毛,背面網脈呈蜂窩狀,托葉被黃褐色柔毛。雌雄異株,單性,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植株榕果內壁,榕果大梨形,長4~6釐米,雄花具梗,雄蕊2;雌花與中性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內壁,雌榕果球形,瘦果多數,有粘液。瘦果水洗可作涼粉,故有水粉子、涼粉果、木蓮等名稱;根、莖、葉入藥。
4、構樹:中國各地有野生或栽培。落葉喬木,小枝密被灰色柔毛。葉廣卵形分裂或不分裂,邊緣具鋸齒,表面被糙毛,背面密被柔毛,基生葉脈三出,側脈7~8對。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雄花被片4,雄蕊4,花絲在蕾中內折;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聚花果,肉質,成熟時橙紅色,小核果扁球形,成熟時射出花被外。韌皮纖維為優質造紙原料,種子及根皮藥用。
5柘樹、柘樹:中國南北各地有栽培或野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具棘刺。葉卵圓形,常3裂,全緣,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腋生,雄花被片4,與苞片貼生,雄蕊4,花絲在蕾中直立,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陷入花被下部。聚花果,肉質,成熟時紅色。根皮藥用,葉可飼蠶,木材為黃色染料,故又稱黃桑。
6、菠蘿蜜:原産印度,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均常栽培。常緑喬木,老樹常有板根,樹皮黑褐色,托葉痕明顯。葉革質,全緣,橢圓形至倒卵形,幼樹或萌發枝3葉常分裂,表面光滑,背面較粗糙,葉脈羽狀。花單性同株,雄花序生小枝頂或葉腋,棒狀,雄花被管狀,頂端2裂,雄蕊1,花絲直立;雌花序圓柱形,花被管狀,頂端齒裂,基部陷於肉質花序軸內,子房1室。聚花果橢圓球形或不規則等形,長30~70釐米,表面具多數六角形瘤狀凸體和粗毛。聚合果橢圓形,味甜,芳香,為南方著名水果。木材堅硬黃色,可作傢具,也可提取黃色染料桑色素。核果富含澱粉,煮熟可食。
7面包樹、面包樹:原産太平洋群島,中國海南、臺灣均有栽培。常緑喬木,樹皮灰褐色,粗厚,小枝粗壯。葉大型,寬卵形,兩側多為3~8羽狀深裂,葉柄長8~12釐米;托葉寬披針形,雌雄同株;花被管狀,上部2裂,雄蕊1,雌花被管狀,子房卵形。聚合果倒卵形至近球形,成熟後黃緑至深緑色。核果卵形至扁橢圓形,果實為熱帶主要食品。
8、見血封喉:産於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喬木,樹皮深灰色。葉長橢圓形,基部兩側微不對稱,側脈羽狀;葉柄短。雌雄同株,雄花序托盤狀,雄花生盤內,圍以多數苞片,雄花花被片3~4,雄蕊同數;雌花單生,藏於多數苞片包圍的梨形花序托內,無花被,子房1室。果肉質,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鮮紅色。樹液有劇毒,為有名的亞洲箭毒。莖皮纖維可作麻袋。
9葎草、葎草:中國各地有栽培。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具鈎狀刺毛。葉對生,掌狀深裂3~5裂片,表面粗糙,邊緣具鋸齒。單性異株;雄花序為腋生大圓錐花序;雄花花被片5,雄蕊5,在蕾中直立;雌花序球果狀,每2朵花生於膜質苞腋內,花柱伸出苞片外。果穗長約1.5釐米;瘦果扁球形,成熟露於苞片外。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均有野生。全草入藥,種子油為健胃藥,果穗可代啤酒花作釀啤酒原料。
10、印度膠榕:原産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各地有栽培。喬木,樹皮平滑,幼時附生。葉厚革質,長橢圓形,全緣,側脈多,兩面明顯,平行展出;托葉紅色,披針形,長達15釐米。雌雄同株,榕果生於已落葉枝腋,橢圓形,基生苞片合生而為風帽狀,雄花、癭花、雌花或中性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被4,雄蕊1,花絲極短。瘦果多數,卵圓形,表面具瘤狀凸體。花期鼕季。乳狀液曾為橡膠原料,後為巴西橡膠所代替。
11、啤酒花:中國各地有栽培。多年生纏繞草木,植物體被倒鈎刺毛,密生細毛。葉對生,卵形,不裂或三裂,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粗鋸齒,背面疏生小毛和油點;葉柄與葉片等長。單性異株,雄花序圓錐狀,花被片和雄蕊各為5,花絲在蕾中直立;雌花每2朵生苞腋,苞片覆瓦狀排列為一圓形穗狀花序,膜質苞片果時增大,每苞有瘦果1~2顆。果穗為釀啤酒重要原料,雌花藥用。 | | sang ke
桑科
Moraceae
