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桑皚粉蚧
  【病蟲名】桑皚粉蚧
  【為害作物】桑樹
  【為害分佈】桑皚粉蚧的寄主植物主要為桑樹,該蟲僅在內蒙古包頭市分佈為害。
  【危害癥狀】桑皚粉蚧以其若蟲爬往小枝條上或葉片背面取食,造成樹勢衰弱,極易遭受病蟲害侵染,造成更大的損失,致使飼喂睏難,蠶繭變薄,質量變劣,影響蠶業發展,降低了經濟效益。
  【病蟲形態】桑皚粉蚧屬同翅目,粉蚧科昆蟲。雌蟲:體橢圓形,長1.68mm,寬約1.25mm。觸角8節,長約0.29mm。3對足發達,後足基節有亮孔,無爪齒。前、後背孔明顯。腹臍一個位於3~4腹節腹板間。肛環發達,6根環毛。體背板和腹板上有分佈均勻的三格腺,管腺分大、小兩型,大的分佈在背板和腹板邊緣,小的分佈在全體背、腹板上。6對刺孔群限於腹部存在。本種背、腹面均布滿腺管。尾瓣腹面有硬化棒。卵:長橢圓形,長0.3mm,寬0.1mm。初産時淡黃色,孵化時為淡褐色。若蟲:初孵若蟲體長橢圓形,淡褐色,長0.5mm,寬0.2mm。性活躍,被有少量白粉,觸角8節。二齡若蟲體紅褐色,長1mm,寬0.6mm。開始固定取食,被有大量白粉。取食後又開始爬行。
  【發生規律】桑皚粉蚧在包頭地區1年發生2代,以卵和二齡若蟲在卵囊中越鼕。每年4月下旬若蟲開始活動並爬嚮小枝條上取食;6月上旬為成蟲期,産卵期為3~5天,6月底卵孵化,7月初二齡若蟲轉移到葉上固定取食,8月中旬成蟲産卵、孵化後再轉移到葉上取食,直至9月下旬二齡若蟲轉移到小枝杈處的卵囊內越鼕。該粉蚧的卵産於粉狀的白色卵囊內,每雌産卵100~150粒。卵孵化一般經過6天左右,初孵若蟲較活躍,爬往小枝條上或葉片背面取食,初孵若蟲2~3天後出現白色粉狀物。該蚧有取食嫩葉的習性,若蟲不取食老葉。雌成蟲産卵後即死亡。若蟲期一般為50~60天,成蟲期為10~12天。
  【防治方法】(1)北方桑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枝條上的越鼕雌蟲,剪除受害嚴重的枝條,之後噴灑5%礦物油乳劑或機油乳劑(蚧蟎靈)。(2)保護利用天敵。(3)在介殼尚未形成的初孵若蟲階段,用10%柴油和肥皂水混合後,噴霧或塗抹,也可用80%敵敵畏乳油500~9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在桑皚粉蚧低齡若蟲期用20倍的石油乳劑加0.1%的上述殺蟲劑一種噴灑或塗抹;當介殼形成以後進入了成蟲階段防治較睏難,桑農有的用20~25型洗衣粉20%溶液塗抹,有用普通洗衣粉2kg,加火油1kg,對水25kg噴淋或塗抹也有效。