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的1科。喬木、灌木,稀為草本,有刺或無刺,有或無乳狀液。單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具鋸齒或分裂;托葉脫落。花單性,異株或同株,雌雄花常密集為頭狀,聚傘狀,穗狀花序。花序托張開或封閉,有或無花被,雄蕊通常4,稀1~8。花絲在花蕾時內折或直立,有或無退化雌蕊,子房上位至下位,或陷入花序軸內,花柱2或為1,柱頭2裂或不裂,子房1~2室,每室有胚珠1顆,倒生或彎生。果為核果或瘦果,分離或與花序軸合生,形成聚合果,種子有或無胚乳,子葉褶疊、對稱或不對稱,胚根長或短,彎麯或直立。葉表皮下有或無鐘乳體。各屬染色體基數□=12,13,14。
本科約60屬1400種。分佈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屬、種分佈於北溫帶。中國有12屬150餘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以雲南南部為最多,少數分佈於北部和西北部。桑屬及榕屬中有少數種是中國特有。重要種類有:
印度膠樹 原産印度、馬來西亞,中國各地有栽培。喬木,樹皮平滑,幼時附生。葉厚革質,長橢圓形,全緣,側脈多,兩面明顯,平行展出;托葉紅色,披針形,長達15釐米。雌雄同株,榕果生於已落葉枝腋,橢圓形,基生苞片合生而為風帽狀,雄花、癭花、雌花或中性花同生於一榕果內,花被4,雄蕊1,花絲極短。瘦果多數,卵圓形,表面具瘤狀凸體。花期鼕季。乳狀液曾為橡膠原料,後為巴西橡膠所代替。
無花果 原産地中海沿岸,唐代傳入中國,南北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落葉灌木,多分枝,小枝粗壯。葉互生,厚紙質,廣卵形,通常3~5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白色柔毛和鐘乳體,基部近心形,基生葉脈三出,雌雄異株,榕果單生葉腋,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花被片4~5,雄蕊3,稀為1或5;雌花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卵圓形,花柱側生。榕果大梨形。可食用,鮮果和鮮葉為治療良藥(圖1無花果)。
薜荔 中國南北均有分佈,生於山間岩石上。攀緣或爬行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根,葉小,紙質,卵狀心形;結果枝不生根,葉革質,卵狀橢圓形,背面被黃褐色柔毛,背面網脈呈蜂窩狀,托葉被黃褐色柔毛。雌雄異株,單性,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植株榕果內壁,榕果大梨形,長4~6釐米,雄花具梗,雄蕊2;雌花與中性花生於另一植株榕果內壁,雌榕果球形,瘦果多數,有粘液。瘦果水洗可作涼粉,故有水粉子、涼粉果、木蓮等名稱;根、莖、葉入藥。
構樹 中國各地有野生或栽培。落葉喬木,小枝密被灰色柔毛。葉廣卵形分裂或不分裂,邊緣具鋸齒,表面被糙毛,背面密被柔毛,基生葉脈三出,側脈7~8對。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雄花被片4,雄蕊4,花絲在蕾中內折;雌花序球形頭狀,苞片棍棒狀,花被管狀,子房卵圓形。聚花果,肉質,成熟時橙紅色,小核果扁球形,成熟時射出花被外。韌皮纖維為優質造紙原料,種子及根皮藥用。
柘樹 中國南北各地有栽培或野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具棘刺。葉卵圓形,常3裂,全緣,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腋生,雄花被片4,與苞片貼生,雄蕊4,花絲在蕾中直立,花被與雄花同數,子房陷入花被下部。聚花果,肉質,成熟時紅色。根皮藥用,葉可飼蠶,木材為黃色染料,故又稱黃桑(圖2柘樹)。
波羅蜜 (見彩圖菠蘿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桑科) 原産印度,中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均常栽培。常緑喬木,老樹常有板根,樹皮黑褐色,托葉痕明顯。葉革質,全緣,橢圓形至倒卵形,幼樹或萌發枝3葉常分裂,表面光滑,背面較粗糙,葉脈羽狀。花單性同株,雄花序生小枝頂或葉腋,棒狀,雄花被管 | | - n.: Moraceae
| | 桑科鄉 | | 水果 | 常緑喬木 | 木本植物 | 桂木屬植物 | 生物 | 植物 | 中草藥 | 中國歷史 | 花木百科 | 農作物 | 食品 | 榕屬 | 藥用植物 | 生物學 | 自然 | 花卉 | 喬木 | 菠蘿蜜屬 | 樹 | 更多結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